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中的秦罗敷是一个人吗?秦罗敷是否真实存在?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中的秦罗敷是一个人吗?秦罗敷是否真实存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375 更新时间:2023/12/12 17:10:27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中的秦罗敷是一个人吗?秦罗敷是否真实存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我国古代两首非常有名的乐府诗,不过明明是两首不同的诗,为什么其中却同样都出现了一个人物“秦罗敷”?《陌上桑》里面秦罗敷是一个采桑女,而《孔雀东南飞》里面的秦罗敷是焦仲卿的母亲最中意的儿媳。虽然是在两首不同的诗里面,但是名字都是一样的,那这两个秦罗敷会不会就是同一个人呢?

秦罗敷,是生活在东汉末年到三国的这段时期的人物,她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乐府诗《陌上桑》中,诗中她是以采桑女的形象出现的,诗中对她的外貌并没有详细的描写,但是通过他人的反映我们还是可以看出秦罗敷是个貌美的姑娘。后来在《孔雀东南飞》中也出现了一个叫罗敷的姑娘,他是焦仲卿的第二任妻子,这两人之间是不是存在某种关系,她们两个人是不是同一个人呢?

秦罗敷,生活在东汉末期到三国这段时期,最早我们可以追溯到乐府诗《陌上桑》,诗中描述了一位叫秦罗敷的姑娘。在诗中,一位叫秦罗敷的姑娘在城南采桑叶,她长相美丽,得到了许多人的倾慕,当时正好有个使臣路过,看到秦罗敷的美貌问她是否愿意跟他一起走,秦罗敷拒绝他的同时还赞扬了自己的丈夫。

秦罗敷容貌美丽,姿色动人,对于秦罗敷的外貌诗中并没有详细描写,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形态来凸显的,行人见到秦罗敷,都要放下担子驻足捋着胡子观赏她,少年见了他都摘掉帽子,耕地的看到他忘记了耕犁,锄地的看到他都忘记了要锄地,由此可见她的美貌。

不论是在《陌上桑》还是《孔雀东南飞》,在这两首乐府诗中都出现过秦罗敷这个人,那么她们两个是不是同一个人呢?她们并不是同一人。

在古代中国,桑树的种植面积北方要多于南方,《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点是在安徽庐江,而且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应该也是发生在南方,而《陌上桑》里的罗敷是现在河北邯郸人氏,故事发生的地方不一样。除此之外《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是发生在东汉献帝年间,而《陌上桑》记述的故事是发生在东汉光武帝年间,时间上都是不统一的。

历史上是否有罗敷这个人都还有待考证,或许只是学作品虚构的一个形象,她是美女的代称,《陌上桑》里的秦罗敷也只是她的自称并不是她的真名,《孔雀东南飞》的故事里罗敷是焦仲卿的第二任妻子,从两首诗的故事发生的年代与发生的地点我们可以推算出以个结论,孔雀东南飞里的罗敷与陌上桑中的秦罗敷并不是同一个人,都只是美女的代称而已。

罗敷,邯郸人(今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三陵乡姜窑村),她忠于爱情,热爱家乡、热爱生活,是古赵邯郸美女的代表。

在《陌上桑》中,有一位名叫秦罗敷的美丽女子在邯郸城南隅采桑,人们见了她都爱慕不已,正逢一个“使君”经过,问罗敷愿否跟他同去,罗敷断然拒绝,并将自己的丈夫夸耀了一翻。《陌上桑》的母题渊源甚远。中国古代的北方盛产桑树,养蚕业也相当发达,每当春天来临,妇女们便纷纷采摘桑叶,《诗经·魏风》的《十亩之间》,对其情景有生动的表现。由于采桑之处女子很多,所以,其地也往往成为男女恋爱的场所,《诗经》中所吟咏的“桑间濮上”之地,便是如此。

由此,也产生了许多有关采桑女的传说故事,其中的一个主要母题,就是一过路男子一采桑女子求爱。上古的大禹涂山女传说,春秋的解居父传说,秋胡妻传说等等,都是具有这种母题的故事,《陌上桑》则是这一母题在汉代的变奏(辛延年的《羽林郎》其实也是这一母题的变奏)。不过,和前此的具有这一母题的传说故事相比,《陌上桑》更富于浪漫性和诙谐性,体现了汉代文学的长足进步。

“罗敷”是汉代女子的名字,犹如汉代男子喜欢用“延年”是一样的;正如同在建国初期的家长给男孩起名爱用带有‘刚,强,军,民’的名字一样,是时代引领的集体思潮。

诗中提到的“倭堕髻”是东汉京城一带最流行的发型,是“盘桓髻”的改进,发髻偏坠一旁,犹如骑士的坠马一般,更显佻巧和妩媚。

我国妇女以带耳环为美,而耳环作为妇女的装饰品是从东汉开始的,罗敷以明珠作耳环,湘绮及紫绮为衣裳.都是东汉时期的时髦妆扮。

中国古代,以男耕女织为分工。“女织”从广义上说,也包括了采桑养蚕。桑林在野外,活动比较自由,桑叶茂盛,又容易隐避,所以在男女之大限还不很严厉的时代,桑林实是极好的幽会场所。在这里,谁知道发生过多少浪漫的故事?自然而然,桑林便不断出现于爱情诗篇中。可以说,在《诗经》的时代,桑林已经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原先桑林中那种自由自在的爱情遭到了否定。桑林成了女子拒绝男子爱情的场所。所以“罗敷”的形象成了美和情感的因素,同时代所要求的德性的结合。

