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石人一只眼,挑动天下反

一、石人一只眼,挑动天下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112 更新时间:2023/12/4 15:29:59

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统治在中国前后只有89年的时间,虽然蒙古的铁蹄盛极一时,但“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蒙古族在他们的统治中存在很多弊端,其中严重的民族歧视导致他们末期的统治动荡不安,同时宫廷内部的斗争也愈演愈烈,很多地方的人民都难以维持生计。特别是末代皇帝元顺帝(史称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即位后,更是荒淫残暴,国库空虚,物价飞涨,导致官僚们也对农民残酷剥削,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在他统治的时候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多种问题归结在一起,最终引发连年战乱。加之水灾、旱灾、蝗灾、瘟疫等天灾不断,使河南、山东、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区民不聊生,一时间田地荒芜,人民痛苦不堪。在这样地不利、人不和的诸多条件下,走想了灭亡的道路。

像其他朝代一样,严重的自然灾害成了农民起义的导火线。

自元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决口之后,自然灾害成了元朝统治最大的困扰。在史书上有记载的决口就达到两百多次,给中央财政收入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也严重影响了人民日常生活。河南一段的黄河几乎是年年决口。元朝政府被迫年年征集民夫堵塞决口,加固河堤。由于连年来水患不断,元廷在泰定二年(1325年)二月成立了都水监。这本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由于当时元朝政治腐败,各级官吏营私舞弊,中饱私囊,用征役之名大肆掠夺民财,暗中克扣朝廷下拨的银两,导致矛盾激化,最终引发了元朝末年着名的红巾军大起义。

红巾军领军领袖韩山童出身平平,他的祖父是河北栾城一个教书先生,创立了白莲教(一种秘密的宗教组织),以传教为名,暗地组织农民反抗元朝,后来事情败露,被充军发配到永年(今河北邯郸东北)。

韩山童长大后将白莲会进一步发展壮大,聚集了不少受苦受难的农民,烧香拜佛。后来一传十,十传百许多受苦受难,生活没有保障的农民都开始将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加入了白莲教,每天烧香拜佛,乞求安宁。韩山童经常对这些教友灌输一种思想,说:天下大乱,佛祖将要派弥勒下生、明王出世,下凡拯拯救苍生。这更让这个组织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白莲教借着当时老百姓对朝廷的不满,大做宣传。当时怨声最强烈的要属黄河沿岸的百姓,他们不但受天灾,还得忍人祸。这个传说很快在河南、江淮一带深入人心。饥寒交迫中的百姓们期待真的会有神仙下凡,普渡众生。在黄河治理的工程一开始,韩山童就意识到元朝统治已经丧失民心,发动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经过周密的部署之后,为了更加迷惑百姓,让人们都觉得他代表的是上天的意志,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要出师有名。于是,他暗中选拔了几百个会徒,混入了挑河民工之中,在工地上暗中宣传一支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民工们不懂这歌谣是什么意思,但是听到里面有“天下反”三个字,就觉得世道要变了,好日子快要到来了。当开河的工程进行到黄陵冈的时候,有几个民工真的挖出一座石人。大家好奇地聚拢来一瞧,只见石人脸上正是一只眼,河工们惊诧不已。这件新鲜事又很快地在十几万民工中传开来,大家心里都想,民谣说的真的应验了,既然石人出来,天下造反的日子自然该到来了。其实哪里有这么神奇的事情啊,这个石人只不过是韩山童事先偷偷地埋好的,但这样的招数在当时确实很奏效。

韩山童身边有个人叫刘福通,他对当时的局势看的很透彻,他建议韩山童说,现在元朝对百姓的压迫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另外蒙古也是外夷小族,老百姓都不服他们的统治,对宋朝还念念不忘,如果我们打起恢复宋朝的旗帜,拥护的人就会更多。韩山童接受了这个主张,十一年(1351年)五月初,韩山童、刘福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韩咬儿等人,聚众教众三千在颍州颍上(今安徽颍上),杀黑牛白马祭天拜地,准备起义。为了更加让老百姓信服,刘福通等人宣称韩山童其实是宋徽宗的后代,是他的八世孙,应当为天下的君主。刘福通本是南宋名将刘光世的后代,应当辅佐韩山童。这样他们就完成了起义前所有的准备工作,就等选择日子揭竿而起了。

