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奸臣当道

五、奸臣当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113 更新时间:2024/1/6 22:22:07

由于明武宗荒淫无度死时年仅三十一岁也没有任何子嗣,而他的父亲孝宗则是一生钟情于张皇后,只有武宗单传一个儿子,所以孝宗一脉随着武宗的驾崩也就断了香火,于是大臣们决定从最近的皇族旁支中中选出皇位继承。于是孝宗的弟弟,成化皇帝的第二个儿子兴王朱佑沅被认定为最近支的皇室,此时时兴王也已经去世,所以理应由他的独子朱厚骢继承皇位,这就是明世宗,年号嘉靖,明代第11位皇帝。

从外藩来即位的嘉靖皇帝心情是复杂的,很快在即位之初就与群臣之间爆发了“议礼之争”,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独一无二的政治事件。嘉靖皇帝是对朝中的大臣缺乏信任,十分排斥。而且在名义上,他对以过继给孝宗做养子的身份来继承大统的方式也不认可,所以他想要追封自己亲生父亲兴王为皇帝。早在朱厚骢离开藩邸进京之前,未即位的世宗皇帝和朝臣们双方就迎接的礼仪发生了激烈争执,由于朝中不可一日无主,朝臣们迫于形势,最后终于妥协让步,随后,世宗皇帝的生母能否以太后身份进京的问题,又引发了类似的争议,为了稳定局势,大臣们再次让步。

经过这两件事之后,议礼之争的愈演愈烈,当时程朱理学在明朝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颠峰,世宗的做法,在标榜尊崇先师孔子礼教的大臣看来是无父无君,数典忘祖的,他们无法同意。大臣们的意见空前团结,反对的奏章像雪片一样向嘉靖皇帝压来。这让世宗皇帝一度准备放弃了自己的主张。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张璁的书生,看准时机站了出来,开始为嘉靖皇帝立父为君的做法寻求理论上的依据。

张璁为世宗追封自己的父母的做法寻找儒家理论中的合理解释,同时引儒家经典批判了大臣的观点,与朝廷的反对派大臣们展开激烈论战。尽管他的文章也站不住脚,经不起商榷。但是深得嘉靖皇帝之心,于是张璁也得一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嘉靖皇帝也加大了力度,扶植了一批附和自己观点的人进入朝中议政。于是朝廷官员们就逐渐分了两派,赞成派大臣被称为议礼派,反对派大臣们被称为护礼派。

议礼派由于嘉靖皇帝的支持的队伍在不断扩大,但是护礼派大多是朝中老臣,根深蒂固。双方的斗争明争暗斗,闹得不可开交,双方你来我往,斗争终于趋向了白热化,最终爆发了“血溅左顺门”事件。由于张璁等人为首的议礼派逐渐占据上风,护礼派旧臣决定集体向皇帝进谏示威,其中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人,御使三十人等共二百余人的庞大队伍,浩浩荡荡来到了左顺门外,他们长跪不起,一时间哭声,喊声一片。

嘉靖皇帝并没有被大臣们的阵式吓倒,立即将为首的几个大臣打入监狱,没想到却激起众怒大臣们群情激愤,在左顺门前出现骚动,场面渐渐无法控制。世宗皇帝一见杀心顿起,决定乘此机会铲除护礼派势力。于是一百三十四人逮捕,八十六人待罪,锦衣卫从四面八方围来,开始了血腥镇压,左顺门前血迹斑斑,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的一件流血惨案。左顺门事件以世宗皇帝的大获全胜告终,护礼大臣的势力遭到清洗,通过这一事件,嘉靖皇帝既实现了追封先亲为皇帝的愿望,而且树立了威信,扶植了自己可以依靠的力量,稳固了帝位。

