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十八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十八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598 更新时间:2023/12/31 12:12:58

清代着名小说家吴敬梓,本为安徽全椒人。相传他出身名门望族,自幼饱读诗书,才思敏捷,擅于小说及诗词创作,故有“安徽第一大豪”美誉。今人得知吴敬梓的简介,主要是从他的不朽名着《儒林外史》及安徽全椒吴敬梓纪念馆的外墙之上,除此之外,外界关于吴敬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流传得并不甚广。

吴敬梓画像

吴敬梓家学渊源,一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青年时代,遭逢家道中落的吴敬梓仕途之路屡屡受挫,饱尝生活艰辛,亲眼目睹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科举制度的罪恶,因而在他的作品中,时而可见笔法辛辣,抨击社会制度的相关内容。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着作。他的传世之作中,以《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等作品最具代表性,而今人谈起吴敬梓,最为津津乐道的,当属他晚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

据说,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之时,大清科举制度依然腐败不堪,卖官鬻爵现象时有发生,许多身负奇才的青年学子因此被长久埋没,无缘官场,因而大清吏治也越发腐朽,这些情况在吴敬梓简介中并未详细谈及。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文学价值不言而喻。民国大文豪鲁迅先生盛赞其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作者吴敬梓以反对科举制度与封建礼教的中心思想穿其间,生动地讽刺了追逐功名富贵而带来的虚伪、丑恶的社会风气。

吴敬梓的故事

说起清代着名的大文豪,《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的故事,颇有些传奇色彩。相传他出身官宦人家,年少时饱读诗书,经随父亲游历各地,因而见多识广。世人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少年时代的吴敬梓无疑是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幸运儿。

吴敬梓像

然而命运有时也无情,到了二十三岁上,吴家家道中落,祖宗福荫渐渐用尽,加之屋漏偏逢连夜雨,吴敬梓的父亲又突然去世,从此,吴敬梓的故事翻开了辛酸的一页。

在其后半生的岁月里,不仅功名无望,且经济状况也日渐窘迫,常常需要卖文以换银钱谷米,甚至连家中珍贵的藏书也不得不送进当铺维持生计,加之原本出身官宦人家的吴敬梓又生性豁达,不善营生,朋友来往间多有银钱接济,往好听了说是乐善好施,慷慨救急,说不好听了,也就是族人时常拿来褒贬他的那句“挥霍无度的败家子”,在安徽全椒县广为流传的吴敬梓的故事中,有关吴敬梓缺乏金钱观的说法,亦普遍被人们所认可。

年过而立之时,吴敬梓迁居南京。尽管家境已十分艰难,依然爱好宾客交游。在此期间,他接触到了各类名流雅士,也亲眼见证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生活阅历愈发丰富。在与形形色色的达官贵人周旋的过程中,吴敬梓逐渐领悟到科举制度的弊端,饱尝世态炎凉之后的他,终于放弃了曾经醉心的功名,转而将后半生的精力投入到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上,历经多年批阅编修,终于完成了这部不朽的着作。

吴敬梓是怎样的人

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吴敬梓是怎样的人?

提起吴敬梓,人们首先就会想到他的不朽名作《儒林外史》,其创作水平达到了他一生文学创作的巅峰,然而说起吴敬梓的为人,则必须客观地评价。纵观其五十四年的短暂人生,前半生的吴敬梓少年成名,家境殷实,生活富足,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富二代,后半生则经历了由富贵之家落魄至穷困潦倒的命运转变,加之亲眼目睹了官场腐败与底层百姓的疾苦,遂变得淡泊名利,知趣高雅,将半生心血倾注到文史编着上,这才成就了清代文学大家的美名。

吴敬梓像

其实,关于吴敬梓是怎样的人,坊间还有许多不同版本的流传。有人称其终生无缘官场,乃是由他愤世嫉俗的性格而起。

相传少年时期的吴敬梓思想较为激进,时常纵情悖礼、放浪不羁,是一位游离于封建正轨之外的“败家子”,因而多次遭到封建家长训斥。早在家世败落之前,他便有一身不封建势力妥协的傲骨,年过而立之后,他离家移居南京,本以为可以时来运转,谁知到了南京后,经济更为窘迫,潦倒至卖文度日,甚至落魄到以藏书换米。

寒冬腊月,吴敬梓邀上三五好友,绕城墙步行几十里,边走边悲歌长啸,直至天明,众人大笑着散去。这种文人间清贫过冬的日常活动,被吴敬梓称为“暖足”,既为御寒,又是一种简单的户外运动,不难看出,吴敬梓在清贫中依然保持的的豁达与豪爽,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由此可见一斑。

