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代后期汉族冬时节俗

清代后期汉族冬时节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704 更新时间:2024/1/1 6:41:06

1“冬至大如年”

十月初一日,南方名曰‘十月朝,《说杭州》曰:杭州“例行城隍会……即为赈济孤魂者。”此日,朝廷则要颁新时宪书(历书),“大小书肆出售宪书,街巷间亦有负箱唱卖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冬至,在南方是个大节,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杭州,“前一晚,泛扫内外各地,谓之扫隔年地,以冬至日不扫地也。又以欢喜团(其制杵炭屑而范之,上下合成,圆而有扁势),炽红置铜鼓中,安放房中,谓之锹隔年铜鼓儿。是日早晨吃年糕,并供祖宗,佐以开缸之冬咸菜。是日作享之祭品,必用包头鱼。又以陶箩实以米,上铺年糕、桔子、黄菱肉等,再以红绿丝扎成之花朵如扇形者,插其上,名曰供年饭,亦曰聚宝盆也。典当中之例,岁终甄别人员,不必明言,是日膳食时,但以包头鱼之头紧对某人,则某人即可自行离店矣。”苏州,“郡人最重冬至节。先日,亲朋各以食物相馈遗,提筐担盒,充斥道路,俗呼‘冬至盘。节前一夕,俗呼‘冬至夜。是夜,人家更速燕饮,谓之‘节酒。女嫁而归宁在室者,至是必归婿家。家无大小,必市食物以享先,间有悬挂祖先遗容者。诸凡仪,加于节,故有冬至大日年之谚。”“比户磨粉为团,以糖、肉、菜、果、红豆沙、罗卜丝等为馅,为祀先祭灶之品,并以馈贻,名曰‘冬至团。”并有“拜冬”之风习,“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2腊月交“平安米”与吃“腊八粥”

十二月初一日,杭州此日起,居家要交“平安米”,《说杭州》曰:“是月初一日起,每晚,必有人以木板相击,周走而呼,其词曰:‘奉宪传谕,寒冬腊月,楼上楼下,灶前灶后,鸡钟焙笼,一街两岸,家家户户,火烛小心。此呼者为本里地保,大街小巷,无不遍及。每五日,向各家取米少许,谓之收平安米,或予以钱亦可。此法原于清初之徇火令,此即所谓徇火也。杭城多火患,冬日天干风燥,容易惹火,故日日申儆之。”此日起,家家都要打扫宇舍,谓之“掸尘”,《说杭州》又曰:“是月自初一起,必择历书上宜于扫舍宇之日,而扫舍宇。杭俗谓之‘掸尘。扎竹枝为大帚,承之以竿,屋角檐隙,无不加以扫除;桌椅什物,无不加以洗涤,预备过年。一年之中,清洁惟此一次也。房屋多者,分期为之,大率多在二十日以前。此项竹帚,即以为谢灶及请年纸时送神引火之用,亦取其爆裂有声,如爆竹也。”

十二月初八日,俗称“为腊八,居民以菜果入米煮粥,谓之‘腊八粥;或有馈自僧尼者,名曰‘佛粥。”杭州腊八粥要“贻亲友”。此日妇女“有‘烧里八寺香之举,即早起到城里的八座寺庙依次烧香。”钟毓龙:《说杭州》。

二月十九日,官府各衙门要封印。《燕京岁时记》曰:“每至十二月,与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内,由钦天监选择吉期,照例封印颁示天下,一体遵行。封印之日,各部院掌印司员必应邀请同僚欢聚畅饮,以酬一岁之劳。故每当封印已毕,万骑齐发,前门一带,拥挤非常,园馆居楼,据无隙地矣。印封之后,乞丐无赖攫货于市肆之间,毫无顾忌,盖谓官不办事也。”封印之后,京师“梨园戏馆择日封台,八班合演,至来岁元旦才赐福开戏。”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江南地区“开门授徒之塾师与人家延聘教读老夫子,均于此时散学,名曰解馆。商家一年三节收帐,惟年关节帐为大结束,不能稍有通融。故二十日为止帐之期,以后须清理前帐,交易以现钱,不能赊欠矣。”钟毓龙:《说杭州》。

