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45年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谈判上鲜为人知的斗智斗勇

1945年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谈判上鲜为人知的斗智斗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619 更新时间:2023/12/25 5:17:37

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一天早晨,主席与蒋介石,散步在林荫小道。蒋介石用兄长般的口吻说:“共产党最好不要搞军队,如果你们只在政治上竞争,那你们可以被接受。”

毛主席诚恳的说:“我赞成军队国家化,军队只要为国防服务,则党全力办政治。”

这天早晨,毛主席与蒋介石,散步在林荫小道上。

此时正值秋天,又是早晨,微风阵阵,吹在人身上分外凉爽。

小道两旁是翠绿的竹子,风吹过,带起竹叶,沙沙作响。

早起的毛主席正在林间散步,意外遇见了同样早起散步的老蒋。

老蒋笑着说:“润之先生,你怎么起的这样早?”

“我一听闻你有晚上办公的习惯,难道是我招待不周,让你觉得不自在了?”

老蒋表面上一派和睦,实际上在那笑容之下,谁也分不清这些话究竟哪些是出自真心,哪些是出自假意。

面对老蒋,毛主席也笑着说:“岁月如逝水,有道是前30年睡不醒,后30年睡不着嘛!蒋老兄不知有没有这个体会呢?”

两人相视一笑,并排漫步在小道上。

没一会儿,又走到一个石桌旁,两人一起坐下来。

谈笑之间,两人脸上都带着亲和的笑容,仿佛两人是多年未曾见面的好友再次相见一样,既亲切又友好。

两人相互打太极、推皮球,暗中洪流涌动。

为了这次谈判,毛主席做了十足的准备,也带着相当大的诚意来和老蒋谈判。

为了这次谈判,老蒋已经发来三封电报,邀请“共商大计”,言辞一封比一封更加咄咄逼人,似乎是笃定了他一定不会来。

咄咄逼人的电报、还有兵力变化,赤裸裸的告诉对方:“这是陷阱。”

当然,这是他的阴谋。

如果自己当真不来的话,一顶“拒绝和平”的帽子就可以顺势扣在我们头上。

对于老蒋来说,这可是一次打好舆论战的大好时机,只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就能给对方一个重重的打击。

为了不让他的阴谋得逞,同时在面对舆论时抢占优势地位,毛主席再三思考,不顾劝阻,决定还是奔赴重庆。

昨天还没有下飞机,各国记者手中的摄像机便开始“咔嚓咔嚓”不停地拍摄起来,灯光闪烁间,堪比好莱坞现场。

毛主席对于这次谈判十分重视,更是做了重重布置,以确保万无一失。

谈判桌上,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不满意的神色,更是有不少人脸上难掩愤怒。

尤其是若飞,他直接气得将桌子拍得嘭嘭响,面赤如牛:“你们简直是不可理喻!”

然而面对愤怒的代表,王世杰等人不仅毫不在意,反而一直咬着不放手。

“你们的要求确实太高了,我们还是希望你们能再退一退。”

就这样,双方都寸步不让,谈判陷入了僵局。

这天傍晚,老蒋来到毛主席下榻的地方拜访,两人畅谈了许久。

两人交谈许久,但结果仍是不容乐观。

在许多无关痛痒的问题上,双方还能坐下来和气交谈。

可一旦涉及到敏感问题了,便是双方一直激烈竞争的地方。

老蒋一心想要削弱共方实力,来达到让自己势力不受牵制一家独大的目的。

于是对于敏感问题更是分毫不让,丝毫不愿意让共方拥有军队。

尽管共方对此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让步同意将现有力量进行整编,但老蒋依然是固执已见,不愿意松口。

尽管舆论已经对他很是不利了因为当时合约迟迟不能签订,社会各个阶层都为此揪心,关注着动向,也知道其中原因主要是老蒋始终不能同意共方提出的要求,各地民众纷纷要求老蒋同意协议。

但老蒋依然是不愿意做出让步,他坚持不同意让共方自己掌握力量。

但是一个人是没有办法与民众的意愿相抵抗的,在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努力之下,老蒋终于还是没能固执到底,松口同意了,10月,双方签订了合约。

尽管这仅仅只是一个“表面合约”,仅仅只是一张纸上几个字,实际上对于他来说约束力也不大近乎于无,但这对于当时来说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这相当于老蒋在全国人民面前做出了这么一个承诺国方和共方将会和平共处,一旦老蒋率先撕毁协议开战,那么他就站在全国人民的敌对方,在舆论上便处于劣势。

标签: 重庆谈判毛泽东蒋介石

更多文章

  • 清末处理驻藏大臣凤全在巴塘被杀事件及赵尔丰“桑披寺之战”详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驻藏大臣,凤全,赵尔丰,桑披寺之战

