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自信的张士诚向元朝要官和改称吴王

不自信的张士诚向元朝要官和改称吴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110 更新时间:2023/12/18 17:43:49

张士诚这些年表面上看上去似乎还算风光,但其实内心很苦、也很累。至正十七年(1357)八月,在遭受朱元璋方国珍的双重打击下,通过前江南行台御史中丞蛮子海牙向元朝书面请降,江浙左丞相达识帖睦迩承制令参知政事周伯琦等至平江即苏州招抚。当时张士诚提出的投降条件是要元朝封他个,可至正十九年(1359)元朝“批复”下来时,只封他为太尉。太尉属于“三公”行列,一般情况下属于虚衔,距离王还有一大截,张士诚当然很不满意了。但从本质上来讲,他这个人还算老实,至正十九年(1359)接受元廷送来御酒、龙衣以后,就开始尽一个臣子的本分:向元朝输送粮食。由于“开河变钞”引发出的元末农民大起义,使得大元帝国“南粮北运”漕运工程骤然停止,进而造成了大都北京严重的粮荒,就此元朝出面:张士诚负责出粮,方国珍负责运粮。可张、方两人互相猜忌,张士诚害怕将粮食交出后,方国珍私吞了不说,反倒钉一耙说张士诚根本没出粮,而方国珍害怕张士诚扣了他的船只,并乘虚而入进攻他的领地。你防着我,我防着你,什么事也就别想做成了。这时元朝江浙行省左丞达识帖睦迩出面调停、斡旋,最终张士诚交出粮食:至正二十年为11万石;至正二十一年依然为11万石;至正二十二年为13万石;至正二十三年还是13万石,就在这一年二月张士诚还帮助元朝攻占大宋农民政权的最后一个据点安丰;七月协助元朝江浙行省左丞达识帖睦迩除掉危害一方的苗军元帅杨完者。

按理说当时的张士诚对元朝的贡献还是挺大的,元朝官方理应在他原来的太尉职位基础上再往上给他升升,达识帖睦迩将这个情况上报上去,可元廷硬是不答应。这下可惹怒了张士诚,“张)士诚假元名爵,实不用其命”,“城池府库甲兵钱谷皆自据如故”。非但如此,那年北方红巾军三路北伐时,他还派人乘机扩展地盘,将势力范围扩展到了山东济宁和淮西的濠州等地,“亦遣其将李济据之”。

拥有这么大的“功劳”,张士诚心中底气似乎更足了,“乃令其部属自颂功德,求王爵”。江浙左丞相达识帖睦迩再次替张士诚上请,可元廷还是根本不予理睬。在向元朝反复请封王爵无果的形势下,至正二十三年(1363)九月,张士诚在隆平府自立为吴王。为了与后来朱元璋称的吴王相区别,人们往往将以应天为中心的朱元璋政权称为“西吴”,将隆平府的张士诚政权称为“东吴”。可这东吴王实在背运,自己求封王爵老不成,就来个自娱自乐的自称王。可还没开心多久,那个老让他看得比天还高的元廷突然派来了特使户部侍郎博罗帖木儿,要求张士诚做好臣子(元太尉)的本分漕运粮食上大都。不提便罢,一提到大元朝廷,东吴王张士诚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以违其封王之请,遂不与,海运始绝”,他又开始反元了。

标签: 不自信元朝吴王

更多文章

  • 八旗兵入关前最无奈的历史时期:熊廷弼主辽东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入关,历史时期,辽东

    当萨尔浒战败以后,万历就提拔熊廷弼为辽东经略,当他抵达辽阳检阅辽东都指挥使司的时候,迎接他的是数千名衣衫褴褛的叫花子兵,他们手中拿着些木棍充数。这些饥寒交迫的士兵在萨尔浒之战后士气低落到了极点。熊廷弼上台后短时间内已经把辽东镇士兵扩充到八万,并为各将领的亲军配属了精良的武器和盔甲以及充足的粮秣和被服

  • 崇祯帝死的冤枉吗?看他做的这三件事,明白了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件事,崇祯,看他

    提及明末时期的皇帝崇祯,民间有关他死亡的说法很多,不少人都认为他是被冤枉而死的。自从他当上皇帝后,一直都想要恢复大明盛事,然而却早已腐朽到骨子里了,尽管大刀阔斧的一门心思想要改革,但仍然没有挽救遭遇灭亡的命运。敌人进攻到了城下,崇祯帝为了保全脸面,选择在煤山歪脖子树上吊死。不过崇祯帝死的真的冤枉吗?

