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尚书张伯行曾被康熙皇帝称为“天下清官第一”?

尚书张伯行曾被康熙皇帝称为“天下清官第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33 更新时间:2024/1/14 2:36:55

“善吏”一词始见于《史记》,意为良吏。自古以来,为政当施善政,治国当行善治,为官当做善吏。就今天而言,一个领导干部仅仅廉洁奉公或仅仅能干事、有作为,都不够全面,只“廉”不“能”是庸官,只“能”不“廉”是贪官。当领导干部的一定要做一名“善吏”。“善吏”首先应该是廉吏和能吏。也就是说,一个官员只有具备了“廉”和“能”,才能称得上是一位“善吏”。

1993年9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朱镕基在一次会议上说:“我在上海工作时讲过,‘人不畏吾严而畏吾廉;人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周谷城先生听到后,说这段话很好。这段古代名言,我从小就会背诵,就是不知道是谁说的,你们大家有兴趣,就帮着查一查,查到出处后能把它完整地背熟就更好了。”

此后,朱镕基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到这段古代名言。朱镕基所说的这段名言,出自我国明代着名的三十六字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相传为明代山东巡抚年恭定所撰并勒石立碑,这段名言便被后人奉为官箴。三十六字官箴最核心的两个字是廉和公,二者当中,廉为先。公生明,廉生威。没有廉,公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为官之道,应廉字当头。

在中国的清代,曾经出现过两个着名的廉吏:一个是礼部尚书张伯行,他为官清正,被康熙皇帝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张伯行任江苏巡抚的时候,为禁下属送礼,专门发布檄文:“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另一个就是兵部尚书于成龙,于成龙任两江总督3年之后病逝于南京署中,仅有的遗物是一个破箱和一个瓦缸,瓦缸中粗米数斛,破箱内只有一套官服、官靴。前来悼念的官员无不相哭失声,就连“平时心惮成龙者,俱感动流涕”。康熙皇帝称赞其为“天下廉吏第一”。古往今来,一条铁律:贪官身败名裂,廉吏名垂青史。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历史是一面光鉴的镜子,是做贪官还是做廉吏?道理不言自明。

能吏的反义词是庸官。庸官的危害在表面上看似乎不如贪官影响恶劣,但是,在官员队伍中,如果庸官居多,其危害之大、影响之深远比贪官有过之而无不及。庸官主要是指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愿意担当,遇事明哲保身、推诿扯皮的官员。庸官的为官哲学是“不干事;不出事;干事越多,越容易出事;因此宁愿不干事,方保不出事”。东汉学者班固曾经给这类官员画像曰——尸位素餐,比喻占据职位而不做工作的人,正如祭礼中的尸,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动作,白吃饭,不干活。其实,庸官的危害还不仅在于此,他们不善于谋事,却善于谋人。这些官员往往善于经营人际关系,自己不干事,也不愿意看到别人干事,拉帮结伙,攻击干事者,给干事者泼脏水、使绊子。此外,吹牛拍马往往也是庸官的长项。以至于导致一种社会现象:佼佼者常受抑,平平者常通达。如何做一名能吏呢?这就是敢作为、有作为、会作为,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一言以蔽之就是:敢于担当。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在解释“上善若水”的时候把善分解为七层含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其中的“正善治”即“政善治”,善治应当是治理的最高境界,但善治的前提是要拥有“善吏”,换言之,有“善吏”方能实现善治。

标签: 尚书康熙清官

更多文章

  • 平定青海战役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意义,战役,青海

    平定青海(清朝)清初最富盛名的两大名将联手,稳定了清帝国西北的政局战争概述: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蒙古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纠集青海蒙古各部贵族于察罕托罗海会盟,发动武装割据叛乱。清政府立即命年羹尧、岳钟琪等率军镇压,很快将叛乱平定。罗卜藏丹津逃往准噶尔部避难。清政府平定叛乱后,对青海地区的行