3腊月送灶和除尘

十二月二十三日,谓灶神生日,各地要送灶,亦谓之谢灶。京师祭灶,《燕京岁时记》曰:“二十三日祭灶,古用黄羊,近闻内廷尚用之,民间不见用也。民间祭灶惟用南糖、关东糖、唐饼及清水草豆而已。糖者所以祀神也,清水草豆所以祀神马也。祭毕之后,将神像揭下,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至除夕接神时,再行供奉。是日鞭炮极多,俗谓之小年下。”

南方送灶,《说杭州》曰:杭州“用善福竹灯一,糊以红纸,以竹筷一双为轿杠,亦糊以红纸,盖以此为灶司之轿也。送灶时,祀之以三果三素。三果者,福桔、黄菱肉、荸荠;三素者,香菇、木耳、千层,而千层必折成元宝形,黄菱肉亦形似元宝,大都总想发财耳。此外必不可少者为灶糖,以作粽形,或条形,为有名年货之一,平时所无。……又有一物曰节节糕以粉米为之,作宝塔形,再以炒青珠豆一盘,共为九盘,又供茶三杯,小汤团三杯,亦有不用酒者。……俗谓灶神司察一家之恶,至此日上奏天庭,所以须醉之者,使其隐恶扬善,媚灶之一法也。祀之时,在是日下午,迨暮而送之。杭俗谓送灶时迟,则娶媳可以得美妇,故送灶多在既昏以后,……送之时,先以细柴架井字形于庭中,而佐以易燃之物。灶神马及旁悬之花元宝,置于轿上,而坐之井中。焚化之时,必燃放鞭炮双响,故是日黄昏前后,爆竹之声不绝于耳。亦有不用爆竹者,谓之闷声大发财。善富灯中承油之半筒,膏油浸渍,极乃燃烧,则取而知之灶门之内,名曰送元宝,期来年之利市也。”

除夕将近,各地均要除尘。光绪《祥符县志》曰:“当除之夕也,洒扫庭阶,陈设供奉,入更后,外门鞠躬迎神以入,奉爵以安神位献岁三日,不敢洒扫,虑尘神几筵也”。

4除夕酬神祈福成主俗

腊月二十日以后,南方各地,家家户户例须酬神,俗谓“请年纸”,亦曰请菩萨,殆由古之腊祭演变而来。浙江杭州一带,“酬神之祭品,富有之家,必用腌猪头一个,腌透悬于风日之处,至是则熟而荐之,以其形似,名曰元宝肉,……元宝肉之两旁,佐以煮熟全鸡一只或两只,及鲜活之鲢鱼两尾,其旁各置厨刀一柄,备神之自割也,是谓三牲。……更佐以十六盘:荔枝、桂圆、核桃、红枣、柿饼、红桔、荸荠、黄菱肉、年糕、粽子、豆腐、羊血、盐、米、香菇、木耳。……祭神之时,所有悬挂之满堂红、立台各灯,均燃以红烛。神堂、祖先堂前亦如之,惟男子拜而妇女不预。……祭毕之后,又盛饭两大碗,上作圆形,是曰请祖宗散福也。亦有籍此邀亲友宴饮者,名曰饮散福酒。……祀毕送神之时,多有施放双响与鞭炮者,故自二十以后,爆竹之声连日不觉,如遇吉日,更可通宵不绝。杭人于此数日中相见,必以是否请过年纸为问,诚重之也。”惟有丧者之家,在服未除以前,此礼则不举行。

腊月二十以后,坟亲来送柏树枝(柏叶带子,缚竹签上),缀以千日红,金色灯花衣,短者尺咫,长者一管为一对,即以置家堂中,或兼送所自制之年糕、团子等,例须酬以钱物。自二十日以后,南方店家店员手持经折,向各处收赊欠者,络绎于道。一次不付,则继续收之,以至于多次。至除夕之夜,为最后之期,索欠尤急。是夕,各商店通宵不闭,索欠者亦往往奔走,以至于黎明。虽然至黎明,而手中所持之灯笼,仍燃烛而不能熄灭。如熄灭则自承已为元旦,不能复索欠矣。至于寻常负债之家,除夕为债家所逼,尤为难过,往往躲之寺院庙观。

