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军节节败退:英国侵略者不费一兵一卒得宁波

清军节节败退:英国侵略者不费一兵一卒得宁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080 更新时间:2024/1/7 19:22:54

英国侵略者第二次占领定海城之后,为了达到长期占领、掌控浙江海域的目的,接着又出兵镇海、宁波。镇海军民奋起抵抗,直至城陷;宁波守军不战溃逃,被英军轻易得手。这两次战役的失败,表明清政府在浙江战场上已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对整个战争的形势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英军把下一个目标锁定为宁波,因为宁波是浙东的门户,宁波附近的物产丰饶,渔业尤盛,英军打算把宁波作为冬天驻军的据点,但要掠取宁波,就必须先占领作为宁波门户的镇海,以便于进兵。

镇海位于入海口,东濒江,北临海,且有招宝山金鸡山作为屏障,山上筑有炮台等工事,由钦差大臣裕谦统清军5000人驻扎防守。

这时,英军总司令巴尔克和英国全权大臣等人也正在抓紧时间密谋进犯镇海的计划。他们通过详细查阅地图和情报,已经充分掌握了这一带的地形、兵力和将帅性格,并通过收买汉奸,对最新的情况也了如指掌。

在他们看来,被清朝皇帝派遣来的钦差大臣裕谦,虽然人驻扎在镇海城中,但内心深处却要战不要和。镇守招宝山的统兵是浙江提督余步云,防守金鸡山的是总兵谢朝恩率领的部队。这两支部队基本上是由4000名老弱残兵组成,军力异薄弱。同时,将帅之间不和,军心动摇。

为了战斗早日胜利,英军悬赏十万元买裕谦的人头,因为最要紧的事情就是把裕谦捉住。英军内部宣称赏金早已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领取,只等水兵和陆军士兵捉拿裕谦的人头了。

经过几天的准备,英军决定以陆军为主力,攻击清军防御力量较为薄弱的金鸡山,而以海军为主力,攻打镇海城;炮船轰击金鸡山和招宝山,掩护南岸的陆军和北岸的水兵登陆。

10月9日,英军进泊镇海城外,计划以海军进攻北岸招宝山;以陆战队进犯南岸金鸡山,以“威里士厘”号、“伯兰汉”号、“布朗底”号和“摩底士底”号军舰在招宝山正北方靠近中国军队驻地;同时掩护陆战队从南岸登陆,并乘胜驶入港内;以“皇后”号等武装轮船左右游击,向清军营地开炮投弹,以“复仇神”号和“弗莱吉森”号运兵登陆。一时间,镇海海面,千帆云集,炮口林立

决心抵抗的裕谦,早已作好防御部署。他本人亲自督促清军坚守县城。清军主力驻于招宝山下的东岳宫,东岳宫以西,有炮台与金鸡、招宝两山互相特角,并于两岸密排火攻水勇船只,凡有可以爬越偷渡的地方,皆分驻兵勇,排挖暗沟,以防止英军水陆并进。

10月10日黎明,英军在舰炮火力的掩护下,分两路发起攻击:英舰“复仇神”号载中央纵队步、炮、工兵500余人,由“巡洋”号掩护,在南岸登陆,“弗莱吉森”号载左纵队步、炮、工兵及来福枪手1100余人登陆,并以战舰绕出金鸡山后,实施两路夹攻。

清军500余人顽强抗击,不幸被英军炮火轰击得伤亡惨重,但全军仍然奋勇阻击,与敌人多次短兵相接,战斗十分激烈。由于英军来势汹汹,炮火密集,金鸡山终于被侵略军所占领。

英军右纵队700余人,于上午11时许,从招宝山登陆攻打西岸。激战中,招宝山的炮垒,被“威里士厘”号、“伯兰汉”号、“布朗底”号和“摩底士底”号的炮火轰毁,防御工事夷为废墟,火药库发生爆炸,烈火浓烟直冲云霄。浙江提督余步云率军千余不战而逃。

英军乘势由山后的仙人洞上山,占据山上的威远炮台,并由此以大炮俯轰镇海。裕谦督军千余誓死抵抗,中午时分,英军自东城缘梯攀登城墙,城中士兵和老百姓闻风而逃,裕谦自尽殉国,镇海城失陷了。

按常理,镇海的形势和防御力量应该说是比定海的情况好得多,而定海以弹丸小岛,尚能与英军血战六昼夜,为什么镇海却不到一天的时间就陷于敌手呢?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有余步云这样的贪生畏敌的军官,正是由于他据守的招宝山首先溃逃,才导致军心涣散。

早在战斗打响前,余步云就已有畏敌表现,当裕谦召集兵勇们誓师时,他则托有足疾不下跪宣誓。英军发动进攻后,余步云不在自己岗位上抗战,反而无耻地向裕谦建议屈服英军。

英军对镇海平民百姓进行了灭绝人性的“激烈的轰击”,对人口稠密的近郊连续达两小时的炮击,杀伤大批手无寸铁的中国人。强盗们一入城即开始进行大肆掠夺,见到什么就抢什么。他们杀光了城中所有能拿动武器的人,掠走和破坏了城中所有的武器和一切军用物品,连铸炮所用的200吨铜也被装到运输船上。在英国侵略者的践踏下,镇江城成为一片废墟。

镇海城陷,等于为英国侵略军打开了大门,他们可以沿江而上,进一步侵犯宁被。

就在镇海失陷后的第三天,英国侵赂军司令巴尔克乘“复仇神”号汽船进驻宁波,当他获悉宁波的守军毫无战守的准备时,于10月13日上午9时,发动战船4艘、汽船4艘,载兵700余人,沿江而行,于当天下午1时抵达宁波城下。

