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明朝的很多皇后都来自寒门?

为什么明朝的很多皇后都来自寒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791 更新时间:2023/12/28 4:53:48

在历史上,自秦始皇嬴政确立了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后,皇帝便作为天下共主,成为家天下的绝对权力核心,生杀予夺无所不包。而作为权利的联系纽带,后宫之中的皇后、妃嫔也大多都成为了政治联姻下的产物,这也导致了历朝历代的皇后等几乎都是出自名门望族。但是明朝却出现了很多皇后来自寒门的现象?

而这一点在大清王朝的朝局上便表现的尤为明显。康熙帝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出自正黄旗,乃是顺治帝遗命辅佐康熙帝的四大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当时面对鳌拜的势大、功高震主,孝庄太后为了巩固年幼的康熙帝的皇位,便与索尼家族实现政治联姻,命只有12岁的康熙帝迎娶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并封为正宫皇后,而此后也正是索额图帮助之下,康熙帝轻松的翦除了鳌拜一党,实现了皇权的巩固。

但是万事总有例外,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上,就有这样一个王朝,后宫中的皇后却大多都是出自寒门,与政治联姻关系十分浅薄,它便是大明王朝。那么是何种原因导致大明王朝的皇后大多都出自寒门呢?

大明王朝以1368年朱元璋建立为始,至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为终,在276年的国祚之中,历十六帝二十六位皇后。而在这26位皇后之中,绝大多数都是出身平民、基层官员等寒门,而非前朝惯例的名门望族。

其中,为人知晓的不胜枚举。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皇后”,乃是朱元璋初起之时,红巾军领袖郭子兴的女儿。而作为一位“糟糠之妻”,即便在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有了无数的后宫妃嫔也未曾兴废立之举;明孝宗的张皇后,作为一代贤后,与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辅佐正德帝,出身也不过只是国子监家庭;明穆宗的孝定李皇后,甚至于是出身于九流末的商户家庭;而堪称奇葩的则当属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三任皇后邵氏,“其父林,昌化人,身世贫寒,将其女卖与杭州镇守太监,邵氏由此入宫”竟然是其父亲把她卖给宦官太监,然后入宫才成就了皇后之位的。

当然,明朝出身名门的皇后,也不是没有。如朱棣的妻子徐氏,便是开国名将徐达的女儿(但朱棣一开始是燕王,徐氏嫁给他之时只是亲王);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后钱氏,则是受祖上荫庇(跟随朱棣靖难有功),其父为正三品的高官。其他的便再无高官显赫门第者。

那么到底是何种原因导致了此番情形呢?

元朝末年,元朝内部可谓是争权不断,不仅仅存在着元顺帝与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的争端,甚至于皇后都有权利干涉朝政,任命官员,这也让外戚专权干政达到了顶峰。

而朱元璋作为一个出身贫贱的帝王,在饱受了官吏压迫、眼见了元朝内部的众多苛政弊病之时,便决意要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严格控制皇后以及由此引发的外戚干政。

因此,在洪武元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伊始,便编订了《女训》。在其中他明确的指出了选择后妃之时“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

也就是说,朱元璋以祖训的方式确定了大明王朝,在确立选妃、选后之时的规则。要侧重于民间,以此来避免出现与元朝一般的权臣与后宫勾结,外戚干政的局面。而得益于此政策的实施,也让大明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皇室与民间有着如此密切联系的王朝。

现在大家知道明朝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了吗?

标签: 寒门明朝皇后

更多文章

  • 第十一章 历史上的官都吃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一章,些什么,都吃

    中国士大夫多讲究廉耻,不饮盗泉之水,不食嗟来之食,有清白的自我意识。历朝历代,不贪便宜当清官的都有。比如东汉的羊续,下属送他一条鱼,他无法推却,就把鱼挂在庭柱上。他老婆来看他,他不让老婆进屋,老婆还以为他有啥不可告人的事情呢,冲进去检查,结果只找到了布衿、盐和青菜。玉雕唐朝大历年间,有位郑馀庆,当过

  • 瓦剌军是在什么时候再也没有进犯明朝的能力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什么时候,明朝,是在

