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当官也有自己的个人报告,那么这个官员报告个人事项的时候都有什么规定?

古代当官也有自己的个人报告,那么这个官员报告个人事项的时候都有什么规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407 更新时间:2023/12/11 8:52:25

行政法典《庆元条法事类》中保留了当时官员的“射阙状”

任职时须报告,有回避的亲属

古代任官实行避亲制度,规定有嫡系亲属关系及母家、妻家近亲关系者,不能在一个官衙中任职,或不能在一个地区的不同官衙中任主要官职;中央高级官员的亲属不得在京都及附近任府县官,职卑者要回避,改任他官,以避免防止官场中的徇私舞弊行为发生。

宋代为避免违规和监督这些规定的执行,规定在官员被任命时,个人都要填一份称之为“射阙状”的表格,详细说明自己在所任职衙门上下级关系中,或与本衙门行政业务联系密切的有关机构中有无要回避的亲属,保证“如后异同,甘俟朝典”。

此外还要有两名官员作保,为其写出书面的“保官状”证明。倘若官员“射阙状”故意隐瞒真情,一经查实,要受杖一百,以惩罚;“保官状”材料失实,作保官员也要受法规处分。

家遇尊长之丧,须及时报告

古代实行丁忧之制,规定官员遇有父母等尊长之丧,须暂离公职而在家服丧守制。

清代规定,官员家中有此类情况,必须及时报告。官员匿丧不报的,革职处理,不准援赦。呈报丁忧迟延者,罚俸一年;漏报紧要字样者(如继母、嫡母、生母、慈母之类,是否嫡长孙之类,古代亲属称谓十分复杂,生母未必是嫡母,而慈母则用于这种情况,即妾所生之子丧母,其父令别妾抚育,则此妾为此子之慈母),罚俸六个月。

官员也不能为了规避苦缺、远缺等目的捏报丁忧,违者革职。闻丧不报,擅自离任者,降二级调用。

年度考核须报告,所犯过失错误

古代对官员实行考课制度,依据法令和行政规则,在一定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

唐代规定,“凡应考之官,皆具录当年功过行能,本司及本州长官对众读,议其优劣,定位九等考第”。

宋代规定,受考核的京朝官(京官和升朝官的合称,宋代臣通直郎以上、武臣修武郎以上文武官员总称升朝官,通直郎、修武郎都为正八品官)将本人考课期间的言行为政,进行回顾与检讨,如犯有错误必须悉记,不得规避漏写。负责考核的官员进行核对,如发现有漏写,受考核的官员要受相应处分。

离开工作岗位,须请假报批

古代的请假制度规定,官员不能正上下班或因公离境须请假报批。

元代规定官员有病有事不能上班,均需请假。请假的报告称为“曹状”。如果未上班又不报“曹状”,就要罚俸或给予行政处分。

清代规定官员必须居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岗。各省官员因公离境必须履行严格的报批手续,若谎报公出离境,会受相应之处分。官员必须正常朝参(京官)或公座(外官),不得迟值或早散。官员若有应早散值情况,应将具体情况及缘由告知管门太监,管门太监随时登记,以备查核,官员无故散值过早者,罚俸六个月。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对官员的管理有一些比较严格的制度,对官员须报告的事项有明确规定,且规定的内容较为具体详细,对执行的情况要进行考核检查,对不遵守规定的还要给予相应处罚,这对我们今天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有借鉴之处。

标签: 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自成为什么没能坐稳天下?背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自成,明朝,历史解密

    《甲申三百年祭》:祸生懈惰 逸豫亡身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有其重大进步意义,这一点必须肯定,同时其失败的教训也发人深醒。明末李自成揭竿而起、严明军纪、剿兵安民,起义军席卷神州、所向披靡、攻占北京。然而,好景不长,起义军进城后骄傲自满,庞大人马在京城里沉迷享乐、军纪松弛。清兵入关后,起义军仓促应战,人心

  • 朱允炆削藩有五个藩王束手就擒,朱棣是怎么做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允炆,明朝,历史解密

