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宗室概况

清朝宗室概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927 更新时间:2024/1/7 20:25:05

宗室指皇帝的宗族、族人。清朝宗室是满洲贵族的核心。清朝的宗室是指太祖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直系子孙。塔克世生有5子:努尔哈赤、舒尔哈赤、穆尔哈赤、雅尔哈赤与巴雅喇。这5子的子孙都属宗室。努尔哈赤的伯叔兄弟的旁系子孙叫觉罗。前者俗称黄带子,因系黄带子得名;后者俗称红带子,因系红带子得名。觉罗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方面都不如宗室优厚。宗室和觉罗的区分是皇太极时期开始的。天聪九年(1635)正月,皇太极说:“宗室者,天湟(皇族、宗室称天湟)之戚,不加表异,无以昭国体,甚或两相诋毁,詈及祖父,已令系红带以表异之。又或称谓之间尊卑颠倒,今复分别名号:遇太祖庶子,俱称‘阿格;六祖子孙,俱称‘觉罗。”“六祖”指努尔哈赤的祖父景祖觉昌安兄弟六人:除觉昌安外,还有德世库、刘阐、索长阿、包朗阿与宝实。

端郡王载漪宗室的子女、继嗣、婚嫁、封爵、授职、升降及死亡须俱报宗人府,登入黄册,觉罗登入红册。宗室包括皇室成员犯罪,交宗人府处置。康熙帝处置次子允礽,雍正帝处置其兄弟允禟、允禩都是交宗人府。晚清慈禧太后专权,对待不听她话的皇室成员如皇后皇妃动辄用家法惩治。

清王朝对宗室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是优待的。

努尔哈赤之时,其子侄只封贝勒、台吉之号,皇太极时,崇德元年(1636)宗室封爵定为九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和奉国将军。爵号有“入八分”与“不入八分”之别:前4等爵都“入八分”,辅国公与镇国公则有“入八分”与“不入八分”之别。都冠宝石顶,以补服翎眼为差次。奉国将军比较武职正三品。顺治六年(1649)增为十二等。这十二等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乾隆十三年定为十四等: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爵位等级用不同的章服(以图文为等级标准的礼服)和冠顶相区别:辅国公以上的都冠宝石顶,再以补服(朝服。用金线和彩色丝线绣成图案,缝于胸前和背后)和帽上的孔雀翎眼区别其等级。不入八分公以下的冠珊瑚顶。区分等级的目的一是与百姓区别,二是为了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身份,促其自爱。

封爵等级不同年俸区别大,一等和硕亲王年俸银1万两,禄米5千石;三等的多罗郡王俸银5千两,禄米2500百石,六等的固山贝子年俸银1300两,禄米650石。

一等和硕亲王年俸比文职一品官年俸高50多倍。

皇子15岁封爵,由宗人府提出意见,皇帝批准。亲王子20岁,由宗人府奏请皇帝考试授封。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一子袭爵,其余儿子要考试骑射和满语,分别等级封爵。

王室成员封爵,根据军功大小和嫡庶亲疏决定。没有爵位的称闲散宗室。

勋劳卓着者,其爵位子孙可以世袭罔替,例如睿亲王、礼、郑、豫、肃、庄这六大亲王及克勤、顺承两郡王,其爵位就可世袭罔替,他们称为铁帽子王。其他人子孙袭爵,或保持爵位,或降一等,到十二世才断。高宗长子永璜于乾隆十五年去世,追封定亲王。死后,他的长子绵德袭定亲王,后降为郡王。四十一年因事革爵,四十二年封镇国公,四十九年晋升贝子,五十一年去世。其子奕纯袭贝子爵,道光元年去世。奕纯子载锡袭贝子爵,道光元年去世,载锡子溥喜袭镇国公。

