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宦官的那些事儿

明代宦官的那些事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84 更新时间:2023/12/25 14:50:29

明代是我国历史上宦官为害最烈的时代,之所以如此,除宫廷的腐败之外,主要是由于皇帝的个人独裁。朱元璋打下江山后,总结前代的灭亡原因,认为“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是导致元代统治衰败的重要根源,于是,他对官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明代宦官概述

朱元璋首先削弱地方权力,将全国分成13个行政区划,职掌地方民、财,司法刑狱,军事防务,由原来地方长官专权,变成军、政、司法三权分立,不相统属,各自直属中央,以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集权。将地方大权收归朝廷中书省后,总领中书省的宰相之权迅速膨胀,这又不利于朱元璋的个人专权。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以“谋逆罪”,处死左丞相胡惟庸,然后马上下令罢废中书省,不设宰相,将中书省和宰相之权分属六部,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朝廷内外的权力都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另设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管理文书等。大学土侍从皇帝左右备顾问,奏章批答,皆御前传旨当笔。后来,内阁大学士权愈重,位于六部之上,加之独裁皇帝越来越不过问政事,所以就突出了宦官的作用。朝廷命令传给宦官,宦官传给管文书官,管文书官再传到内阁。内阁陈说先达管文书官,管文书官达之宦官,宦官乃述之皇帝。皇帝不赴内阁亲理政务,故令阁臣票拟(即内阁对处理某件事情的意见,写成内阁票旨)。皇帝在内宫仍不理政务,甚至皇帝的批示(批朱)亦由太监代之。因此,明一代宦官愈发骄横无忌。大思想家黄宗羲指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祖罢丞相始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宫奴也”。

明初,朱元璋曾想约束宦官,对大臣讲:“朕观周礼,奄寺不及百人。后世至逾数千,因用阶乱。此曹只可供洒扫、给使令,非别有委任,毋令过多。”又说:“此曹善者千百中不一二,恶者常千百。若用为耳目,则耳目蔽;若用为心腹,即心腹病。驮之以道,在使之畏法,不可使有功。畏法则检束,有功则骄恣。”朱元璋还铸铁牌子宫门,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不久,有一个侍奉皇帝很长时间的老宦官,偶语及政事,太祖太怒,立即将他赶回乡下去。但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皇帝无法事必躬亲,有些事还得靠身边的亲信宦官去办。有一件事可以说明朱元璋对宦官的真实心态。朱元璋有一外甥叫李文忠,他礼贤下士,养了不少门客。一天,他对舅舅说:“内臣太多,宜稍裁省。”朱元璋立即大怒:“若欲弱吾羽翼何意?此必门客教之。”遂尽杀门客,李文忠也不得善终。

明成祖出兵讨建文帝时,许多宦官投奔到成祖朱棣部下。待明成祖即位后,一方面封赏在靖难之役中有功的内官,一方面假惺惺地说:“朕一遵太祖制,无御宝文书,即一军一民,中官不得擅调发。”而实际上,明代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等权,均从明成祖开始。

历史上宦官的职务,秦有中车府令,以后沿袭为中谒者、中常侍、中尉等。明太祖时有监正、监副、监丞之类的,到明成祖时则改“监正”为“太监”,从名称上就高升了一步。明人对此改曾发议论:“夫天子之亲,乃以太称。今中人之职亦曰太,其视汉、唐、宋止以中名者却盛矣!”

明代宦官从最初的数百人,发展到明末的10万人,从明初的“不得干预政事”,发展到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威福远达宫门之外,渗透到各个地区各个部门,成为在皇权卵翼下一股祸国殃民的恶势力。下面分别记叙明代宦官在各个领域的罪恶行径。