标签: 小说家最伟大清代

更多文章

  • 揭秘清朝大臣周培公究竟有无绘制过清朝全图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大臣,有无,清朝

    对于周培公,大多数人都是从2001年拍摄的《康熙王朝》中了解到的。电视剧中康熙面临着内忧外患,而八旗军在入关后恃宠而骄,懒惰成性,不能够委以重任时,康熙大胆任用周培公等一批汉臣,最终平定动乱。在动乱中,周培公得到重用,屡建奇功。动乱结束后,由于是汉人身份,遭受到八旗子弟猜忌,周培公最后被调往盛京,镇

  • 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人为何能被满清封为异姓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吴三桂,姓王,满清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康熙年间,以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为首的三位异姓王率众反叛,占据半壁江山,差点儿让满清覆灭,但可惜的是,在吴三桂死后,联盟分崩离析,最终一败涂地。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人,能被满清封王,都算的上是人中龙凤,那么他们究竟对

  • 何苦嫁入帝王家——末代皇后婉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帝王,末代,皇后

    出身世家“婉容你好福气!”“婉容你真让人羡慕,以后肯定大富大贵!”“说不定以后婉容会当娘娘呢!”许多年前的晴朗的一天,一群女孩子聚在位于旧城中心,毗邻什刹海的一条“帽儿胡同”里,玩“丢针儿&r

  • 关天培浴血守虎门:刚正不阿,至死不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刚正不阿,至死不渝,虎门

    关天培(17811841年),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出生于一个职位低微的行伍家庭。他幼年熟读经史,深受古代爱国志士品德情操的熏陶;他爱好骑射,练就一身武艺,由行伍考取武痒生(俗称武秀才),授潜右营把总。于1834年被任命为广东水师提督,成为广东水师的最高军事长官。抵御外侵18世纪四十

  • 她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后,12岁当皇后,22岁去世,皇帝康熙为她罢朝五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她是,皇后,短命

    历朝历代,有皇帝自然就会有皇后了。就清朝而言,清朝的众多位皇后中,有享福的、也有受罪的。今天小编要为大家讲述的便是清朝时期最年轻的一位皇后,她是康熙帝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也是辅政大臣索尼的亲孙女!我们都知道康熙八岁登基,幼年时是孝庄太后在身后为他处理国家大事,那么既然一个国家有皇帝就肯定有皇后了,

  • 洪宣娇自称洪秀全之女是为了隐藏和谁的奸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之女,奸情,谁的

    中国人生聚人口的本领,举世无匹,连天父皇上帝到了中国,也立刻添丁进口,多子多福,凭空多出六子一女一婿。洪秀全先已自称天父第二子,稍后其他拜上帝教头目也纷纷号称天父之子,冯云山称天父第三子,杨秀清称天父第四子,韦昌辉称天父第五子,杨秀清义妹、萧朝贵妻杨宣娇称天父第六女,石达开称天父第七子,萧朝贵称帝婿

  • 清朝开国元勋之一范文程是属于哪一派系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开国元勋,派系,清朝

    范文程,清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清朝忠臣,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人,范文程在清朝时,受到了清朝初期四位皇帝的倚重,被列为“中国十大谋士之一”。范文程在明末出生,自幼好读书,聪慧灵敏。明朝正德年中进士,可以说少年扬名。或许是看到了明朝灭亡的气息,1618年,在努尔哈赤攻下抚顺时,范文程和他的兄长一起投靠

  • 清代名臣沈葆桢“穷不可耐”:家里曾雇不起下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下人,家里,清代

    导读:道光二十年,对沈葆桢来说,可谓喜忧参半。斯年,他和老师林昌彝同榜中举,和表妹林普晴喜结连理;同样在斯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舅舅林则徐被革职查办,泱泱中华从此进入半殖民地时代。个人的荣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比,孰轻孰重,年轻的沈葆桢心中是有一杆秤的。也许正是因了这个特殊遭际,使得这位晚清的一代名

  • 康熙唯一托孤大臣隆科多为何被圈禁,谁是真正害死他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臣,的人,谁是

    隆科多是佟国维的次子,不是电视里说的是他侄子,是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也是大清朝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称呼的唯一人。在康熙年间,佟国维为职中堂大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隆科多一直是个小吏,派他到边塞打仗,因为吃不了苦偷跑回来,差一点被当做叛军处置。隆科多也是从掌管九门开始,正式踏入了人生的仕途,京城九门可

  • 黄宗羲的诗学观:诗本性情,以诗补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性情,诗学,黄宗羲

    关于诗与性情的关系,从孔子时代就已进行讨论,孔子曾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这兴、观、群、怨、事父、事君之中,就包括了性情的表达,孔子又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