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后,建文帝的旧臣大都投降,唯有方孝儒慷慨赴死!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后,建文帝的旧臣大都投降,唯有方孝儒慷慨赴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494 更新时间:2023/12/22 21:43:37

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他是朱元璋的长子朱标的长子。朱元璋对自己的长子朱标很是看中,而这个儿子也的确在当时大臣和皇族中威望很高,若不是天不假年,他必然是以为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由于朱标突发疾病病逝,朱元璋便将为了储君人选放在自己的长孙身上,朱允炆就成为名正言顺的第二任明朝皇帝。

根据很多史料记载,朱允炆当政期间也做了很多利于朝政的事情,当时的治安和环境都很好,百姓夜不闭户,一片祥和。

值得一提的是,建文帝在位的时候在政治上,他推行改革法治,颁布了《大诰》,这算是《大明律》的补充和修订,让法律条例更清明和严格。

另外,他极力推行中央集权,必要的手段就是执行削藩,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决策没有大问题,但是适合不适合当下实行,如何实行没有做好,以至于造成后来的结果。

在经济上,建文帝朱允炆也指定了很多新的措施,减轻赋税,减少江南过度的土地税等方面的做法,很快的起到了效果,民众生活的条件得到改善,社会稳定性增强。

在此期间,建文帝还对佛教和道教很是重视,他对佛教和道教地免除土地税务,并重视维护佛教和道教所有土地的权利,避免有权有势之人染指。

虽然以上的政策被建文帝朱允炆采纳,但是其结果并不能让人满意。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政策提供的人有点不切合实际。

朱允炆年龄很小,其辈分比几个封地的叔叔们差一头,其在朝中也没有相应的感召力,所以他自然很难压制住势头正盛的叔叔们和老臣。

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力,朱允炆重用了几位颇有才华的文人,这些人的确是明朝中难得一见的人才。比如黄子澄齐泰,及方孝儒等文人都是朱允炆身边的红人,尤其是黄子澄,更是削藩政策的始作俑者。

当然他的出发点比较好,为的就是中央集权,只是当时所处的大环境就是叔叔们势力过大,而中央从军事和威望上都有不足,稍有不慎都会出现问题。

另外,黄子澄和齐泰这两人不懂军事,很多决策不符合实际,有点纸上谈兵的意思。很快如此政策下,各藩王都表示不满,以燕王朱棣为首的藩王都做出反应。

为了自保,朱棣起兵反抗,最终将建文帝逼下帝位,自己成为新一任的明朝皇帝。

朱棣成为皇帝后,以前表示忠于建文帝的大臣纷纷倒戈,原本朱棣对此并不在意,他也认可将这些大臣留下为己用。

且朱棣身边谋士道衍曾道:“殿下攻下应天后,如果要更好地安抚天下人,让天下人认为你是正统,一定要把方孝孺留下”。

其原因就是方孝儒不仅在朱元璋时期就很受重视,他的才华也被世人所折服。

其在文人中的地位很高,如此威望的人留下,可彰显朱棣这位皇帝的仁慈,若是让其为朱棣草拟诏书,那正可向世人表示,朱棣乃是正统皇帝,并不是篡位所得。

可惜,方孝儒一直谨记朱元璋的话,他认为朱允炆才是正统的皇帝,自己也只承认朱允炆,朱棣的所作所为让他不耻,自朱棣破城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决心。

朱棣曾派了很多大臣去劝降方孝儒,都被其拒绝。后来,朱棣更是主动的召见的方孝儒,并表达自己惜才之心,希望方孝儒能为明朝效率,辅佐自己治理天下,并要求他写草拟诏书以示世人。

谁知?方孝儒不仅不对朱棣行礼,还哭来起来,他不断追问建文帝的下落,见到燕王说:“建文帝已死”。

他又问建文帝朱允炆的弟弟在何处,句句质问,让朱棣很是恼怒,直接让方孝儒写诏书,而这个文人也有傲骨,他只写了“燕王篡位”就丢了笔,大骂朱棣!

