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崇祯皇帝为什么总是把大臣逼上绝路?

揭秘:崇祯皇帝为什么总是把大臣逼上绝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116 更新时间:2023/12/9 6:39:24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是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认为他志向远大、宵衣旰食,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也有人认为他严苛多疑、无治国之才,是导致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那么崇祯皇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的一个“怪癖”。

1629年十月,后金大汗皇太极率领八旗军绕道蒙古进入关内,并在很短时间内兵临北京城下。各地明军得知北京被围的消息后,火速开拔驰援京师。之后,明军和八旗军在京城附近展开了殊死拼杀。最终明军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终于使皇太极选择了主动退兵。

然而,此时崇祯皇帝却不顾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强令名将满桂率部至永定门与八旗军决战。满桂无法违抗君命,只好率部出征。结果全军覆没,满桂自己也战死沙场,年仅36岁。

满桂之死对大明朝而言无疑是重大损失,崇祯帝在这件事情上其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他会因此而吸取教训吗?答案是:没有!

1641年,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十三万大军与清军(即原来的后金八旗军)在松山、锦州一带展开决战,史称“松锦之战”。由于清军的骑兵在野战中拥有巨大优势,所以深谙兵法的洪承畴决定驻军宁远,采取“且战且守”的“持久之策”。然而,崇祯帝却诏令洪承畴“刻期进兵”。无奈之下,洪承畴只好率领这支明朝的最后精锐部队同清军正面决战,结果明军惨败,洪承畴被清军俘虏后变节降清。

经过了两次惨痛教训后,崇祯皇帝是否接受教训了呢?答案是:还没有!

1643年,李自成所率的起义军已成燎原之势。而明朝督师孙传庭手下虽有十万兵马,但其实都是杂牌军,双方实力根本不在一个级别。因此,孙传庭本打算固守潼关,等待时机。然而,崇祯帝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命人再三催促孙传庭主动出击,剿灭闯贼。无奈之下,孙传庭率部冒险东进,结果被李自成的军队围歼,孙传庭本人战死,大明王朝最后的有生力量也在此役中遭受毁灭性打击。

一年后,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今景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

从上述事例来看,明朝的优秀将领和军队之所以被逐步消耗殆尽,崇祯帝应该算得上是主要负责人。如果不是他一再催战,急于求成,这些悲剧本来是有可能避免的。因此,有不少人认为崇祯帝就是个脑残,大明王朝就是被他给折腾死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这种观点未免有失偏颇。平心而论,满桂之死确实是崇祯皇帝无脑瞎指挥的结果。但是洪承畴的“松锦之战”和孙传庭的“汝州之战”,虽然结果也是崇祯皇帝一再催战导致的失败,但却不能把责任完全归结到他头上。

从崇祯朝中期开始,天灾、建虏(明朝人对后金的蔑称)、流贼(明朝人对起义军的蔑称)都不断在奄奄一息中的大明王朝身上给予轮番打击。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明朝国库彻底枯竭。朝廷没钱,就只好给前线将士们“打白条”,拖欠工资。刚开始,将领们还能用忠君爱国思想激励大家无条件为国捐躯,可是时间一久,这招的效果就越来越差了。许多明军士兵出工不出力,一些军纪较差的士兵甚至组团去抢劫老百姓,官兵反而变成了官匪。

到了“松锦之战”时,明朝的财政状况已经完全恶化。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崇祯帝可以说是把家底都掏空了去支援前线的洪承畴部队。洪承畴在战场上分析了敌我形势后做出“且战且守”的持久战策略固然没错,然而大明的国库却供应不起持久战。在此背景下,崇祯帝才会再三催促洪承畴速战速决。因为长期消耗下去跟等死没什么区别。

“松锦之战”的结果虽然没出现任何奇迹,但这也只能算是一个无奈的选择,找死和等死,你让崇祯如何做抉择?后来孙传庭的“汝州之战”,也同样是这个原因导致,只是此时的形势更加恶劣了。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标签: 崇祯皇帝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时期女性是什么地位?看服饰和婚姻关系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女性,唐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最有特色的一个王朝,人们在谈论唐朝时,除了他自身辉煌的文治武功之外,唐朝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个性解放,也常常被后人所津津乐道。人们很难相信,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那些唐朝女性们,竟然有这样奔放的自由灵魂,她们的婚姻,她们的服饰,成为了哪个朝代最为靓丽的色彩。唐朝女性的社会地位,表现在日常