入关后任官实行考选制度,朝廷有意为宗室入仕搭桥铺路,开方便之门。顺治十年(1653)令八旗各设宗学,没有封爵的宗室子弟,10岁以上都入学,选择满、汉官员讲授经史,乾隆后满语和骑射也列为教学范围。康熙三十六年(1697)举行宗室会试,但三十九年怕讲八股,习诗赋,会沾染汉人习俗,于是停止此类考试。雍正时令宗人府设笔帖式考试,让他们从笔帖式开始逐步升级。另外是于雍正二年(1724),在金鱼胡同和帘子胡同设左右翼宗学,专门教授宗室子弟。乾隆九年(1744)每5年一次合试宗室学生,由皇帝决定名次。醇亲王奕与其家人合影会试之年赐以进士。嘉庆四年,又恢复了宗室乡试和会试。只考八股文1篇,五言八韵诗1首,一天考完。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说:“觉罗旗人乡、会试,与满洲相同,但宗室考试,不与满、汉同试,另于大场后一、二日,以一文一诗试之。亦在贡院,只一日毕事。十人取中一人,如有奇零,数不及五人则不取,过五人又取中一人。故乡试中七、八名,会试中二名,后增至三名。”

四代同堂的满族大家庭入关后,王朝还专门规定宗室缺。宗人府规定府丞1人、堂主事2人为汉缺外,其他都是宗室缺。此外在六部、理藩院等机构中也用一些宗室缺。康熙时,为解决无路入仕的宗室成员官职问题,钦定侍卫90人,规定在宗室中挑选。雍正时,裁撤宗人府满洲司员笔帖式的一半人,让宗室人员补充。乾隆时设宗室御史4员,作为司员晋升之阶。嘉庆朝,除特设宗室翻译乡会试外,又在六部、理藩院增设宗室司员,扩大宗室入仕之途。

在司法方面宗室有特权。宗室在关外时期是用宗族内部的家法管的。入关后,宗室由宗人府管。宗人府是顺治九年(1652)沿袭明制建立的。它位在内阁、六部之上。宗人府掌管皇族谱籍,按时修辑玉碟(王族谱系),确定宗室爵禄,告诫宗室成员,赏有功,罚有过,祭祀先帝。宗人府制定了《宗人府则例》。律例一共有26条规定:例如王到一般官员免责打,宗室、觉罗罪犯可以折罚,犯笞杖罪,可以折罚钱粮;犯枷罪,可以折为圈禁空房;初次犯徒三年或二年半罪的,折圈禁一年。乾隆四十七年(1782),奉恩将军伊冲额,打死雇工,圈禁80天便了事。但是最高统治者如果将宗室成员视为死敌,那处置也是残酷的,例如慈禧太后处置肃顺、载垣、端华就够残酷的。

轻微罪不革去宗室籍。除了这些优待外也有一些限制和禁止,例如不准抗传不到,王等不许擅传等。

慈禧选中的载漪之子作大阿

哥的溥儁像王公及闲散宗室不许离开京城40里,不许任外官,不许经商。这些规定都是为了使他们显“贵”。

经济方面,关外时期宗室没有多少特权,没有官职的一律不免徭役。入关后,王朝照顾宗室,可谓无微不至。除了分封的一部分土地给他们外,每年给宗室数百万两的补贴。婚嫁有专门的补贴:娶妻、嫁女补助100两,续娶则给50两。生育有物质鼓励,子女到10岁就有粮米和银两补助,每月有2两赡银,一直补到20岁。依赖王朝分封的土地和补助,宗室人员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成为寄生集团。一部分不会营生,多妻多子,王朝补助不足以挥霍,他们把田地都卖了。乾隆年间,乾隆帝“笃念宗室贫乏,以致失产无以自活,因命宗人府堂官详为抚恤。”按照贫乏等第,其最贫者,赏银三百两,其次者,半之,命其赎回田产,以资生理。此外婚丧嫁娶无不补助。此外,朝廷时常宴请宗室。“每岁元旦及上元日,钦点皇子皇孙等及近支王、贝勒、公曲宴(私宴)于乾清宫及奉三无私殿。皆用高椅盛馔,每二人一席,赋诗饮酒,行家人礼焉。”类似宴会在乾隆九年、四十七年和嘉庆九年都举行过。其中乾隆四十七年的宴会宴请的宗室成员人数达3000人。