正在他们准备歃血立誓的时候,想不到教中有人贪图荣华富贵,走漏了风声。地方军迅速赶来镇压,给他们来了个措手不及,官府派兵士把韩山童抓去,押到县衙门杀了。他的妻子杨氏和儿子韩林儿也只好逃到武安(今河北武安)躲了起来,刘福通逃出去之后,聚集其余教众,在仓促之间起兵造反。

开始起义军人数上并不占优,也不懂打仗,但是人心所向,不久队伍就壮大起来了,攻占了颍州等一些元军据点。后来,其它地方的人见有人先反了,很快都起来响应,都纷纷来投奔到起义军的队伍中。因为起义兵士头上都裹着红巾,历史上把这支队伍称为红巾军。由于队伍中有很多人是白莲教教徒,经常举行烧香祈祷的活动,当时的老百姓也把他们称作“香军”。但是无论叫什么军,能在短短十几天的工夫,发展到十多万人,就是最得人心的军队,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元朝的统治腐朽到什么程度。元朝政府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派他们最精良的部队前来镇压,但是这些士兵已经今非昔比了,主将也贪生怕死,没有了当年蒙古铁骑的威风。红巾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击败各路朝廷派来的镇压军队。接着占领亳州(今安徽亳州)、项城(今河南项城南)、朱皋(今河南息县)、光州(今河南潢川),很快人数就多达10万。

江淮一带的农民早就受到白莲会的影响,听说刘福通起义,纷纷响应,同年夏,南方白莲教僧人彭莹王及其门徒赵普胜等在巢湖起兵,响应红巾军。蕲水(今湖北浠水)的徐寿辉,濠州(今安徽凤阳)的郭子兴,也纷纷起义,他们本来不是白莲教的人,和红巾军也没有关系,但是他们也打起红巾军的旗号。其中也有不打红巾军旗号而独树一帜的,像江苏北部的张士诚等。各地起义的消息传到朝廷,让他们惊慌失措。

在不以红巾之名起义的义军中,数张士诚和方国珍两股势力最为强大。他们都是靠贩运私盐起家的盐犯,属于社会上的草寇之流,他们经常聚众闹事,元廷为了息事宁人,派人招降安抚,张士诚是个见风使舵的人,朝廷逼的紧了,他就降,管的送他就又反,这样反反复复好多次。听说红巾军起义之后,他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及李伯升等18人,利用其当地的势力,招集盐丁,起兵反元,连克兴化、高邮。元朝对他也是忍无可忍,决定彻底消灭他。公元1354年,元顺帝派人集中了诸王和各省人马,动用了西域、西番的兵力,号称百万,围攻占领高邮的张士诚起义军。张士诚本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加上又不肯放弃城池,很快被元军围了个水泄不通。正在他们危在旦夕的时候,元朝内部发生变故。元顺帝下令撤掉当时的统帅。百万元军失去了统帅,顿时乱成一团,被起义军一击就崩溃。

标签: 一只眼天下石人

更多文章

  • 搅动时局的绝“代”美女布喜娅玛拉神秘面纱大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揭秘,时局,面纱

    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在出生的时候,大萨满就预言说,这个女人可以兴天下,也可以亡天下。果不其然,长大后,她成为了绝世美人,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因为外貌,她一生注定被拿来当做政治筹码。她曾被哥哥许配给努尔哈赤,后来反悔,于是叶赫那拉布喜娅玛就十八年没有嫁出去,在当时的年代里,成为了"叶赫老女",后来她远嫁蒙

