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
始皇帝之死:当始皇帝踏上第五次巡行天下的旅途时,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根据《史记》的记载,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七月丙寅日,在沙丘遭遇不幸离世。然而,秦始皇帝逝世后,权力斗争和地位争夺的阴谋也随之展开,其中赵高与李斯联手策划了一场被后人称作“沙丘之谋”的阴谋。
李斯深知秦始皇帝的去世消息一旦传开,必将引发巨大动荡。毕竟当时六国反秦势力依然活跃,即使在秦始皇威震天下的时候他们就敢刺杀他,更何况如今秦始皇已经过世呢。因此,李斯决定将这个消息保密不发。为了维持表面上的正常运转,百官和侍从仍按照往常问候送饭等例行事项进行,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秦始皇已经去世。
而赵高内心的小九九更加多。
在那个时候,始皇帝派遣他的长子扶苏到北方边境与蒙恬一同守卫长城。作为蒙恬的弟弟,蒙毅是久经考验、备受始皇帝信任的亲信。曾有一次,赵高犯了罪行,而蒙毅秉公执法,打算将赵高处死。然而始皇帝却宽恕了赵高,并且将其原职复职。因此,赵高对蒙毅暗生怨念,并对整个蒙氏家族充满戒备之心。
在始皇帝病重时,他曾写下一份遗诏,要求让长子扶苏主持自己的安葬事宜。然而这份诏书被赵高隐瞒了起来。始皇帝驾崩后,赵高利用胡亥的无知欺骗他说:如果让扶苏继位皇位,你将一无所有、身份黯淡;你能够接受吗?胡亥并没有太多想法。于是赵高故意引诱他说:现在始皇帝已经离世,没有人知道他的遗诏是如何写的,不如趁机掌握权力!
长期以来,胡亥一直跟随赵高学习法律,并对赵高深信不疑。在赵高屡次蛊惑下,胡亥决定听从赵高的话。于是赵高去找到李斯。而李斯其实是一个极度渴望权力的人,这正是赵高可以利用之处。他告诉李斯:如果扶苏登基成为皇帝,蒙恬必然会取代李斯的位置;而如果李斯希望享受长久富贵,那么拥立胡亥将更加有利可图。最终李斯也被说服了。于是,赵高和李斯共同伪造了遗诏,并下令扶苏和蒙恬自尽,让胡亥继位。
扶苏是一个老实孩子,接到遗诏之后就想自杀。然而,蒙恬察觉到其中的不对劲,并劝告扶苏先观望一下情况。可惜,扶苏没有听从忠告,依旧选择了自杀。蒙恬并不打算走同样的路,但他却被逮捕了起来。在无奈之下,蒙恬最终服下药物结束了生命。
现如今,胡亥当上了皇帝,而赵高则牢握着权力。然而,赵高的阴谋远不止于此,他只是暂时利用李斯而已。胡亥登基之后,赵高开始利用胡亥愚昧盲从的特点逐渐将其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赵高深知,在始皇帝的忠诚臣子和秦朝宗室依然存在时他无法安心掌握权力。因此,赵高采取欺哄和恐吓手段迫使胡亥下令处死蒙毅等大臣,并屠杀二十多名始皇帝的后代。同时,赵高引诱胡亥放纵享乐之余,则把持着帝国的所有权力。赵高认为李斯已不再有利用价值,而且他多次对胡亥提出忠告,引起了胡亥的不满。于是,赵高利用胡亥的不满将李斯投入牢狱,并采取残酷拷打的方式逼迫李斯承认谋反罪名,随后将李斯及其三族灭绝。就在此时,李斯的儿子李由外领兵与反秦大军交战,最终失败并被杀。
如此一来,赵高完全实现了他的阴险计划。然而这个短视小人却没有想到自己末日即将来临。他内部破坏了秦帝国的根基,然而覆巢之下也难以保全自身。
关于胡亥继位的问题,不同的史料有着不同的描述,多位学者也持有各自不同的观点。一些人认为始皇帝原本并不打算立扶苏为嗣子,因为扶苏身后有楚国外戚的势力影响,并且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与秦朝以法家立国原则相抵触。相比之下,胡亥从小就接受律法教育,更符合始皇帝的喜好。始皇帝将胡亥置身于身边,也体现了他希望胡亥成为继承人的意图。
然而即便胡亥是正统继承人,这也无法改变赵高运用诡计夺取权力、迫害皇族和贤臣的事实。赵高所行恶行导致秦王朝加速衰败,从根本上削弱了对抗反秦势力的可能性。
后果
胡亥登位:秦国立储胡亥继任为秦二世,政权开始集中在赵高的手中。
结论:
胡亥登基后,他对朝政漠不关心,纵容作恶。与此同时,赵高趁机窃取了巨大的权力,最终导致了秦朝统治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