由于王朝宠着他们,加上市井小人对他们大献其媚,宗室很多人养成了傲慢态度。他们不但不与汉人士大夫亲近,就连地位比自己高的满洲亲戚也不甘居其下。一些宗室成员还为非作歹。《啸亭杂录·权贵之淫虐》说的一件事就是一例:“雍正中,某宗室家有西洋椅,于街衢间睹有少艾,即掳归,坐其椅上,任意宣淫,其人不能动也。”

宗室也出过一些文人。《啸亭杂录》作者昭梿(17761829)就很着名。他是努尔哈赤二子代善之后,嘉庆七年授散秩大臣,十年袭礼亲王爵。他着《啸亭杂录》保存了大量有关道光初年以前清朝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典章制度资料,是研究清代的重要资料。可是他在嘉庆二十年被人控告凌辱大臣,拷打自己的庄头,圈禁了3年,革去封爵,其他还有诗人文昭,饶余亲王曾孙,号紫幢居士,着有《紫幢诗钞》。敦诚(17341791)、敦敏(17281796)两兄弟都是诗人。前者有《四松堂集》、《鹪鹩庵笔麈》,后者有《懋斋诗钞》。他们诗宗晚唐,颇多逸趣。康熙十四子允禵(tí)嫡孙永忠,“诗体秀逸,书法遒劲,颇有晋人风味。”

宗室中还有东晋陶渊明那样性格的人。书诚,袭封辅国将军,不为世俗所婴,40岁就辞官为农。官邸有隙地,他手持泥箕、锄头,种植蔬果。晚年学习养生术,每天少吃多餐,吃到甜的就吐出来。

更值得一提的是,宗室中出了一大批文臣武将。清初出的武将尤多。《清史列传》的“宗室王公传一”、“宗室王公传二”就记载了49名宗室成员,在数十年建国期间驰骋沙场立下赫赫战功而成为王公。这49名宗室王公,除代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豪格、济尔哈朗、莽古尔泰、尼堪、博格、阿巴泰、岳托、阿敏、勒克德浑、褚英、杜度、巴布泰、德格类这些人们比较熟悉的以外,还有硕塞、萨哈璘、雅尔哈齐、瓦克达、穆尔哈齐、巴雅喇、芬古、察尼、喀尔楚浑、巴思哈、务达海、博和托、固尔玛浑、傅喇塔、穆尔祜、萨弼、苏布图、温齐、阿拜、巴尔泰、汉岱、恭阿、屯齐、塔拜、赖慕布、玛瞻、巴穆布尔善、巴尔堪、扎喀纳、拜因图、硕托与延信。多尔衮以摄政王主持朝政长达8年之久。在清王朝尔后的200多年中,出自宗室的文臣武将人数远不及清初,《清史列传》中所载只有21人:中等阶层的四口之家雍正到乾隆任职的莽古赉,乾隆到嘉庆任职的兴肇、恒瑞,嘉庆到咸丰任职的耆英、敬徵、禧恩,道光到咸丰任职的戴龄、灵桂、恩华、祥厚、绵洵、肃顺、耆英、奕经、常清,道光到同治任职的奕纪,道光到光绪任职的奕山,咸丰到光绪任职的奎润、福锟、麟书、绵宜。在这21人中,奕经、奕山与耆英,臭名昭着,详《鸦片战争》一文。

标签: 宗室概况清朝

更多文章

  • 小说家吴敬梓为何能写成不朽名作儒林外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儒林外史,名作,小说家

    《儒林外史》的作者,历史上着名的小说家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熟悉他生平事迹的读者一定有所耳闻,吴敬梓是清朝人士。详细解读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应该从他的成长环境及作品创作年代入手。他生于公元1701年,于公元1754年病故,短短的五十四年人生中,先后经历了清圣祖、康熙帝、乾隆帝等三位皇帝执政时期,从

  • 隆科多女儿有嫁给雍正吗?隆科多女儿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女儿,隆科多,雍正

