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时有多惨烈?皇帝被杀,9位皇子被勒死,大臣被投尸黄河

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时有多惨烈?皇帝被杀,9位皇子被勒死,大臣被投尸黄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068 更新时间:2024/1/16 14:32:53

众所周知唐朝盛世是最鼎盛的时期,也是让亿万华夏子孙骄傲的朝代堪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顶峰,但是大家很少了解到如此辉煌的朝代却遭受到了天灾人祸,其中大臣们也被杀害并将他们的尸体投进了黄河,9名皇子在宴会上被活活勒死。

唐朝在经过200多年的历史更迭就以这样惨烈的方式草草收场,那么到底唐朝末期到底经历了什么?到底是谁导致鼎盛的唐朝会遭遇这么惨烈的命运?

安史之乱为唐朝衰弱埋下伏笔

其实唐朝真正开始衰弱的时候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后,而彻底让唐朝走向灭亡是黄巢起义,那么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的影响力怎么样呢?让自立雄厚的唐朝走向灭亡,这一切还得从唐玄宗肆意用地方势力来牵制中央势力的制度说起。

当时的皇帝唐玄宗在天宝年间发起了节度使,刚开始他设立这个制度的原因是为了平定地方牵制中央的作用,但是在安禄山成为了平卢的节度使以后,这个节度使就悄悄的发生了变化。

刚开始安禄山还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做错了事情导致之前的功劳前功尽弃,因为当时中央还有一个能牵制他的人就是李林甫,很多人会疑问安禄山为什么害怕李林甫呢?因为李林甫是中央政权的宰相手中有很大权力,能直接管制整个朝廷的军队。

但是没有多久李林甫却被杨国忠算计了,他手中的权利全部落到了杨国忠的手里,从此之后就因病卧床不起,所以杨国忠代替两任的位置成为朝廷中一手遮天的人物,但是安禄山并不害怕杨国忠,他丝毫不把杨国忠放在眼里。

所以在李林甫去世不久后安禄山就率军发起了造反,他的行为令唐玄宗也没有想到安禄山最终辜负了他的期望,安禄山的造反事业干着越来越起劲没有多久安禄山就率军达到了长安城,因为唐朝和平了太久诸多军队已经荒废,被迫无奈的唐玄宗只好带人向四川地区逃去。

就在这时由郭子仪哥舒翰率军前去平反,最终在他们两个英勇的指挥下安史之乱最终被平息了下来,但是因为的叛乱给唐朝一个重大的打击,虽然安史之乱后也做了一系列的恢复工作但是也回不到唐朝盛世时期了。

从安史之乱的发生可以看出唐朝的体系是具有诸多隐患的,同时也为唐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因为有一些人通过安史之乱看出了朝廷中的短缺决定再次向朝廷发起进攻,于是就爆发了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盛唐的终点

黄巢起义是由黄巢率军在公元874年间向唐朝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原因是因为唐朝遭遇了建国以来首次水灾灾,使农民耕种的农田颗粒无收,但面对如此大的灾情皇帝却不闻不问没有及时采取措施。

一时间农民的温饱问题难以解决,很多人被活活饿死,黄巢见况不忍心看着老百姓受这些苦难于是他带领了诸多老百姓前去投奔已经发起起义的王仙之。

因为加入了王仙之之后就有口粮食吃,所以很多老百姓都愿意加入到起义军队中,随着起义军队的庞大使唐朝的军队完全经不住起义军的打击,于是朝中的官员纷纷想和平解决这件事情。

皇帝见状也无能为力只能和起义军握手言和并给出了相应的封赏,王仙之面对皇帝的封赏也有动了握手言和的心思,但是遭到了黄巢的反对,黄巢心想王仙之凭什么说言和就言和,如果没有我的帮助他什么也不是,为什么朝廷只给他封赏。

王仙之回去之后黄巢劈头盖脸的骂他了一顿,说他违背了当时的初衷,为了一点点好处就选择投降,军队下面的人听了黄巢的一顿责骂之后纷纷支持黄巢,黄巢迫不得已只好拒绝了与朝廷和好。

可是黄巢还是没有平息心里的怨气,自己率领了一批人马和王仙之决裂了,这让王仙之的军力大减,而黄巢接连战争打通了任督二脉在战争上取得了不少胜利,但是王仙之当时并没有选择和朝廷握手言和,朝廷必定不会放过他。

没有多久王仙之就被朝廷的人杀害了,而黄巢带着起义军辗转到各个地区,直到公元880年时攻下了洛阳城,但是黄巢并没有得到满足接着向长安城发起了进攻。

唐朝最后的挣扎

黄巢在攻下洛阳城后决定向危在旦夕的长安城发起进攻,但是在进攻的过程中黄巢似乎没有注意到军心和民心,他只一心想攻下长安城来满足自己的野心,但是也因为他的失误导致他的结局并不好看。

在战争的过程中他总是以自己为中心,没有考虑军队中其他人的感受,导致军队中有很多人对黄巢的做法表示不满,所以黄巢带领的军队中存在了别有用心的人,甚至出现了叛变的情况。

