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父”之女洪宣娇和洪秀全是什么关系?她最后是怎么死的?

“天父”之女洪宣娇和洪秀全是什么关系?她最后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939 更新时间:2024/1/1 23:23:59

古代有很多着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洪宣娇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她都有什么秘密呢,请听我详细道来。

相传洪宣娇是洪秀全的胞妹、萧朝贵的妻子。但在浩如烟海的太平天国史料中并没有留下她的任何痕迹。经很多学者研究证实,“洪宣娇”原型是《天兄圣旨》中的黄权政的女儿“杨宣娇”。但是,杨宣娇的一生,也是扑朔迷离,至今都没有弄清楚。

曾在天京生活过的谢介鹤在《金陵癸甲纪事略》中写过一则关于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天上”的兄弟排序:

“耶稣为天父第一子,天(洪秀全)为第二子,南贼(冯云山)为

第三子,东贼(杨秀清)为第三子,北贼(韦昌辉)为第五子,西贼妇杨(洪)宣娇为第六女,翼贼(石达开)为第七子。”

这个排名后来被许多研究历史的学者奉为“信史”,也为众多影视、小说作品所采纳。

按《天父天兄圣旨》,确有称洪秀全为“二兄”、“儿哥”,冯云山为“三兄”、杨秀清为“四兄”的记载,但太平天国官方记录中并没有出现称韦昌辉”五兄”、石达开“七兄”的记载,更何况是女子的杨宣娇。

另外,杨宣娇作为女子按照传统不应序齿,更为重要的是,上帝并非只有她一个女儿,据《太平天日》记载:天父上主皇上帝烈怒,主奶吩咐其正月宫曰:“尔且带子同爷爷妈妈哥哥嫂嫂及众小姑同居住,待朕下凡理爷爷事毕,然后升天,同尔享安乐焉”。

这里的“众小姑”都是上帝的女儿,因此杨宣娇是“上帝第六女”的说法值得商榷。第六女无存,石达开为第七子之说也就无从谈起,韦昌辉参加排序或也是后人附会。

谢介鹤的另一则记载,记下了杨宣娇与杨秀清的暧昧关系,这段情愫成为后来众多影视剧、小说作品的珍贵素材。他是这么写的:

”杨秀清)尝与西贼妻宣娇私,睡未醒,贼伙至不及避。乃假作天父下凡状,谓贼伙曰:宣娇我第六女,秀清同胞妹,当易姓名杨,萧朝贵为贵妹夫,我命秀清卧位天下兄弟赎病也。命宣娇同秀清卧,为天下姊妹赎病也。同胞兄妹,同卧毋害,众勿疑。遂自号禾乃师赎病主,直以牛鬼蛇神煽惑亡命。”

这则资料确有不实之处,但也有可取之处,也有其他一些史料为佐证,它较为合理地解释了黄权政的女儿改姓杨的原因。但两人“私通”的事情,没有确实的证据,也无从查实,但据已有史料,可以肯定的是,杨宣娇与杨秀清有着水火难容的矛盾。

在杨秀清的严厉排挤打压下,杨宣娇最终沉寂,而伴随着杨宣娇沉寂的是萧朝贵夫妇间感情的破裂。

杨宣娇与萧朝贵两人志同道合,共同传教,劝人敬拜上帝,热心积极,杨宣娇在女教众里尤为着名,当时在会中流传有“男靴冯云山,女学杨宣娇”的口号。

大约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萧朝贵与杨宣娇结婚,夫妻感情原本很好,生有一子,名萧有和,即后来的幼西王。

与杨秀清和萧朝贵相比,杨宣娇更具谋略。她在洪秀全第二次入桂时,仿照洪秀全全丁酉升天的异梦,给自己编织了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神话,一方面,杨宣娇赢得了会众的尊重,奠定了自己天父之女的身份,在此时,还唯有她和洪秀全“登天”见过至高无上的上帝,《天父诗》甚至宣称“天堂子女娇为贵”。

