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 他和电视剧演的有什么区别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 他和电视剧演的有什么区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029 更新时间:2023/12/15 8:07:22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于成龙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到于成龙其实还是有不少的人知道这个人的,他被誉为是是天下第一廉吏,而且还是有相关的电视剧出品了。所以这个人是真的厉害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是要有多廉洁才能被誉为是天下第一呢?他被誉为天下第一廉洁到底是真的还是说假的呢?那么真正的历史上的于成龙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于成龙》在央视热播后,很多人问,历史上真有这个人吗?其实,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以为人物。今天给大家讲讲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

于成龙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与我们有许多相似之处,有些硬件条件可能还不如我们。

落榜复读生,智商平平。于成龙是明代御史中丞于坦后人,但家道早已中落。虽然志向高远,偏偏考试不行,二十多年过不了科举关。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23岁的青年于成龙在太原参加乡试,结果与举人擦肩而过,只中了个副榜贡生,就是落榜生中基础比较好的,可以免费到国子监复读。

不久明亡清兴,一耽搁又是几年。清朝恢复科举之后,于成龙又考了几次,仍然考不上。终其一生,他的最高学历还是落榜复读生。后来当了大官,在一些重要场合,礼仪规定必须写明职务级别和学历。这项规定对他来说无异于羞辱,等于举着牌子告诉所有人:我不但学历低,还是“伪”学历。局势稳定后,官场中人普遍高学历,低学历低人一等,当事人当然自卑。

不过于成龙就幸运地遇上了好领导,而且不止一个。在清朝官场腐败成风的情况下,这是他莫大的幸运。他遇到的金光祖、张朝珍等几位开明领导,都能够慧眼识人,举贤任能,对卓尔不群的于成龙高看一眼、厚爱十分,顺境中大力提携,逆境中全力保护,终使于成龙战胜困难,大器晚成,步步高升。

清代官场中,于成龙本人的任职条件很差,至少有三大缺陷。

首先是学历很低,以明朝低微的副榜贡生资格,在改朝换代后的清朝做官,根本不能与人家状元及第的学霸相提并论,自然没有多少人能看得起。其次是年龄太大,于成龙任罗城县令时,已经45岁了。这是一个即将步入老年、对仕途十分不利的年龄,严重地制约着今后的发展空间。同样的清代官员,人家年羹31岁时就是四川巡抚,蒋益澧34岁任广东巡抚,马齐35岁任山西巡抚。而典型的官二代岳(其父为陕甘总督岳钟琪),26岁时即任山东巡抚。与他们相比,45岁才任县令的于成龙堪称叔叔辈人物,毫无竞争性可言。第三是没有靠山。出生在吕梁方山县的偏僻山区,既非皇亲国戚,也非豪门富商,社会关系简单,与达官贵人八竿子也打不着,活脱脱泥腿子农民一个。就这个样子,想在清代官场有所作为,如果没有特殊的操守,没有贵人的扶持,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幸运的是,于成龙不仅有着与众不同的廉能表现,而且遇上了几个好领导。需要说明一下,这里所说的“好领导”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对于成龙的关照与厚爱。

于成龙为什么如此成功呢?

主观上,与人民紧紧相拥。于成龙书读得很多,加上祖先的影响。儒家倡导的“民本”思想、“为生民立命”的价值取向,是他人生的基本信念。“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明末的腐败和明末清初的战乱,让他对人民的苦难抱有深深同情,坚定了他的使命感。正因为如此,当有人劝他别去罗城找死,暗示他副榜贡生前途有限,不值得拼命,他一抒胸臆,解释了别人的疑问:科举制发明之前就没人做大事吗?我去罗城不求富贵温饱,只求“天理良心”,老百姓活得好一点。

他卖掉房产凑齐路费,毅然赴任。“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宁愿吃糠咽菜,也不拿他们一个子儿。深入虎穴卧底,与土匪称兄道弟,然后从重从快活埋了匪首。所到之处,无不迅速恢复秩序,人民安居乐业。——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康熙称他是“天下廉吏第一”,至今人们还把他同“清官”等同,其实这是不全面的。于成龙不但清廉自爱,而且大有作为、善于作为,施政目标始终是保土安民,代表和维护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人民性清晰。因此,于成龙的“得票率”自然高于曾国藩左宗棠

客观上,于成龙赶上了千载难逢的大时代。1661年(顺治十八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时间节点。这一年,康熙皇帝登基,中国古代文明的黄金时代开。同样也在这一年,老书生于成龙当上了罗城县令,幸运地赶上了大时代的特快列车。

“察吏安民”四个字正是康熙皇帝的执政理念,直指时弊,顺应民心,符合时代要求,契合于成龙这类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康熙帝围绕安民从严治吏,多次说“朕事事以百姓为念”。对这样的君主,于成龙没有理由不忠诚。而他的忠诚不是说在口头上、写在文件里,而是体现在保土安民的实际行动上,甚至愿意付出生命。