  • 南京玄武湖存世达250多年的明代户口簿突然被人烧了,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户口簿,玄武湖,被人

    整个明代黄册制度相当受重视,黄册存放地后湖更是被视作禁地,与世隔绝。大明帝国曾设立“巡湖职役”,专门守护和保卫黄册库。不仅如此,还对进出后湖人员及其在黄册库工作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一般人员是根本无法进入后湖的,除非取得特许。但即使被批准进湖的人也不是想进就进的,他必须在

  • 明清鼎革之后拒不入仕的明朝遗民们,究竟靠什么来维持生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明清,遗民

    明清鼎革之后,有一群文人名士无力反抗满清武装,拒绝入仕,对满清政府持消极态度,例如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他们是比较典型的明代遗民,那么这些不愿为满清唱赞歌,不愿为满清政府服务的文人们,究竟靠什么来维持生计呢?以下我们就以着名思想家顾炎武的生平经历来简单剖析一番。顾家在昆山当地是大家族,少年时期专心读书

  • 第八章 明朝官员有点愤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官员,明朝,第八章

    对比明朝皇帝的烦,明朝官员,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群体。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官员里,明朝官员可以说创造了两个之最:最苦逼的一群人,外加最嚣张的一群人。不过如果真穿越回明朝做官员,对于这两个“之最”,也是要依时代而论的,如果穿越到明朝前期,那你基本就是最苦逼的一群人。如果穿越到明朝

  • 明代300残兵在荒岛创建世外桃园,现今富得流油,却变成印度尼西亚疆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印度尼西亚,桃园,残兵

    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市,崇祯帝自缢,当政我国200多年的明王朝宣布覆没。之后随之南明永历皇帝被杀,中国台湾明代残留阵营郑氏被清军剿灭,明王朝的印痕好像所有被抹除。显然并非如此。在清军入关以后,广州地区有300多的明代渔夫及其抵御清军的明代残将,以福建省潮州人张杰绪为头领,她们不想要向清军撤兵,

  • 第四节 韬光养晦,蓄势待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第四节,蓄势待发,韬光养晦

    朱棣深自韬晦,老谋深算。在僧道衍(姚广孝)等术士策划下,他在自己还未准备好时,“佯狂称疾”,时而狂奔于市,时而僵卧于地。并且,他还在府中扶杖而行,以蒙蔽朝廷。这时,建文帝朱允炆安排在朱棣身边,监视他行动的北平左布政使张昺和都指挥使谢贵正行色匆匆地奔波在路上。因为他们得到了一个

  • 徐渭的传说故事:举觞赋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说,故事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山阴伶浙江绍兴)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工书法,长于行草,善绘画,特长花鸟,有《徐文长全集》、《徐文长使稿》、《南词叙录》、《四声猿》等。绍兴才子徐文长的邻居张山青十分迷信,老婆病危时偏要迎娶儿媳过门来冲喜。谁知儿媳的花轿刚进门,老

  • 明末傅冠的生平简介,据说傅冠被杀时,血溅一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一地,明末,被杀

    傅冠乡试得中举人第二。殿试进士又第二,授翰林院编修。曾充经筵讲官,掌翰林院事。建议皇帝“欲施政令,必治精神。欲致功能,必集才力。欲精神之四周,当明体要,欲才力之毕出,当别流品”。又建议崇祯帝:“保元气,辨人才,正纪纲,修诏令”。受到崇祯皇帝的褒奖。崇祯十年(1637),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

  • 朱熹的历史影响与评价——客观主义理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客观主义,朱熹,理学

    【传略】朱熹(1130~1200),南宋着名思想家、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晦翁,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传见《宋史》卷四二九《朱熹传》。朱熹出生于一个衰落下来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好学深思,曾受学于理学家李侗,为二程的四传弟子。18岁中举,次年登进士第,历任各种官职达20余次,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