明代宦官与政治

明代宦官分为二十四个衙门,而首席衙门就是司礼监。朱元璋将朝廷内外权力都集中到皇帝一人之手后,很快就感到应付不了那么多的奏章,因此又设立了内阁大学士,协理政务。朱元璋、朱棣父子还能够亲自批示奏疏,阁臣仅为参谋、顾问。到宣宗时,始令内阁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条旨”。原因是每朝开国君主都是勤政的,一两代以后,君王从小生长在深宫,精力知识均不如创业皇帝,逐渐不亲政事,懒于接见大臣,所以就衍化出票拟制度。《弇山堂别集》载:“至仁宗后,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票拟制度为宦官干政大开了方便之门。据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司礼监的职权是“凡每曰奏文书,自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遵炤(照)阁中票来字样,用硃笔楷书批之。间有偏旁偶讹者,亦不妨略为改正。”这样,司礼监实际上就凌驾于内阁之上,行宰相之权了。司礼监一般有掌印太监一员,秉笔随堂太监八九员或四五员,明代声势显赫的大档,均掌管着司礼监。要照阁票批朱,不识字是不行的,所以明宣宗时设立内书堂,教习宦官识文断字,以便“掌章奏,照阁票批朱,与外廷交结往来”。宦官们识文断字后,掌管司礼监,又因“偏旁偶讹”则“略为改正”,这就使宦官们乘机“改动阁议”了。改了以后,再不经过内阁,径自发出,所谓“旨从中下,略不与闻”。这其中的弊端可就大了。至于传宣谕旨,一般是皇帝说,由太监在旁记录下来,交给内阁缮拟。这“笔录”中,太监可以借机加入自己的意见。更有甚者,是由太监口头传达圣谕,明代宦官常常假借圣旨,其根源就在于此。一些权阉,就利用掌管司礼监之机,将皇权揽到自己手中。如刘瑾,每每趁明武宗纵情声色,玩得开心的时候,来奏请许多事,惹得武宗很不耐烦:“我用你干什么,这样来缠我!”于是刘瑾就以“遵旨行事”为名,自作主张,左右朝政,任意指责、贬斥、杖责处分官吏,并派出自己的亲信窃居各要津。魏忠贤对明熹宗也是如此。熹宗好盖小房子,自己操斧锯凿削,每当他正忙着斤斫刀削时,魏忠贤等就在旁边传奏文书,熹宗心不在焉地说:“你们用心做去,我知道了!”魏忠贤等有了这句话,就可以任意而为了。

由于司礼监太监握有这等大权,所以首先表现为能操纵内外臣工的进退,虽然位至大学士宰辅,也往往靠太监援引入阁。明代着名的大奸臣严嵩,就靠走太监之门而入阁和巩固自己的地位的。

严嵩是明世宗时内阁大学土,夏言也在内阁,为首相。严嵩父子操纵国事,卖官鬻爵,事为夏言得知,欲揭发其罪行。严嵩闻知大惊,父子跑到夏言处,长跪榻下,苦苦哀求,夏言方才罢休。为了报复,严嵩勾结与夏言有仇的锦衣卫指挥使陆柄,共同诬陷夏言,终于将其害死。又一次,给事中厉汝进弹劾严嵩的儿子严世藩贪赃受贿,严嵩立即“上书自理,且求援于中官以激帝怒”,结果厉汝进被贬云南。严嵩以重金结交诸宦官,让他们随时汇报“大内动静”,所以皇上的一举一动严嵩都预先知道,凭着这层关系,严嵩做首相达21年之久。

标签: 事儿宦官明代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明朝的很多皇后都来自寒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寒门,明朝,皇后

    在历史上,自秦始皇嬴政确立了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后,皇帝便作为天下共主,成为家天下的绝对权力核心,生杀予夺无所不包。而作为权利的联系纽带,后宫之中的皇后、妃嫔也大多都成为了政治联姻下的产物,这也导致了历朝历代的皇后等几乎都是出自名门望族。但是明朝却出现了很多皇后来自寒门的现象?而这一点在大清王朝的朝

  • 第十一章 历史上的官都吃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一章,些什么,都吃

    中国士大夫多讲究廉耻,不饮盗泉之水,不食嗟来之食,有清白的自我意识。历朝历代,不贪便宜当清官的都有。比如东汉的羊续,下属送他一条鱼,他无法推却,就把鱼挂在庭柱上。他老婆来看他,他不让老婆进屋,老婆还以为他有啥不可告人的事情呢,冲进去检查,结果只找到了布衿、盐和青菜。玉雕唐朝大历年间,有位郑馀庆,当过

