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喊冤都有什么方式 一般都是怎么喊冤的

古代喊冤都有什么方式 一般都是怎么喊冤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374 更新时间:2024/1/3 4:46:38

如今,我们打官司,都是委讬律师走走法律流程。如果对法院的判决不服气,还可以再次上诉要求重新审理案子。可是,如果古人被判错案或想要申诉冤情又该怎么办呢?放心,他们自然有妙方。在此介绍古代最典型的三种喊冤方式。

虽然古代社会有皇帝统治,可是皇帝就算再有空闲,也不可能事事躬亲,况且天高皇帝远,各地就算衙门再多、官员再广,里头自然不乏对民生疾苦视若无睹的贪官污吏。爱财贪权的官僚自然是不会信守公生明,廉生威等金科玉律,贫苦百姓若遇上他们,不免再为衙门添上一桩冤案。然而,有钱有势的民众则是可凭钱财与人脉买通官员,为自己翻案或将其他平民胡乱定罪。

因此,民间不乏揭露这种恶状的谚语:“千里为官只为财”、“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莫怪乎晚清伯元于谴责小说《活地狱》中写道:“唉!朝廷为着百姓,立了座衙门,谁知倒开了他们生财的捷径,你道可恨不可恨呢?”至于那些含冤未雪的百姓,可就得自己找法子去伸冤了。

第一种:登闻鼓

“登闻鼓”制度源自于汉代,也就是指:吏民“击鼓喊冤”。衙门左侧都会放置一个大鼓,提供给有冤者击鼓喊冤。一般来说,击鼓者多是蒙受冤屈而被关押的犯人家眷。当这些家属击鼓完后,再由官员记载并上奏上司。

“登闻鼓”制度是怎么来的呢?

想当年,刘邦当上皇帝不久,他的侄子就仗势欺侮一位民女苏小娥。当时,街上有位身材魁梧的大汉,他看不惯弱女子被一群人这样欺负,就仗义执言。可是,大汉却惹怒了皇侄,双方遂动起武来。结果,侍从本要挥剑刺杀大汉,却给大汉灵巧地躲过,反倒是皇侄就这样给刺死了。皇族自然是不会放过那名大汉,大汉被告到了官府,还被判了死刑。

受到大汉帮助的苏小娥,决心为他申诉昭雪。当时戒备森严的衙门是没有大鼓可供击打喊冤的,为了能顺利喊冤的苏小娥想到一个妙招,她妹妹各持小鼓与小锣,两人跑到衙门前猛力敲击,还连连大喊冤枉。这件事情是闹得满京城的人都知晓,连刘邦也知道了。后来,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大汉被无罪释放了。

从此以后,各级官署大门就开始设置一鼓一钟。朝廷还规定钟鼓一响,官员必定得上堂,以利民显德政。击鼓鸣冤制度就流传了下来,直至清末。

第二种:拦驾喊冤

影视作品出现过不少民众跪地拦轿或阻挡乘坐马匹的官员继续前行的桥段,这就是“拦驾喊冤”所衍生来的故事。“拦驾喊冤”多半是由喊冤者手持状纸,双膝下跪于帝、高官重臣或地方官员所乘坐的车辆或轿子会行经的路途上。百姓之所以拦驾,无非是希望冤情得以昭雪、洗清罪名,在正义伸后,善者能被护佑,恶者能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由于官吏贪赃枉法者居多,因此,大多官吏不问冤情虚实,一律先按“冲突仪仗罪”责打数十大板,对于不实者更是加重处罚。

第三种:临刑喊冤

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方式。因为“临刑喊冤”指得是:要被行刑的囚犯在临刑时喊冤。您想想,都要被执行死刑了,突然大喊冤枉,官员还会多加理会吗?没错!的确有人被重新翻案的,可那种例子实在罕见。

因为,官员也是经过审核才定案,若遇到刑犯临刑前喊冤,要求监斩官明察秋毫,厘清冤情,官员多半也是不再理会了。

标签: 古代鸣冤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隋炀帝被批是昏君,但他也解决了上亿人的温饱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炀帝,隋朝,历史解密

    关于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时期的“千古一帝”,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最能肯定的一个人就是秦始皇。而实际上,这是国人的一个评价标准,在外国人看来,我国历史上,真正的、唯一的千古一帝是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杨广,在我国历史上的评价并不是很好,还被批是昏君。但实际上,杨广是我国被黑的最惨的一个皇帝了,从他的封号

