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称赞哪个大臣为“天下廉吏第一”?

康熙称赞哪个大臣为“天下廉吏第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942 更新时间:2024/1/14 1:29:26

从一个贫困之地的县令起家,一步步升迁为皇帝倚重的封疆大吏,于成龙所演绎的传奇故事,倚仗的并非什么背景和奇遇,而是近乎苛刻的廉洁自律,这让他在贪腐之风盛行的清代鹤立鸡群。康熙皇帝称赞于成龙为“天下廉吏第一”,大力表彰,屡次破格提拔,把于成龙树为廉政典型。事实上,于成龙不仅是个廉吏,更是个能臣,绝对无愧于得到的荣誉。

抽了一个下下签

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方山县)人。

于成龙入仕的起步相当低。明崇祯十二年(1639),他参加了在省城太原举行的乡试,结果正榜无名,勉强考取了个副榜贡生(意味着没考中,但成绩尚可,入选者可以被送往国子监读书)。时值明末清初,时局动荡,于成龙在永宁城外的安国寺隐居读书达六年之久,后来又前往太原“三立书院”游学四年。他很有志向,曾写有一首《鸡冠花》借物言志:“亭亭赤帻岸台端,傲出风霜不自寒。要识朝阳凭一唱,扶桑高捧海澜安。”

刻苦读书让于成龙学问大进,可惜八股文的水平却没多大提高,这期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从顺治二年(1645),清朝当时的摄政多尔衮就批准了开科取士。然而期间几次参加科举,无一中第,他的最高学历也就被定格在了副榜贡生。

顺治十八年(1661),已经45岁的于成龙入京参加选官。按照当时的惯例,吏部负责官员把相关职位写成签条并密封,让候选者随机抽取,职位好坏,全凭运气。于成龙抽中的职位是县令,但地点在广西罗城。这只能说是一个下下签,因为罗城县在当时并入清朝版图才一年多,其间朝廷曾派过两任知县,一位被杀,一位弃官逃走。

家人闻知于成龙的选官情况,又喜又悲,喜的是老爷终于做了七品正堂,悲的是天涯万里,也许一去无归。永宁到罗城,有六七千里之遥,盘缠钱不够,只好典当出售了一部分田地和房屋,雇了五个仆人,才得以成行。

走到晋南稷山县,于成龙拜望了好友武祗遹。武祗遹叹息说:“广西为官不易,你还要三思啊!”于成龙回答说:“我辈虽无科第身份,上古之皋、夔、稷、契,岂尽科目中人耶?我此行决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四字。”意思说,我们这些人,虽然没有考上进士,博得高贵的出身,但上古时代皋、夔、稷、契等贤臣,难道都是进士出身不成?我这番出仕,绝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和富贵,我发誓要不昧“天理良心”四个字。

话说得很豪迈,可当于成龙到达罗城,也不由得傻了眼。远望罗城县城“可怜黄茅,直抵城下”。城里十室九空,仅存6户人家、草屋10余间,满目荒芜,残破不堪。县衙就是茅草搭建的三间堂屋,连大门都没有,简陋如农舍。于成龙也忍不住感慨,“哀哉!此何地也!胡为乎来哉!悔无及矣!”

更糟糕的是,没过多久,跟随于成龙而来的五个仆人,大半染疫疠而死,剩下的也告归而去,最后只剩于成龙孤身一人。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描述自己的状态说:“唯余一身,生死莫能自主。夜枕刀一口,床头贮枪二杆,为护身符。”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于成龙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他从维护社会治安做起,采用历史上着名的“保甲法”,根治了盗匪横行的现象。之后是鼓励农民恢复农业生产,他经常下乡视察,谁家的田种得好,他就题一个匾,写一副对联,表扬一番;看谁家偷懒不耕种,就动员左邻右舍去好言劝告。没几年的工夫,荒芜的罗城就变得“禾穗被野,牛羊满山”,渐渐地繁荣起来。

遭弹劾被降了五级

于成龙为官清廉,这在当时的官场是十分另类的,他因此得了许多雅号,透过这些雅号,可以想见他的甘苦与自律。

第一个雅号叫“半鸭知县”,得自于罗城。据《于清端公政书》载,有一年,于成龙的大儿子于廷翼从山西老家来看望他,临走时,他想给儿子带点东西路上吃,找来找去,家里只有一只咸鸭子比较贵重,便割下半只让他带走了。这件事传到百姓耳中,于是就有了“半鸭知县”的绰号,还传唱说:“于公豆腐量太狭,长公临行割半鸭。半鸭于公过夜钱,五厘酒价何处拈?”