  • 第二章 家庭教育不马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家庭教育,第二章,马虎

    有《皇明祖训》的规矩管着,作为“第一家庭”的皇子,生活中要遵守的规矩自然颇多,而其中最重要的规矩,当属教育的规矩。朱元璋出身穷人,自己没读过多少书,但显然他很明白“再穷不能穷教育”的道理,明朝宫廷教育的规矩,基本都是他设立的。这其中又分为两个环节:1,

  • 《明朝那些事儿》之朱由校篇 有声MP3在线读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在线,明朝,读物

    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熹政治腐败。努尔哈赤宗,光宗长子。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第01讲点击朗读:第02讲点击朗读:第03讲点击朗读:第04讲点击朗读:第05讲点击朗读:第06讲点

  • 明代土豪的日常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土豪,日常生活,明代

    有明一代,商业高度发展,嘉靖以来,工商业勃兴,许多人因此发财致富。当时的徽商以鱼盐为业,家中白银有上百万两,家产二三十万的不过是中小商人。而明初崇尚俭朴的风气逐渐消退,富豪们开始享受、炫耀生活。顾炎武评论说:“自神宗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于此矣。&rdquo

  • 第十章 厂卫的酷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第十章,酷刑

    据《明史》记载,锦衣卫常用的刑具有18套,什么夹棍、脑箍、拦马棍、钉指等都包括其内。其中有一项刑罚叫做“杖刑”,特务对于“杖刑”的执行非常有讲究,对一般的犯人行刑官只说“打着问”,意思是不必太重;要求打重一些的,就说&ldquo

  • 皇帝录囚制、请奏上裁制和厂卫“听记”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录囚制,皇帝,请奏上裁制

    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目睹了元朝末年政治的腐败和司法的黑暗,深知司法公正在社会控制与国家治理当中的重要性。也许自己曾经是从死亡边缘幸存下来的缘故,也许是青少年时代亲情缺失和社会经历动荡所造成的内心猜忌之缘故……朱元璋在构建大明法制秩序时,比起历史上的任何朝代的任何帝王,

  • 嘉定三代村官逼迫同村老实人为害民弓兵……最终落得个枭令示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嘉定,村官,老实人

    因为贪图小财物,将本该做好的本职工作废弃不管,利用和歪曲皇帝《大诰》中的指示捉拿“害民官吏”,德安县丞陈友聪可算得上是大明公务员中绝对的“豪杰”,将领袖的指示、中央的政策真正地用足、用活了。不过,对此你千万别大惊小怪,当时不仅有官员会这么做,而且还有普

  • 五代第一美女她姓王 但是人们都叫她花见羞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叫她,姓王,第一美女

    花见羞姓王,人们却叫她“花见羞”。花见羞出身平民,性情温顺,心地善良,向往平淡如水的生活,唯因天生红颜,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充满血腥杀戮的权力漩涡,虽然对权力、功名、利禄等一概看得很淡,数次虔诚向佛,却难遂其愿,最终死于非命,这正应了一句俗语:英雄当生于乱时,美女应活于盛世。花见羞她被誉为“五代第一美女

  •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放清军入关,他死后陈圆圆下场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下场,入关,死后

    英雄难过美人关,自古以来那些个英雄们不论有多厉害,他们终会拜倒在美女的石榴裙下。下面小编要为大家讲述的一则故事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放清军入关,他死后陈圆圆下场怎样?夏桀宠爱妹喜,营建酒池肉林,整日醉生梦死挥金如土,最后被商汤所消灭,商纣王为了美人妲己,诛杀忠臣比干,使得朝堂之上一片混乱,最终被

  • 明朝“公务员”公款吃喝容易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公务员,公款,明朝

    朱元璋还对大明“公务员”工作之外的言行实施规范化、标准化,其中有:〇“公务员”公款吃喝规范化、标准化明赐公宴节钱通俗地说,洪武初年起,大明朝廷就制定了官场公宴费用标准,严禁官员肆意公款吃喝,这在历朝历代中尤有个性。在中国这样一个讲究“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