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81年,苏联50万钢铁洪流震撼了全世界,然而在10天后,中国10万大军却集结华北。

1981年,苏联50万钢铁洪流震撼了全世界,然而在10天后,中国10万大军却集结华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394 更新时间:2023/12/19 1:03:39

对此不少人猜测纷纷,在如此短时间内进行军演,中国究竟是有意而为,还是巧合?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以美国为首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对峙。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苏联的国力空前强大,经济飞速发展,这也让苏联在美苏战中占据了上风。

信心满满的勃列日涅夫想要借此机会震慑一下美国,让西方世界知道,谁才是欧洲的霸主。

于是,一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八一军演开始了。

为了让这场军演起到震慑西方的作用,苏联将军演的地点选择在了距离北约成员国最近的波罗的海沿岸进行;并同时邀请了北约的军事专家进行参观。

苏联直接将北约作为假想敌,为红蓝双方,红方为进攻方,蓝方为防御方。为了保证演习的足够震撼,苏方在军中主力骨干部队中,抽调了超过50万兵力,并动用了上万架坦克。

除此之外,苏联军方还要求“要最大限度地接近实战”,不但动用的是荷枪实弹,甚至而是命令双方根据战场形势临时判断进行决策,打到分出胜负为止。至此,一场场面宏大的演戏,正式拉开序幕。

在苏联军队武器的强力压制下,“西德军队”快速覆灭。甚至在演习的第八天中,苏联在“扫平了”假想敌目标西德、丹麦等北约国家后,开始对法国以及波兰发起进攻。

在海陆空三军的强力配合下,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妄图还击的“法国和波兰”假想敌,打得溃不成军。

而在第八天的演习中,苏军的坦克群对模拟法国的敦刻尔克以及波兰的东部,进行了抢占登陆。

经过激烈而短暂的交手,在苏军猛烈的火力攻击下,守军迅速覆灭,码头很快被苏军占领。而后苏联岸防部队和防空兵也快速抵达,并展开阵地,彻底将敌军妄图等待美军从英吉利海峡增援的可能性完全断绝。

在观看完苏联的军演之后,北约观察员胆战心惊地表示,如果苏联愿意,他们可以用短短一周的时间踏平欧洲,而西欧国家将毫无抵抗能力。

而更令人感到恐怖的是,西欧距离苏联非近,而美国却远在大西洋的彼岸。因此一旦苏联发起进攻,美国将无法在第一时间展开援助,而欧洲的国家将不复存在。

当所有的北约成员国还在苏联制造的“危机”之中时,中国也悄无声息地开始了“华北大演习”。

古兵书云:“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训练对于一支长期处在和平环境的军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次复出后,邓小平在军队的各种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一再叮嘱军队的高级领导干部:“因为不打仗,部队军事素质的提高就得靠训练。

1981年3月,得志总长、震副总长前往邓小平住处。

杨得志汇报了三个方案提出的经过和依据,也谈了一些同志担心的问题。如搞大规模演习,国家财政能否给予经费保障,会不会在国际上产生负面影响等。邓小平面色平静,缓缓地吸着烟,仔细听着。

杨、张汇报完毕,邓小平果断地说:“这次演习在政治上苏联会有什么反应,不要去考虑。这与海军部队在海上演习不同。海上演习可能引起人家猜想,而我们只是在陆地上搞演习,与海上演习就不一样了。苏军也在搞嘛!苏军每年要搞好多次,规模也不小,也没有政治上的反映。我们过去也搞过嘛!搞这么一次实兵演习有好处,我们部队可以实际锻炼一下,也可以看看部队训练的成果。这样大规模的演习,我们好久没有搞了。”

于是,在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的主持下,解放军在华北张家口北部地区举行了一次现代化装备的大规模军事演习。

根据我军演习设定,以“蓝军”作为突袭方,在动用核武器与远程航空兵的前提下,对我方“红军”防御纵深的重要目标突然发起进攻。然后坦克、装甲车集群在空军掩护下,夺取并占领我方阵地。

而“红军”在经受了“蓝军”的袭击后,快速组织动员,进入紧急状态,以最快的方式进行反击,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粉碎“蓝军”的进攻企图。

所以在中国华北张家口北部地区,中国军队出动了约十万人,在持续5天的军演中,在进攻方蓝队的猛烈攻击下,红队迅速进入积极防御状态,并依托工事,借助炮兵和航空兵的火力,成功抵挡住蓝军的进攻。

由于在苏联刚刚举行一场侵略意味满满的演习,中国就紧随其后地发起了一场反侵略演习。因此有人猜测,中国的此次军演,是对苏联军演的回应。

但答案其实是否定的,因为我军的此次军演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解决“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具体化,探讨以现有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对于培养干部提高解放军在现代条件下组织指挥各军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起了重要作用。

华北军事演习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给中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国际舆论也评论道:这“是一支精良的军队”,是“一次精彩的演习,是人民解放军最盛大的一次力量显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