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隆科多辅助雍正顺利继位,登位后的雍正,为何却要严厉打击隆科多?

隆科多辅助雍正顺利继位,登位后的雍正,为何却要严厉打击隆科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772 更新时间:2024/1/2 7:03:27

先讨论一下雍正继位全过程中,隆科多有哪些贡献。

康熙皇帝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忽然病危于畅春园,在临死前诏藩院尚书及隆科多,将拟好的即位遗诏交给隆科多,并任职他为顾命重臣,辅佐胤禛。

隆科多本就支持胤禛,自然万死不辞,在胤禛继位的这件事上,他表现的尤为出色。他怎么表现的呢?

第一,康熙病逝事发突然,他进言胤禛先举行登基大典再办丧葬之礼;

第二,立刻全城戒严,关闭城门。

正是凭着这两条,胤禛顺利登基,是为雍正。

待诸皇子得知康熙去世的消息后,雍正已焚香告天,稳稳地坐在了皇帝的宝座上了。

雍正继位后,便以“拥戴殊勋”的名义封隆科多为一等公,授吏部尚书,命他与马齐总理国事,另外还赏赐了许多特权。

不仅如此,朝政事务,不论大小,雍正总要听听他的建议,并多有采纳,常常还在众臣面前感慨他是康熙的忠臣,朕的功臣,国家的良臣。并公然称他为“舅舅”,害得一干朝臣只好也跟着喊“皇帝舅舅隆科多”。

然而,雍正和隆科多这对君臣的蜜月期还没有过完,雍正就翻了脸,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隆科多自恃权重,在朝中颇有些白眼望天,根本不把任何人看在眼中。有一次,果郡王允礼进宫,和隆科多打了个照面。隆称多自恃是皇后的小红人,并未按规矩跪安,而是直直地站着打了个招呼,这可是大不敬。

另外,由于隆科多是吏部尚书,分管人事工作,可是他在许多职位的任免上都独断专行,并未向雍正汇报,再加上他在朝中重要的位子上大力安插佟家人,在当时还被戏称为“佟半朝”。

不仅如此,隆科多还放任小妾收受贿赂,卖官鬻爵。

然而让雍正痛下杀手的却另有其因,那就是他管不住他的嘴。

雍正继位后,由于事发突然,再一个康熙临死时,身边只有隆科多及几个近臣,而那几名近臣已被雍正论罪,因此雍正继位的合法性一直被大家诟病,甚至朝野还传出雍正杀父、逼母、弑弟的传说。

这些声音在雍正听来,自然万分刺耳。

作为康熙临终时唯一一个活口,隆科多自然会被许多吃瓜群众逮着问个不停,没办法,好奇心实在是大得控制不住啊。

隆科多这人,有个大毛病,就是爱吹牛,特别是喝酒后,那吹得有鼻子有眼的,动不动就跟人说自己是白帝城托孤,意思指自己好比诸葛亮,康熙好比刘备,而雍正则就比成了刘禅

这话传到雍正的耳中,他能高兴?

隆科多还说,康熙死日他曾带匕首以防不测。这话更让富于联想的吃瓜群众认定雍正得位不正,雍正能高兴?

对于隆科多的打压,在处理完年羹后,便立刻提上了日程。

尽管隆科多审时度势,主动将军权上交,也无济于事。

康熙五年,早已被罢去吏部尚书,被外放边疆处理边界事务的隆科多再次被人弹劾,说他结党营私,并私藏玉牒底本。

雍正是个特别会搞整风运动的人,他要斗谁,朝中立刻会刮起一阵大风。凡是弹劾举报者皆被他称为忠良,凡是不举报者皆会被他数落为奸滑,因此,朝臣们也很熟悉雍正的套路,所以当雍正拿隆科多私藏玉牒一事大做文章时,他们立刻疯狂地弹劾起隆科多,就连隆科多的亲儿子和他的家眷们也落井下石,顿时,弹劾隆科多的奏折如雪花一样飞向了雍正。

最终,刑部给隆科多定了41条大罪,并将他判为死罪。

到此时,雍正才“免其正法,于畅春园外造屋三间,永远禁锢”,将他圈禁在畅春园附近的小房子中。

雍正六年,隆科多在圈禁中忧惧而死。

自始至终,隆科多都没有背叛过雍正,但是位高权重的隆科多实在是太不懂得收敛,最终成了权力的牺牲品。

标签: 却要隆科多雍正

更多文章

  • 甲午之战:第一章 风声起,战云密布_二、朝鲜东学党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云,朝鲜,甲午

