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代帝师祁隽藻:“忠清亮直”廉政一生

三代帝师祁隽藻:“忠清亮直”廉政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206 更新时间:2023/12/23 11:22:38

“三代帝王师,寿阳相国名。官居正一品,亮节并高风。世人颂祁公,诗书媲人品。今日颂祁公,儒学倡国风。”这是寿阳县文化馆馆长白长生为祁隽藻所作的诗词《祁公歌》中的一小节,整首诗歌概括和赞颂了祁隽藻的高洁一生。他说,祁隽藻去世后,慈禧太后赐予谥词“忠清亮直”,“忠是忠孝,尽忠国家,慈孝长辈;清是清廉如水,两袖清风;亮是心怀坦荡,事理分明;直是秉性正直,高风亮节”。

立春时节,我们来到寿阳县平舒村的祁氏故居旅游区,踏上平坦笔直的翰林大道,穿越最能代表中华建筑景观的四座碑坊,仿佛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想当年,出生书香门第的祁隽藻就是从这条大道走出去的,他在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官至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在民间享有“三代帝王师”之称誉。他的书法熔“颜、柳、二王”三体于一炉,是我国清代颇负盛名的书法家、文学家。传世着述有《马首农言》《蓝公教织歌》等,其造诣之高深让多少中外研究者顶礼膜拜。

为官“持心清正”

祁隽藻是山西寿阳人,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勉好学。入仕途后,更是平易近人,不骄不溢。他的一生处于清王朝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腐朽衰落阶段,因而他深为国家前途百姓疾苦而忧虑。他为官清正廉明,忠言直谏,礼贤下士,嫉恶如仇。曾严禁鸦片,主战抗英,劾奸保忠,在民间享有清官的盛誉。

据寿阳县旅游局白新力介绍,祁氏故居旅游区开发于2006年,项目总面积333万余平方米,总投资2.54亿元,工程分两期进行,现在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息园工程项目和展演厅工程项目正在建设当中。整个景区以“中华第一书香门第”为理念,每一个建筑与景观都充满了文化气息,包括及第桥、碑廊、拓碑处、慈孝堂、清直堂、砚池等。

“清直堂就是展示祁隽藻廉洁从政的地方。这里还有皇家赐予的三块匾额,一块是‘赞纶笃信’,赞扬他经纶满腹,才华过人;第二块是‘忠清亮直’,赞扬他的人品高格;第三块是‘夙夜寅清’,赞颂祁隽藻清正廉洁,出淤泥而不染的两袖清风。这边是后人称赞他的对联、挽幛。这些都显示了在任期间祁隽藻的高风亮节和高尚品性。”白长生馆长在一旁讲解道。

那么,“夙夜寅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语出《尚书·舜典》,即“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含义为言行恭谨、持心清正,后世多以“寅清”为官吏箴戒之辞,也就是为官之道,表示为官者要始终心怀敬畏,正直清明。

到了儒雅广场,便是景区的核心建筑—祁隽藻纪念馆。馆内主要以陈列祁隽藻及其父子的生平简介、学术成就、文物、字画、实物等为主,分为七个展厅、十个展室。整个建筑群体为仿古建筑,古朴典雅。

该馆建于2007年,占地面积2006平方米,其背后即祁隽藻的祖籍平舒村,是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祁家的故居、祖坟、祠堂就在纪念馆的侧后方,基本处于一条中轴线上。目前,祁氏故居现存规模并不大的五串套院,均坐北朝南,一律为清代至民国年间建筑风格,现居住在内的仍为祁氏后人。

留得口碑在民间

至今,当地仍流传着大量描述祁隽藻清正廉洁的生动故事。如免晋献花、瞒主保煤、当珠赐府、咸丰跪学、力主禁烟、劝主纳谏、守孝撰书、皇上戒茶等等,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人们对他的尊崇。

“道光年间,他虽为显赫一时的朝廷命官,却为官忠正两袖清风。有时从千里京城返乡探亲,走时连路费都拿不出来,常到附近的上峪村向本族富户借钱。”寿阳县文化馆馆长白长生讲道,一天早朝,道光见站在前边的祁隽藻胸前没有佩戴朝珠,便问他。他回答说,“早上房东来要数月房租,因臣手头拮据,恳请推迟交纳,可好话说了千万,人家总是硬逼当下算清。眼看时辰不早,恐怕耽误朝中大事,无奈臣只好把朝珠暂且典当,还了人家房租。”道光没想到堂堂朝庭命官竟然如此寒伧。

由于祁隽藻学识渊博,为人忠正,因而从道光到咸丰、到同治三个皇帝,从小都由他为其讲学授课。他在授课时,不仅从书本上授之以学识,还经常从道理上晓之以大义。有一次,教小咸丰背书,咸丰由于贪玩背不上来,他便让跪,正巧被道光皇帝撞见,心想哪有皇家为大臣跪拜之理,随即过去拍了一下咸丰的脑袋,“背是皇帝,不背也是皇帝。我儿起来罢了。”祁隽藻晓之以理:“学则舜,不学是纣。”

