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代后期汉族交通风俗研究

清代后期汉族交通风俗研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023 更新时间:2024/1/18 17:36:06

清代后期,民间在行旅交通工具和时尚方面,一方面适应本地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开发的需求,继承发展了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因地制宜,改善旧有的运输条件设施,另一方面,随着近代社会的变迁,西方先进交通运输工具设施的引进,民间的行止习尚呈现出诸多新的时代特征。

1.传统交通风俗的延续

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商埠市镇,还是偏僻落后的农村,清代后期都保留着旧有的交通运输工具,以满足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诸多需求。在陆路交通方面,陕西宜川县境内山川起伏,道路崎岖,凡稼禾收获、亲友迎送,悉仰赖牲畜驮载,俗称“驮子”。甘肃华亭县民间代步多用驴马,运载间有牛车或人力车,至于轿车、脚踏车、黄包车、汽车等,因为“碍于道路不治,交通未便,无用之者。”至于肩舆,在清末上等人家嫁娶时稍用之。见《华亭县志》。山东沿海多淤沙,不通舟楫,故尊隆者必骑驴马,或乘骡车,或乘小车。大抵即墨以南,道路平坦,骡车通行。即墨以北,道路崎岖,海滩沼泽,跋涉艰难,非骑驴乘轿不可。逢渡河无桥梁时,浅者徒涉而过,深者则乘筏以渡。各村一般都有小旅店供食宿使用。在北京,有站口车陈设于市口以待雇者;有跑海车,沿途招揽坐客。

当时的车舆,则有方车,即轿车,是车中的“最贵者”。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所记,方车四围用绿呢,顶上有缨络网,系为妇女遇大典时所乘坐者。方车一般前有引马,后有跟马,车顶为弓背式出檐,檐之四面缀以流苏。前为车门,左右两旁及后皆有窗,冬用玻璃,夏用纱。车之里帏冬季用棉,或缀以灰鼠皮;前门有帘下垂。道光时,京官复坐轿车,到了光绪宣统间,贵人皆乘马车,坐轿车者已不多见。又有敞车,是种无帏幔、驭骡马的车,有单套、双套之分,可载人,亦可装货。北京城内外有经营此车的车厂,车主可将车停放于此。清季北京敞车一律是木制轮子。光绪《顺天府志》。北方寒冷地区则有冰车,也称“冰床”,是冬季的交通工具。它是用木制成长方形架子,下有二足,裹以铁条,上铺毡褥供人乘坐,亦可载物,以人力拉动,于冰上滑行。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清末,杭州一带的轿分平轿、花轿、素轿等数种。平轿是民间私家所用的轿子,又分为两种,一种为富门商贾的私人轿,这种轿轿身较大,以蓝布作轿身,家中并雇有私人轿夫;另一种为民间轿,轿身较小巧,以青布作轿身,民间一般人家外出拜客、游山玩水可轿埠事先预约或临时租用。新娘子结婚喜庆时乘坐的是花轿,其轿华顶西洋盘,周围用红绸扎结各种鸟兽花卉,四角挂下玻璃连珠灯,下坠大红彩球。素轿是送丧出殡时,供办丧之家乘坐的。这种轿子由素仪店出租。素轿四周围以白布,考究者还要在轿上扎白绸球。

此时,杭州的轿夫已有专门的管理组织,叫轿埠。杭州有72个大轿埠,每埠都有当官值班。至于小轿埠就更多,遍及全市。轿夫一律按地区划分各轿埠管辖。杭州的轿夫大都行世袭制。轿夫落埠必须要给一笔落埠钱,落埠后,要在埠内所设的竹筒里放进写有自己姓名的竹签,才算是轿埠的轿夫。若有人前来叫轿,那么以抽签方式决定出轿者。抽中者的签要放置一边,以便筒内的竹签都有机会抽中。出轿所得酬金,轿埠要抽走一成。若轿夫将酬金虚报减少,一旦查出则会被罚唱堂会一夜,并为轿埠的所有轿夫各做一双草鞋。

