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甲午之战:第二章 突发难,丰岛炮声_甲午战争清朝的武器装备到底如何?

甲午之战:第二章 突发难,丰岛炮声_甲午战争清朝的武器装备到底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484 更新时间:2023/12/26 8:30:26

清军的战斗力为如此不堪一击?真的是与武器的装备数量有关吗?

甲午战争中的枪支

甲午战争前后是步枪发展换代的关键时期,各种新的步枪设计纷纷问世。甲午战争前,清朝军队装备有当时世界闻名的英国亨利-马提尼、德国老瑟枪(1871年式)、法国哈乞开司和美国的雷明顿枪等先进的单发后装线膛枪。清朝在1867年,制成了美式雷明顿后装单发枪,子弹为铅弹,子弹壳有纸和金属制两种。到了19世纪70年代,中国已能仿制生产多种先进的后装单发枪。

日本陆军使用的枪支,大多依靠欧洲进口,型号庞杂,性能比清军落后。1885年,陆军中佐村田经芳对进口步枪进行改进,制成村田13式单发步枪,后又改进,成为村田18式单发枪。甲午战争中,日本陆军多数均使用这种当时工业落后的日本生产的二流步枪。

发后装线膛枪打一枪装一发,射速低下。为此后来又出现了所谓“连发枪”。后装连发枪的特点是,设有储存子弹的弹仓,可一次将多发子弹全部装入弹仓,射击时只要拉一下枪栓,就可完成装弹,明显地缩短了装弹时间,因而提高了发射速度,使射速达到每分钟10-22发,在当时这已经是极为惊人的火力了。

清朝在1860年以后进口过世界闻名的美国斯赛连发枪,该枪是电影上西部牛仔的标准装备,曾在美国内战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1885年前后开始装备美国17响温策斯特连发枪,清朝后又装备和仿制了5响快利、5响黎意、9响斯宾赛、5响哈乞开斯、13响前拿德等先进后装连发枪,并装备陆军。甲午战争首批清朝参战陆军部队则装备当时世界上最精良的德国连发毛瑟枪。

日本在1889年,研制成口径8毫米(又称7.9毫米),最大射程3100米,可装填8发子弹的村田22式连发枪,甲午战争中,装备近卫师团和第四师团,但并没有参加甲午战争,其中一个可能是当时贫穷落后的日本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设备为他们生产足够的新式弹药。

加特林机枪是美国人加特林在1860年发明的一种手摇机枪,发射速度为每分350发,射程为2000米,在19世纪发明的手摇机枪中它最为有名。它有6-10根枪管,利用手摇作动力完成装弹、射击、退壳等动作。清朝最早使用这种机枪是1874年,鸿章从国外购买了加特林机枪,当时称为“格林炮”,1877年天津机器局就成批生产这种机枪的子弹,到1878年生产的数量为137万发。我国也曾制造过加特林机枪,1884年金陵机器局开始制造这种武器。当时贫穷落后的日本根本没有资金来装备这种先进的武器。而日俄战争期间日军武器强了很多,可见甲午战争赔款和很多情况下大部分清军武器被完好缴获对日本军队的强大可以说起了决定性作用。

黄海大战中北洋水师舰上也配有众多“格林炮”,“致远”舰曾使用“格林炮”,先后发射百发,击中日舰甚多。旅顺黄金山炮台上同样装备有4门仿造的“格林炮”,守台的士兵曾使用这些机枪扫射日军约5个小时。

甲午战争中的火炮

清朝军队使用的火炮主要是德国克虏伯钢炮。其中包括部分最先进的德国克虏伯管退式快炮,作战中使用的既有野战炮,更有大量炮台中固定式重炮。清朝当时也能自产部分火炮,如1884年制成格鲁森式37毫米线膛后装架退炮,1891年9月,大沽船坞仿造德国一磅后膛快炮九十余门,1994年制成格鲁森式57毫米线膛后装架退钢炮。

日军使用的火炮最初主要是旧式德国克虏伯炮,1881年大阪兵工厂仿造意大利等国2种青铜架退式火炮成功,其中70毫米野炮,最大射程5000米,70毫米山炮,最大射程3000米,不久又制成90毫米的臼炮,1887年后,陆续装备部队。这些旧式青铜炮性能当然不及清朝陆军钢炮。

在炮兵方面,当时清朝陆军具有百倍以上的优势。

例如大连有海岸炮台5座,陆上炮台1座;紧靠它的旅顺有海岸炮台13座,陆上炮台17座,守军共2万人,兵力相当于一个加强师,拥有大小炮120门以上,其中包括许多240毫米的克虏伯远程巨炮,炮弹则有246万发以上。一个加强师的兵力拥有如此多的重炮和炮弹,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其炮兵总火力超过甲午战争时日本陆军火力之和,其总火力也超过了抗日战争时中国军队全军炮兵的总和,以及朝鲜战争初期志愿军炮兵的总和。然而李鸿章安插的亲信担任守将,他们纷纷丢弃炮台,不战而逃。余下官兵坚持在炮台,终因无人指挥,最后退出炮台。众多巨炮弹药几乎不战而落入日军之手。

