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5月,两会期间,邓小平拦住要离开的记者,说:“等等,你们别走,替我辟个谣。前几天耿飚说的不算,我说的算,港澳办说了算。”
为何,邓公要特地拦住记者,要他们辟谣呢?事情要从1982年开始说起。
1982年9月22日,有着“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抵达首都。
这位“铁娘子”,可谓是来者不善。她是带着能使英国继续管理香港的任务而来,却不成想,这将是她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次会谈。
9月24日,邓小平便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与撒切尔夫人进行会谈。
会谈刚一开始,撒切尔夫人便用关于香港的三个条约,即《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准备先发制人。
她在会谈中强调:“这三个条约在国际法中仍然有效,不可单方面废除”。
会谈刚一开始便单刀直入,将底牌亮了出来,可见这位“铁娘子”底气十足。也许这种方法在其他地方会很奏效,毕竟下马威在心理战中很容易胜出,可惜她打错了如意算盘,忘记了坐在她对面的是素有“钢铁公司”之威名的邓小平。
邓公严声厉色,掷地有声,他直接阐明原则:“主权问题,是不能够谈判的。中国对于1997年收回香港的问题,不能谈判。”
看到邓小平的坚决态度,撒切亮出了第二张底牌。她提出:“香港要想保持现在的繁荣,必须由英国统治”。
本以为捏住了邓公的软肋,却不想邓小平,以超高的政治智慧重新定义了香港繁荣问题,他指出:“香港是否继续繁荣富强,取决于中国对香港所给予的政策”。
面对邓公的一一反驳,撒切尔亮出了第三张牌。她声称:“若是中国方面宣布要收回香港,香港就会动荡不安,中国就要面对灾难性的后果”。
面对撒切尔夫人的这番“警告”,邓公脸色丝毫没有变化,坦然说到:“对于收复香港,势在必行。不排除这个时候发生意外的事件,香港发生动乱。如果我们谈不拢,中国将考虑接收香港的时间和方式”。
邓公的态度就是中国的态度,其坚决性让咄咄逼人的撒切尔哑口无言,不由得慌乱神,导致她在人民大会堂门前因失神而摔了一跤。
虽然这次会谈充满了火药味,但却奠定了中国要打赢这场硬仗的决心,也定下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基调。
接下来,双方以两年为期,通过外交途径进行磋商具体细节。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1984年5月1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了。
英国趁着这段特殊时期,利用记者捕风捉影的特点,开始一些女记者突击式地提问一些刁钻问题,只要发现风向,便大肆宣扬。
期间,耿飚一个不留神,直接中招。在众多问题中,他模模糊糊地回答了香港驻军问题。一句:“我们可能不会驻军香港”。让记者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
结果,第二天,香港各大报纸纷纷刊登了:“中国不会在香港驻军”等言论。对于有心人士,甚至品出了中国收复香港并不那么坚决的信号。
媒体舆论快速发酵,邓公得知后,大动肝火,直接拍桌子对耿飚打骂:“你凭什么讲这话?关于香港是否驻军的事,我和港澳办说了算。”
就这样,趁着两会期间,邓公拦住记者强调:“对于香港,如果中国没有驻军权,香港还算是中国的吗?在香港驻军,是中国的主权”。
一句话,掷地有声。在中英对香港回归的谈判中,“香港驻军事件”只是其中的一次突发事件,但其背后却有着深刻的意义。
博弈从来不只是在棋盘上,在谈判中,在每一次突发事件的处理上。
弱国无外交,我辈当自强。正是因为先辈们用强硬的身板挺起中国的脊梁,才让中国有尊严地坐在谈判桌前。也正是因为他们,才铸就了我们的强国梦,成就复兴中华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