另一方面,萧朝贵夫妇可以通过宗教上的配合,互相扶持,抬高身价,这一举动同时为萧朝贵提供了灵感和素材,增加了她假代天兄传言的勇气和跻身上帝会领导核心的把握。

对萧朝贵来说,拥有一个作为上帝之女的妻子,是百利无弊的。于是,在他代天兄传言成功后不久,天兄就宣布了杨宣娇的“御妹”身份。

萧朝贵与杨宣娇珠联璧合,在会内声望日隆,严重影响了杨秀清的地位,尽管“天父之女”的身份得自于“天父”,但杨宣娇本人对杨秀清天父下凡的把戏和天父代言人的身份尤为不屑,更加激起杨秀清的愤怒,这是杨秀清采取严厉措施打击杨宣娇的主要原因。

杖责事件发生后,萧朝贵匆忙赶回鹏隘山,以代天兄传言的把戏劝杨宣娇,萧朝贵是担心杨宣娇顶撞”天父“(杨秀清传言)会造成严重后果,他重申杨宣娇”天兄之妹“的身份,意在保全妻子;同时缓和杨秀清与杨宣娇的矛盾。

但杨宣娇不听劝,萧朝贵无法,只得在春节刚过便向洪秀全求援,要求“教导宣娇”,夫妻二人关系不睦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当然两个人性格相异也是夫妻关系破裂的原因之一,同时,杨宣娇的个性也很难接受萧朝贵的移情别恋。据史料记载,萧朝贵不只拥有一个妻子。

杨秀清杖责杨宣娇后,事情就此罢休,此后,在《天兄圣旨》里,就再也找不到杨宣娇的影子。

至于杨宣娇的结局,很可能是抑郁而终。

太平天国丁巳七年(1857)新刻印的《天父诗》中第108首记“宣娇姑“为”先娇姑“,有两种可能,一是“先”是对死去人的敬称,杨宣娇在丁巳七年前已经去世;二是“宣”与“先”在客家话中音近,刻印者误记。

但《天父诗》诗洪秀全教导后宫的读物,必经天王亲自删改审校,第二种情况可能性较小。即便误记,也说明西王娘杨宣娇的名字早已湮没无闻,以致整个后宫没有人认识,这也从侧面反映杨宣娇可能早丧。

另外,洪天贵福在自述中说:“我的两个兄弟天光、天明及母妻均在南京城内,并未携带一个妇女出来,一切各物亦未随带”,“幼西王萧有和在广德州病死”。可见杨宣娇并未随她的儿子萧有和出城,洪天贵福对其“姑姑”也只字未提,太平天国除李秀成外并无一人提及杨宣娇,李秀成在自述中也只是在提到萧朝贵的时候顺便提及“天王妹子嫁其为妻”,却未曾交代其人下落。

标签: 之女天父是怎么

更多文章

  • 婉贵太妃:雍正赐给乾隆的妃子,因长寿被封为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乾隆,长寿,雍正

    对婉贵太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婉贵太妃,名为陈氏,其父全称陈延璋,关于她的家世背景,除了这一条资料外,再无多余记载,也就是说她的出身可能没有半点可圈可点的地方。看她的姓氏,她应为汉女,既没有身份显赫的父亲兄弟,也不属于满族旗下人士,她到底是怎么成为当时还是皇子的乾隆侍

  • 平等对话的丧失,乾隆帝错失中国崛起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崛起,平等,错失

    在乾隆朝,人们感到遗憾的是,东西方的平等对话因为乾隆帝和英国人的傲慢而最终破裂。在此之后,中国对西方列强基本处于“弱势”的地位,根本就没有平等对话的权力。而乾隆时期,清帝国正值盛世,如果那时候中国可以敞开大门,正视西方的崛起,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也许历史将从此改写。在中国古