黄巢带领军队打进长安城之后,当时的皇帝立刻感到了慌乱觉得自己的性命马上就要葬送在他们的手里,于是他立刻下令派来了各地的节度使进京,各地区的节度使接到命令时一时间带着军队一路赶到了长安城。

在两方的激烈厮杀中黄巢很快就被绞杀了,有人疑问黄巢这么快就被绞杀其中肯定另有原因,没错这其中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忙,这个人就是黄巢带领起义军中的叛军朱温

朱温为何会费尽心思致死黄巢呢?因为朱温刚开始的时候和黄巢一样也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拿下唐朝,还老百姓一个太平的日子但是在当朱温带领军队和唐军拼搏的时候险些没能敌过唐军,这时他想找黄巢帮忙援助。

但是黄巢不仅没有向他提供援助反而装模做样的当作美么都没发生过,而且这种情况不止发生了一两次,这时候朱温就对黄巢产生了厌恶,他认为黄巢并不是一个明军,就算黄巢能打下唐朝自己不会得一个好结果。

所以朱温就另打算盘和唐军结合起来将黄巢致死,由此看出历史上记载唐朝最后惨烈得遭遇并不是黄巢造成的,那么到底时谁造成那么残忍的局面呢?

唐朝的惨烈皆由朱温造成

唐朝的灭亡是由朱温一手造成的,从朱温的外表来看他并不像是一个做出残忍事情的人,但是实际朱温本人确实是一个内心凶狠的人,因为他是一个极具野心的人,在黄巢死后他并不甘心只做一名碌碌无为的官员。

朱温内心的想法是想一手遮天,使朝廷的人都跟着他姓朱,所以他就私下悄悄的策划着行动,因为当时以他的势力还不完全能推翻王朝,他一直在等一个机会,可是不久后这个机会就摆在了他面前。

公元900年唐朝开始出现混乱的局面,官员们纷纷对唐昭宗的统治表示不满,在诸多官员的抵抗下唐昭宗被幽禁了起来,接着朝廷的官员推送李裕继承了皇位,但此事朱温的心理时刻在惦记着那个位置,他的内心并不支持李裕。

于是他开始慢慢实行自己的计划,他选择帮助了唐昭宗反过来说他是在推送他自己,于是他走上了帮唐昭宗复位的道路,只有这样他才能得到梦寐以求的势力,但是越是这样朱温的野心就越跟着膨胀。

因为即使他帮唐昭宗复位也不准备把权利交给唐昭宗,他要把唐昭宗当成一个傀儡皇帝,之后在他的精心策划下他掌握了大量的势力,也当上了名副其实的皇帝,但是他为了铲除隐患,做出了一个及其残忍的事情。

朱温在上位后害怕自己的地位遭到威胁,因为即使唐昭宗没有能力再对他做出抵抗,但是唐昭宗还有几个儿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很可能会联起手来重夺江山,所以朱温想到这点他觉得还是先下手为强。

于是朱温就编出各种理由把唐昭宗的儿子骗到宫内,以此来寻找下手的机会,于是这些皇子进宫后参加了特定的宴会,不出预料在宴会结束后朱温彻底露出了真面目,他将唐昭宗的儿子一个个勒死,然后将尸体全部抛到了一旁的水池中。

杀完皇子后朱温狠狠的松了一口气,他心想这下终于铲除了隐患,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可以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了,可是当朝中的大臣们得知唐昭宗的儿子被残杀了之后对朱温产生了想法。

他们认为朱温的行为太残忍了,如果任由朱温继续胡作非为总有一天唐朝会毁于他手中,可是朱温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他们并不能名目张胆的抵抗,只能在暗地里做一些小手脚,希望这样可以救大唐与水火之中。

不幸的是朱温很快就发现了手脚,朱温心里又开始感觉到了深深的威胁,导致最终朱温把邪恶的目光放在了那些大臣的身上,之后他就又开始精心策划该怎样铲除这些大臣,从而消除隐患。

于是他想到将大臣们全部贬官,正在他们贬官的路上在做行动一举将大臣们全部消灭掉,这样就再也没有人可以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在众多官员被贬的路上发生了一起白马驿之祸,最终大臣们在他的精心策划下丢失了生命被抛进了黄河。

结语

在铲除掉那些大臣后威胁地位的事情就成为了朱温的心病,他仍然觉得朝廷中会出现威胁他地位的人,于是他在朝廷举行了一次大换水,也因为之前的先例现在朝廷的人已经不敢再洞歪心思了。

于是朱温再907年正式登基了,但是至于唐朝末代的皇帝朱温心想不能把事情做的太绝,就没有对他下手。可是日后他就一直觉得只要之前的皇帝在自己的位置坐的很不稳定,经过他再三思考下还是把末代皇帝诛杀了,从此唐朝就真正的灭亡了,而且永无翻身之日。