日军24000余人冒严寒在荣成涉水登陆,普遍冻伤,冻掉手脚的亦不罕见,且粮弹不济,然而在延续数日的登陆期间,山东半岛驻军有2万多人,却没有半渡而击。在威海卫炮台,李鸿章安插的亲信守将同样纷纷丢弃炮台不战而逃。最后日军用清军留下的280毫米巨炮和炮弹,猛轰北洋水师,当即击沉数舰,最终消灭了北洋水师。有人说:“落后就要挨打”,然而当时贫穷落后的日本根本无力购买足以击沉北洋水师的贵重的巨炮。清军陆军装备先进巨炮,北洋水师反而挨打被歼,这真是历史的讽刺。

可以看出,在1885-1905年之间,清军的武器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差,然而却败给了无论整体实力还是军备都落后的日本。装备优良确实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在甲午战争的失败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研究和反思的问题。

标签: 炮声甲午甲午战争

更多文章

  • 龚自珍的桃色绯闻与他的离奇暴毙有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他的,桃色,离奇

    龚自珍在京做官时,是明善堂主人的上客。主人的侧福晋顾太清慕其才,二人有暧昧事。有人说,龚自珍诗集中游仙诗及词中《桂殿秋》、《忆瑶姬》、《梦玉人引》诸阙,倘恍迷离,都是为这件事而引发的。后来被明善堂主人察觉,只好引疾归乡。结果还是被明善堂主人鸩杀了。还有一说。龚自珍晚年眷恋一个私娼,叫灵萧,而灵萧却另

  • 康熙称赞哪个大臣为“天下廉吏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臣,天下,康熙

    从一个贫困之地的县令起家,一步步升迁为皇帝倚重的封疆大吏,于成龙所演绎的传奇故事,倚仗的并非什么背景和奇遇,而是近乎苛刻的廉洁自律,这让他在贪腐之风盛行的清代鹤立鸡群。康熙皇帝称赞于成龙为“天下廉吏第一”,大力表彰,屡次破格提拔,把于成龙树为廉政典型。事实上,于成龙不仅是个廉吏,更是个能臣,绝对无愧

  • 近代清廷的军队真就那么弱,叫全世界欺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军队,清廷,近代

    中国封建王朝那么多,近代清朝是最憋屈的一个,偌大的国土叫西方列强当蛋糕一样分食,签订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之后还被欺压觊觎更大的利益,就算到了如此地步竟然还不知悔悟,专治进行到底,那么在清朝的时候军队真的就那么弱吗?其实不然,清朝时候的军队在当时那个时期,武器装备比很多国家都要好的多,而且我们还有

  • 雍正真的杀了自己的儿子弘时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杀了,自己的,雍正

    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同学们都知道,雍正皇帝的儿子弘时在他八叔胤禩的鼓动下,不择手段,一心想做皇太子,雍正皇帝发现后,为了避免他自己当时继位时的残酷情况再次发生,果断的处置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弘时。那么雍正皇帝真的那么冷酷无情吗,他会真的杀死自己的儿子吗?爱新觉罗·弘时,清朝雍正皇帝第三

  • 为什么戊戌变法失败?这就是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原因,戊戌变法,这就是

    戊戌变法是维新派为了救中国而爆发的一场运动,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那么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戊戌变法还有一个名字叫百日维新,它之所以还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它仅仅持续了103天就失败了,对于它失败的原因,主要可以从根本原因

  • 天京破围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意义,天京,简介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1854年,美国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两州要求加入美国联邦,由此引发了一场重大的流血冲突,史称“堪萨斯内战”。1857年,加富尔组织了“意大利民族协会”,借此团结民主派;次年,撒丁王国同法国达成协议,结成反奥联盟。太平军占领金陵,并建立政

  • 第三节 加强集权,君主专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君主专制,第三节

    世宗在清除允禩集团、惩处年羹尧与隆科多两位权臣,及整顿吏治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他的皇位,重要的是,进一步提高了皇帝的绝对权威,从而把国家的全部权力牢牢地控制在他一人之手。世宗所做的一切努力,已把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世宗发展封建君主专制体制,一个重大的举措,就是创立军机处。明以前,历代皆设宰相,

  • 清穆宗同治皇帝怎么死的?死于天花还是梅毒?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同治,天花,梅毒

    帝王档案载淳:1862年-1874年在位,名爱新觉罗·载淳,咸丰帝第四子,性格宽厚而软弱。在位13年,没有任何功绩可言,是历史上典型的傀儡皇帝。病死,终年19岁,死后葬于惠陵(今河北遵化西北70里处昌瑞山)。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庙号穆宗,史称同治皇帝。载

  • 谭嗣同身为大刀王五的徒弟,却为何只用剑不用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大刀,徒弟,用刀

    大刀王五是清末出名的义侠,与清末三大高手燕子李三、黄飞鸿、霍元甲齐名。因其为人行侠仗义、好打抱不平、富有侠气,人称“京师大侠”。大刀王五本名叫王正谊,1844年生,祖籍河北沧州,回族人。王五出生贫寒,三岁父亲去世,八岁母亲也离去,成为孤儿。他自小喜欢习武,当时沧州一代当属双刀李凤岗的功夫最好,王五便

  • 第三章 家族政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家族,政治,第三章

    正如詹妮弗·霍姆格伦所揭示的那样,皇室关于父系亲属的政策是有政治深意的,与权力角逐直接有关。大多数汉族帝王把自己的兄弟和儿子视为对皇位最严重的威胁,为此专门制定了压制挑战者的政策。明朝处理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皇后的长子年幼时就立他为太子,其他儿子都被禁止参与朝政,终其一生居住在各省的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