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龙:其破案究竟是有多厉害?

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龙:其破案究竟是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124 更新时间:2023/12/29 15:44:31

于成龙字北溟,清朝顺治年间的一位着名官员,生卒年为1617年9月——1684年5月,清朝时期山西永宁州人(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于成龙简介在《中国明清的官》一书中有所记载。而且于成龙简介能收录到《四库全书》中,这实在是很难得的。

于成龙一生做过许多官职,比如布政使、巡抚、总督、大学士等职位。于成龙虽身负多职,但他却是中年得志,年至44岁时,他不顾亲朋好友的阻拦,毅然决然的抛妻别子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担任县令。他到那时,条件实在是艰苦不堪,在困境中他采取“治乱世,用重典”的方针,在罗城任官三年。期间,他把罗城治理的非常好,从荒无人烟到后来的安居乐业的景象,这让于成龙非常的欣慰。

于成龙的突出表现,让两广总督金光祖非常的重视。并于康熙六年推荐于成龙担任四川合州的知州。他到那里不到两年的时间,合州人口骤增,这样的成绩让他很是感到荣幸,之后被提升为湖广黄州付同知。他在任同知的四年里,同时还兼任着知府,由于突出的政绩,后又被提升为“卓异”。

在他被提为卓异后,恰巧在这时出现了“三潘之乱”。在这期间于成龙临危受命,十天内就平定了一场动乱。之后他随即调任黄州知府,第二次暴乱又接踵而至。这时又是于成龙出面治理,他身先士卒,在危急关头将生死置之度外。在二十天的暴乱中,他将暴乱首领士荣擒获,至此他再次平定了暴乱。

于成龙的果敢与智谋很被康熙所看重,之后又连续的将他升职。至康熙二十三年时病逝,终年六十八岁。

于成龙破案

在清朝史上不乏有名的官吏,提及于成龙,人们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于成龙的事迹一直流传至今,而且他的墓地现在也在重修。于成龙破案也是非常有一套的,他破案灵活多变,总能抓住重要线索一举将犯人绳之以法。

在清朝初期,偷盗成为时下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盗贼甚至在白天就光明正大的实行盗抢,严重影响了当时人们的安定生活。在盗窃方面于成龙破案还是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的,总能捉住蛛丝马迹,最终将盗匪擒住。

于成龙曾到江苏高邮检查公务时,途中正好碰上一位土豪要嫁女儿,但是在女儿出嫁的前一天晚上,好多嫁妆都被偷光了。当地的刺吏无法破案,于是就交于于成龙手里。于成龙命令把所有城门都关上,只留下一个城门开着让行人出入。同时,他还派公差严把城门,严格搜查所有行人所携带的行。又出告示通知全城人都要回家去,不得随意出入。于成龙的精明之处还在于,他暗中叮嘱公差说,只要有反复出入城门的人就抓起来。果不其然,公差就发现两个人非常可疑,他们除了身上的衣服,任何行李都没有。于成龙果断判断此人就是盗贼,当即把他们抓了起来。开始他们拒不承认,于成龙于是就命人脱下他们的衣服查验,果不其然,他们里边穿的就是偷盗来的衣服,因为财物太多,不能一次全部带出,所以多次出城把财物一点点的送出去。

于成龙破案用方法,用计谋,而且很注重细节,观察能力也很强,所以再难的案子在他手上也能顺利破获。

于成龙的故事

于成龙的故事至今为人们所流传,于成龙的一生为官虽然一直被提拔,但是此人一生清贫。在江南时,曾被江南民众称之为“于青菜”。他虽然位居高职,身居显贵,但是为人生活简朴,从未有过奢华的生活。

于成龙算是大器晚成之人,他早年一直都在为了科举考试而奋斗着。他在参加一次乡试时,考官公然行贿受贿,这让余成龙非常看不惯,于是在考卷上痛陈时弊,结果没能中举,而是考取了个贡生。贡生是能直接参加会试,会试之后,于成龙以家父年老为由,回到来堡村。

至顺治八年时,他参加会试后又没有考中,当时他已经是35岁的年龄了。经过一些事故后,于成龙十年44岁,不顾亲朋好友及家人的劝告,毅然决然的去外地为官。从此便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也开始了他的抱负。

于成龙不论在哪里为官都保持着两袖清风的风格,而且艰苦朴素。于成龙为人正直,为官亦是如此。他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当地百姓办实事,为民做主,凡是他为官的地方总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他也不畏权贵,一骜不驯的地方豪强在于成龙的治下都会“皆奉法唯谨”。

于成龙为官很有一套自己的策略,他在整顿吏治上始终放在工作的首位上。不仅在吏治上,而且在教育等方面他都很关心。他在阔别二十年后回乡时,依然是身穿布衣,他还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于成龙家训》,教育后代一定要做,尽善尽孝之人。