更多文章

  • 彭城大战:项羽溃败于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彭城大战,项羽,刘邦

    前因:暗度陈仓:刘邦暗度陈仓,占领关中。项羽杀义帝:项羽佯尊熊心为义帝,徙于长沙郴县,然后暗中令英布等人将其弑杀。公元前205年,刘邦带领庞大的军队顺利渡过黄河,直指洛阳。途中得知义帝熊心已被项羽暗中命令人杀害的消息后,刘邦立即发布檄文向天下宣告共同讨伐项羽,诸侯纷纷响应。刘邦成功招募了五十六万壮士

  • 韩信崭露头角:从不被看好到逆袭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韩信

    前因:刘邦进入汉中:公元前206年,历经波澜壮阔的征战,刘邦崭露头角,被封为汉王,并开创了独一无二的汉国。公元206年,位于现今陕西汉中市辖区的南郑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时刻。当天,汉中王刘邦精心选定了一个吉利的日子,并在之前进行了斋戒准备。高台上建起了道坛,整个仪式按照一套严谨的程序进行,最终韩信被封为

  • 鸿门宴:要脸面还是要性命,该如何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鸿门宴

    前因:刘邦制定了三项法令后,他派遣士兵驻守函谷关,以阻止项羽进入关中地区。在刚刚结束巨鹿之战的那一刻,愤怒的项羽毅然决然地杀向咸阳城。在公元前206年的一个晚上,项羽在鸿门设宴招待着刘邦,这场宴会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庆贺两位反秦大将同心协力取得胜利。然而,在这个看似团结的阵营中,项羽内心深处却隐藏着一

  • 项羽分封诸侯:分赃不均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项羽分封诸侯,项羽

    前因:鸿门宴:跨越公元前207年十二月,项羽于新丰鸿门执掌张灯结彩之时,盛情款待刘邦,然幕后却暗藏杀机。公元前206年,当项羽进入关中并大封了十八路诸侯之后,天下却再次陷入了混乱的境地。这一剧变发生得如此迅猛,简直让人难以置信。那么,在这段时间内到底经历了怎样戏剧性的反转呢?鸿门宴之后,项羽凭借着胜

  • 广西剿匪战役(1950年~1952年)持续三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广西剿匪战役,广西剿匪

    1、1924年,李宗仁联合白崇禧、黄绍竑驱赶了广西的旧军阀陆荣廷,从此开启了长达近30年的实际掌控广西的局面,直到1952年解放军彻底剿灭广西土匪2、李、白主政期间,广西相对于其他省份则相对政治稳定,无论是文化教育还是经济有了一定的起色和发展,被当时的社会名流誉为“模范省”,

  • 古代战场尸体怎么处理?恶心的让你吃不下饭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战场,尸体,怎么,处理,恶心,的,让你,吃不,

    在我国古代是经常发生战争的,几乎每个朝代的兴衰都少不了战争,有了战争自然会有人员伤亡,这样就会有人来清理战场,一般都是由胜利的一方负责清理战场,一是为了收获战利品,另外一方面就是为了给那些半死的敌人来上一刀。那么古代战场上的尸体一般是怎么处理的呢?第一种:无人管这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毕竟出于人道主义胜

  • 春秋时期鄢陵之战是古代战争中着名的范例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鄢陵之战

    鄢陵之战对于晋楚两国之间国力较量具有一局定胜负的意义,鄢陵一战后,楚国大败,国君楚共王在伤亡惨重的境遇中连夜逃离。鄢陵之战是一场晋楚两霸主国为争夺附庸小国而挑起的战争,晋国原本处于弱势的一方,抓准楚国的弊病后,反败为胜,一战成名,巩固了其霸主地位。他们首先做到了知己知彼,摸透了楚军的六大弱点,这六个

  • 解析岳家军中原大捷的郾城和颍昌之战的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原大捷,岳家军,郾城和颍昌之战

    “连结河朔,直捣中原”郾城、颍昌之战是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重要战役之一。由着名抗金将领岳飞指挥岳家军于1140年七月先后在郾城、颍昌大破金军,取得了直捣中原、收复河朔计划的关键性胜利。此战是岳飞生前最后一次与金军主力决战,不久,岳飞奉命班师,使抗金的有利形势废于一旦。绍兴十

  • 长平之战时楚国为什么不秦国空虚攻打它?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长平之战

    这个问题也算千古谜团了。其实,在秦赵在长平打得最惨烈的时候,楚国如果倾其所有,是完全有机会趁火打劫的,即使打不残秦国,肯定也会让秦半死。实际上,当时的秦并非没有担心这个问题。在和赵国苦战的时候,秦重点防备的两个国家。一个是魏国一个就是楚国,秦楚边界从始至终都保持想当的军事力量。另外一个很搞笑的是,秦

  • 战国末期长平之战前后一共消耗了多长时间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长平之战

    在周王朝即将走向末日的战国时期,发生了一场被认为是当时天下局势转折点的战争长平之战。而这场战争也是当时众多战争中规模最大,以及伤亡最惨烈的一场。战争结束后,秦统一各国的脚步再无人能够阻挡。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上党郡与韩国失去联系。郡守冯亭不愿听从韩王的命令,将上党郡拱手献给秦国。他派遣使者去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