在局面稳定,统治得力的前提下,明世宗刚也着手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他吸取前朝的教训,限制宦官权力,整顿税收。但很快开始迷信道教,在宫内设坛求仙,渐渐不大过问朝政。他到处搜罗方士,秘方,许多人因此而一步登天,许多文人也因为给嘉靖皇帝撰写青词(道教仪式中向上天祷告的词文)而入阁成为高官,当时民间就有“青词宰相”的说法。凡是迎合他信道的,就得到重用,这其中就包括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一代奸臣严嵩。严嵩其人并无治国之才但是特别擅长诗文书法,《明史》也不得不承认他“为诗古文辞,颇着清誉”,并以擅写“青词”。由于他善于起草祭神的文书,逐步取得了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的地位。这其实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中国历代奸臣大多以擅长书法而闻名,蔡京秦桧、严嵩,都是其中的圣手,只是他们的书法盛名都被他们的奸恶之名淹没了。

严嵩当上首辅后,结党营私,贪赃枉法。他的儿子严世蕃更是飞扬跋扈,坏事做尽。严氏父子权倾朝野,许多阿谀奉承的小人都来投靠,一时候间严嵩的干儿子竟达三十多人。有了这些爪牙,严嵩更加可以随意操纵朝政了。

嘉靖皇帝时期边防是有喜有忧,北面鞑靼部(分裂的蒙古四部中的一支)强大起来,统一了蒙古各部,经常侵扰明朝边境。与此相反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涌现了像戚继光俞大猷等着名抗倭将领。而严嵩本人是儒生出身,丝毫不关心军事备战。反而借着国家南北边防战事的不断的机会,大肆贪污军饷,让兵士们受饥挨饿。

在国家军备空虚的情况下,鞑靼首领俺答汗几次打进内地,朝廷都没有力量组织抵抗。公元1550年,俺答汗带着骑兵,一路打到了北京近郊。明世宗听从了严嵩的建议,指派他的门生仇鸾为大将军,统率各地援军保卫京城。严嵩怕一旦打了败仗,引起世人的指责。就指使仇鸾不要出城抵抗,只要固守京城即可。结果几万鞑靼兵在北京附近烧杀掳掠,抢夺了大批人口、牲畜、财物。而京城集结的十几万明军却按兵不动,一箭未发。

一年之后,严嵩和仇鸾又暗中勾结鞑靼,准备以进贡和割地为条件同蒙古讲和。严嵩、仇鸾一伙丧权辱国的行为激起了一些正直大臣的愤慨,特别是兵部员外郎杨继盛。

杨继盛为人正直,认为堂堂天朝大国不能损其国威。他多次向明世宗上奏,反对议和,只要朝廷上下能够发奋图强,富国强兵,驱逐鞑靼便指日可待。明世宗虽然也有心与鞑靼一战,但又性格软弱,经不起严嵩,仇鸾等人的夸大其词,最后杨继盛遭到排挤,降职到狄道(今甘肃临洮)做典史。

杨继盛虽被贬到狄道,但他的心志丝毫没有因这点挫折所动摇。狄道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当地人大多不识汉字。杨继盛到了那里勤政爱民,兴办学堂。变卖了家产帮助家境贫寒的青少年读书。当地百姓都爱戴杨继盛,呼他为“杨父”。

正当杨继盛把狄道治理得井井有条之时,鞑靼却屡屡破坏和议,多次进攻边境。仇鸾怕皇帝降罪,在惊恐中病发身亡。此时,明世宗意识到到杨继盛的意见是对的,让他复职调回京城。此时仇鸾身死,严嵩也想拉拢杨继盛以便继续对控制军权,哪知杨继盛对严嵩更是深恶痛绝,认定他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杨继盛回到京城不到一个月就揭发严嵩十大罪状,上奏章给明世宗,而且条条都证据确凿。他在奏章中还尖锐地指出,严嵩之所以犯下了十大罪,还轻松可以蒙蔽皇上,是因为还有“五奸”在暗中帮他,世宗身边已经布满了严嵩的间谍、爪牙、亲戚、奴才、心腹,这“五奸”,所以圣聪蒙蔽,让小人可以为所欲为。

标签: 奸臣当道

更多文章

  • 杨家将中说的八贤王真的存在吗?“上打昏君,下打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说,奸臣,昏君

    千百年来,中国民众的理想政治是什么?那就是“贤人美政”:圣人或者最次也是君子执政,一个国家就会政通人和,百业兴旺。事实真的如此吗?“贤人美政”在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过?那些贤人的真实面目又是如何呢?对中国百姓来说,八贤王是个家喻户晓的贤者、大好人。世无八贤王,遍地萧冯道八贤王的造型,来自明代白