  • 揭秘"三百年来第一流"的龚自珍为何被毒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amp,quot,三百年

    龚自珍简介记载他是清朝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1792年8月22日出生,龚自珍自幼好学,从小研读《经史》和《大学》。他喜欢写作,13岁的时候就写了《知觉辨》,15岁的时候就开始写诗集。27考中举人,龚自珍考了6次终于在38岁时当上进士。曾经在内阁、宗人府、礼部任过职。48岁辞职回乡,一生写过300多

  • 清朝宗室概况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宗室,概况,清朝

    宗室指皇帝的宗族、族人。清朝宗室是满洲贵族的核心。清朝的宗室是指太祖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直系子孙。塔克世生有5子:努尔哈赤、舒尔哈赤、穆尔哈赤、雅尔哈赤与巴雅喇。这5子的子孙都属宗室。努尔哈赤的伯叔兄弟的旁系子孙叫觉罗。前者俗称黄带子,因系黄带子得名;后者俗称红带子,因系红带子得名。觉罗在政治地位和

  • 小说家吴敬梓为何能写成不朽名作儒林外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儒林外史,名作,小说家

    《儒林外史》的作者,历史上着名的小说家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熟悉他生平事迹的读者一定有所耳闻,吴敬梓是清朝人士。详细解读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应该从他的成长环境及作品创作年代入手。他生于公元1701年,于公元1754年病故,短短的五十四年人生中,先后经历了清圣祖、康熙帝、乾隆帝等三位皇帝执政时期,从

  • 隆科多女儿有嫁给雍正吗?隆科多女儿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女儿,隆科多,雍正

    隆科多是康熙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之弟,佟国维之子。在康熙末年累官至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九门提督,掌管北京城内外武力,地位十分重要。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当康熙病重时,内外大臣均不得见,唯隆科多一人随侍康熙身边,得其临终嘱托。后隆科多秉康熙遗命,拥戴雍正登基。因此大功,他被封为总理事务四大臣之一

  • 另类名臣沈葆桢:怎对曾国藩“忘恩负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另类,忘恩负义,曾国藩

    道光二十年,对沈葆桢来说,可谓喜忧参半。斯年,他和老师林昌彝同榜中举,和表妹林普晴喜结连理;同样在斯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舅舅林则徐被革职查办,泱泱中华从此进入半殖民地时代。个人的荣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比,孰轻孰重,年轻的沈葆桢心中是有一杆秤的。也许正是因了这个特殊遭际,使得这位晚清的一代名臣,多

  • 川楚白莲教起义:清嘉庆初年的农民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农民起义,初年,白莲教

    清嘉庆初年的农民起义。最早参加者多为白莲教教徒。始爆发于川楚陕边境地区,后波及川、楚、陕、豫、甘等省,历时九载,是清代前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川楚陕三省边境地区是一片原始森林地带,历来为被迫离开土地的流民聚集之所。乾隆三十七、三十八年(1772、1773),川、楚两省饥民来此觅食者达数十万。加上

  • 杀身灭族都不怕 明知不可为亦为之 是大义还是愚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亦为,可为,大义

    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为了国家的生存,民族的危亡,将荣华富贵置之度外,以一种不怕杀身灭族的勇敢与激烈,投身于维新变法运动,为国家的富强昌盛贡献了自己的一腔热血。一、从容赴死的铁血男儿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进行维新变法。经礼部侍郎徐致靖的推荐,两天后,光绪给两江总督刘坤一下

  • 清朝杨深秀生平简介,《狱中诗》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狱中,生平简介

    杨深秀,山西闻喜县仪张村人。生于1849年4月24日(清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初二日)。12岁成秀才,21岁中举,榜列第三名经魁。1871年22岁,入京参加辛未(同治十年)科会试,未中。在京拜师求教,钻研汉学,力主今文经,尤喜《公羊传》。1877——1878年(光绪三至四年),北方冀、豫、秦、晋数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