  • 第四节 乘胜追击,征战四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乘胜追击,第四节

    清朝向这三个国家用兵,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故一起叙述。清朝同他们的战争,背景不同,起因各异,性质亦有区别。这些战争都发生在高宗晚年,盛世已达顶峰,虽隐然已呈回落之势,但仍然显示出一个强国的威风。战争的起因,并不复杂。这要从乾隆四十五年(1780)高宗庆祝七十寿辰谈起。是年,高宗和他的臣僚云集避暑山庄

  • 清军节节败退:英国侵略者不费一兵一卒得宁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侵略者,节节败退,英国

    英国侵略者第二次占领定海城之后,为了达到长期占领、掌控浙江海域的目的,接着又出兵镇海、宁波。镇海军民奋起抵抗,直至城陷;宁波守军不战溃逃,被英军轻易得手。这两次战役的失败,表明清政府在浙江战场上已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对整个战争的形势也产生了较大影响。英军把下一个目标锁定为宁波,因为宁波是浙东的门户,

  • 谭嗣同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谭嗣同

    【历史上的今天】1865年3月10日谭嗣同出生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汉族,湖南浏阳人,清末巡抚谭继洵之子,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着名维新派人物。在北京半截胡同41号是他在朝为官时的故居,也是在这里被清政府逮捕.

  • 清代初期美丽的郡主,其母是孝庄太后,曾有2段婚姻,历经3朝皇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太后,皇上,郡主

    清代刚创建的那时候,尽管她们的军事力量的确较为强大,但在皇宫礼仪知识层面,都还没都还没对汉制开展消化。这促使清代初期的这些郡主们,并没有给大家留有过多的印像。相对而言,大家了解大量的,全是后宫的这些妃子们,以便角逐宠爱而尔虞我诈,那样的宫廷剧太多了。不为人知并不代表清朝的皇帝就没有公主,也不代表其中

  • 曾朴修订《孽海花》时 把龚自珍“杜撰”在小说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孽海,小说,龚自珍

    龚自珍是近代大文豪、大思想家,与魏源齐名,被誉为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中国人。他死于鸦片战争的第二年,即1841年。死后,龚自珍的名句“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激励了苦难中国好几代的仁人志士。不过,龚自珍除了这句名言被人传诵之外,人们还记住了他许多趣事。龚自珍死后60多年,1905年,晚清文

  • 功过参半的石亨是如何害死大清官于谦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于谦,功过,害死

    石亨是渭南人,所属朝代是明朝。他是明朝的武将。他在人生巅峰时期,曾就太子太师一职。明朝石亨出生在武将之家,当时,明朝的武官职位可以继承,所以,他算是个官二代,继承的是他伯父的职位,因为他伯父没有自己的孩子,而且他本身长相就比较威猛,也可以算是善战之人。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历史长流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矛盾

  • 揭秘陈寅恪之父陈三立的传奇人生,被称“清末四公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之父,公子,清末

    陈寅恪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思想史上一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其成就、意义和影响已远超学术界,为世人所广知,相比之下其父陈三立则不大为人所知。据史志记载,陈三立“年少博学,才识通敏,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约束”。他1882年入乡试,因恶时文,自以散文体作答,主考陈宝琛赏识其才,破例录为举人。1886年,陈三立

  • 才智过人的周培公为什么会被康熙发配盛京?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才智,盛京

    导读:清朝康熙皇帝时期,朝廷上由这么一个人:文武兼备,刚正毅勇,才智过人,恪尽职守,深谙治世之策,深得为人之道,是康熙身旁重要的谋士。然而这样的的一个人,在官场上如此知进退,如此为自己保身,但还是落得了贬谪的下场。而这个人,就是周培公。周培公是一个政治家,不妨看看他的经历,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官场。学

  • 清代秘史上——皇清秘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代,秘史

    皇清秘史述前朝关东钟王气谈天女塞外记红妆满州的开基地方,是在山海关外,沈阳东边,长白山麓。其始不过一小小村落,聚群而居,浇土为城,地名鄂多里,人种是通古斯族。后来人口渐渐增多,各分支派,大约每一个部落,拥戴一个骨格魁梧,膂力过人者做首领。日以操练人马,开疆拓土为务,于是逐渐强盛起来。据官私记载,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