在黄州,于成龙的外号叫“于糠粥”。康熙十年,黄州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于成龙一边开仓赈灾,一边劝谕富豪人家解囊,他更是身先士卒,把仅有的一匹骡子“鬻之市,得十余两,施一日而尽”。无米下炊,于成龙就吃起了“糠粥”。什么是糠粥呢?就是当地穷苦人家在用白米熬稀饭时,会把舂米剩的糠皮炒熟磨碎,撒在稀饭里充饥。百姓们知道于大人每天以糠粥度日,就给他取了个外号叫“于糠粥”,还编歌谣说:“要得清廉分数足,唯学于公食糠粥。”

于成龙还有一个雅号,叫“于青菜”,得自于两江总督任上。“两江”,即江南、江西两省,范围包括现在的江苏、安徽、上海、江西四省市。来到沃野千里的江南富庶之乡,于成龙不改初衷,一如既往,“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百姓因而亲切地称他作“于青菜”。在他严格的约束下,“仆从无从得茗,则日采槐叶啖之,树为之秃”。

可贵的是,于成龙的廉洁,发自内心,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博取清廉名声。黄州的饥荒过后,粮食充裕了,他也不再坚持吃糠粥了。有位叫鲁晟的人,特地想品尝一顿糠粥,于成龙招待他的却是大米干饭,弄得鲁晟遗憾不已,多年之后还耿耿于怀。于成龙曾撰写了一副对联说:“山到穷时,现许多峭壁层崖,欢富贵功名,何似林禽野兽;路逢狭处,经无数行云流水,任磐桓谈笑,休辜翠竹苍松。”对他来说,清廉不仅是一种为政理念,更是一种参透人生的生存信仰。

除了自身一尘不染,于成龙在廉政建设上也不手软。康熙十九年,于成龙升任直隶巡抚后,颁布了《严禁火耗谕》。所谓火耗,是指官府将从民间征收赋税所得之细碎银两重新熔铸为银锭时的损耗。火耗由州县自行征收,有的高达正赋的百分之五十,这些钱多用于官吏们“分肥”和馈送上级。此外,他还禁止官员之间馈赠礼品。然而这一年的中秋节,大名县的知县偏偏不信这个邪,备了一份“薄礼”,公开写了手本,送到巡抚衙门,祝巡抚大人中秋快乐。于成龙大为恼火,立刻起草了《严禁馈送檄》,给予通报批评,并警告说:“本应题参,姑念初犯,暂从宽宥。”直隶的送礼之风由此收敛。

康熙二十年,康熙特旨授于成龙两江总督。消息传来,江南那些历来习尚奢侈的世家大族都“减舆从,毁丹垩,婚嫁不用音乐”,南京的布价则骤然上涨,“金陵阖城尽换布衣”。于成龙深知“州县各官厉民积弊,处处皆然,而江南尤甚”,为革除这些不良风气,他到任后亲手制定了《示亲民官自省六戒》,提出了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这六条戒律。紧接着,他又颁布了《兴利除弊条约》,严禁各级官员滥加火耗和私派,严禁馈送,禁止向行户摊派取索,禁止奢靡逸游等。于成龙还从自己做起,公开声明:“本部院下车,以清介自持,誓不受属员一毫之馈送!”

在于成龙的严厉整饬之下,江南政风好转,民生恢复。然而在康熙二十二年,风云突变,有人上疏参劾他年老昏聩,为下属所欺蒙,多行不法。对此,《清史稿》一针见血地指出:“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明珠秉政,尤与忤。”说白了,就是于成龙的新政断了许多人的财路,损害了以权臣明珠为首的腐败集团的利益。

康熙皇帝一时难辨真假,迫于众口铄金,最终给予于成龙“降级留任”的处分,总督的职务不变,但行政降五级。这件事让于成龙百感交集,一年中上了两次请求退休的奏疏,康熙皇帝都没有批准。皇帝的眷顾让于成龙感到很欣慰,但他为了大清社稷,也耗尽了所有的精力。康熙二十三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凌晨,于成龙在办公的椅子上“端坐而逝”,享年67岁。他留下的遗物,根据陈廷敬的记载:“床头敝笥中,唯绨袍一袭、靴带二事;瓦瓮中粗米数斛、盐豉数器而已。”

康熙皇帝惊闻于成龙的死讯,十分伤感,下诏撤销给予他的处分,追封为“太子太保”,赐谥号为“清端”。后来康熙第一次南巡,特地考察了已故总督于成龙在任的情况,才知道自己受了蒙骗。回朝后,他下诏说:“原任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操守端严,始终如一。朕巡幸江南,延访吏治,博采舆评,咸称居官清正,实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龙逝世之时,南京百姓“若丧妣”,痛哭不已,他们自发罢市,“男妇童叟皆入公署”,祭奠这位清廉一生的老总督。许多百姓还在家里挂上了他的画像,逢年过节,都要焚香顶礼。多年以后,康熙南巡看到民间不息的怀念,不由感慨写道:“历仕甘棠随地荫,两江清节至今传。”于成龙不仅是官方树立的典范,更是一个人民认可的好官。