他的忠诚还表现在胸怀坦荡,不揣摩上意,只要对社稷苍生有益的事就大胆去做。在两江总督任上,于成龙请求皇帝破格提拔与自己同名同姓的爱将、同样廉洁有为的小于成龙。康熙帝力排众议加以支持,最终小于成龙也成为名臣,贡献多多。假如没有志向的一致和心灵的默契,这样的故事不可能发生。

于成龙去世后,康熙帝还向人打听他的事迹,并且感慨说:“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其实,经过一个甲子的努力,康熙的清官能吏队伍蔚为壮观,除了两个于成龙,还有张伯行、范承勋、格尔古德、赵申乔、彭鹏等等,名单很长很长。没有这样一个名单,就没有康乾盛世;没有康熙这样志向高远的卓越政治家,就没有这份名单,两者互为因果。

标签: 他和有什么区别电视剧

更多文章

  • 乾隆皇帝是如何整治权臣身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皇帝,权臣

    在古代,哪里最难混?答案肯定是官场啊!都说伴君如伴虎,这几个字从张廷玉身上就能参得一二。那么乾隆皇帝是如何整治权臣的呢?张廷玉是清朝有名的权臣,曾侍奉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光是如此尊容就应该能得以被善待吧!再加上他本人的确做过许多善事,编纂史籍,整顿刑律,安定流民,整顿吏治,立下大功。也因此,

  • 古代中国有几个清官?这几人对自己抠到一种境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人对,有几个,清官

    清官是被千古传颂的对象,自古以来,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朝廷中能够多出几个清官,为老百姓做主,中国古代老百姓对官员的判定标准非常简单,只要能够给老百姓申冤做主就是人们心中的好官,但是在政治中对官员的评判标准恐怕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在老百姓眼中官员非黑即白,但是在官场中非黑即白的官员必定会遭到政敌的排挤,

  • 两支海军,上演了荡气回肠的一幕沉思四:悲歌一曲缘自何?_《甲午沉思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悲歌,沉思,甲午

    北洋舰队覆没了,中国战败了。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也是让无数中国人最为肝胆欲碎、痛心疾首的一页。如果说甲午战争之前西方列强对中国还有那么一丝敬畏,如果说《马关条约》之前中国人还有那么一丝亚洲老大的自豪感的话,那么,随着那龙旗在黄海海面的陨落,这一丝敬畏和自豪已随波而去,烟消云散了。因为把我

  • 如何认识康乾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社会,时期

    一些学者认为,康乾之际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是他们的发明。18世纪的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ldq

  • 实业家张謇简介:简述张謇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实业家,张謇,简介

    张謇张謇(jiǎn,1853-1926),中国实业家、教育家。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光绪状元。早年入淮军将领吴长庆幕。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后又举办通海垦牧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复新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淮海实业银行等,并投资苏省铁路公司、大生轮船公司、镇江大照电灯厂

  • 谭嗣同被杀为什么砍了30多刀才死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有什么,被杀,这里面

    对谭嗣同被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近代历史中,为了拯救晚清时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许多爱国人士纷纷开始了改革创新。就比如说李鸿章、曾国藩等人所兴办的洋务运动;或是光绪皇帝支持下的维新运动;最为成功的就是孙中山的辛亥革命了。改革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的孙中山成功

  • 日本,崛起与野心_《甲午沉思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日本,甲午,野心

    日本探索民族振兴的历程似乎比中国要简单。明治维新的成功,结束了封建幕府统治,使日本一下进入世界强国的行列。以后虽经二战,跌入谷底,又能迅速崛起,再入世界之强。但是,我们仔细考察一下日本自明治维新至今两次崛起的历史,就会感到,在他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有一种东西和他相伴——野心。吞并朝鲜,打败中国的野心。驱

  • 历史上的于成龙是什么人?他到底有多清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是什么人,有多,清廉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于成龙做官几十年,节俭清廉从始至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入仕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梦想,尤其在中国古代。就清朝而言,许多学子寒窗苦读数十年,都只是为了能够完成自己的仕途梦想。而于成龙更是清朝一个入仕学子中的典型代表,他不像苏轼那样的天才,七岁秀才,二十岁进士,被皇上钦点为第一名

  • 甲午之战:第十章 义军起,宝岛风云_二、义军起,与敌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义军,宝岛,甲午

    在基隆、淡水附近海面集结的日军,认为台湾一经交接,他们即可登陆。但当他们的兵舰驶近海岸时,却遭岸上台湾守军大炮的猛烈轰击。日军才知在基隆、淡水登陆不易。5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近卫师团在陆军中将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统率下,随同由海军少将东乡平八郎指挥的舰从,从琉球中城湾出发,进至台北海口。次日,日军采取声

  • 谭嗣同被处决时,刽子手专门用钝刀行刑,砍了30多刀才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刽子手,砍了,谭嗣同

    1898年9月28日,到了六君子受刑的日子。康广仁自觉冤枉,哭天抢地,别人也理解他为何如此。他那变法的哥哥康有为知道风声之后跑了,慈禧老太太大怒,于是抓来了康广仁。代兄受刑的康广仁,被抓得冤枉。看着哭天抢地的康广仁,除了谭嗣同之外,其余四人心里也都不是滋味。被抓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们看不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