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皇上,臣有本要奏”朝堂上,佟国维往前一迈,恭敬的将奏本呈上。
“呈上来”康熙说着便让太监接过他手中的奏本,接着看向佟国维,示意他借着往下讲。
“臣要奏,兵部侍郎蔡毓荣私藏逆贼家眷,纳逆贼吴三桂孙女吴氏为妾,私藏于外宅之中,其心可诛,请皇上明鉴”佟国维平静得道出奏本中所写的内容,余光却撇了蔡毓荣一眼。
蔡毓荣当场被吓出一身冷汗,急忙辩解到“皇上,臣,绝无谋逆之心啊!”
“蔡毓荣!佟国维所报之事是否属实”康熙面上显出愠怒的神色,但还在极力克制。
毕竟,蔡毓荣能够做到如今的位置,凭的就是当初平定藩乱,围剿乱党的功绩,佟国维上奏,暗示其有谋逆之心,还与吴三桂的孙女搅和在一起,康熙一时之间难以相信,他在等一个解释。
“皇上,臣确实纳了吴氏为妾,但臣绝无谋逆之心啊,臣是一时鬼迷心窍,被那吴氏的美色所迷惑啊,皇上!”蔡毓荣急忙跪下,连连磕头,诉说自己的“冤屈”。
见惯了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康熙又怎会轻信蔡毓荣这番言论,但他还是让蔡毓荣继续说下去“哦?你说,你是被那吴氏迷惑,那吴氏是如何迷惑你的?”
“回禀皇上,臣当时正在追缴那反贼吴三桂,但那反贼突然死了,他族中家眷四散而逃,臣正围剿之际,却突然见一女子样貌清丽,肌肤娇嫩,身形妩媚,着实是一楚楚动人的尤物啊。
此人正是吴氏,臣当时并不知晓其身份,只当是那吴三桂族中一寻常女眷罢了,皇上明鉴,臣只是贪恋那吴氏美色,并未有谋逆之心,更无谋逆之举啊!”
“可朕怎么听说,你早就知这吴氏是吴三桂的孙女,甚至以纳了这女子而颇为得意,宅院里更是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啊。
难道心中没有别的心思吗”康熙笑着问蔡毓荣,手上还拿着折子,显然这上面除了蔡毓荣纳吴氏为妾的证据,还赫然列着蔡毓荣私自扣留战果,贪污受贿的铁证。
“皇上,臣冤枉啊”蔡毓荣哆哆嗦嗦跪在地上求饶。
“冤不冤枉,待查明后,朕自有定夺,来人,务必把蔡毓荣之事给朕查个水落石出”
即便早已听朝中官员私下议论,但此时看着手中几乎铁证一般的奏章,再看着跪在地上,哑口无言,一门心思只想求饶的蔡毓荣,康熙气急,当即拍桌下令,严查此事。
被带离朝堂时,蔡毓荣口中仍连连喊冤,求康熙饶过自己,但结果显而易见,此事证据确凿,蔡毓荣被处置已是板上钉钉。
蔡毓荣起初因在平定藩乱中的突出表现受到康熙赏识,一路加官进爵,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内心也越来越膨胀,以至于到后来,逐渐忘记了自己为何能够走到这样一个位置。
贪腐的检举或许还不足以让康熙对他进行处置,但纳吴三桂孙女为妾,对于康熙来说,是触犯了最不该触犯的底线,与反贼孙女扯上关系,在皇帝眼中绝非小事。
而要说蔡毓荣真如他自己所言,是为了吴氏的美色才将其藏匿,怕也不尽然,谁都知道吴三桂在被朝廷下令围剿之前其财富和权利都十分巨大。
而吴氏作为吴三桂的孙女,蔡毓荣能够冒着与反贼扯上关系的风险藏匿她,或许也与吴三桂的财富有关。
见色起意也许不假,但这或许并不足以让蔡毓荣甘冒如此大的风险,终究是被权利和贪欲迷了双眼,原本可以凭借平定藩乱的功劳居于高位,作为有功之臣而被皇帝看重,确动了不该动的心思,触及皇帝的底线。
功高盖主,欺弄皇权的鳌拜尚且被皇帝设计囚禁,夺回朝权;实力了得,几乎只手遮天的“云南王”吴三桂也被康熙一步步削弱权利,这些比蔡毓荣强上数倍的权臣尚且败给皇帝,一个凭借皇帝之手才一步步位极人臣的高官,又如何能够在高位之上久居不下。
长期以来,蔡毓荣的所作所为或许早已成为其他朝臣的眼中钉,肉中刺,而佟国维的揭发上奏,也许只是给了康熙一个处置蔡毓荣这个功臣的好时机。
可以说,蔡毓荣的大好仕途,早在他被权利迷了眼的那一刻就终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