在舟楫交通方面,广东省河渡船,名目不一,除紫洞艇之外,有河头船,专为载客远行者。又有低舱艇、沙艇等,则专为渡送行人之用,而沙艇尤为轻便。在江宁、苏州、无锡、嘉兴等地,还出现了专门供民间游客游览饮宴的灯船。《清稗类钞》载:每到晚上,灯船内外都要张灯,列炬如昼。夏令时节为盛,客于中流,藉以避暑。春秋佳日,游客于上肆筵设度,且饮且行,丝竹清音,山水真趣,颇值玩味。在四川川江上则有名目繁多的“江船”。传统航行在川江的船只,除小划子不包括在内,据重庆海关1891年统计有47种之多,这些种类繁多的船只,形成各种专业性队伍,它们根据各自特长,有专业定向,或载百货,或装大米,或运川盐,或运木材。而且,船名十分古怪:如叫“南板麻雀尾”、“鹅儿子”、“乌江子”等,并逐渐形成了一些行会组织船帮。当时巴蜀一带有“楚帮”、“奉节帮”、“云万帮”、“忠县帮”、“重庆帮”、“涪陵帮”、“湖南帮”、“荆州帮”等八十多个以乡土为纽带、自然结成的封建组织船帮。各船帮内对运输价格,装运货种,约定俗成,互不干涉。

在西南山区,有专事运货的马帮。清季,云南马帮已形成滇南、滇东、滇西三条马帮运输干线。一个马帮,少的有10余匹马,多的有百余匹马;驮运最近路程为百余里,最远路程达千里之远。每个马帮都有自己的领头,被称为“锅头”;有头马,其项挂铜铃,辔头装饰着红绫,驮架上还插着马帮的旗号。大的马帮还自备武器以防匪抢劫。马帮有自己的行话和禁忌戒律。“开稍”意为“休息”,是马帮行话之一。一般于中午开稍,选择的地点也多为有水草的开阔地。晚间若无大马店投宿,亦要“开稍”过夜,“开稍”前必须将马驮子卸下围成圆圈,马匹放在圈内,圈外四周燃篝火,赶马人轮流值夜。

清代汉族民间出外,尚有许多的讲究和禁忌,如讲究“老不上北,少不上南”,“老不入川,少不游广”,“老勿走新疆,少勿走苏杭”;讲究选择好良辰吉日,出门时要先敬路神、天神、日月之神,祈求旅途平安;旅途中,忌财帛外露,忌夜晚赶路,忌遇上殡葬队伍,如此等等。

2.西式交通工具引进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清代后期的交通风俗随着西方文化的输入而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西方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的引进,不但弥补了传统行止工具的不足和局限,而且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

许多商埠与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在清末出现的火车、汽车、电车、摩托车、腕车(人力车)、脚踏车(自行车)、西式马车等均属引进的交通工具。中国最早的铁路是英国人杜兰德于1865年农历七月建于京师永宁门外的平地,长有里许,试运行时,火车迅疾如飞,世人诧为妖物。而后遂有了松沪铁路,当时运行的火车分慢车、快车与特别快车三种。汽车初创于天津,时先试于租界土路,初乘者为驻天津英领事与地方官员。试行一周,便捷而精美,故“华人咸鼓掌称善,或锡(应为赐)其名曰得用焉。”摩托车,俗称汽车,又称之机器车,日本人谓之自动车,京师、天津、上海都有引进并投入使用。电车就是以电力行驶的车。上海的电车系西人所经营,华人虽也投资,而实权却被西人掌握,创设于1908年。腕车,即为人力车,有两轮和两个车柄,一个坐箱,有幕可以舒张,以御风雨,一人以手腕挽之,使车向前行进。创始于日本,故又称“东洋车”,而输入中国后,在商埠市镇颇为风靡盛行,然尤以上海为多。脚踏车,即自行车,男子所用者与妇女所用者,式样有区别。西式马车,就是俗谓的马车,与北方的骡车偶驾以马者大异,为西人所创,中国引进并仿效它。形制有多种。有曰船式者,制如舟;有曰轿式者,制如轿舆;有曰皮篷者,上有篷,可张可弛。其轮或四或二,四轮则二大二小,二轮者轮甚大而车甚高,译言曰享斯姆。驾车的马,普通为一,两马者极少。驾御必有二人。《清稗类钞》一书对中国人乘坐马车心态有详尽的描述,说上海人乘坐马车,周游繁盛处谓之兜圈子。初到上海的人或青年男女都好乘坐马车,招摇过市,藉以自炫,曰出风头。1900年以后,官吏达官贵戚也以乘坐西式马车为时髦,社会风气又为之一变.可见,西方先进的交通工具输入中国后,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西方近代交通工具传来中国后,部分地取代了传统代步工具。