标签: 三国秦罗敷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袁世凯复辟留下了什么样的遗命 里面的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民国,袁世凯,历史解密

    据史料记载,袁世凯在辛亥革命期间逼迫清帝溥仪和平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于1915年12月12日,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但此举遭到了各方反对,引起了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在袁世凯下台还不到三个月的时候,因

  •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详情细节是什么样的 运动的影响及失败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历史解密

    详细运动前局势19世纪末,英国垄断资产阶级通过经理行掌握了印度的经济命脉。印度民族资本棉纺织业在市场、设备供应和资金来源等方面都受排挤,举步维艰。1893~1899年殖民当局实行财政改革,更增加印资企业资金流转的团难。财政改革使下层人民世代积蓄的少量金银手饰大幅度贬值。税赋、地租、债务负担却相应加重

  • 刘裕:南北朝最牛的人,也是杀皇帝最多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裕,南朝,历史解密

    大家知道,屠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说的屠龙是指屠皇帝。专业术语:弑君!古往今来,要想完成屠龙大业,一般要满足一个条件:皇帝身边人。比如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他因为喝醉了酒,开了句玩笑,说自己的小老婆人老珠黄了,结果被自己的小老婆捂死的。晋惠帝司马衷,劝没饭吃的百姓们,去吃食肉糜的兄弟,最后他也是死

  • 为什么欧洲航海时代船员都会得坏血病 而郑和下西洋时期却没有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郑和,西洋,历史解密

    主要原因是欧洲的航海技术领先于中国,在欧洲航海时代,由于有了六分仪等精密定位和测速技术,欧洲的帆船可以远离海岸航行,水手们还经常探索和开辟陌生的航线,不经常靠岸,无法及时获得补给和生活物资。所以欧洲水手得坏血病的比例很高。而在郑和船队时期,尽管下西洋的大规模航海行动,能印证当时中国的造船水平和水师的

  • 伍子胥在逃亡途中,为何多次受到他人帮助?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伍子胥,春秋,历史解密

    在古代社会,曾出现过很多著名的大臣,他们有着过人的谋略和胆识,以及对百姓和国家的忠心,因此深受百姓们的爱戴。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事例。有些百姓为了保护某一个正在逃亡的大臣,冒着危险去解救他,甚至不惜献上自己的性命。在战乱时期,往往更能看透人心,这些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任何名字的普通人,却用自己

  • 他是名臣之子,一生清廉去世时仅有46枚铜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包绶,北宋,历史解密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清官的故事。他是历史上一位名臣的儿子,出身可谓高贵;他在5岁时便受到皇帝的封赏,待遇可谓优厚;他成年后又娶了当朝宰相的女儿为妻,地位可谓显赫!然而就这样一位富贵之人,一生为官极为清廉,从不贪婪,生活极为清贫,在他去世时,身上仅有46枚铜钱,而且他的儿女们连丧葬费都凑不齐!他可谓古今清

  • 宋朝的官员数量多吗?冗官一说从何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一方面固然是选拔寒门子弟做官,弱化贵族势力,这样选拔就是打工仔,而不是股东,皇帝面对臣子,就有了先天优势。另一方面才是最重要的,皇帝阶 级 矛盾,给底层人一个上升通道,防止通道堵死,让有理想的年轻人通过造反来走上仕途。黄巢、洪秀全都是科举考试失败了,才选择造反的,皇帝的想法是,你别造反了,我给你机会

  • 古代太后和皇帝相比 谁的权利更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太后,历史解密

    古代太后权力很大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代封建王朝有两个特殊的位置一直相互扶持,相互对立的,那就是皇帝和太后。一般情况下,如果太后没有权利的野心的话,那么她基本就负责管理后宫。按照正常的情况下太后地位高,皇帝权力大,皇帝看到太后可是要下跪的,

  • 古代历史上三个叫丽华的女子,人生经历大不相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阴丽华,汉朝,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有很多名字一样但姓氏不一样的人,不过他们的经历完全不一样。小编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三个丽华。第一个,阴丽华。阴丽华的出身特别好,家庭背景强大也就算了,她每天都不用担心自己吃不上饭,而且他家里面还有人做过官,和统治者一起出去外面和敌人打仗,最后因为这些功劳在朝廷有很重要的位置。阴丽华长得很好看,而

  • 唐玄奘出使西域,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玄奘,唐朝,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没有哪位名人能超过唐玄奘那么让人记忆深刻。除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以他为原型写成唐僧以外,唐玄奘出使西域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受到沿途各国的重视和研究。人们研究唐玄奘,不仅仅因为他把中印文化融合到了一起,还在于他是个著名的外交家,通过他,使大唐跟西域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