    公元1449年,明英宗被瓦剌军俘虏的消息传到北京,满朝文武大臣束手无策,群龙无首。朝臣们争论不休,毫无办法。这时,翰林侍讲官徐理主张向南撤退。兵部侍郎于谦却挺身而出,他说:“京都是国之根本,若朝廷撤出,就大势已去。大家难道忘了南宋的教训吗?”于谦的主张不但得到许多大臣的赞同,

  • 明朝状元大全:明朝状元都有哪些?详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状元,详细介绍

    丁显丁显,福建建阳人,字彦伟。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七年(1367),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科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洪武四年(1371)取士后,太祖废科举,改荐举,直至洪武十八年(1385)方恢复科举考试。乙丑二月会试四百七十二人,黄子澄第一,练子宁次之,第三名花纶乃浙江新解首。三月

  • 木匠皇帝朱由校临时还护着魏忠贤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护着,木匠,皇帝

    如果说明武宗不像皇帝像流氓,明熹宗朱由校则是不像皇帝像木匠,而且还是一个技术很不错的木匠。朱由校因为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基本上属于文盲,而且还不懂装懂,断章取义,胡乱批示,弄得大臣们是哭笑不得。朱由校的问题还不在于文化程度低,关键是不好理政,酷爱木工活儿。整天与斧子、刨子、锯打交道,而且技艺高超,连当

  • 朱元璋有26子,为什么没人敢和朱标争夺太子位,就连朱棣都要选择隐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太子,就连,都要

    朱标我觉得是个狠人,仅仅始终被后人史籍低估了罢了。他活着的那时候,朱棣这群侄子在他眼前本质很怕猖狂放纵。第一、朱标并不是柔弱之士朱标生在朱元璋进攻南京市期内,自打他出世刚开始,直到洪武二十五年过世,朱元璋就始终把他视作自个的惟一接班人,几乎没有想过要换队。其皇太子之职犹言是坚如磐石。许多人感觉朱标能

  • 为什么小皇子朱佑樘要男扮女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佑樘要,男扮女装,皇子

    明孝宗朱佑樘是明代中期的一位仁君。他的童年生活却非常不幸。他的母亲纪氏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纪姓叛乱平息后,少女纪氏被带到皇宫。纪氏端庄、聪慧,被选送内书堂学习,然后被派充内廷书室看护藏书。宪宗朱见深常到书室看书,对纪氏很满意,一次临幸,纪氏怀孕。当时宫中最受宠的是年长宪宗17岁的万贵妃,她恃宠而骄

  • 明代学习洪武皇帝“语录”的高潮——全国性的普法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全国性,明代,语录

    〇学习洪武皇帝“语录”的高潮全国性的普法运动朱元璋的普法工作一向是有声有色,大明即将开国之际搞了《律令直解》,就是将法律条文直白地解释出来。不过,这还是小儿科。现在朱元璋要搞的普法工作,就是首先将自己钦定的《大诰》系列颁行天下。但最后他又觉得这样做还不够,于是再次下令将《大诰

  • 明代秘史:为长寿世宗尚道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代,秘史,长寿

    明嘉靖七年(1528年),年仅二十二岁的世宗皇帝朱厚?便开始为自己选择陵址,修造陵墓。这是因为他明白逃脱不了迟早要死的结局。不过从骨子里,他却怕死怕得要命,因而妄想长生不老,修道成仙。于是他整天和方士们厮混在一起,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灵丹妙药。明世宗还为自己加封了道号,起初称“灵霄上清统雷元阳一飞玄真

  • “明末三案”之东宫“红丸案”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东宫,之谜,明末

    明光宗朱常洛的皇位得来着实很不容易,他从出生后,始终处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境遇之中,在他正式登基之前,曾多次发生意图谋害他的事情,“妖书案”和“梃击案”就是其中较突出的。然而,命运对朱常洛又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继位仅仅四天,就忽然病倒了,并且一病不

  • 五、名臣良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良将

    在中国封建社会,臣是最高统治者皇帝和被统治者百姓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臣对君来说,是“事君之吏”,是为皇帝分忧。尤其是一代开国之君身边更要有一群名臣良将才能成就霸业。那么明太祖朱元璋身边的一班文武大臣们又有怎样的风采呢?徐达徐达(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永丰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