此时,到此躲避危险的余步云,一听说英国的炮舰开了过来,吓得惊慌失措,根本就不敢迎战。英军在宁波城如入无人之境。这个当时拥有60万人口的浙江第二大城市宁波,就这样不战而失守了。就连英国侵略者自己也万万没有想到,他们可以不发一炮,不伤一兵一卒,而唾手得到宁波,并且掠得“可供两年之用的谷和十二万元左右的现金和纹银,堆着大堆大堆的钱,其价值当不可胜数”。

豺狼的贪婪是永远不会得到满足的。随着镇海、宁波的相继失守,英军侵略者把魔掌一步步地伸向了中国的广大领土,使清政府面临的战争局势每况愈下,陷入了更为被动的境地。

标签: 侵略者节节败退英国

更多文章

  • 谭嗣同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谭嗣同

    【历史上的今天】1865年3月10日谭嗣同出生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汉族,湖南浏阳人,清末巡抚谭继洵之子,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着名维新派人物。在北京半截胡同41号是他在朝为官时的故居,也是在这里被清政府逮捕.

  • 清代初期美丽的郡主,其母是孝庄太后,曾有2段婚姻,历经3朝皇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太后,皇上,郡主

    清代刚创建的那时候,尽管她们的军事力量的确较为强大,但在皇宫礼仪知识层面,都还没都还没对汉制开展消化。这促使清代初期的这些郡主们,并没有给大家留有过多的印像。相对而言,大家了解大量的,全是后宫的这些妃子们,以便角逐宠爱而尔虞我诈,那样的宫廷剧太多了。不为人知并不代表清朝的皇帝就没有公主,也不代表其中

  • 曾朴修订《孽海花》时 把龚自珍“杜撰”在小说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孽海,小说,龚自珍

    龚自珍是近代大文豪、大思想家,与魏源齐名,被誉为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中国人。他死于鸦片战争的第二年,即1841年。死后,龚自珍的名句“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激励了苦难中国好几代的仁人志士。不过,龚自珍除了这句名言被人传诵之外,人们还记住了他许多趣事。龚自珍死后60多年,1905年,晚清文

  • 功过参半的石亨是如何害死大清官于谦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于谦,功过,害死

    石亨是渭南人,所属朝代是明朝。他是明朝的武将。他在人生巅峰时期,曾就太子太师一职。明朝石亨出生在武将之家,当时,明朝的武官职位可以继承,所以,他算是个官二代,继承的是他伯父的职位,因为他伯父没有自己的孩子,而且他本身长相就比较威猛,也可以算是善战之人。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历史长流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矛盾

  • 揭秘陈寅恪之父陈三立的传奇人生,被称“清末四公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之父,公子,清末

    陈寅恪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思想史上一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其成就、意义和影响已远超学术界,为世人所广知,相比之下其父陈三立则不大为人所知。据史志记载,陈三立“年少博学,才识通敏,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约束”。他1882年入乡试,因恶时文,自以散文体作答,主考陈宝琛赏识其才,破例录为举人。1886年,陈三立

  • 才智过人的周培公为什么会被康熙发配盛京?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才智,盛京

    导读:清朝康熙皇帝时期,朝廷上由这么一个人:文武兼备,刚正毅勇,才智过人,恪尽职守,深谙治世之策,深得为人之道,是康熙身旁重要的谋士。然而这样的的一个人,在官场上如此知进退,如此为自己保身,但还是落得了贬谪的下场。而这个人,就是周培公。周培公是一个政治家,不妨看看他的经历,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官场。学

  • 清代秘史上——皇清秘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代,秘史

    皇清秘史述前朝关东钟王气谈天女塞外记红妆满州的开基地方,是在山海关外,沈阳东边,长白山麓。其始不过一小小村落,聚群而居,浇土为城,地名鄂多里,人种是通古斯族。后来人口渐渐增多,各分支派,大约每一个部落,拥戴一个骨格魁梧,膂力过人者做首领。日以操练人马,开疆拓土为务,于是逐渐强盛起来。据官私记载,满清

  • 真正的年妃是给雍正生育四个孩子,一生宠幸不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孩子,年妃是,雍正

    看过清宫剧的朋友都知道雍正的后宫有一位华妃娘娘,他是皇帝的宠妃也是功勋卓越的年羹尧的妹妹,但是历史上的华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在《甄嬛传》中,“华妃”年氏是真正深爱雍正的女人,但雍正却只是把她当作一枚棋子,在背后算计她,致使她常年不能怀孕。事实真是这样吗?年氏于康熙五十年(

  • 第八章 私人礼仪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礼仪,私人,第八章

    如果说国家级祭祀场所的祭祀活动为的是统治,清朝的宗教保护为的是政治,那么私下的祭祀仪式为的就是作为一个家庭的宫廷。宫廷的祭礼是萨满教、道教、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各种民间宗教的混合物,是在内廷范围内举行的。这些仪式或者是为了标明皇帝和皇室的各个重要阶段,或者是为了祭祀他们的祖先,或者是为了象征性地把他

  • 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康熙为何将立有大功的周培公发配盛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千古,大功,被誉为

    清朝康熙皇帝时期,朝廷上有那么一个人,文武兼备,刚正毅勇,才智过人,恪尽职守,深谙治世之策,深得为人之道,是康熙身旁重要的谋士,然而这样的一个人,在官场上如此知进退,如此为自己保身,但还是落得贬谪的下场,而这个人,就是周培公,周培公是一个政治家,不妨看看他的经历,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官场,学习一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