从于成龙的故事中我们应该要学会,不论何时何地都应不忘孝与简朴。于成龙的故事还应警示后人,为官要清廉,这也应该现代社会应该学习的地方。

标签: 厉害有多清朝

更多文章

  • 古文的最后辉煌:“新民体”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古文,新民,辉煌

    梁启超虽然,清帝国经历了前期和晚清不同的变局,但清代的诗歌和散文的成就虽不及前代,却也人才辈出,不乏精品力作。“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

  • 雍正乾隆时期大清的贪污腐败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乾隆,大清,雍正

    当一个社会的腐败程度非常严重时,世人便常用“贪腐遍地”、“无官不贪”等字词来形容。这类概括性极强的词句,常常被指责为以偏概全,没有科学区分主流和支流。实际上,这类字词,不在于严谨判断,而在于发泄不满情绪。哪一个社会都不能一概而论,即使政治制度完全一样的

  • 揭秘:大清朝史上的劝降辅臣周培公因何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史上,清朝,而死

    康熙十三年(1674年)腊月,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策动陕西提督王辅臣在北方反叛呼应。在耿精忠、王辅臣先后发动叛变后,吴三桂曾试图应援、打通与耿、王的联络,使叛乱地区联成一片,迅速压缩对清军的包围圈。康熙帝看清了吴三桂的战略意图,派出署兵部事的东阁大学士黄锡衮。与周培公一道毫不迟缓地调遣大军,从江西、

  • 大清文化科技的辉煌:市民文化的时代强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清,强音,文化

    经历了明清鼎革的阵痛后,随着旧派学者的逝世,也随着清康雍乾盛世的来临,新的文化因素从酝酿中慢慢地成长起来。从康熙朝开始,政治清明,商品经济发达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文化上的复苏趋势日益明显。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昆曲的兴迭。接续明末的风尚,昆曲一直占据着主流的地位;与此同时,昆曲本身也日益僵化。清初的昆曲演

  • 于成龙为什么被康熙称为清官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于成龙,康熙,清官

    清朝初年,政治上还是比较清明的,其中诞生了不少廉洁奉公的好官员。今天要说的这位,是被康熙称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清廉是他的标签,但是清廉并不是他的全部。于成龙生于明朝末年,在崇祯时期就参加了科举考试。由于在乡试前,他亲眼看到太原考官收受贿赂,年轻气盛的于成龙在试卷上直抒胸臆、痛陈时弊,结

  • 着名将军爱新觉罗·尼堪短暂的一生有哪些战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将军,战功,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尼堪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将军,但是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他除了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军人之外还是一位贝勒爷,他出生在皇室家庭,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他是清太祖的孙子,他出生在1610年,他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比较短暂的,因为他在一六五三年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这一年他只有四十三岁。爱新觉罗·

  • 明代史上最没争议的忠臣于谦 明英宗却为何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史上,忠臣,明代

    明代历史上有一位最没争议的忠臣,却因为卷入两兄弟争夺皇位的阴谋之中,而被残害致死,他就是于谦。明英宗朱祁镇因“土木堡之变”失去皇位,后历经曲折返回大明后,却被弟弟景泰帝朱祁钰软禁在南宫,过上了被囚禁的太上皇生活。应该说哥俩的矛盾,至此已完全暴露在人们面前。哥哥犯了误国害民的大错,弟弟领导于谦等大臣力

  • 同治皇帝怎么死的?同治帝死因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同治,死因,皇帝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亲政后不到两年的同治帝(载淳)一命归天了!关于这位小皇帝的死因,过去有的说是死于天花,有的说是死于梅毒,也有说是死于疥疮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来,我们在清代档案中发现了《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一份,属于清代皇帝脉案档簿,(以下简称“脉案&rdq

  • 第一节 乾隆登基,宽严相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乾隆,宽严相济

    乾隆五十七年(1792),乾隆82岁,廓尔喀国王拉特纳巴都尔请求停战,愿向清朝臣服。这年,十月初三日,他亲撰《御制十全记》,用满、汉、蒙、藏四种民族文字书写,刻碑建亭,用以宣扬他的武功成就,以垂久远。按高宗的说法,其十大武功计有:两次平定准噶尔、一次平“回部”、两次扫荡金川、

  • 太平天国后期猛将,揭秘陈玉成传奇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后期,太平天国,猛将

    陈玉成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陈玉成是天平天国自己培养的一员猛将,他的一身本领几乎是在太平天国中练就的。在陈玉成年仅14岁的时候,就参加了金田起义运动,所以说哪怕陈玉成当时尚且年幼,但他绝对算得上是太平天国的元老级人物。而陈玉成的叔叔陈承瑢则是天平天国的第一批将领,这么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