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四节 乘胜追击,征战四方

第四节 乘胜追击,征战四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910 更新时间:2023/12/17 19:03:02

清朝向这三个国家用兵,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故一起叙述。清朝同他们的战争,背景不同,起因各异,性质亦有区别。

这些战争都发生在高宗晚年,盛世已达顶峰,虽隐然已呈回落之势,但仍然显示出一个强国的威风。

战争的起因,并不复杂。这要从乾隆四十五年(1780)高宗庆祝七十寿辰谈起。是年,高宗和他的臣僚云集避暑山庄,隆重举行庆典。西藏六世班禅欣然前来祝寿,不意于祝寿后即九月病逝于北京。他来时,高宗、满汉大臣及蒙古公赏赐、馈赠给他大量金银财宝,据载,所得数十万金,更有宝冠、璎珞、念珠、晶玉之钵、镂金袈裟、珍宝,“不可胜计”。班禅死后,高宗命将这些遗产全部送回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储存。岂料都被其兄仲巴夺占,其弟沙玛尔巴一无所得,一怒之下,逃到廓尔喀,煽动他们前去抢夺那些财富。沙玛尔巴的挑唆,直接刺激了廓尔喀人抢掠的欲望,从而埋下了战争的种子。廓尔喀与西藏邻接,其来贸易的商人受到西藏当地重税盘剥。廓尔喀即以此为口实,于乾隆五十三年七月,武装入侵后藏,大肆抢掠。当高宗派遣援军抵藏时,入侵者已退兵。

清驻藏大臣巴忠负责办理此次事件,但他办理不善,私自与廓尔喀议和,以其退回所占聂拉木、济咙、宗喀三处为条件,每年由西藏付给300个元宝,作为地租之费。议和之事,未得到达赖喇嘛的批准,故每年付300个元宝无从兑现。廓尔喀人以违约索债为名,遂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七月,再次入侵后藏地区。驻藏大臣及藏兵未作抵抗,便惊惶撤退,致使入侵者窜人扎什伦布寺,将六世班禅所遗宝物掳掠一空,继而到处烧杀劫掠。巴忠自知责任重大,自杀以偿。西藏又陷入灾难之中。

同年十月,高宗委派两广总督福康安为大将军、二等超勇公海兰察、成都将军奎林为参赞大臣,率1.4万余军队前往西藏反击入侵者。另征调各地军需,务保战争胜利。至乾隆五十七年五月,福康安等马到成功,迅速将廓尔喀人逐出西藏。但高宗的战略目标是“直前进剿,扫穴擒渠”,彻底击溃其国,将其国王擒获。正像他喜得西藏收复捷报后所作的一首诗中说:“复番境已压寇境,阳布摧枯望不赊。”目标直取其都城阳布。

福康安等率军5000进入廓尔喀境内。这里,到处是山岭纵横,险滩急流,人烟罕至,道路不通。清军所遇艰险非人所能想像,福康安以下所有将士“皆露宿崖下,实甚劳苦”。廓尔喀顽强抵抗,更增加了进军的难度。清军将士硬是不惧艰难,实行强攻,连连获胜。于乾隆五十七年七月,深入700余里,歼敌4000余人。但在离都城阳布仅数十里的集木集遭遇敌人殊死阻击,清军死伤甚惨,护军统领台斐英阿等一批将领阵亡。尽管如此,廓尔喀已无力再战,乘机请降。从高宗到福康安都虑及八月后此地即将大雪封山,如相持下去,后果十分危险,不容置疑,即允其投降。其国王为表示诚意,将所掠扎什伦布寺之财宝如数归还,交出同西藏私立的协约;还将逃来的已故沙玛尔巴的尸骨及眷属交还,并派使臣至北京纳表进贡。高宗敕封其国王拉特纳巴都尔为廓尔喀国王。战争以清军胜利告终。此战为正义的反击战,扬国威于遐方,保卫了边疆的安宁,是值得称颂的。