西式马车: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代表英皇乔治第三赠送乾隆帝两辆极为华丽的四轮双马车,这是西式马车传来中国之始。但这两辆车清帝从不乘坐,一直陈列圆明园。19世纪中叶,这种车在香港、上海、广州等地风行,而北京于20世纪初年才比较常见。当时有《时尚竹枝词》咏马车道:“宽衣珠圈色色新,招摇过市彼何人?比肩比翼循西例,马走双头车四轮。”北洋政府时代国会议员每月有500元车马费津贴,造成北京西式马车的黄金时代。

人力车:又称东洋车。

第一辆东洋车输入香港是在1869年左右,上海的首辆人力车于1874年由法商米拉从日本输入。人力车“短小轻盈制自灵,人人都喜便中“乘”,在人力众多、消费水准不同的中国很快得到推广,并流行了大半人世纪。后来脚踏车(自行车)传来,倍受国人青睐,有人赞道:“车则钢丝如雪,轮则机括维灵,一升一降,不疾不徐,如鹘之飞,如鹰之,瞬息万里,操纵在两足之间,而东洋车不能方斯迅疾,马车亦无此轻扬,由其驾驭之熟,而练习之深也。”《点石斋画报》六集之八,《赛脚踏车》。

汽车:第一批两辆汽车输入中国是在1901年,车主系旅沪匈牙利人恩时,租界工部局捐务处不知将其归入何种车辆,只得暂列为马车之一从轻征税。1908年一位旅美华侨从美国购回一辆汽车,原拟运回广州,但因广州尚未开辟马路,只好给了在香港经商的儿子,这是香港有私家汽车之始,当时无须领牌照,也无交通规则需要遵守。同治壬申(1872年)年七月二十五日:“天津有一西人前往英国置大轮车一乘,意欲以其车来往天津京师两处。夫行轮车、开铁路之议久矣,今此车乃能于中国官道驶行,无须铁路,且甚便捷,不亦愈出愈巧哉。闻该轮车已到津,不日便将试行,如无窒碍,即当多置数车以便行旅云云。初轮船之入中国也,有心人已不胜望洋之感,今则平平道又复有载驱者任情疾驶于其间,竟无须六辔在手而瞬息之顷已数百里焉。是诚海外之巨观,中朝所仅见者矣。”

电车:最早的电车出现在香港,1905年7月通车营业。1906年比利时商人在天津铺设有轨电车。两年后,上海始有有轨电车,1914年才出现无轨电车。

此外,轮船、火车等大型近代交通工具,为长途旅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一首《竹枝词》赞道:“报单新到火轮船,昼夜能行路几千。多少官商来往便,快如飞鸟过云天。”李静山:《增补都门杂咏》,《清代北京竹枝词(十三种)》,北京古籍出版社会1982年版,第99页。

另外,与人们日常交通密切相关的马路,在西俗影响下也有改进。“马路”之名大概源于马车行驶的道路之意。1862年,上海出现了第一条西式马路静安寺路,不久又建了四条自东至西的通江马路(即今北京东路、汉口路、福州路和广东路)。南市在1896年筑成外马路,后又筑了里马路。天津租界马路始建于1961年,华界马路始建于1883年,至1900年出现环城马路。汉口马路始修于1905年。关于道路命名,中国传统的道路通名有街、巷等,新式马路则称“路”、“大道”、“马路”等。专名从前多以地方特征命名,而上海租界为使路名规范化,“取中华省会大镇之名”为路名,一般东西向道路用中国各大城市的名称,南北向道路则用各省的名称,于是出现了北京路、福州路、江西路、山东路等路名。后来此法推广各城市,汉口至今仍有南京路、上海路、天津路、台北路等地名。至于马路上的照明,初为煤气灯,后为电灯。马路的材料由沙石铺路渐渐改用水泥铺路,道路宽敞平坦,无雨天泥淖之患,行人车马来往称便,使中国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标签: 汉族清代风俗

更多文章

  • 慈安身边的婢女,被咸丰一眼相中,历经四朝,活了60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咸丰,婢女,活了

    谈起清代的命苦君王,大家都不谋而合地想起咸丰帝,却不知道,咸丰一样是一名较为“好色”的君王,特别是在是当政末期,眼见拯救国家遥遥无期的他愈来愈沉溺于酒色,据说,咸丰在圆明园中养了四位貌美如花的妃子,名唤作“四春娘娘”,分别为海棠春、牡丹春、武陵春和杏花