  • 秦始皇真的是打不过匈奴而修建的长城吗 其实并不是那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朝,秦始皇,历史解密

    当我们回望秦始皇时代的时候,他修建长城这件事情始终一个被人不断提起的话题。我们今天说长城了不起的文化遗产,而当初他修建长城时老百姓的汗水和心血始终是抹不去的记忆。面对北方的威胁,通过征战杀伐,建立了集权国家的秦始皇,却放慢了紧锣密鼓的马蹄,选择了相对温和的应对手段——修筑长城。他把一个帝国的锋芒暂时

  • 夏姬被称“一代妖姬”,历史上真实的她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夏姬,春秋,历史解密

    夏姬是春秋时期郑国君主郑穆公的女儿。《列女传》中记载,夏姬“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夏姬的一生,辗转于郑、陈、楚、晋四国,“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成为了历史上人尽皆知的所谓“一代妖姬”。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夏姬,真的是这样的人吗?史料记载,夏姬尚未出阁,就传言和自己的庶兄公子蛮私会。三年后,蛮去

  • 古代中了状元厉害吗 如果中了会怎么样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朝,状元,历史解密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入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殿试第一名),它代表着的是三年一次全国唯一的荣誉,在那个年代里,凡是能考上状元,除了自己的家人,他的整个家乡都会因此而沸腾起来,整个家乡整个城市都会因此而骄傲。更是成为众人羡慕嫉妒恨的佼佼者。所以在那个年代,状元相当于文曲星下凡,状

  • 古代当官也有自己的个人报告,那么这个官员报告个人事项的时候都有什么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南宋行政法典《庆元条法事类》中保留了当时官员的“射阙状”任职时须报告,有回避的亲属古代任官实行避亲制度,规定有嫡系亲属关系及母家、妻家近亲关系者,不能在一个官衙中任职,或不能在一个地区的不同官衙中任主要官职;中央高级官员的亲属不得在京都及附近任府县官,职卑者要回避,改任他官,以避免和防止官场中的徇私

  • 李自成为什么没能坐稳天下?背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自成,明朝,历史解密

    《甲申三百年祭》:祸生懈惰 逸豫亡身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有其重大进步意义,这一点必须肯定,同时其失败的教训也发人深醒。明末李自成揭竿而起、严明军纪、剿兵安民,起义军席卷神州、所向披靡、攻占北京。然而,好景不长,起义军进城后骄傲自满,庞大人马在京城里沉迷享乐、军纪松弛。清兵入关后,起义军仓促应战,人心

  • 朱允炆削藩有五个藩王束手就擒,朱棣是怎么做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允炆,明朝,历史解密

    要说建文帝朱允炆上位的时候也不过只有21岁罢了,按理说,朱允炆此时的年龄已经不小了,但是放在别的朝代或者别的时候,朱允炆还行,他偏偏要面对的是朱元璋的九个儿子。我们都知道,朱允炆之所以登上皇位,直接原因在于朱元璋身上,本来朱元璋早就定下了嫡长子朱标为继承人谁知朱标英年早逝,这让朱元璋非常痛心,无奈一

  • 李益和霍小玉的爱情故事: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益,唐朝,历史解密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这词细细读来便可知,李益曾是真心爱着霍小玉的。当年一对爱人生生被拆散,霍小玉知自己身处青楼,地位低贱,不愿拖累李益,他配得上更好地高门淑女,她愿为他远离世俗,从此青灯古佛了却余生。李益也不愿负她,发誓安顿好了便来接她,无论她身份如何,都会给她幸福。此时,他定是真爱霍

  • 明末清初画家:王时敏的作品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时敏,清朝,历史解密

    王时敏,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生,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卒,初名赞虞,字逊之,号烟客,自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画家,王时敏出身世宦之家,祖父王锡爵为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家本富于收藏,对宋、元名迹,无不精研。王时敏少时即聪慧伶俐,《国朝画征录》中就有记载:"姿性颖异

  • “笞杖”是什么刑罚?古代女子为何宁死也不愿受笞杖之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笞杖”是什么刑罚?古代女子为何宁死也不愿受笞杖之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时候的统治者为了让底下的人能够听他的话,于是就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惩罚,在我国长久的历史中也记载了不少的刑罚。在古代,有一个刑罚,对男子而言还没什么,但是对女子来说,那就是奇耻大辱了,就是笞杖。她们选择宁愿死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