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鸿章罢官能咸鱼翻身,翁同龢为什么不行?

李鸿章罢官能咸鱼翻身,翁同龢为什么不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099 更新时间:2023/12/19 10:28:20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同样是罢官,李鸿章能咸鱼翻身,翁同龢为何却被连根拔起?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一手创建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其后他又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背上了卖国贼的恶名。从日本回国后,人们早已忘记李鸿章脸上的枪伤,对他大加指责。迫于舆论压力,慈禧太后免去了李鸿章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职务,并拔去三眼花翎及黄马褂,只留下大学士虚衔。

这个时期,应该是李鸿章一生最失落的时候。不久,俄国沙皇举行加冕仪式,指名要李鸿章前往俄国庆贺,本以为借着这次差事能东山再起。可让李鸿章失望的是,1897年回国后,等待他的依然是条冷板凳,无奈之下李鸿章闲居在北京贤良寺,过着半隐的生活。

按理说,这个时候李鸿章已经是70多岁的人了,如今形势对他很不利,解甲归田,颐养天年,应该是他最佳的选择。可是我们知道,李鸿章内心一直期待着朝廷再次重用。局面都已经这样了,李鸿章这又是何苦呢?

李鸿章闲居期间,他的老部下袁世凯就曾劝他归隐山林,保全晚节。当然,袁世凯是个官场油子,他认为李鸿章大势已去,于是便想改换门庭,投到翁同龢的门下。翁同龢对袁世凯的也有拉拢之意,便让他去劝说李鸿章归隐。

事实上,翁同龢的算盘打得很精,他看中的是李鸿章头上大学士的虚衔。原来,清代内阁有制度,大学士、协办大学士都是有固定名额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必须开缺才能补任。翁同龢虽然官居一品,但是他始终没能入阁,于是他便想要李鸿章主动向朝廷提出开缺,将大学士一职交出来,这样翁同龢便可升任协办大学士。

袁世凯尽管心计很深,可在李鸿章面前就是个官场新手。翁同龢的这番心思李鸿章岂能不知,他将袁世凯一顿臭骂然后轰出门去。李鸿章不愿意让出大学士一职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李鸿章确实厌恶翁同龢。他们之间的恩怨绝非一言两语就能说清,自翁同龢接任阎敬铭的户部尚书一职后,就掐着李鸿章的脖子,北洋水师战败也是军费不足导致的结果,但这笔烂账却全都记在李鸿章的头上。有了这一层关系,李鸿章岂不恨之入骨。

其二,李鸿章作为北洋利益集团的领袖,他有责任也有义务维护整个北洋的利益,万万不可轻易言退。这个才是李鸿章始终不肯归隐的根本原因。

以当时袁世凯的火候,那里知道廋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个道理。翁同龢尽管一辈子与李鸿章作对,但实际上翁同龢在李鸿章眼里根本都不算菜,以他的权势地位根本不够资格成为对手。1898年,翁同龢也应开罪慈禧被革职永不叙用,两朝帝师翁同龢一朝罢官便被连根拔起,至此销声匿迹。而李鸿章虽是千夫所指,却能死而不僵,并且还获得了咸鱼翻身的机会。

清代的官场学问很大,看一个官员的权力多大并不是表面现象,台面上的权力谁都看得到,关键是台面下的隐形权力。慈禧罢了李鸿章的职,表面看来是他失去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职务,但实际上李鸿章还拥有很大的隐形权力。

李鸿章的权力主要分成三大块,其一是军权也就是北洋水师,其二是洋务企业,其三是外交。甲午一战打掉的是李鸿章的军权,他的洋务企业和外交并未受到任何伤害,慈禧太后对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信任。

既然要保住自己一手创办的洋务企业和外交权,李鸿章自然不能退。事实上,慈禧也不允许他退,换句话说,大清的外交少了李鸿章根本就转不了,洋人只认他。

袁世凯对李鸿章的了解远不如英国人,1896年5月31日,英国《泰晤士报》评论李鸿章和慈禧是中国最有权力的人物,正如英国人所言,李鸿章的地位确实是不可撼动的。

标签: 咸鱼李鸿章

更多文章

  • 龚自珍的儿子是谁 龚自珍死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儿子,死因,龚自珍

    龚半伦是龚自珍的儿子,名橙,字孝拱。龚自珍的儿子龚半伦自幼好学,天资聪颖,博览群书,然而他性格孤僻、沉默寡言。颇有龚自珍的风流本性,但是在做学问上,却没有半点龚自珍的影子。龚自珍的儿子龚半伦虽博览群书却放弃参加科举考试。龚半伦这个人比他父亲更加的风流自喜,并且目中无人,据史料记载龚半伦除了自己的小老