标签: 大臣天下康熙

更多文章

  • 近代清廷的军队真就那么弱,叫全世界欺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军队,清廷,近代

    中国封建王朝那么多,近代清朝是最憋屈的一个,偌大的国土叫西方列强当蛋糕一样分食,签订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之后还被欺压觊觎更大的利益,就算到了如此地步竟然还不知悔悟,专治进行到底,那么在清朝的时候军队真的就那么弱吗?其实不然,清朝时候的军队在当时那个时期,武器装备比很多国家都要好的多,而且我们还有

  • 雍正真的杀了自己的儿子弘时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杀了,自己的,雍正

    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同学们都知道,雍正皇帝的儿子弘时在他八叔胤禩的鼓动下,不择手段,一心想做皇太子,雍正皇帝发现后,为了避免他自己当时继位时的残酷情况再次发生,果断的处置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弘时。那么雍正皇帝真的那么冷酷无情吗,他会真的杀死自己的儿子吗?爱新觉罗·弘时,清朝雍正皇帝第三

  • 为什么戊戌变法失败?这就是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原因,戊戌变法,这就是

    戊戌变法是维新派为了救中国而爆发的一场运动,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那么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戊戌变法还有一个名字叫百日维新,它之所以还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它仅仅持续了103天就失败了,对于它失败的原因,主要可以从根本原因

  • 天京破围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意义,天京,简介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1854年,美国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两州要求加入美国联邦,由此引发了一场重大的流血冲突,史称“堪萨斯内战”。1857年,加富尔组织了“意大利民族协会”,借此团结民主派;次年,撒丁王国同法国达成协议,结成反奥联盟。太平军占领金陵,并建立政

  • 第三节 加强集权,君主专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君主专制,第三节

    世宗在清除允禩集团、惩处年羹尧与隆科多两位权臣,及整顿吏治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他的皇位,重要的是,进一步提高了皇帝的绝对权威,从而把国家的全部权力牢牢地控制在他一人之手。世宗所做的一切努力,已把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世宗发展封建君主专制体制,一个重大的举措,就是创立军机处。明以前,历代皆设宰相,

  • 清穆宗同治皇帝怎么死的?死于天花还是梅毒?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同治,天花,梅毒

    帝王档案载淳:1862年-1874年在位,名爱新觉罗·载淳,咸丰帝第四子,性格宽厚而软弱。在位13年,没有任何功绩可言,是历史上典型的傀儡皇帝。病死,终年19岁,死后葬于惠陵(今河北遵化西北70里处昌瑞山)。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庙号穆宗,史称同治皇帝。载

  • 谭嗣同身为大刀王五的徒弟,却为何只用剑不用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大刀,徒弟,用刀

    大刀王五是清末出名的义侠,与清末三大高手燕子李三、黄飞鸿、霍元甲齐名。因其为人行侠仗义、好打抱不平、富有侠气,人称“京师大侠”。大刀王五本名叫王正谊,1844年生,祖籍河北沧州,回族人。王五出生贫寒,三岁父亲去世,八岁母亲也离去,成为孤儿。他自小喜欢习武,当时沧州一代当属双刀李凤岗的功夫最好,王五便

  • 第三章 家族政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家族,政治,第三章

    正如詹妮弗·霍姆格伦所揭示的那样,皇室关于父系亲属的政策是有政治深意的,与权力角逐直接有关。大多数汉族帝王把自己的兄弟和儿子视为对皇位最严重的威胁,为此专门制定了压制挑战者的政策。明朝处理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皇后的长子年幼时就立他为太子,其他儿子都被禁止参与朝政,终其一生居住在各省的封地

  • 龚自珍的儿子是谁?龚半伦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儿子,生平简介,龚自珍

    龚自珍的儿子是谁?龚半伦,名橙,字孝棋,又名孝拱,是龚自珍的儿子,半伦是他晚年的号,因被载引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将他骂作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中国人讲究“五伦”,可这位龚大公子除了自己的小老婆,别的通通不爱,故自号“半伦”,真是“坦诚”得让人佩服。龚半伦虽放荡不羁,可并非不学无术之徒,相反他自幼聪颖,

  • 三代帝师祁隽藻:“忠清亮直”廉政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代,帝师祁隽藻,清亮

    “三代帝王师,寿阳相国名。官居正一品,亮节并高风。世人颂祁公,诗书媲人品。今日颂祁公,儒学倡国风。”这是寿阳县文化馆馆长白长生为祁隽藻所作的诗词《祁公歌》中的一小节,整首诗歌概括和赞颂了祁隽藻的高洁一生。他说,祁隽藻去世后,慈禧太后赐予谥词“忠清亮直”,“忠是忠孝,尽忠国家,慈孝长辈;清是清廉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