传说清朝时,盂县境内生长着一种莲条茶叶,此茶味浓芬芳,清爽益气,因而出名。咸丰皇帝得知后列入他专饮的高级茶品之内,限期限量纳贡。但因此茶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采摘时跌死摔伤的人很多。后来村民们推选了两人去到京城祁大人府上,把采摘茶叶的困难说明后,请求皇帝免征此茶。翌日早朝,祁大人早早来到殿上,问咸丰皇帝:“你可知莲条茶叶生长在什么地方?当地百姓对采莲茶有何苦难和怨言?”遂请求敕免征收盂县的莲茶,好让百姓安居乐业。皇帝立即戒掉了喝莲茶的嗜好,永不饮用。

白长生最后还讲了一个“赏塔举贤”的小故事。祁隽藻陪道光皇帝回寿阳方山避暑,有一天二人相随闲游,来到城东的朝凤塔下。赏玩间道光帝问他:“听说祁爱卿孙儿师曾屡试不第,至今仍在乡间为民,朕看你奉君多年,想赐你孙儿一官半职,也算你当爷爷的一片爱心。”他立即道:“家孙才疏学浅,如若勉强为官,岂不误了国家大事?”皇上却执意赐官,他既不愿应承,又不好推托。忽瞥见朝凤塔,灵机一动,便由其来历讲叙开来。“天下人想要做官的多得是,如果都是不够格而升官,不正如同这够不上格的‘塔笔搁砚’景观一样,国家的光脉就要被那不够格的官吏毁坏了?”随即他又推荐了品学兼优的福建人何秋涛。后来道光帝给大臣们讲祁隽藻举贤有功时,众人无不敬佩。

“像这样关于他廉政爱民、无私奉献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一下子讲都讲不完呢!”白长生感慨道。

胸怀“天地民心”

不知您是否记得数年前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天地民心》?此剧以浓墨重彩描画了“三代帝师”“四朝重臣”祁隽藻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历史上的文人,不乏身怀报国大志,虽学富五车,而最终不得不败在政治权谋者的屠刀之下的,司马迁即是其中之一。”白长生曾经这样评价道,清代的寿阳人氏祁隽藻,作为汉人中的文人巨擘,不仅在皇权争斗极其复杂尖锐的环境中游刃而生,而且把自己的政治主张默默贯穿于为官生涯中,并久盛不衰,侍奉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皇帝,更不用说垂帘内还有个要命的慈禧太后!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又是被无辜贬谪的皇朝命官,所以他小小年纪便厌倦官场,逃离险恶。但毕竟祁隽藻不是非凡之人,经过恩师张观藜的点拨开,他认识到,改造社会是自己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一切的逃避、隐世都是徒劳,与其被动而沉没于权势,不如奋起迎击,于是发奋考场、搏杀官场,斡旋于皇极之巅,救民于水火!

祁隽藻正是凭借这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赤子之心,拓展了他博大精深的文人胸怀,成就了他拯救万民的一颗天地民心!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在热河避暑山庄行殿寝宫去世。他的儿子载淳继承皇位,年号同治。为了同治的上学之事,两宫太后降旨召回正在寿阳县平舒村老家养病的老臣祁隽藻,令他在弘德殿为授读同治皇帝的领班老师。为使新皇帝有个好的开端,他又向两宫太后和皇帝呈进《崇节俭以培元气疏》,教皇帝要“知稼穑之艰难,懔守成之不易”的道理,并建议皇帝应让民休养生息,一切御园修缮缓图,要崇尚节俭、摈绝浮华。这样就会使崇俭去奢之风不令而自行,元气必培。

祁隽藻率领师傅们对同治皇帝竭诚进讲,博得了两宫太后的赞赏,遂赐祁隽藻“夙夜寅清”“美意延年”匾各一面。

同治四年,祁隽藻辞官后,于第二年九月在北京去世,享年74岁。他在临终前危坐服药时题诗一首:“天子临轩选异才,八方平定物无灾,上元事业十年后,定有贤豪应侯来。”写完这首诗后遂瞑目不语。临终前,他都还在为清廷的兴衰而努力谏言,心系天下,心系百姓,实在可贵!

他逝世后,皇帝给予其极高的评价:“予告大学士祁隽藻学粹品端,忠清亮直。加恩晋赠太保,谥文端,照大学士例赐,入祀贤良祠。”兵部主事王轩为之撰写挽联:“河山壮三晋,萃汉儒名物,宋儒名理,而为名臣,中外咸知如圣喻,所云名世乡邦并司马;冠冕尊四朝,统侨古遗爱,肸古遗直,而愗遗老,亲贤不避宜夫子,只叹遗徽家世继黄平。”祁隽藻在朝40余年,遵循儒道,辅佐帝君,注重治吏,保荐贤才,勤政爱民,崇尚廉洁,严于立身,谨于从事,办了许多爱国、爱民的好事,为当时官吏之楷模,倍受世人拥戴。

