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穆宗同治皇帝怎么死的?死于天花还是梅毒?

清穆宗同治皇帝怎么死的?死于天花还是梅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015 更新时间:2023/12/29 18:08:18

档案

载淳:1862年-1874年在位,名爱新觉罗·载淳,咸丰帝第四子,性格宽厚而软弱。在位13年,没有任何功绩可言,是历史上典型的傀儡皇帝。病死,终年19岁,死后葬于惠陵(今河北遵化西北70里处昌瑞山)。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庙号穆宗,史称同治皇帝。

载淳死于天花还是梅毒?

对于载淳的死因,众说纷纭,有的说载淳是死于天花,有的说是死于梅毒。

据记载,载淳于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得病卧床。当天下午,太医院判李德立和御医庄守和诊断,结果是:“脉息浮数而细。系风瘟闭来,阴气不足,不能外透之症,以致发热头眩,胸满烦闷,身酸腿软,皮肤发出疹形未透,有时气堵作厥。”御医只请第一次脉就能做出上述明确诊断,主要是因为载淳之病来势很凶,“疹形”表发得较显着。御医对此开出了用生地、元参、牛蒡子、芦根等十二味药配制的“益阴清解饮”,进行避风调理。载淳仅服了一次药,效果便显出来了。第二天早上,夹杂着瘟痘的疹形即透出,也不似昨日那样烦闷堵厥了。但是,疹痘初发,未至出透,致使“瘟热熏蒸肺胃,以致咽喉干痛,胸满作呕,头眩身热,气颤谵言”。御医议用“清解利咽汤”对此进行调理。巳初三刻服药后,效果明显,是日午刻即“脉息浮洪,头面周身疹中夹杂之痘颗粒透出”。

这样,经御医们精心医治护理不足两天,痘颗虽然开始表发了,有些症状也有减退的迹象,但是由于瘟热毒滞过盛,以致头面、颈项发出的痘粒很稠密,而且痘颗颜色紫滞,又有咽痛作呕,身颤口干,便秘溺赤之内症。很明显,痘料透出后过盛的毒滞并没完全随之表发出来,最后用药无效,以致于身亡。

根据这些记载,有人便认为穆宗是死于天花,但这些记载只是宫廷里的片面记载,而民间的大多传闻却说穆宗是死于梅毒。

在一些正规学术着作里都记载着穆宗微服出宫,嬉戏游乐,甚至出入烟馆妓院的故事,如萧一山所着《清代通史》中就有穆宗因出游而患梅毒终致死亡的记载。

据记载,穆宗与皇后阿鲁特氏相亲相爱,但慈禧太后不喜欢阿鲁特氏。慈禧开始常命皇后等人陪她看戏。但皇后静、不爱热闹,每次看到男女私情,则面壁而坐。慈禧本来对皇后就不满意,这样就更加不喜欢她了。皇后多次受责怪,依旧我行我素,慈禧便觉皇后故意不给她面子。而皇后对穆宗则是笑脸相迎,慈禧更认为她狐媚惑主,于是限制穆宗宠爱皇后,强令其移爱慧妃。而穆宗偏偏讨厌慈禧所喜欢的慧妃。于是,穆宗与太监佞臣常常微服外出寻花问柳。但穆宗怕臣下看见,不敢去京中较大的妓院名楼,专门找隐蔽的小妓院、暗娼等处。起初,人们对他的身份毫无所知,后来知道了也佯装不知。

一些王公大臣注意到穆宗微行纷传于内外,屡次劝谏穆宗而毫无成效。一次,穆宗对醇亲王当面劝谏一再抵赖,醇亲王只好把时间、地点一一指明,穆宗却一再追问他消息的来源。

虽然这些传闻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但这些传闻传扬甚广,而穆宗又死得可疑,因此许多人怀疑他死于梅毒也就不奇怪了。

据说,穆宗从烟花巷院染上梅毒,开始时毫无察觉,后来脸面、背部显出斑点,才召太医诊治。御医一见大惊,不知如何是好,因此请命于慈禧。慈禧传旨,外界宣布说皇上只是染上天花。于是,御医们按照出痘的医法开药,没有效果。皇帝大怒,责问:“为何不按我的病医治我?”太医回奏:“太后命之。”而且《翁同龢日记》中记载说:“风声过大,且非两宫圣意。”穆宗愤恨不已。梅毒在当时是绝症,以天花治之,显然是为了掩盖丑闻,以免丢皇家脸面。所以穆宗后来就日益病重,下部溃烂而死。

穆宗究竟是死于天花还是死于梅毒,这两种说法各有各的来源,而且都能找出各自的证据,让人难以辨明,遂成清宫又一疑案。

标签: 同治天花梅毒

更多文章

  • 谭嗣同身为大刀王五的徒弟,却为何只用剑不用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大刀,徒弟,用刀