  • 清代最残酷的一种刑罚,比砍头更可怕,犯人想自杀都没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刑罚,犯人,都没

    法律法规是立国基本,法律法规都是在公德规则之中保持公共秩序的天然屏障。从古至今,刑诉法制订的最本质目地就是说让人向善,具有文化教育警告的功效,历朝的酷刑都从使犯罪分子“知耻其志改”下手,可是,幅度各不相同,以至于,一些比较严重的处罚变向的变成了侮辱。清代有个十分残酷的酷刑,比

  • 兔死狗烹的牺牲品——年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兔死狗烹,年妃,牺牲品

    出自汉军镶黄旗的年氏,如果不是年氏家族所在的佐领拨给了四阿哥,她未必能当上雍亲王的侧福晋,也未必能当上皇贵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极其偶然的调拨,不仅决定了年氏的一生,也影响了年氏家族其他人的命运。年贵妃天生不是搞政治的,婚姻把她卷进了一个又一个的政坛漩涡,当阴谋已经成为阳谋时,心力交瘁、不堪重负的她已

  • 她是清朝唯一一个由皇帝亲自护送下嫁的公主,在死后康熙还亲自为她篆刻碑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为她,她是,碑文

    古代女子出嫁基本都是由兄弟护送出嫁,被父母亲自送嫁的少之又少,至于皇家则更是规矩森严,一般公主出嫁皆是经礼部操办的,但清朝却有位公主,她出嫁时则是由皇帝亲自护送的,她死后康熙悲痛不已并亲自为她篆刻碑文。此人就是和硕温恪公主。康熙一生共有三十五个儿子和二十个女儿,但是大多数孩子都早夭。在众多儿女中得到

  • 清朝雍正赐给乾隆一侍妾,一生未受宠活到92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受宠,雍正

    大家都知道,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长达63年零4个月之久,他早年的妃嫔很少有人能活得过他,但有一位除外。这个女人在雍正年间就成为了弘历(乾隆)的侍妾,送走乾隆后又活了8年,她究竟是哪一位妃子呢?雍正继位第一年便将皇四子弘历秘定为接班人,弘历当然成为被重点培养的对象,而且对于弘历妻妾的选

  • 流传于江探花家乡的一则小故事:惠州太守江国霖与晚清名臣曾国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太守,惠州,探花

    写下这样的题目,笔者颇费踌躇。原因在于,最高官做到广东巡抚的江国霖,尽管在任惠州太守的两年间,捐出俸银,普救灾民。力倡筑城,让年久失修无险可守的惠州城垣焕然一新。然而,听说过他的人却恐怕不多。而那一位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曾国藩,却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怎么能把他们扯到一起的?皆因

  • 镇南关大捷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意义,大捷,简介

    1883年10月,罗马尼亚加入德意奥三国同盟,形成了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体系。次年,英籍美国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正式完成马克沁重机枪的研制,很快就投入实战,发挥出巨大的威力。1885年,台湾正式由府升格为省,刘铭传任台湾省首任巡府。1884年8月26日,清政府正式向法

  • 清朝权臣李光地和公主蓝齐儿之秘:蓝齐儿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公主,权臣,清朝

    蓝齐儿自小深得康熙宠爱。她少年时代就随同容母妃到福建老家探亲,见到了为孤儿请命的青年李光地,从此种下情种。回京之后,蓝齐儿被封为和硕公主,而李光地也在她的启发下决意留在朝廷效力。两人在李光地任职福建期间曾有信件往来,后李光地在台湾立下功勋,被升为巡抚。康熙曾有意使他功成名就后迎娶蓝齐儿,并给蓝齐儿一

  • 甲午之战:第九章 丧国权,马关之约_二、见利眼红三国干涉还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国权,甲午,马关

    三国干涉还辽,发生于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在1895年4月17日签署《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六日后,俄国、德国与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中国。日本为此深感屈辱,是日俄战争的原因。列强态度俄国。俄国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早已对远东地区保有领土需求,先后占领

  • 泰戈尔为什么亲自拜访陈三立,对他青睐有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对他,泰戈尔,青睐有加

    两位诗人的会晤,成就一段佳话。以当时泰戈尔在世界文坛的巨大声望,他能在访问中国的行程中特别安排拜访陈三立,而且对于陈三立的诗歌成就当面表示自己的钦佩之意,足见陈三立在泰戈尔心目中的地位。近读李开军撰《陈三立年谱长编》和陈小从《图说义宁陈氏》,可以还原出泰戈尔到杭州拜访诗人陈三立的具体场景。19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