朱棣气极,立刻命令将方孝儒杀死,还灭了其十族。之后,朱棣不仅没有再善待建文帝宠臣,反而将他们悉数杀死,即便几位已经投降的大臣也没有幸免。如此看来,真正有气节,对建文帝中心的仅有方孝儒一人。

标签: 朱棣靖难之役建文帝方孝儒

更多文章

  • 1941年,皖南事件爆发,张继对着蒋介石大骂:“你身边就藏有卧底。”蒋介石对此置若罔闻,后来知道真相的他险些哭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皖南事件,张继,卧底

    这个卧底就叫沈安娜,生前是国家安全部咨询委员,自从1935年打入蒋介石身边,搜集情报,曾在蒋介石主持的党、政、军、特高会议上搜集大量重要情报,并从末暴露,也因此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博的人”。沈安娜在1941年蒋介石给高层开会时,悄悄用符号记下了内容,然后利用上厕所的时间,将会

  • 刘备在夷陵之战的损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夷陵之战,刘备

    夷陵之战不是一场孤立的战争,他是一系列的连锁战役,所谓损失,也不是指吴军杀伤的人数,而是指刘备从战争开始动员的人数,以及败退到永安双方休兵,刘备方面保留了多少有生力量,俩者差值,这才是刘备方面的损失。损失很大,几乎打光了蜀汉集团的中生代将领,像冯习、张南、傅肜这些名声不显但带兵多年的人,应该是日后北

  • 安禄山死后,安史之乱为什么持续了八年之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安禄山,安史之乱

    从“商鞅变法”到“陈桥兵变”,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中国历史有一条主线,那就是关东和关西的地域之争,或者说,是关东的核心河北,与关西的核心关中之争。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便是定都关中的秦国,和定都邯郸的赵国争夺乱世霸权,获得战争胜利的秦国,很快开始攻

  • 1976年葡萄牙要主动归还澳门,只提出一个条件,邓公得知后:休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澳门,澳门回归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中国经历过江山易主、朝代更迭。而其中唐朝时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的鼎盛时期,时至今日,国外还会称呼华人为唐人,有些地方还建立了唐人街。但是到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就可以说是一部屈辱史了,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直接导致当时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清朝政

  • 1997年2月20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降下了半旗--为邓小平的逝世而致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天安门广场,降半旗致哀

    1997年2月20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并没有如往常一样在最顶端迎风飘扬,而是降下了半旗为邓小平的逝世而致哀。2月20日正是元宵节前夕,祖国各地仍然春寒料峭,大街上的人们见面第一句话,都是在互相告知“小平同志去世了”的消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邓小平将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他

  • 壬寅宫变:嘉靖皇帝服下“仙药”后,找来端妃,一番云雨之后睡着了,谁知16名宫女想要将其勒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壬寅宫变,嘉靖皇帝,端妃

    1542年,嘉靖服下道士送来的“仙药”,临幸端妃,一番云雨过后,他意犹未尽地睡着了。半夜,16名宫女摸进房间,将绳索套在他脖子上使劲勒了下去。处于深宫当中的皇帝,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安全得不能再安全了,毕竟有武艺高强的御前侍卫把守,而且皇帝的行踪也是密不对外。要说这宫外的人想去谋

  • 明朝嘉靖帝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残害少女,导致“壬寅宫变”,受害的16名宫女企图勒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长生不老,壬寅宫变

    世界上有人能长生不老吗?明朝嘉靖帝为了能够长生不老,永享富贵,不惜残害自己的子民,喝少女的经血养生,更为变态的是为了得到纯净的血液,嘉靖帝让这些少女吃桑叶饱腹,渴了也只能喝早晨的露水。明朝嘉靖帝的长生之路,究竟有多离奇,在最信任的道士死后,嘉靖帝留重用了陶仲文,对他的话言听计从,但是这陶仲文是个伪道

  • 卢旺达种族灭绝事件始末:短短的100天之内,约有100万人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卢旺达大屠杀,卢旺达种族灭绝事件

    如果说20世纪规模最大的种族杀戮是纳粹德国对近600万犹太人的清洗,那么,“效率”最高的种族清洗当属在1994年发生在非洲中部小国的卢旺达大屠杀。短短三个月时间内,卢旺达就有接近100万图西族人和少数胡图人从这个地球上蒸发,漫山遍野的尸体多到几个月后都来不及处理,任其堆放在野

  • 红军长征途中的“强渡大渡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完成的?有何重要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强渡大渡河,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途中的“强渡大渡河”是在什么样的危急情况下完成的,强渡大渡河对于那时的红军长征有着怎样的意义?1935年5月,此时正在长征的红军面临着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敌人为了阻挡红军长征,就在大渡河对岸设立了牢固的防守,重机枪,迫击炮,国民党为了阻挡红军可谓是用尽了一切办法

  • 武则天迅速平定扬州叛乱,李敬业失意官僚不得人心的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扬州叛乱,武则天,李敬业

    唐高宗去世(683年12月27日)和唐中宗被废(684年2月26日),是武则天政治历史前后两段过渡的界碑。从此开始了她真正“圣衷独断”的武则天时代,史称“则天朝”。废唐中宗后,她立第四子李旦为皇帝(唐睿宗),但居于别殿,不许参与政事。武则天自此&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