他的治吏之道、恤民思想,时至今日仍可借鉴。

标签: 三代帝师祁隽藻清亮

更多文章

  • 嘉庆处死和珅为什么却放过了他的家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他的,嘉庆,过了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帝崩,嘉庆帝开始亲征。在第二个月,嘉庆帝就处死清朝第一贪官和珅,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处死和珅,很简单,一个皇帝要处置一个重臣的时候,往往就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个大臣的权力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皇权,甚至对皇帝的安全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我们都知道和珅在乾隆朝时,深得乾隆

  • 清朝大臣苏克萨哈是权利斗争下的牺牲品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大臣,清朝,牺牲品

    苏克萨哈是谁?苏克萨哈全名为纳喇·苏克萨哈,是清朝大臣。身为满洲正白旗人,苏克萨哈在清朝初期为朝廷做出了不少贡献。很多人不知道苏克萨哈是谁,更有人误以为他是外国人,其实都不是,苏克萨哈是顺治皇帝托孤的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纳喇·苏克萨哈是清朝满族人,曾官任议政大臣,后来成为太子太保。由于年代久远,史料记

  • 清朝皇家建筑师家族“样式雷” 两代掌门人安葬于南京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京,建筑师,清朝

    “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建造的雷氏世家的美称,熟悉中国古建筑史的人对“样式雷”这个名号并不陌生,但很多南京人并不知道的是,“样式雷”家族和南京有极为深厚的渊源。最近,“样式雷”的后人从江西来到南京,寻找“样式雷”定居在南京的另一支后人。“样式雷”有着怎样的传奇据史料记载,清代

  • 太平天国的女将军,周秀英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秀英,太平天国,女将军

    今天小编要说的这个人是太平天国运动里的一位女将军,她叫周秀英。周秀英从小出生在武学世家,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武术学习,而她最擅长的武器就是大刀。咸丰二年,她在父亲的领导下开始起义,一开始主要是针对一些县令非法掠夺农民粮食,帮助老百姓们解决了粮食不够吃的大难题,所以开始渐渐有了名气。而当时清兵只要一

  • 清朝着名清官于成龙:一生廉洁深受百姓爱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官,清朝,著名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于成龙是清朝着名的清官,为官清廉,受百姓拥戴。其实,古往今来,为官者不在少数,清官亦是如此。我所熟知并有一定影响和名声的清官有包拯、海瑞,于成龙等等。包公素来以铁面无私、公正廉洁闻名,海瑞也重在断案公正,不惧权贵,勤政为民。尽管,几位都是清廉为官,断案如神,也相对

  • 翁同和传:两朝帝师 十载枢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两朝帝师,十载枢臣,翁同和

    江南常熟翁氏家族是晚清显赫的家族之一,也是在朝廷中为官延续时间最长的一脉。千古文人帝师梦,封建文人最大的梦想与渴望就是能够成为皇帝的老师,而翁氏家族一门就出了两个帝师,翁同和与他的父亲翁心存,可谓极尽读书人之荣耀。翁同和(1830-1904),翁心存三子,字叔平,号声甫,晚号松禅、瓶庵居士,咸丰六年

  • 珍妃究竟有多美?竟让慈禧嫉妒她,光绪对她百般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光绪,对她,慈禧

    谈论起古代的妃子,他们作为皇帝的老婆,大家都认为容貌倾国倾城。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清朝美貌如花的妃子并不是很多。根据清朝的规定,皇室为了保证自己的血统纯正,选秀只从八旗子弟的族人中挑选。所以,选秀的时候一般都是看家庭背景和人品,对于相貌并不那么看重。所以在清朝末期的时候,光绪帝娶了一位奇丑无比的隆裕

  • 揭秘李鸿章 得罪翁同龢致甲午海战大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鸿章,海战,甲午

    李鸿章,晚清时代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因其被贴上过于鲜明的政治标签,其形象很模糊。以往对他的脸谱化解读,带给我们一种深深的疑惑:如果李鸿章是一个片面的龌龊形象,那么,国人的智商岂不更成问题?文化渊深的中国,又怎么会受到如此简单的人物的影响?李鸿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近代的中国历史无法绕开他?为什

  • 清代惟一产下俩位皇太子的女性,神密消退,子孙后代却出了四位大清王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出了,皇太子,神密

    古时候社会发展,可以给皇上产下皇太子对一个女孩而言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不仅能够牢固自个的影响力,针对大家族而言都是莫大的华为荣耀,之后确实会恩宠连续不断的。显然,清代有一个女孩,产下了俩位皇太子,居然神密消退了,她的影响力始终未能获得子孙后代皇上的认同,她就是说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元妃佟佳氏。大概在157

  • 于谦为何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人间,清白,粉身碎骨

    说起来,笔者对明朝名臣于谦的认识,是从他的着名词作《石灰吟》开始的。记得看过课文版《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当时就被其豪气和正义所吸引所感动。显然,这首词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此作者很正直,很刚烈,很硬气。故带着强烈的探究心理,笔者对他的一生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