在北方,除夕夜有“岁”之俗,“除夕自户庭以至大门,凡行走之处遍以芝麻秸撒之”;户内要装饰“摇钱树”,“取松柏枝之大者,插于饼中,缀以古钱,元宝、石榴花等,谓之“摇钱树”;家内要“挂千”,“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任务者,乃佛前所悬也。是物民户多用之,世家大族鲜用之者。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者,曰小挂千,乃市肆所用也”;要彻夜焚“藏香”,“所谓藏香者,乃西藏所制,……每届岁除,府第朱门,焚之彻夜,檐牙屋角,触鼻芬芳”;要设“天地桌”,“每届除夕,列长案于中庭,供以百分。百分者,乃诸天神圣之全图也。百分之前,陈设蜜供一层,苹果、干果、馒头、素菜、年糕各一层,谓之全供。供上签以通草八仙与石榴、元宝等,谓之供佛花。集接神时,将百分焚化,接递烧香,至灯节而止,谓之‘天地桌。”所设之“年饭”也颇具特色,“年饭用金银米为之,上插松柏枝,缀以金钱、枣、龙眼、香枝、破五之后方始去之。”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杭州除夕要挂祖宗图像,《说杭州》曰:“除夕之事甚多,一曰挂遗像,祖宗遗像,俗名真纸,或作神子,择一室,按序悬挂之;遗像多者,合数代之像缩摹为一幅,自上而下,名曰代图,亦曰三代容、五代容;又有绘图为祠堂形,而分书某考某妣之神位者;又有绘一世系图而张之者,其式不一,晚间则祭祀之。祭品较平时为丰,而多有所取义。如猪大肠曰常常顺利也,鱼圆、肉圆曰团团圆圆也;以鲞头煮肉,谓之有想头;春饼裹肉丝,谓之银包金丝;黄豆芽谓之如意菜;落花生谓之长生果;黄菱肉、藕、荸荠、红枣四物并煮之,名曰有富,藕之谐音为有,黄菱肉微似元宝形,大抵皆取吉祥之词。祭祀既毕,合家团聚欢饮,名曰分岁。”并有“饷老鼠”之俗,“分岁既毕,酌取残肴少许,贮一小碗中插以残烛及红花,置床顶,或室之幽暗处,名曰老鼠粮,以饷老鼠。俗传此夜为老鼠做亲之夜,如此则鼠不为害也。”

杭州等地,除夜还要贴门神敲隔年铜鼓及扫隔年地,“俗传元旦日笤帚不出门,须于除夕夜扫之。”要封井,“购井泉童子神马一,以三果一盘,三蔬一盘,及烛台、香炉,合置于大盘中,置之地上而祀之。又供净茶一杯,焚送以小元宝一幅,随以红纸长条纵横粘于井栏上,是曰封井。”并封门,贴门神。钟毓龙《说杭州》记曰:“所封者,大门也,用红皮甘蔗二支,其长相等也,各以红绿纸束之,而插柏枝上。有门神马,祀之如井泉之式。祀毕,将门关闭上闩,以长红纸二条,各书‘封门大吉四字,相交斜贴其上,随以甘蔗倚于门上,所谓戤门甘蔗也,殆取渐入佳境之意。封门之后,未至天明,切忌再开。”

标签: 时节汉族清代

更多文章

  • 第二章 征服者精英与皇亲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征服者,皇亲,第二章

    征服者精英在清代逐渐演变为一个在法律上与被征服的汉族相隔离的集团。它在大清的统治中,特别是(但不仅仅是)在新并入帝国的东北和内亚地区的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八旗贵族虽然也出任文职官员,但更主要的是把持内廷要职,以此为皇帝出谋划策。他们的职权既与掌控外朝的汉族文士的职权有重叠,又是对后者的一