    隆科多是康熙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之弟,佟国维之子。在康熙末年累官至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九门提督,掌管北京城内外武力,地位十分重要。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当康熙病重时,内外大臣均不得见,唯隆科多一人随侍康熙身边,得其临终嘱托。后隆科多秉康熙遗命,拥戴雍正登基。因此大功,他被封为总理事务四大臣之一

  • 另类名臣沈葆桢:怎对曾国藩“忘恩负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另类,忘恩负义,曾国藩

    道光二十年,对沈葆桢来说,可谓喜忧参半。斯年,他和老师林昌彝同榜中举,和表妹林普晴喜结连理;同样在斯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舅舅林则徐被革职查办,泱泱中华从此进入半殖民地时代。个人的荣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比,孰轻孰重,年轻的沈葆桢心中是有一杆秤的。也许正是因了这个特殊遭际,使得这位晚清的一代名臣,多

  • 川楚白莲教起义:清嘉庆初年的农民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农民起义,初年,白莲教

    清嘉庆初年的农民起义。最早参加者多为白莲教教徒。始爆发于川楚陕边境地区,后波及川、楚、陕、豫、甘等省,历时九载,是清代前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川楚陕三省边境地区是一片原始森林地带,历来为被迫离开土地的流民聚集之所。乾隆三十七、三十八年(1772、1773),川、楚两省饥民来此觅食者达数十万。加上

  • 杀身灭族都不怕 明知不可为亦为之 是大义还是愚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亦为,可为,大义

    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为了国家的生存,民族的危亡,将荣华富贵置之度外,以一种不怕杀身灭族的勇敢与激烈,投身于维新变法运动,为国家的富强昌盛贡献了自己的一腔热血。一、从容赴死的铁血男儿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进行维新变法。经礼部侍郎徐致靖的推荐,两天后,光绪给两江总督刘坤一下

  • 清朝杨深秀生平简介,《狱中诗》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狱中,生平简介

    杨深秀,山西闻喜县仪张村人。生于1849年4月24日(清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初二日)。12岁成秀才,21岁中举,榜列第三名经魁。1871年22岁,入京参加辛未(同治十年)科会试,未中。在京拜师求教,钻研汉学,力主今文经,尤喜《公羊传》。1877——1878年(光绪三至四年),北方冀、豫、秦、晋数省,出现

  • 光绪为什么到翁同龢死的时候都没原谅他?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光绪,原因,都没

    同治帝驾崩后,刚满4岁的载湉入嗣皇统,成为大清第11个皇帝。从这一天起,曾经血浓于水的父母兄弟,都成了光绪的臣子。且在慈禧的干预下,光绪的生母被禁止入宫探视,生父醇亲王奕譞虽被批准辅导光绪学业,但也不得逾越身份,做出任何越轨的行为。这一切,都导致光绪与家人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慈禧对小时候的光绪非常严厉

  • 清代与民国时期的道教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民国时期,清代,道教

    道教与士大夫阶层日益脱离后,越来越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入清之后,清初的皇帝虽然对道教按照明代的成例加以保护,但是,不像以往王朝那样重视,康熙皇帝曾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道法自然,为天地根,老氏之学,能养其根。流而成弊,刑名放荡。长生久视,语益惝恍。况神仙之杳渺,气历劫而难聚,纵日兮飞升,于

  • 清代后期汉族的会社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会社,汉族,清代

    会社风俗1商业行会风行清代后期商业发展较快,故行会组织较发达。当时的行业组织主要是商帮和会馆。其风俗与前期基本相同。除商帮和会馆外,还有公所。公所多为业缘组织。清代各行各业都有相应的同业组织。据统计,在清末,仅苏州一地就共有各行业的公所157个,可见其组织发展之兴盛。唐文权:《苏州工商各业公所的兴废

  • 第二次大沽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之战,历史意义,大沽

    1859年4月,撒丁王国和法国共同对奥地利宣战,反奥战争开始;及至次年10月,整个南意大利基本上得到解放。1861年3月4日,林肯宣布就任美国总统;4月,南方军队炮轰南卡罗莱纳的萨姆特要塞,林肯宣布南方七州为叛乱州,美国内战爆发。《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出天津,但是仍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同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