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而衰,仿佛是一道魔咒,大唐王朝也没有幸免。但盛世大唐覆灭时的惨烈程度,却是令人难以直视。一夕之间,2个皇帝就地弑杀、9个皇子沉尸池塘、30位大臣弃尸黄河。
原本唐朝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都是一路向好。但唐玄宗李隆基在中后期,自以为劳苦功高,开始沉迷酒色,贪图享受,朝政逐渐被小人把控,社会层级矛盾激化,千里之堤即将毁于蚁穴,一场巨大的风暴悄然来临,他却浑然不知。
这场风暴便是“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节度使史安禄山、史思明起兵谋反。八年内乱使唐朝元气大伤,战乱后的百姓民不聊生,朝廷宦官掌权,地方藩王割据,唐玄宗完全失控。盛唐急剧由盛转衰,如垂朽的老人,苟延残喘,偏偏此时又遭重创。
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又给了风雨飘摇的唐朝沉重一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黄巢大军高举造反大旗,搜刮民脂民膏,血洗长安城。
这个时候,唐朝最后的掘墓人朱温出现了。
早期的朱温是黄巢麾下一员猛将。在各路大军争权夺利的过程中,朱温见黄巢大势不妙,做了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定。
他反过来联手唐军,剿杀了黄巢,摇身一变,成为唐朝功臣。此后,他拥兵建功,受到朝廷重用,被赐为梁王。谁知,他的野心从此急剧膨胀,接下来一系列贪婪、残暴的行为更是让人目瞪口呆。
公元903年,朱温带兵攻打了长安,挟持唐昭宗,并于次年劫持到靠近大梁的洛阳。在洛阳,朱温恶性毕露。
他先是命人将唐昭宗身边的侍卫、亲信等200余人全部缢杀,代之以他选来的形貌、大小相似的亲信,唐昭宗言词之中表示抗拒,朱温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年仅38岁的唐昭宗就地弑杀。然而这还不算完。
弑君后,他扶立昭宗第九子李柷为帝,立唐哀宗。封自己为魏王、相国、诸道兵马元帅,可佩剑上殿,皇帝宝位唾手可得,但还是有所忌惮。
此时唐哀宗虽如同傀儡,毕竟唐室还有后人、唐朝还有老臣,这些后人和大臣心系大唐,不满朱温的作为,这朱温哪能容许,于是大开杀戒。
他先是摆了一道“鸿门宴”,邀请所有唐皇子前来赴宴。趁皇子们放松警惕,酒酣之际,一群士兵冲出,缢死了所有皇子,投尸于九曲池中。
接着,他又对唐朝大臣们痛下毒手。他下令抓捕了对大唐忠心耿耿的官员,全部罢免、逮捕,趁着夜色,把这些大臣斩首在白马驿,抛尸黄河,惨绝人寰。
血洗朝廷后,无人再敢反抗,自知命悬一线的唐哀宗,不得不禅位于朱温。上位时,朱温还假意推辞,后经“劝谏”,“荣”登梦寐以求的宝座,国号“大梁”。
即便如此,朱温还是没有放过唐哀宗,次年便将其囚禁杀害。至此,大唐灰飞烟灭。
上天是公平的,多行不义必自毙。古人曰“上行下效”,朱温登基六年,其子师从其父,弑父夺位。
纵观历史,虽然每个朝代都难逃灭亡的命运,但面对泱泱大唐灭亡史还是令人唏嘘。
盛唐可谓成也唐玄宗,败也唐玄宗,他开创了开元盛世的辉煌,却在辉煌后迅速衰落,这是他对权力太过于盲目自信的缘故,焉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在太平盛世,我们越是要常怀感恩之心,居安思危。
你认为唐朝最终被惨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