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崭露头角:从不被看好到逆袭之路

韩信崭露头角:从不被看好到逆袭之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64 更新时间:2023/12/23 17:54:47

前因:

刘邦进入汉中:公元前206年,历经波澜壮阔的征战,刘邦崭露头角,被封为汉王,并开创了独一无二的汉国。

公元206年,位于现今陕西汉中市辖区的南郑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时刻。当天,汉中王刘邦精心选定了一个吉利的日子,并在之前进行了斋戒准备。高台上建起了道坛,整个仪式按照一套严谨的程序进行,最终韩信被封为大将军。

韩信能够从原本只是军队仓库管理员的身份晋升为大将军,这离不开两位重要人物的帮助:萧何夏侯婴

事情发生在公元前206年,当时刘邦因受到项羽排挤而离开长安,来到了川陕交界处的汉中驻守。

面对这一局面,刘邦手下的将领们也存在着分歧。有些人一方面不愿意背井离乡,另一方面也觉得刘邦虽然被封为汉中王名义上有所晋升,但实际上只是被罢免发配而已;跟随他似乎没有多少出路。因此,在从长安道新郑的整个过程中,有不少人选择脱离队伍。

一天,刘邦传唤了身边的侍从,让他去传唤丞相萧何。然而,侍从却告诉刘邦说:“萧丞相也逃走了。”其他人离开并不重要,但是萧何可是刘邦的得力助手,没有了他,刘邦该如何应对?刘邦立即派人出发去追捕。

两天过去了,却仍然找不到萧何的踪影,这让刘邦坐立不安。

终于,在两天后,萧何回来见到了刘邦。刘邦既生气又高兴地责备道:“你跟随我这么多年,怎么也像其他人一样见风使舵、想逃跑呢?”萧何回答道:“我怎么可能逃跑呢?其实我是替您大王去追一个逃走的人。”

原来,萧何追捕的对象正是韩信。

当听到萧何正在追捕韩信时,刘邦心情和在拜将仪式上众将士听说自己要封韩信为大将军时一样复杂。他觉得要么是对方在撒谎,要么是自己耳朵出了问题,总之,他无法相信。

萧何赶紧解释道:“不不不,那些军官逃走了还可以再找,但是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在全天下都找不到第二个。如果您大王只想做汉中王,那当然用不上他;但是如果您想争夺天下、有关兵法之事需要商讨的话,就非他莫属了。现在就看您大王如何打算吧。而且对于韩信来说,如果您不真心重视并重用他的话,他是不会为您效力的。所以,只有大将军这个职位才配得上他。

韩信原本只是一个低阶仓库管理员而已,为什么萧何会对他如此了解和重视呢?这要多亏了夏侯婴。

三年前,陈胜,吴广在安徽宿州西寺坡乡的蕲县大泽乡里,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呼喊声唤醒了许多受够秦王暴政的人们,其中包括项梁。项氏本来是战国时期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代,家底雄厚、有良好社交关系,因此起义基础比较好,他的势力也很快壮大。”

韩信原本是一个没有固定职业、过着游手好闲生活的社会边缘人。没有人能够看出他内心怀揣着伟大志向,具备无敌将才的潜力。当时,韩信带着宝剑加入了项梁的军队,但项梁却未能察觉到他的非凡之处,只把他当作一个普通士兵置之不理。因此,韩信在军队中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

一年后,项梁在定陶战役中英勇牺牲。随后,项羽接掌了他的地盘和军队,并包括了韩信在内。起初,韩信对于项羽胸怀大志、英勇威猛感到欣喜,以为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归属,并多次向项羽献上“夺天下”的计策。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项羽根本不重视他所提出的建议,在听完后总是敷衍地表扬几句并且从不采纳。

面对项羽对人才不能识别的事实,韩信毅然转投刘邦旗下,并接任了一个管理仓库的小职位。后来,军需仓库发生火灾,负责看守的十几个人都因失职被判处死刑。韩信也在其中。

执行刑罚的那一天,其他十三名同案犯已经被斩首,轮到韩信时,他面无畏惧地凝视着被委任为监斩官的滕公夏侯婴,并说道:“大王难道不想统一天下吗?为何要杀害这样勇敢的壮士?”夏侯婴一听此言,在韩信高大威武的体形和相貌上感受到与众不同之处,决定放过了他。

在一番交谈后,夏侯婴对韩信赞赏有加,并将他引荐给丞相萧何。从那时起,韩信迎来了自己的机缘。萧何与韩信深入交流后,越发认识到他是一个非常卓越的将才。如果刘氏集团希望与项羽争霸天下,必须离不开他的才干。

在萧何的强烈推荐下,韩信终于得到了刘邦的赏识和重用。这一封将带来了楚汉之争的巨大变革。次年,刘邦决定经过谷关,与项羽展开激烈的争夺天下之战。在彭城一战中,刘邦陷入困境,幸好韩信率领大军前来支援,成功阻击了楚军进攻,并挽救了局势的危机。直到这时,刘邦才深信韩信真正配得上萧何称誉他为“国士无双”的殊荣。

后果:

公元前206年,刘邦听信韩信的建议。他巧妙地利用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成功征服了三秦地区并占领了关中要地。

结论:

韩信的加入成为刘邦政治集团的转折点,对于他们的未来命运而言具有深远影响。毫无疑问,若没有韩信的卓越才能,刘邦统一天下的可能性将大打折扣。

标签: 韩信

更多文章

  • 鸿门宴:要脸面还是要性命,该如何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鸿门宴

    前因:刘邦制定了三项法令后,他派遣士兵驻守函谷关,以阻止项羽进入关中地区。在刚刚结束巨鹿之战的那一刻,愤怒的项羽毅然决然地杀向咸阳城。在公元前206年的一个晚上,项羽在鸿门设宴招待着刘邦,这场宴会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庆贺两位反秦大将同心协力取得胜利。然而,在这个看似团结的阵营中,项羽内心深处却隐藏着一

  • 项羽分封诸侯:分赃不均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项羽分封诸侯,项羽

    前因:鸿门宴:跨越公元前207年十二月,项羽于新丰鸿门执掌张灯结彩之时,盛情款待刘邦,然幕后却暗藏杀机。公元前206年,当项羽进入关中并大封了十八路诸侯之后,天下却再次陷入了混乱的境地。这一剧变发生得如此迅猛,简直让人难以置信。那么,在这段时间内到底经历了怎样戏剧性的反转呢?鸿门宴之后,项羽凭借着胜

  • 广西剿匪战役(1950年~1952年)持续三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广西剿匪战役,广西剿匪

    1、1924年,李宗仁联合白崇禧、黄绍竑驱赶了广西的旧军阀陆荣廷,从此开启了长达近30年的实际掌控广西的局面,直到1952年解放军彻底剿灭广西土匪2、李、白主政期间,广西相对于其他省份则相对政治稳定,无论是文化教育还是经济有了一定的起色和发展,被当时的社会名流誉为“模范省”,

  • 古代战场尸体怎么处理?恶心的让你吃不下饭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战场,尸体,怎么,处理,恶心,的,让你,吃不,

    在我国古代是经常发生战争的,几乎每个朝代的兴衰都少不了战争,有了战争自然会有人员伤亡,这样就会有人来清理战场,一般都是由胜利的一方负责清理战场,一是为了收获战利品,另外一方面就是为了给那些半死的敌人来上一刀。那么古代战场上的尸体一般是怎么处理的呢?第一种:无人管这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毕竟出于人道主义胜

  • 春秋时期鄢陵之战是古代战争中着名的范例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鄢陵之战

    鄢陵之战对于晋楚两国之间国力较量具有一局定胜负的意义,鄢陵一战后,楚国大败,国君楚共王在伤亡惨重的境遇中连夜逃离。鄢陵之战是一场晋楚两霸主国为争夺附庸小国而挑起的战争,晋国原本处于弱势的一方,抓准楚国的弊病后,反败为胜,一战成名,巩固了其霸主地位。他们首先做到了知己知彼,摸透了楚军的六大弱点,这六个

  • 解析岳家军中原大捷的郾城和颍昌之战的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原大捷,岳家军,郾城和颍昌之战

    “连结河朔,直捣中原”郾城、颍昌之战是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重要战役之一。由着名抗金将领岳飞指挥岳家军于1140年七月先后在郾城、颍昌大破金军,取得了直捣中原、收复河朔计划的关键性胜利。此战是岳飞生前最后一次与金军主力决战,不久,岳飞奉命班师,使抗金的有利形势废于一旦。绍兴十

  • 长平之战时楚国为什么不秦国空虚攻打它?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长平之战

    这个问题也算千古谜团了。其实,在秦赵在长平打得最惨烈的时候,楚国如果倾其所有,是完全有机会趁火打劫的,即使打不残秦国,肯定也会让秦半死。实际上,当时的秦并非没有担心这个问题。在和赵国苦战的时候,秦重点防备的两个国家。一个是魏国一个就是楚国,秦楚边界从始至终都保持想当的军事力量。另外一个很搞笑的是,秦

  • 战国末期长平之战前后一共消耗了多长时间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长平之战

    在周王朝即将走向末日的战国时期,发生了一场被认为是当时天下局势转折点的战争长平之战。而这场战争也是当时众多战争中规模最大,以及伤亡最惨烈的一场。战争结束后,秦统一各国的脚步再无人能够阻挡。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上党郡与韩国失去联系。郡守冯亭不愿听从韩王的命令,将上党郡拱手献给秦国。他派遣使者去往

  • 揭秘如果长平之战赵国胜了会出现什么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长平之战

    秦、赵的长平之战是一场战略决战,此战过后,秦国统一六国有了较大的基础;而赵国元气大伤,亡国已近在咫尺!在开战之前,秦赵之前的实力本就悬殊,而在关键时刻,赵王却弃善于守城的廉颇不用,而改为用实战经验很少的赵括!不得不说,赵括也因此落得个纸上谈兵的名声。不过就算其不是纸上谈兵,这场战役赵国取胜的胜算也是

  • 长平之战为何唇齿相依的东方五国都袖手旁观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为争夺上党地区,秦赵爆发了着名的长平之战。此战以秦国惨胜收场,从此赵国一蹶不振,东方六国失去了抵御强秦的中坚力量,成为一群待宰的羔羊。那么为什么唇齿相依的东方六国面对秦赵生死对决都袖手旁观呢?六国之所以不施以援手,主要是魏韩自身难保,没那胆量招惹强秦;楚与赵不接壤,有力使不上,而且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