  • 魏源简介:“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世界,第一人,简介

    与龚自珍同时代,还有一位被后世称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这位杰出的思想家年少成名,并且以广阔的胸怀接受了西方的先进事物,看到了老大的中华帝国的“软肋”,他留给后人一部《海国图志》,那是一份丰厚的精神财产。魏源(17941857),名远达,字良图,

  • 后人的《红楼梦》多元批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后人,红楼梦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最具思想价值和文学艺术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四大名着”第一名着,被称为一部“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典雅的风格,以及背后无数的辛酸,留下的诸多谜团,让我们无法割舍对它的爱意。早在20世纪初,“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r

  • 慈禧病重,自己开药治病,喝下去后她才知道自己大限将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限,她才,知道自己

    慈禧老佛爷患有一种慢性疾病。“久病成良医”,慈禧老佛爷也略懂一些医道了,在她最后的人生岁月中,太医们已无力回天。可慈禧却并不甘心,她自己给自己开了一副药方,太医们看到药方后却不敢声张,只是不停的摇头叹息。究竟慈禧给自己开了什么药方呢?为何太医们要连连摇头?公元1908年,慈禧

  • 林大钦与皇后的故事 林大钦戏弄村姑反遭嘲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村姑,林大,皇后

    林大钦有《东莆先生文集》《林大钦集》等作品,作为潮汕唯一的本土文状元,潮汕地区流传着他许多故事,像是被皇后戏言“短命仔”、戏弄村姑遭“反杀”。林大钦与皇后的故事相传古时,每逢有人考中状元,皇帝就赐他游街三天,让他威风一下。林大钦也不例外,当他游街至御街时,适逢皇后在楼上看见,见他是个漂亮的状元,甚为

  • “天父”之女洪宣娇和洪秀全是什么关系?她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之女,天父,是怎么

    古代有很多着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洪宣娇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她都有什么秘密呢,请听我详细道来。相传洪宣娇是洪秀全的胞妹、萧朝贵的妻子。但在浩如烟海的太平天国史料中并没有留下她的任何痕迹。经很多学者研究证实,“洪宣娇”原型是《天兄圣旨》中的黄权政的女儿“杨宣娇”。但

  • 婉贵太妃:雍正赐给乾隆的妃子,因长寿被封为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乾隆,长寿,雍正

    对婉贵太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婉贵太妃,名为陈氏,其父全称陈延璋,关于她的家世背景,除了这一条资料外,再无多余记载,也就是说她的出身可能没有半点可圈可点的地方。看她的姓氏,她应为汉女,既没有身份显赫的父亲兄弟,也不属于满族旗下人士,她到底是怎么成为当时还是皇子的乾隆侍

  • 平等对话的丧失,乾隆帝错失中国崛起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崛起,平等,错失

    在乾隆朝,人们感到遗憾的是,东西方的平等对话因为乾隆帝和英国人的傲慢而最终破裂。在此之后,中国对西方列强基本处于“弱势”的地位,根本就没有平等对话的权力。而乾隆时期,清帝国正值盛世,如果那时候中国可以敞开大门,正视西方的崛起,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也许历史将从此改写。在中国古

  • 揭秘"三百年来第一流"的龚自珍为何被毒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amp,quot,三百年

    龚自珍简介记载他是清朝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1792年8月22日出生,龚自珍自幼好学,从小研读《经史》和《大学》。他喜欢写作,13岁的时候就写了《知觉辨》,15岁的时候就开始写诗集。27考中举人,龚自珍考了6次终于在38岁时当上进士。曾经在内阁、宗人府、礼部任过职。48岁辞职回乡,一生写过300多

  • 清朝宗室概况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宗室,概况,清朝

    宗室指皇帝的宗族、族人。清朝宗室是满洲贵族的核心。清朝的宗室是指太祖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直系子孙。塔克世生有5子:努尔哈赤、舒尔哈赤、穆尔哈赤、雅尔哈赤与巴雅喇。这5子的子孙都属宗室。努尔哈赤的伯叔兄弟的旁系子孙叫觉罗。前者俗称黄带子,因系黄带子得名;后者俗称红带子,因系红带子得名。觉罗在政治地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