在解决了廓尔喀人人侵的问题时,高宗随即对西藏政体进行改革。雍正初年,创设驻藏大臣,是对西藏政体的首次改革。清廷的本意,欲以驻藏大臣总揽全藏,监督和贯彻朝廷政令。但事与愿违,西藏实权却被噶布伦操纵,一切大事都由噶布伦与达赖喇嘛商同决定,驻藏大臣形同虚设。噶布伦专权,滋生事端,以致屡次引发西藏动乱。廓尔喀人进犯西藏,就是噶布伦妄签和约、于商贸处理不当,酿成了大乱。高宗吸取历史教训,于乾隆五十六年底至次年四月,连续发布改革西藏政体的政令。归纳起来,主要有:明确驻藏大臣的政治地位和权力,规定与达赖平列,凡事均会同办理,最后批准权出自皇帝。实际上,西藏军政大权已转移到驻藏大臣掌握。关于噶布伦,降为驻藏大臣的属员,自此失去一切特权;这一职务的人选和任命,亦交给驻藏大臣,会同达赖,共同选择,报请北京审批;过去,驻藏大臣素不过问西藏租赋财政。此后,当地财政的人选,由驻藏大臣决定,一切收支,亦由驻藏大臣全面综核。总之,“一切事权俱归驻藏大臣管理”。

达赖与班禅的继承权,长期操纵在西藏宗教上层集团,所谓转世灵童皆出自达赖与班禅的亲族姻娅,形成了一家的世袭,垄断了西藏的一切。高宗决意改革,于乾隆五十七年八月,创设了金奔巴瓶抽签选灵童之法:将符合转世要求的“呼毕勒罕”若干人,把他们的生年月日各写在一签上,置于瓶内,届时由达赖等会同驻藏大臣当众抽签决定。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现在。

在高宗的授意下,驻藏的大将军福康安等连续制定了管理西藏的“善后章程”等各项文件,后汇编为一册,取名为《钦定西藏善后章程》。文件对西藏的管辖权及各个方面的行政、人事管理、疆界等都做了具体规定。自此,西藏真正成了中国的组成部分,西南与西北均获安宁。

缅甸是我国近邻,云南省大部分地区与之接壤。明初,缅甸已归属中国,至清入主中原,于顺治十八年(1661)吴三桂率军入缅,逼其交出逃亡的永历帝,此后,双方失去了联系,缅不朝不贡,持续了近百年。当乾隆初,双方正欲建立隶属关系时,却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

战争的原因,颇为复杂,总由一些边事酿成军事冲突。乾隆十八年(1753),缅甸发生内乱,各土司互相攻杀,长达十余年。一些土司、溃兵及百姓纷纷进入我云南境内避难。云贵总督吴达善乘机勒索宝物,引起骚乱,云南土司与缅人冲杀起来,形势进一步恶化。缅甸内乱后,被木梳头目瓮藉牙父子所统一,以各种借口,进入我边境骚扰,如与缅邻界的耿马、孟定、孟连等土司,屡受侵犯,甚至已深入到距普洱不远的地区。时任云贵总督的刘澡以谎报军情,隐瞒失地而被降职,后畏罪自杀。高宗再派陕甘总督杨应琚前往云南,主持大计。据杨调查,边事起衅,纯属缅甸入侵抢劫,夺占中国土地。由此造成中缅开战,责任完全在缅甸。杨应琚按高宗指令,重新组织清军反击,很快收复了失地,将缅军逐出中国。

中缅争端本来只发生在局部,双方原无大动干戈之意。但杨应琚听信缅境木邦土司提出内附中国的请求,又受到请将征缅的蛊惑,便上疏高宗,建议乘时攻取缅甸。高宗以杨“久任封疆,夙称历练,筹办一切事宜,必不至于轻率喜事,其言自属可信。”竟批准了他的建议。一场本来可以避免的大规模战争终于爆发了。

标签: 乘胜追击第四节

更多文章

  • 清军节节败退:英国侵略者不费一兵一卒得宁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侵略者,节节败退,英国

    英国侵略者第二次占领定海城之后,为了达到长期占领、掌控浙江海域的目的,接着又出兵镇海、宁波。镇海军民奋起抵抗,直至城陷;宁波守军不战溃逃,被英军轻易得手。这两次战役的失败,表明清政府在浙江战场上已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对整个战争的形势也产生了较大影响。英军把下一个目标锁定为宁波,因为宁波是浙东的门户,

  • 谭嗣同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谭嗣同

    【历史上的今天】1865年3月10日谭嗣同出生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汉族,湖南浏阳人,清末巡抚谭继洵之子,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着名维新派人物。在北京半截胡同41号是他在朝为官时的故居,也是在这里被清政府逮捕.