  • 瓦剌军是在什么时候再也没有进犯明朝的能力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什么时候,明朝,是在

    公元1449年,明英宗被瓦剌军俘虏的消息传到北京,满朝文武大臣束手无策,群龙无首。朝臣们争论不休,毫无办法。这时,翰林侍讲官徐理主张向南撤退。兵部侍郎于谦却挺身而出,他说:“京都是国之根本,若朝廷撤出,就大势已去。大家难道忘了南宋的教训吗?”于谦的主张不但得到许多大臣的赞同,

  • 明朝状元大全:明朝状元都有哪些?详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状元,详细介绍

    丁显丁显,福建建阳人,字彦伟。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七年(1367),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科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洪武四年(1371)取士后,太祖废科举,改荐举,直至洪武十八年(1385)方恢复科举考试。乙丑二月会试四百七十二人,黄子澄第一,练子宁次之,第三名花纶乃浙江新解首。三月

  • 木匠皇帝朱由校临时还护着魏忠贤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护着,木匠,皇帝

    如果说明武宗不像皇帝像流氓,明熹宗朱由校则是不像皇帝像木匠,而且还是一个技术很不错的木匠。朱由校因为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基本上属于文盲,而且还不懂装懂,断章取义,胡乱批示,弄得大臣们是哭笑不得。朱由校的问题还不在于文化程度低,关键是不好理政,酷爱木工活儿。整天与斧子、刨子、锯打交道,而且技艺高超,连当

  • 朱元璋有26子,为什么没人敢和朱标争夺太子位,就连朱棣都要选择隐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太子,就连,都要

    朱标我觉得是个狠人,仅仅始终被后人史籍低估了罢了。他活着的那时候,朱棣这群侄子在他眼前本质很怕猖狂放纵。第一、朱标并不是柔弱之士朱标生在朱元璋进攻南京市期内,自打他出世刚开始,直到洪武二十五年过世,朱元璋就始终把他视作自个的惟一接班人,几乎没有想过要换队。其皇太子之职犹言是坚如磐石。许多人感觉朱标能

  • 为什么小皇子朱佑樘要男扮女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佑樘要,男扮女装,皇子

    明孝宗朱佑樘是明代中期的一位仁君。他的童年生活却非常不幸。他的母亲纪氏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纪姓叛乱平息后,少女纪氏被带到皇宫。纪氏端庄、聪慧,被选送内书堂学习,然后被派充内廷书室看护藏书。宪宗朱见深常到书室看书,对纪氏很满意,一次临幸,纪氏怀孕。当时宫中最受宠的是年长宪宗17岁的万贵妃,她恃宠而骄

  • 明代学习洪武皇帝“语录”的高潮——全国性的普法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全国性,明代,语录

    〇学习洪武皇帝“语录”的高潮全国性的普法运动朱元璋的普法工作一向是有声有色,大明即将开国之际搞了《律令直解》,就是将法律条文直白地解释出来。不过,这还是小儿科。现在朱元璋要搞的普法工作,就是首先将自己钦定的《大诰》系列颁行天下。但最后他又觉得这样做还不够,于是再次下令将《大诰

  • 明代秘史:为长寿世宗尚道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代,秘史,长寿

    明嘉靖七年(1528年),年仅二十二岁的世宗皇帝朱厚?便开始为自己选择陵址,修造陵墓。这是因为他明白逃脱不了迟早要死的结局。不过从骨子里,他却怕死怕得要命,因而妄想长生不老,修道成仙。于是他整天和方士们厮混在一起,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灵丹妙药。明世宗还为自己加封了道号,起初称“灵霄上清统雷元阳一飞玄真

  • “明末三案”之东宫“红丸案”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东宫,之谜,明末

    明光宗朱常洛的皇位得来着实很不容易,他从出生后,始终处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境遇之中,在他正式登基之前,曾多次发生意图谋害他的事情,“妖书案”和“梃击案”就是其中较突出的。然而,命运对朱常洛又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继位仅仅四天,就忽然病倒了,并且一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