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
1.戍卒失期:陈胜和吴广被派往边境驻守,途中遭遇暴雨,未能按时到达。
2.沙丘密谋:秦二世上位后,开始倒行逆施,加剧了统治的残暴性,使人民承受着更大的负担。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带领着一支义军起义的壮举,为秦朝的反抗打响了第一枪。
陈胜出身贫寒,但他怀揣着壮志雄心,渴望成就一番伟业。他曾与身边的人分享过他的理念:“只要有了财富和地位,就不会被人遗忘。”然而,这些同伴们并未理解他,并对他嘲笑不已。尽管如此,陈胜毫不气馁地说道:“小鸟岂能明白大鹰之志呢。”
陈胜和吴广情同手足,二人与九百多名贫困民众一起被征召戍边,在前往大泽乡的途中遭遇了暴雨洪水和坎坷道路的阻碍。迟到可能导致惩罚处分,于是陈胜决定直接发动反抗。此时,秦朝已由始皇帝执政转交给二世皇帝;然而相比于始皇帝时期的强势统治,二世皇帝却失去了威望。当时的百姓都感受到了生活无望的绝望,而陈胜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情绪,他认为实现伟大理想的时机已到了。
于是,陈胜和吴广商议一番后决定鼓动这九百名戍卒兴起反抗。陈胜首先施展了一些神秘的手段,试图让戍卒相信他们的起义必将成功。他将字迹写在绸子上,并将绸子塞进购买来的鱼肚子里。当大家享用鱼宴时,发现了绸子,这无疑让所有人都大为震惊。接着,在深夜吴广偷偷闯入神庙,手持灯笼并发出类似狐狸叫声的喊声:“大楚兴、陈胜王!”结果这九百多名戍卒全都对陈胜怀有敬畏之情。
时机已经成熟,吴广故意激怒负责押送戍卒的军官,然后与陈胜一同杀掉该军官,并号召众人起义。他们说现在已经迟到了,按照秦律我们都得死,造反还有一条活路!于是大家真的都跟着他两反了秦朝。尽管“失期当斩”很可能只是一个谎言,但是戍卒们选择相信它,这足以表明他们对秦朝统治的不满之情。此外,陈胜还说了一句激励人心的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暗示着我们平民百姓也有可能脱颖而出,不必局限于现状。
在陈胜的领导下,这九百多人首先攻克了陈县。周边地区生活困苦的百姓纷纷前来投靠陈胜,很快队伍壮大到上万人。
陈胜自封为“张楚”国王,并以此命名新建立的国家。这个名称寓意着要让楚国重新崛起。事实上,陈胜的家乡曾经是楚国的一部分,在秦朝灭亡六国时表现出最顽强抵抗,还流传着“亡秦必楚”的誓言。因此,一旦陈胜起义的消息传开,整个楚地的英雄豪杰们都纷纷响应呼声。刘邦、郦商、项梁、项羽、彭越、英布等人都在陈胜起义之后举兵反对秦朝统治。
孔子的第八代孙也前往陈县投靠陈胜,这事实显示在秦朝统治下失意的六国旧贵族也对陈胜的起义做出了响应。于是,六国旧土上的反秦力量迅速涌现。
陈胜派遣人攻占黄河两岸广阔的土地,并派吴广和周文向西进攻关中。吴广与荥阳、李由(李斯之子)父子对峙,而周文率领数十万人军队则直逼咸阳只有一百里。
然而,这些加入陈胜反秦事业的六国旧贵族,起初更多是为了恢复他们曾经拥有的地位,而非真心帮助那些贫困者翻身。因此,旧贵族势力很快产生分裂,各自回归到自己曾经统治过的原国家。在战局不利时,周文所率领的队伍被临时组建的秦军击败。吴广也因战局不利被手下所杀。面对这种混乱局面,陈胜束手无策,最终造成起义军节节败退。
当陈胜成为王后,他也忘记了自己曾誓言的“苟富贵、勿相忘”,他的老熟人前来探望他,却无法进入陈胜的宫殿,只能在陈胜出门时堵住他的路,才得以见到陈胜。然而,这些老熟人经常妄言乱语,于是陈胜听从手下的建议将他们全部杀害。这样的行为使得陈胜已不再适合担任领导者角色,与曾共同经历艰难时刻的昔日兄弟也纷纷离开了他。最终,秦军攻陷了陈胜的根据地,陈胜在逃亡途中被车夫杀死,他的事业也以失败告终。
然而,陈胜所引发的反秦浪潮持续蔓延,最终以成功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告终。
后果
在陈胜和吴广发动起义之后,整个天下都为之响应,掀起了一股反秦的浪潮。这场浪潮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覆灭。
结论:
陈胜和吴广带领起义军发动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不仅使得秦朝在六国旧地的统治土崩瓦解,还掀起了全国范围内反抗秦朝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