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被评为“五七干校”的四名人之一,他是邓小平同志的秘书,他是邓小平复出后点名要见的人。他是中国真正的忠臣,为共产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相较于他的功,更鲜为人知的是,他和邓小平都曾经被下放改造多年。他是谁?他就是王瑞林。
1973年,邓小平接到中央的通知,要他到北京报道。得此消息的邓小平和家人均是激动不已,但在离开前,邓小平点名要见之前的秘书王瑞林。这是为何?
一、去北京上任,点名要见王瑞林
邓小平为何要点名见王瑞林?据说在江西改造的邓小平接到中央的通知后,觉着自己以后可能不会再有时间来江西了,就想趁着这段时间好好逛逛江西。于是,邓小平他们一路沿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赣南军区等地逛了下来。途中,他突然想要去进贤县,缘由为何?
原来这里有个中央办公厅“五七干校”,这里是王瑞林被下放后干活的地方。于是,他们便在这里停了下来。当邓小平表达出想要进去见一下王瑞林时,警卫员却很难为情,只能先向中央请示过后再做定夺。
邓小平也没有强人所难,索性回去等着。好在没两天,中央就同意了他可以去见王瑞林。此时,距离他离开江西赴北京也不远了。
邓小平像诸葛亮一样,曾三顾“五七干校”。第一次他只是路过,但被随行人员说了什么拦住了;第二次路过便是警卫员去请示中央是否让他们相见;第三次就是中央批准的这一次。于是,他特地从旅游地景德镇赶往进贤县,只为见一见多年未见的老部下。那么,两人相见之后又发生了什么?
二、再见老部下,两人均是热泪横流
时隔多年未见的老领导和老部下,再度相见会是怎样的一副景象呢?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但老友见老友又何尝不是呢?邓小平同志和王瑞林虽然都被下放改造了,但是他们心里都一直记挂着对方。
因此,邓小平进了“五七干校”之后,乍一相见,两人均是愣怔了好一会,随后才泪流满面地相拥。但这个地点不是一个适合见面的好地点,因为中央给的时间并不多。
于是,王瑞林在征得“五七干校”的同意之后,得了两天假去邓小平的住处“将军楼”进行叙旧。王瑞林一进“将军楼”大门,便被邓小平同志的两个女儿冲过来抱住了胳膊,还叫他:“王叔叔,好久不见!”
原来,王瑞林曾是邓小平秘书时,待他的两个女儿特别好。因此,两个小姑娘也很是粘这位王叔叔。许久未相见的邓小平和王瑞林促膝长谈,谁也不想去打断他们的谈话。就这样,他们足足呆了两天之久,仿佛要把分开之后的每一件事都要说清楚才肯罢休。那么,这次见面会是他们俩的最后一次见面吗?
三、老领导带着老部下一起回北京任职
邓小平通过这次与王瑞林的交谈,有了一个想法,是什么呢?他想要把王瑞林一起带回北京,而王瑞林这边更是没什么意见。于是邓小平便向中央打了申请,最终带了王瑞林随邓小平回北京。
在这期间,王瑞林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再次体现了。他不仅在每次开会前都为邓小平整材齐料,还会偷偷记录下邓小平同志悄无声息为群众做事时的画面及笔记。
就比如在深圳出差时,年迈的邓小平不想声张,但王瑞林却还是提前打了招呼给当地领导,让他们要记录下来,并说:“如果不记下来,将会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事实证明确实是这样,王瑞林的做法让邓小平再一次使民众的好评如潮。王瑞林从改造前到改造后,一直辅佐与邓小平身边,一直勤勤恳恳、本本分分做事,直到邓小平去世时他还是继续做事。真是让人敬佩!
王瑞林虽然曾经被下放改造过,但他没有丝毫的怨言,反而是坦然接受,并努力做好当下的事。他对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丝不苟,从来不敷衍塞责。这份心态度是很多人都无法比拟的。而他能在改造后再度选择跟随邓小平同志,陪他继续奋斗几十年,这份坚守足以让人敬佩!我们应该铭记这样的英雄,永不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