    清末川边“改土归流”,在四川近代史和藏民族的近代史上,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这次改流,起因是以“巴塘凤全被戕事件”为导火线,接着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全面展开的。那“凤全事件”到底经历了什么,后来赵尔丰指挥装备精良的

  • 民国初年,四川都督尹昌衡西征康藏戡乱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四川都督,尹昌衡,康藏

    清末民初的藏地叛乱清末民初之时,国内时局动荡,西藏政局不稳,特别是辛亥革命爆发后,内地群雄并起,无暇西顾,英国人就趁着这个机会,加紧了对西藏的侵略,怂恿当地人驱逐驻藏川军。要说英国人侵略西藏的野心,在光绪十五年占据锡金后,就已经是有恃无恐了,后来又在1904年入侵拉萨,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英帝

  • 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而身亡,到底是谁刺杀了他,这一谜案至今未能解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肯尼迪,肯尼迪遇刺

    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而身亡,他身中两枪,而且两处全部都是致命伤害:一处位于喉咙,另一处位于头部。约翰·肯尼迪于1917年5月29日出生在美国的马萨诸塞州。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当时正值二战时期)进入美国陆军,后来加入美国民主党。在1960年的总统大选中击败共和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尼

  • 天京事变加速太平天国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天京事变,太平天国

    历史这东西是是一个发展趋势,无论谁都是无法与整个历史的大潮流相违背的。所以说历史没有假设。但是历史具有必然性,也有很多偶然性,那些偶然发生的事件或是点燃了导火索,或是减缓了事件的进程,但究其根源都是必然中的偶然,包括特殊人物的出现也只是推动历史而不是改变历史。天国的政治制度和统治基础是违背历史发展规

  •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被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打劫,试图绑架郑和勒索大明,没想到郑和生擒了亚烈苦奈儿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郑和下西洋,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

    1410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返航途中经过锡兰山。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打算绑架郑和勒索大明,并暗中派5万士兵来到海边,袭击大明的宝船,抢走船上的钱财;另外还设置路障,截断郑和的求救。没想到郑和用3千士兵便生擒了亚烈苦奈儿。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一大壮举,它向各国宣示了大明王朝的和平外交政策,传播

  • 中印边境为何经常爆发冲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印冲突

    2017年,印度陆军参谋长公开宣称:“2017年的印度已经和1962年不一样了”。而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则让一众网友拍手称快:“没错,2017年的中国也不是1962年的中国了”。看来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还是没有彻底打服印度阿三,那么印度这个西边

  • 大明最强边军朵颜三卫,隶属宁王朱权,竟也投效燕王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朵颜三卫,宁王,朱权,朱棣

    提起朵颜三卫人们都感到虎躯一震,因为这朵颜三卫可以说是在明朝时期最强大的一支军队。而朵颜三卫本属于宁王朱权的士兵们,但是却被燕王朱棣吸引走,但谁曾想之后的朵颜三卫竟然与朱棣反目。为什么在人们的心中朵颜三卫是如此的厉害?又是什么原因让挖走朵颜三卫的朱棣又与之反目成仇?在古代的时候,蒙古族的势力一直都是

  •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后,建文帝的旧臣大都投降,唯有方孝儒慷慨赴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棣,靖难之役,建文帝,方孝儒

    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他是朱元璋的长子朱标的长子。朱元璋对自己的长子朱标很是看中,而这个儿子也的确在当时大臣和皇族中威望很高,若不是天不假年,他必然是以为不可多得的好皇帝。由于朱标突发疾病病逝,朱元璋便将为了储君人选放在自己的长孙身上,朱允炆就成为名正言顺的第二任明朝皇帝。根据很多史料记载,朱允

  • 1941年,皖南事件爆发,张继对着蒋介石大骂:“你身边就藏有卧底。”蒋介石对此置若罔闻,后来知道真相的他险些哭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皖南事件,张继,卧底

    这个卧底就叫沈安娜,生前是国家安全部咨询委员,自从1935年打入蒋介石身边,搜集情报,曾在蒋介石主持的党、政、军、特高会议上搜集大量重要情报,并从末暴露,也因此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博的人”。沈安娜在1941年蒋介石给高层开会时,悄悄用符号记下了内容,然后利用上厕所的时间,将会

  • 刘备在夷陵之战的损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夷陵之战,刘备

    夷陵之战不是一场孤立的战争,他是一系列的连锁战役,所谓损失,也不是指吴军杀伤的人数,而是指刘备从战争开始动员的人数,以及败退到永安双方休兵,刘备方面保留了多少有生力量,俩者差值,这才是刘备方面的损失。损失很大,几乎打光了蜀汉集团的中生代将领,像冯习、张南、傅肜这些名声不显但带兵多年的人,应该是日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