  • 刘邦仅七年就坐上皇位,曹操穷尽一生却只能三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三国,刘邦,历史解密

    曹操,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既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霸气,又有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的智慧。这么一个胸怀大志又有勇有谋的人,何等的厉害?但这么优秀的曹操,为何征战三十余年仍未能打败孙刘,统一全国?对于刘邦而言主要是思想上的领先。项羽是秦末旧贵族的代表人物,他所想的就是成为齐桓公、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郭嘉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郭嘉,历史解密

    郭嘉,号称三国第一鬼才谋士,在三国演义中出场不多,却拥有大量的粉丝,很多粉丝力捧郭嘉,还有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言论。今天就来剥皮一下郭嘉,这位是人,不是神。郭嘉21岁的时候在袁绍手下做谋士,他后来了解袁绍为人好谋寡断,刚愎自用,于是选择离开了袁绍。曹操正在招贤纳士,荀彧向曹操推荐

  • 历史上的太监真的都会武功吗 他们的武功真的很高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代,太监,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太监真的都会武功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武侠小说及武侠电影这样的武侠世界中,太监都是会武功的。越是在宫中职位高的太监,其武功越高。那么古代太监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他们的武功真的很高吗?(影视中的太监)我认为,古代的太监,其身体也许比较

  • 东晋最强势的君主,最后却被活活闷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曜,东晋,历史解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司马睿南渡建立的东晋,大多数皇帝就像是“华丽的木偶”,而王家、谢家、恒家就是幕后的控线人。要说东晋最强势的君主,晋孝武帝司马曜当仁不让,他周旋于恒家、谢家、王家,为皇室夺回权力。但35岁深谙权谋之术的他,却因醉酒后与宠妃一句戏言,被宫女活活闷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 刘邦当上皇帝后,为什么要提拔他乡下的那些朋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刘邦能当上皇帝,并且很快提拔他乡下的那些朋友,主要有三个原因:一,刘邦团队有三个当时的绝顶人才,就是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三人。虽然说樊哙、曹参、陈平、卫绾这些人稍微差了一点,但用好了张萧韩三人刘邦就可以问鼎天下。这三人的专长大家其实都知道,张良是参谋,萧何是组织后勤,韩信是领兵。当时天下唯有项羽

  • 袁崇焕和毛文龙之间有什么恩怨 为什么袁崇焕一定要杀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袁崇焕,毛文龙,历史解密

    说到袁崇焕,相信很多爱好历史的网友都对他有所了解,这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著名历史人物。有人说袁崇焕是抗清名将,在抗击清朝方面功不可没;也有人说他擒杀毛文龙有亲清的嫌疑。说到毛文龙之死,就不得不提袁崇焕,因为就是袁崇焕只身前往大营把毛文龙给杀了。袁崇焕和毛文龙的关系确实比较微妙,他们的死影响着明朝、后金

  • 宋朝人为什么那么爱吃羊?宋真宗时期,皇宫一天吃350只羊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吃羊,宋朝,宋真宗,历史解密

    羊肉一直是中国人乃至世界各族人民历史最悠久的肉类食物,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牛——古代时是不许随便杀牛的,杀牛要上官府报备,除非是老的不行了的和受伤失去劳作能力的牛可以杀以外,杀健康的牛是要有刑罚的。牛毕竟有很重要的耕作能力,所以不会随便杀,也养成不了吃牛肉的习惯。马——不必说了,中原缺马,民间马

  • 古人常说的回家丁忧是什么意思 那么夺情指的是妻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古代,丁忧,历史解密

    古代人们万事以孝为先,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也就是古代人们做事的原则,古代时期,人们常常说,回家丁忧,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代,父母死后,官员要回家守孝三年,重要的武将则是一百天,在回家丁忧期间,不能饮酒作乐,不能洗澡梳头,更加不能夫妻同房,就连一些肉食都不能享用,每天吃住都在坟前的小屋子里,而这要

  • 古代封建时期官职:太子太师的由来与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太子太师,明朝,历史解密

    太子太师,古代官职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称为"东宫三师"。多为虚衔无实职。在历代史书官职志中,早见于旧唐书"东宫置三师、三少。..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已上职事官。"宋代未设东宫三师,元代复置但不常有。明代"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从一品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清代承袭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