  • 明代地方诸司衙门的《责任条例》及政务记录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代,衙门,记录簿

    在官员被任命到岗那一刻起就给划定一个职责范围,用今天话来讲,就是官场行政工作所必须做到的“死”规定。规定是“死”的,可人是活的,即使你皇帝老子规定了,我可不执行,你又不能一天到晚盯在我屁股后面。对于这样的情况,朱元璋有何良策呢?洪武二十三年(1390)

  • 第一节 承业曲折,历尽艰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曲折,艰险

    仁宗朱高炽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十五日登基,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十二日病逝于钦安殿,享年48岁。明史说他“东宫监国,朝无废事”,“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由此可见,仁宗在位

  • 明代朝贡体系之兴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体系,兴衰,明代

    【关键词】明代;朝贡贸易中图分类号:K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191-02“朝贡”一词最早见于《汉书》卷一百下:“汉兴柔远,与尔剖符……修奉朝贡,各以其职。”这种朝贡形态在商周时代就已

  • 明朝史上最有谋略的4大首辅,张居正竟然并非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史上,明朝,最有

    前两年当时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受欢迎我国,刮起了有股科学研究明代的热潮。明代是个“自主创新”颇多的皇朝,明代废止了研修上千年的丞相规章制度,可是由于当政的皇上较为懒又只有建首相、设首辅。明代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开设的首辅数不胜数,能被选入首相变成内阁首辅的人全是人中龙凤,有勇

  • “千呼万唤”称帝南京洪武朝廷“奉天承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千呼万唤,南京,朝廷

    东灭张士诚后,西吴政权开始势如破竹的北伐战争。就在北伐凯歌声中,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那位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的、长相奇特、老南京俗称为洪武爷的朱元璋在南京城里的明故宫与御道街一带举行了开国大典;也就是正月初四这一天,一个影响中国历史长达600多年的新兴的政权大明帝国宣告诞生。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将大一

  • 二、从和尚到元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元帅,和尚

    中国历史上的开国之君大多出身于名门望族,他们要么是生长于士大夫家庭,从小学习文韬武略,为成就将来霸业打下基础,例如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要么本来就是名臣良将,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有众人推捧,鼎力相助,例如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陈胜、吴广提出着名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不忿口号,但做将

  • 刘大夏为什么是朝野公认的弘治中兴第一名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为什么是,刘大,朝野

    明孝宗弘治一朝(1488—1505年),颇多善政,史称其为弘治中兴,刘大夏则是辅佐明孝宗将弘治中兴推向高峰的第一名臣,史家将其比作促成唐太宗贞观之治的房玄龄、杜如晦和推毂宋仁宗实行仁政的韩琦、范仲淹。刘大夏(1436—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入仕后,历任兵部主事、郎中和户部侍郎、两广总督、兵部

  • 从张士诚嘴里叼走诸暨和张士诚报复的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嘴里,张士诚,诸暨

    至正十九年(1359)正月底,朱元璋任命耿再成为行枢密院判官,令其率兵屯驻缙云县黄龙山,为攻取处州做好前期军事准备。与此同时,命令行枢密院同佥胡大海率兵攻打近邻婺州的绍兴府西南重镇诸暨。张士诚守将华元帅战败宵遁,诸暨随即被占领。朱元璋下令将诸暨改为诸全州,以帐前元帅张彪为统军元帅兼知州事,王玉为副元

  • 将军得意自己脚下有3颗痣,侍妾说仆人脚下有7颗痣,明朝因而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仆人,明朝,脚下

    众所周知,朱元璋创建了明代以后,在他的整治下,国家日趋强盛起来。朱元璋以后的几个皇上都是勤勤恳勉,把国家整治得井然有序。只有有句老话的好,饱暖思淫欲,来到之后,明代的某些皇上就刚开始懒政了,就例如在历史上的万历皇帝。万历皇帝在位期间,明朝能够镇压北方的异族离不开一个人的功劳,这个人就是明朝后期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