  • 清代初期美丽的郡主,其母是孝庄太后,曾有2段婚姻,历经3朝皇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太后,皇上,郡主

    清代刚创建的那时候,尽管她们的军事力量的确较为强大,但在皇宫礼仪知识层面,都还没都还没对汉制开展消化。这促使清代初期的这些郡主们,并没有给大家留有过多的印像。相对而言,大家了解大量的,全是后宫的这些妃子们,以便角逐宠爱而尔虞我诈,那样的宫廷剧太多了。不为人知并不代表清朝的皇帝就没有公主,也不代表其中

  • 曾朴修订《孽海花》时 把龚自珍“杜撰”在小说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孽海,小说,龚自珍

    龚自珍是近代大文豪、大思想家,与魏源齐名,被誉为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中国人。他死于鸦片战争的第二年,即1841年。死后,龚自珍的名句“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激励了苦难中国好几代的仁人志士。不过,龚自珍除了这句名言被人传诵之外,人们还记住了他许多趣事。龚自珍死后60多年,1905年,晚清文

  • 功过参半的石亨是如何害死大清官于谦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于谦,功过,害死

    石亨是渭南人,所属朝代是明朝。他是明朝的武将。他在人生巅峰时期,曾就太子太师一职。明朝石亨出生在武将之家,当时,明朝的武官职位可以继承,所以,他算是个官二代,继承的是他伯父的职位,因为他伯父没有自己的孩子,而且他本身长相就比较威猛,也可以算是善战之人。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历史长流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矛盾

  • 揭秘陈寅恪之父陈三立的传奇人生,被称“清末四公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之父,公子,清末

    陈寅恪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思想史上一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其成就、意义和影响已远超学术界,为世人所广知,相比之下其父陈三立则不大为人所知。据史志记载,陈三立“年少博学,才识通敏,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约束”。他1882年入乡试,因恶时文,自以散文体作答,主考陈宝琛赏识其才,破例录为举人。1886年,陈三立

  • 才智过人的周培公为什么会被康熙发配盛京?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才智,盛京

    导读:清朝康熙皇帝时期,朝廷上由这么一个人:文武兼备,刚正毅勇,才智过人,恪尽职守,深谙治世之策,深得为人之道,是康熙身旁重要的谋士。然而这样的的一个人,在官场上如此知进退,如此为自己保身,但还是落得了贬谪的下场。而这个人,就是周培公。周培公是一个政治家,不妨看看他的经历,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官场。学

  • 清代秘史上——皇清秘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代,秘史

    皇清秘史述前朝关东钟王气谈天女塞外记红妆满州的开基地方,是在山海关外,沈阳东边,长白山麓。其始不过一小小村落,聚群而居,浇土为城,地名鄂多里,人种是通古斯族。后来人口渐渐增多,各分支派,大约每一个部落,拥戴一个骨格魁梧,膂力过人者做首领。日以操练人马,开疆拓土为务,于是逐渐强盛起来。据官私记载,满清

  • 真正的年妃是给雍正生育四个孩子,一生宠幸不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孩子,年妃是,雍正

    看过清宫剧的朋友都知道雍正的后宫有一位华妃娘娘,他是皇帝的宠妃也是功勋卓越的年羹尧的妹妹,但是历史上的华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在《甄嬛传》中,“华妃”年氏是真正深爱雍正的女人,但雍正却只是把她当作一枚棋子,在背后算计她,致使她常年不能怀孕。事实真是这样吗?年氏于康熙五十年(

  • 第八章 私人礼仪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礼仪,私人,第八章

    如果说国家级祭祀场所的祭祀活动为的是统治,清朝的宗教保护为的是政治,那么私下的祭祀仪式为的就是作为一个家庭的宫廷。宫廷的祭礼是萨满教、道教、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各种民间宗教的混合物,是在内廷范围内举行的。这些仪式或者是为了标明皇帝和皇室的各个重要阶段,或者是为了祭祀他们的祖先,或者是为了象征性地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