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省纷纷起义响应,甘肃省府兰州虽为清朝旧官僚势力所把持,但各地方农民、会党组织发起多起起义,比如阶州(即武都)农民何成海、姚永福率众围攻县城,遭到清军残酷镇压,民众死伤千余人;灵台县佃农蔡普明领导陕甘边会党60余人的胡家店起义;宁县农民彭四海、汪兆黎领导的早胜塬起义等等,无畏的民众自发向行将灭亡的清王朝发起冲锋,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此时甘肃省西北部也笼罩于革命风云之中,黄河以西的狭长地带被祁连山和巴丹吉林沙漠包裹着,因形似走廊被称作“河西走廊”,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城堡耸立其间。自古以来,河西走廊的民众即饱受封建社会欺凌压迫,反抗暴政苛捐的斗争此起彼伏,时值清末压迫剥削日益深重,英雄的河西走廊民众纷纷奋起斗争,其中甘州(即张掖)王良卿、王莲清等谋划聚众起兵进占河州(即临夏),然而不久即因时机不密而泄露,致使王良卿等30余人遇难;凉州(即武威)齐飞卿先因反抗官府压迫而入狱,于狱中宣传反清思想,且与会党保持联络,约定时间共同起义,被凉州知府王步瀛查知后杀害,引起民众巨大同情;酒泉祁得隆约集农民500余人组成革命军,打算在年节社火期间起义,因计划泄露遭到清军镇压,革命军以火枪、刀斧等简陋武器抵抗,最终起义失败。
1.甘州王莲清、王良卿
王莲清祖籍河南,其父为清末甘肃南古城把总,后晋升为守备,光绪年间带兵于祁连山一带镇压暴乱,后在战斗中致伤而死。此后,王莲清随母迁居东乐,接受传统教育且学习武术,喜欢救人危难打抱不平,待成年之际,家贫无法继续读书,流落甘州做佣工劳役糊口。王良卿为东乐人,其父在城中开杂货铺为生,善于结交往来客商朋友,家境颇为富裕,是公认的不剃发、不穿僧衣的佛教徒,被当地成立的白莲教龙华会推为会长,会中约有会众百人;王良卿受其父影响亦好结交豪杰,平时于乡里狂放不羁,偶有依仗财势凌人之举,读书时与王莲清为同窗,两人交好成为挚友。
辛亥革命爆发后,甘州地方旧官僚六神无主,害怕革命一旦成功,新政府会清算前清官员昔日的恶事,因而有的官员逃匿躲藏,有的勾连团练爪牙作恶,一时间到处人心惶惶。王莲清知悉天下大变,打算回河南查访局势,王良卿虽知沿途十分险恶,仍然慷慨资助其川资,同时利用龙华会和白莲教的关系网,秘密护送王莲清返回河南信阳。王莲清访亲交友,结识许多革命党人,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认定革命党人必能推翻满清,旋即被吸收加入革命党,又被派遣回河西发动革命,途径陕西时正值军政府抗击甘军保卫革命之时,王莲清所见所闻颇为振奋,旋即返回东乐与王良卿商议起义,预备以龙华会为基础,以传播佛教名义于张掖、山丹、临泽间宣传革命,集结起多名帮会头领和30多名义士,于城隍庙滴血盟誓相约起义。
当时甘军马安良部攻击陕西革命军甚急,双方相持于乾州日夜激战,革命军首领张云山派人到甘州联络王莲清、王良卿起义,从后袭击马安良“老巢”河州。王莲清、王良卿打算发动起义,计划发动3000人取甘州,2000人取山丹,1000人夺取临泽,1000人占据东乐。然而,义军储备的弹药十分缺乏,便四处托人高价购买子弹,因内奸告密而泄露,此事被甘肃提督马进祥探知,立即调动清军缉捕,王莲清和一名回族会众被逮捕押赴刑场,王莲清于受刑之际高呼“革命成功,清朝必亡”,号召群众勇敢反清斗争,被人们称作“铁汉子”。此后,马进祥又抓捕王良卿及另外30余会众,株连达200余众,遭关押者不可胜计,甘州起义遂胎死腹中。
2.凉州齐飞卿、陆富基
齐飞卿中过秀才,雅好书画兼习武艺,为人仗义疏财。1908年八月,齐飞卿、陆富基、于成林领导凉州农民攻入县衙门抗税,县知事逃跑藏匿,农民义军抄了劣绅的家财,事后官府派把总刘作铭领兵镇压,很快逮捕杀害于成林,当时陆富基已逃到外地,听说官差日夜骚扰家乡父老,因不愿连累旁人遂自行投案,后押往兰州亦被杀害,乡民闻讯四散奔逃。齐飞卿逃亡在外,至1910年潜回故里联络帮会反清,遭到陕甘总督长庚镇压归于失败,后因被出卖被捕,与狱中仍然结交志士,宣传反清革命思想,最终被凉州知府王步瀛杀害。
3、酒泉祁得隆
1912年酒泉城中尚有革命党人祁得隆长期以行医为名宣传革命,至1912年春组织起数百群众,准备发动起义反清,当时酒泉城中驻扎的清军中已有革命党渗透,祁得隆遂联络之作为内应,又集结同志和农民武装达200余人,确定于1912年2月17日五更起义,准备一举攻袭酒泉城。计划尚未实施,即遭叛徒告密而陷于被动,清军随即引兵来攻,起义军准备不足仓促应敌,武器装备落后又缺乏战斗经验,只能以火枪、刀斧勉强应敌,最终被清军击败,起义以失败告终,祁得隆遭捕后被杀害。
总而论之,纵观辛亥革命时期河西走廊的革命活动纷起,皆因事机泄露而归于失败,然其间涌现的英雄人物却英武不凡,其矢志不渝、敢作敢为之秉性品格令人钦佩,如凉州齐飞卿、陆富基之辈诚为磊落丈夫也。青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写道:“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烈士武臣多出凉州。”默而识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诚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