  • 如果不是他明朝早成了第二个大宋了,为明守下大半江山,迎来的却是皇帝一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了,明朝,江山

    岳飞大家都认识,在宋朝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一心为国却被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成为千古奇冤。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300年后悲剧再次重演,不过这次历史主角换了,他是大明第一功臣于谦。事实的过程是这样的,1449年北边的瓦剌名将也先率大军侵犯我明朝领土,明英宗朱祁镇听信了宦官的话,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全军

  • 清朝时期最显赫的皇后,死后被葬3次,家族出了5个皇后和6个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出了,妃子,皇后

    根据科学研究清代入关后的皇家葬制发觉,要是王后死在皇上以前,会与皇上合墓一起,要是死在皇上以后,则会独立建陵。这样的事情下,王后通常会只葬多次,显然,清代有一名王后却往返葬了多次,她就是说道光帝正室孝穆成王后。孝穆成王后来源于清代最赫赫有名的后族钮祜禄氏,并且还是归属于顶尖中的名门弘毅公府一只,弘毅

  • “南书房行走”是个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书房,是个

    在清史读物和清宫影视作品中,常能见到“南书房行走”这个有点古怪的官名。南书房,是清代翰林在内廷侍候皇帝读书和做机要工作的地方;“南书房行走”,是在南书房里执勤的翰林的称谓。所谓“行走”,是指本来有官职而被派到其他机构中办事;那么

  • 康熙的四位辅政大臣,苏克萨哈为什么被孤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四位,大臣,孤立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苏克萨哈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帝病危,遗诏立皇三子玄烨为太子,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辅佐年仅八岁的幼帝。这四位辅政大臣,个个都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成长起来的,无奈又个个心怀鬼胎,搞得朝廷乱成一锅粥。首辅索尼有勇有

  • “三代帝师”祁隽藻:一树葱茏入梦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代,祁隽藻,葱茏

    翻阅着定价不菲、印制精美的《祁隽藻书法精典》,美的享受充溢心间。经典作品总是能穿越时空,不仅在当时领风气之先,成时代之圭臬,而且能布泽于世,浸润身后的所有岁月。如果说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森林,那么,祁隽藻则是这片茂林修竹中枝叶参天的大树。头顶浩瀚天空,撑起一树绿荫。好大的一棵树,奇特的

  • 清朝的转衰和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农民起义,清朝,连绵不断

    一、“富贵如花”、“贫贱如草”乾隆皇帝即位初期,励精图治,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文化科学上都有所发展,达到了清朝极盛的顶点。但是,中叶以后,土地集中现象极为严重,统治阶级奢侈腐化、挥霍无度,大小官僚贪污成风、鱼肉人民,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 一心为民的达州古代官吏江国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为民,官吏,达州

    江国霖,字雨农,号晓帆,清嘉庆十六年(1811)出生于大竹县童家乡盐井沟。他为官20余年,一生清廉,所到任上,一心关心人民疾苦,严惩贪官污吏。后被佞臣陷害,罢官归里,忧郁而死,终年48岁。江国霖的父亲江大溶是清朝的庠生(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曾在乡里作塾师。其母邓氏系大家闺秀,亦知书达

  • 慈禧第一保镖,大清第一武状元张蜀锦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有多,武状元,蜀锦

    一说到慈禧太后,估计很多人都表示恨的牙痒痒。也的确,慈禧太后在晚清的时候干了许多的祸国殃民的事情。她不仅思想迂腐,生活也极其奢靡。在全大清的百姓吃不上饭的时候,她还在各种造作。最后差点将大清的土地都变卖出去了。说到这里估计有人就要问了,面对慈禧的兴风作浪为何就没有人想要对她除之而后快呢?其实在慈禧掌

  • 大清朝的太平盛世——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百年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太平盛世,清朝,盛世

    太平盛世圣祖康熙帝、仁宗雍正帝、高宗乾隆帝,此三帝在位一百多年,乾纲独断。他们志存高远,励精图治,汉文化水平又高,是清廷入关后最有统治才能,功绩最突出的皇帝。在这100多年里,国内虽然还时有战争的发生,但这些战争不是局于边疆地区,就是限于规模不大,因此都没有造成全国性的大动荡,世道真是堪称&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