    要说建文帝朱允炆上位的时候也不过只有21岁罢了,按理说,朱允炆此时的年龄已经不小了,但是放在别的朝代或者别的时候,朱允炆还行,他偏偏要面对的是朱元璋的九个儿子。我们都知道,朱允炆之所以登上皇位,直接原因在于朱元璋身上,本来朱元璋早就定下了嫡长子朱标为继承人谁知朱标英年早逝,这让朱元璋非常痛心,无奈一

  • 李益和霍小玉的爱情故事: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益,唐朝,历史解密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这词细细读来便可知,李益曾是真心爱着霍小玉的。当年一对爱人生生被拆散,霍小玉知自己身处青楼,地位低贱,不愿拖累李益,他配得上更好地高门淑女,她愿为他远离世俗,从此青灯古佛了却余生。李益也不愿负她,发誓安顿好了便来接她,无论她身份如何,都会给她幸福。此时,他定是真爱霍

  • 明末清初画家:王时敏的作品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时敏,清朝,历史解密

    王时敏,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生,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卒,初名赞虞,字逊之,号烟客,自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画家,王时敏出身世宦之家,祖父王锡爵为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家本富于收藏,对宋、元名迹,无不精研。王时敏少时即聪慧伶俐,《国朝画征录》中就有记载:"姿性颖异

  • “笞杖”是什么刑罚?古代女子为何宁死也不愿受笞杖之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笞杖”是什么刑罚?古代女子为何宁死也不愿受笞杖之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时候的统治者为了让底下的人能够听他的话,于是就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惩罚,在我国长久的历史中也记载了不少的刑罚。在古代,有一个刑罚,对男子而言还没什么,但是对女子来说,那就是奇耻大辱了,就是笞杖。她们选择宁愿死也不

  • 古代皇帝知晓贪官为什么还纵容他们 其中涉及的利益太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皇帝,贪官,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知晓贪官为什么还纵容他们,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自古以来,就有无数贪官横行朝野,坑害了不知多少人民百姓,有的大贪官甚至世人皆知。但是,即使到了这种地步,皇帝也并不加以管制,仿佛毫不知情一样,那么,古代皇帝真的是不知晓内情吗? 应该不是,能

  • 如果汉武帝让刘据做皇帝,那么结局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武帝,汉朝,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汉武帝刘彻年轻时候是非常喜欢卫子夫的,再加上卫子夫是一个有谋略的女子,所以才能一步步从平凡的歌姬走上皇后的宝座,并且自己的儿子刘据也顺利成为太子。历史上刘据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太子,为人也十分宽厚,据说每次汉武帝刘彻出巡的时候,都会将政事交由太子刘据处理,作为太子的刘据也是深得人心。但是后来却因

  • 关羽为何招降不了庞德?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庞德,三国,历史解密

    说起来这庞德,相信大家对于他在演义当中抬着棺材死战关羽都十分的印象深刻。要说起来这关羽也可以说是纵横三国几十年,前前后后死在他手上的武将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单单是名气比较大的就有着颜良,文丑,华雄等人。没什么名气的二三流武将更是不计其数。那么就是这样英勇的关羽,在面对庞德的时候竟然险些阴沟里翻船,被

  • 先胜而后求战:宋庄公为何投资郑国公子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庄公,春秋,历史解密

    《孙子兵法》载:“先胜而后求战。”郑庄公当年与宋国开战占尽优势,但其作为一代明主,对郑国所处的地理格局和政治形势心知肚明,郑国虽在中原取得阶段性胜果,但若要称霸诸侯,无论是军事力量还是战略投资,都需要更加小心翼翼,所谓方向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贵族子弟中,若非天子诸侯之间,成为国家诸侯的成功率可说为

  • 李世民都想封弟媳杨氏为皇后了,为何终其一生,都没有娶杨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掉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后,收纳了李元吉的正妻杨氏。后来,当李世民皇后长孙皇后去世以后,李世民打算封杨氏为皇后。不过后来又放弃了。那么,他究竟为什么又放弃了呢?《新唐书》记载,当时魏征提出了反对意见,魏征说:“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魏征说了这句话后,李世民就打消了这个想法。(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