    民族危机与东学道日本的躁动跟国际形势也是有关的,欧美列强对外侵略的主要目标就是它们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打败并强迫开放国门的亚洲封建国家,而重点目标就在东亚地区的中国(大清帝国)、朝鲜等地。欧美等列强已经对中国交锋过,他们在与中国的战斗中明白,虽然中国已被打败,但由于清政府的实力仍存,并且通过“洋务运动

  • 身陷政治漩涡的妃子——珍妃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妃子,漩涡,身陷

    在清末历史上,除慈禧之外,珍妃就是最具传奇色彩、最受人瞩目的妃子了。珍妃是光绪皇帝最宠爱的情人,隆裕皇后最嫉妒的妃子,也是慈禧太后最痛恨的女人。她是维新变法中的弄潮儿,也是宫廷斗争中可怜的牺牲品;她曾受过良好的教育,也因多次违制而获杖责,她曾有过不同凡响的政治抱负,却因此而死于非命;她在幽禁多年后被

  • 《儒林外史》是一部怎么样的作品?吴敬梓为什么能写出这本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作品,儒林外史,这本书

    《儒林外史》是一部怎么样的作品?吴敬梓为什么能写出这本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范进中举”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不过这只是一个写在小说里面的故事,这部小说写了很多具有讽刺意义的故事,其中或许就数范进中举最为出名了。不过,你知道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吗?其实,这部小说的作者,他的一生比范进更

  • 甲午之战:第四章 波涛涌,黄金剑戟_三、步蟾督战,为国激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之战,甲午,第四章

    自午后14时至15时30分为海战第二阶段。当日舰“比睿”逃出北洋舰队包围,抄近路追及本队时,因舰上余烬末熄,火灾再起。大火燃及弹药房,十分危急。“比睿”被迫挂出“本舰火灾,退出战列”信号,离队向西南方逃去。“赤城”见状,急往营救。北洋舰队“来远”等数舰见“比睿”逃走,立即鼓轮奋勇追击。当距“比睿”三

  • 第二节 历代治国,首重吏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代,吏治,第二节

    吏员清廉与否,实关国家安危。清入关伊始,就以明朝亡国为借鉴,从严从速整顿吏治,不断打击贪官污吏,吏风已见好转。圣祖承其后,以整肃吏风为要务,不仅施之于法,尤重“宽仁”,伴之教化、培育,倡导儒家修身之主旨,政治清明,荡涤明末腐败之风,再现清平政治。至康熙中期,已历50年,基本实

  • 与科举制度同兴衰的达城院棚巷:一条年代久远历史厚重的街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兴衰,科举,街巷

    院棚巷,紧邻达城中心凤凰头,东起柴市街,西至翠屏路,北接文化街,就是这么一条很不起眼、甚至被不少市民忘却的小巷,曾经叫考棚街、院棚街,至今已至少有300多年的历史。这里,曾是达官贵人聚集、莘莘学子敬仰的地方;这里,有着辉煌的过去,也有着满怀希望的未来。院棚巷与科举制度同兴衰院棚巷是科举制度的产物。明

  • 第一个攻入南京城的太平天国将领:李开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南京,太平天国,第一个

    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李开芳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太平天国时期,有五位地位次于前期王的人物。他们为太平天国的建立以及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因为作战勇敢,当时人称太平天国五虎上将。分别为李开芳,林凤祥,胡以晃,黄文金,罗大纲。而李开芳是五虎上将之首,他也是第一个攻入南京城的太平天国将领,临刑前手

  • 光绪的老师翁同龢特别爱生气 提醒自己要“静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光绪,生气,老师

    晚晴名臣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一度游走于最高决策圈,康有为被重任,便是他推荐的结果,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翁同龢被人们误认为是“维新派”,而他后来被罢黜,亦被误读成“后党”迫害的结果。但事实上,翁同龢的政治面相颇为复杂,他能总揽大权,并非因政绩过人,而是靠其帝王师的身份,光绪皇帝的信任是他唯一的资

  • 从清朝的封爵制度,探析亲王、郡王与藩王的实际差别!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亲王,探析,郡王

    在古代封建的社会中,皇帝通常会对宗亲及一些有功之臣等众人赐予显赫的光荣封号。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古代爵位制度的世界,因为涉及爵位种类和明细众多,所以本文仅从离我们最近的清史当中,挑选我们所熟知的亲王、郡王和藩王三类来进行具体讲解。关于亲王、郡王和藩王的具体区别,如果以清朝为例的话,在我看来区别

  • 第一章 宫廷社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宫廷,社会

    对清代宫廷物质文化的研究揭示了许多有关统治者自我形象和治权政治的内容。清代宫廷社会是数种文化传统的折中融合体,并非出于偶然。大清帝国是以多民族联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其统治者试图通过用清朝统治下的各民族自己的文化语汇与他们打交道,从而使这些联盟长久存在。在决心保持满族金代女真统治传统的继承者特性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