    大刀王五是清末出名的义侠,与清末三大高手燕子李三、黄飞鸿、霍元甲齐名。因其为人行侠仗义、好打抱不平、富有侠气,人称“京师大侠”。大刀王五本名叫王正谊,1844年生,祖籍河北沧州,回族人。王五出生贫寒,三岁父亲去世,八岁母亲也离去,成为孤儿。他自小喜欢习武,当时沧州一代当属双刀李凤岗的功夫最好,王五便

  • 第三章 家族政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家族,政治,第三章

    正如詹妮弗·霍姆格伦所揭示的那样,皇室关于父系亲属的政策是有政治深意的,与权力角逐直接有关。大多数汉族帝王把自己的兄弟和儿子视为对皇位最严重的威胁,为此专门制定了压制挑战者的政策。明朝处理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皇后的长子年幼时就立他为太子,其他儿子都被禁止参与朝政,终其一生居住在各省的封地

  • 龚自珍的儿子是谁?龚半伦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儿子,生平简介,龚自珍

    龚自珍的儿子是谁?龚半伦,名橙,字孝棋,又名孝拱,是龚自珍的儿子,半伦是他晚年的号,因被载引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将他骂作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中国人讲究“五伦”,可这位龚大公子除了自己的小老婆,别的通通不爱,故自号“半伦”,真是“坦诚”得让人佩服。龚半伦虽放荡不羁,可并非不学无术之徒,相反他自幼聪颖,

  • 三代帝师祁隽藻:“忠清亮直”廉政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代,帝师祁隽藻,清亮

    “三代帝王师,寿阳相国名。官居正一品,亮节并高风。世人颂祁公,诗书媲人品。今日颂祁公,儒学倡国风。”这是寿阳县文化馆馆长白长生为祁隽藻所作的诗词《祁公歌》中的一小节,整首诗歌概括和赞颂了祁隽藻的高洁一生。他说,祁隽藻去世后,慈禧太后赐予谥词“忠清亮直”,“忠是忠孝,尽忠国家,慈孝长辈;清是清廉如水,

  • 嘉庆处死和珅为什么却放过了他的家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他的,嘉庆,过了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帝崩,嘉庆帝开始亲征。在第二个月,嘉庆帝就处死清朝第一贪官和珅,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处死和珅,很简单,一个皇帝要处置一个重臣的时候,往往就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个大臣的权力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皇权,甚至对皇帝的安全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我们都知道和珅在乾隆朝时,深得乾隆

  • 清朝大臣苏克萨哈是权利斗争下的牺牲品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大臣,清朝,牺牲品

    苏克萨哈是谁?苏克萨哈全名为纳喇·苏克萨哈,是清朝大臣。身为满洲正白旗人,苏克萨哈在清朝初期为朝廷做出了不少贡献。很多人不知道苏克萨哈是谁,更有人误以为他是外国人,其实都不是,苏克萨哈是顺治皇帝托孤的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纳喇·苏克萨哈是清朝满族人,曾官任议政大臣,后来成为太子太保。由于年代久远,史料记

  • 清朝皇家建筑师家族“样式雷” 两代掌门人安葬于南京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京,建筑师,清朝

    “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建造的雷氏世家的美称,熟悉中国古建筑史的人对“样式雷”这个名号并不陌生,但很多南京人并不知道的是,“样式雷”家族和南京有极为深厚的渊源。最近,“样式雷”的后人从江西来到南京,寻找“样式雷”定居在南京的另一支后人。“样式雷”有着怎样的传奇据史料记载,清代

  • 太平天国的女将军,周秀英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秀英,太平天国,女将军

    今天小编要说的这个人是太平天国运动里的一位女将军,她叫周秀英。周秀英从小出生在武学世家,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武术学习,而她最擅长的武器就是大刀。咸丰二年,她在父亲的领导下开始起义,一开始主要是针对一些县令非法掠夺农民粮食,帮助老百姓们解决了粮食不够吃的大难题,所以开始渐渐有了名气。而当时清兵只要一

  • 清朝着名清官于成龙:一生廉洁深受百姓爱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官,清朝,著名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于成龙是清朝着名的清官,为官清廉,受百姓拥戴。其实,古往今来,为官者不在少数,清官亦是如此。我所熟知并有一定影响和名声的清官有包拯、海瑞,于成龙等等。包公素来以铁面无私、公正廉洁闻名,海瑞也重在断案公正,不惧权贵,勤政为民。尽管,几位都是清廉为官,断案如神,也相对

  • 翁同和传:两朝帝师 十载枢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两朝帝师,十载枢臣,翁同和

    江南常熟翁氏家族是晚清显赫的家族之一,也是在朝廷中为官延续时间最长的一脉。千古文人帝师梦,封建文人最大的梦想与渴望就是能够成为皇帝的老师,而翁氏家族一门就出了两个帝师,翁同和与他的父亲翁心存,可谓极尽读书人之荣耀。翁同和(1830-1904),翁心存三子,字叔平,号声甫,晚号松禅、瓶庵居士,咸丰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