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的官员数量多吗?冗官一说从何而来?

宋朝的官员数量多吗?冗官一说从何而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821 更新时间:2023/12/9 4:55:19

一方面固然是选拔寒门子弟做官,弱化贵族势力,这样选拔就是打工仔,而不是股东,皇帝面对臣子,就有了先天优势。另一方面才是最重要的,皇帝阶 级 矛盾,给底层人一个上升通道,防止通道堵死,让有理想的年轻人通过造反来走上仕途。黄巢洪秀全都是科举考试失败了,才选择造反的,皇帝的想法是,你别造反了,我给你机会当官。北宋仁宗朝,曾有个穷酸秀才给成都知府写一封信,“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这是赤裸裸的反诗了,结果呢,仁宗说,“穷酸秀才想当官罢了,给他个官做做吧!”唐太宗有一次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 ,看到许多新智取的进士鱼贯而出,便得意的说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这句话就是说:“天下的有为青年,都已进入了我的圈套了!” 。

所以,宋朝很好的继承了这一点,选拔人才,多多益善。唐代每届取进士三四十人,宋朝动辄四五百人。公元991年,朝廷取士总计竟达一万七千三百人。宋朝对宗室、亲信弟子特为优宠,随意授官,皇朝宗室男孩七岁便可以授官,有的甚至在襁褓中也有官阶,并领取俸禄;宗室之外,其它旁支、异姓、门客,都可以得荫补官,每年成千上万的人涌入官僚队伍。唐太宗时曾将中央政府官员从两千多减至六百三十四人,宋仁宗时代中央内外属官已超过一万七千人,而北宋所辖疆域仅为唐疆域的二分之一。这是一点,选拔官员人数非常多,第二点,选拔人才后,这些人怎么办呢?赐给他官职,给级别,给俸禄,不给实职,养着你。这就是唐宋官制的另一个特点,官与职是两回事,官是虚名,宋朝称为寄禄官,用以表示一定级别与领薪俸,职才是管理具体事务的,宋朝称为职事官,后来因官员膨胀,许多职事官也不管具体事务了。只有特别差派负责某事时的官员才有事做和有实际职务。

比如唐朝某某节度使,节度使不是官,没有品级,他是使臣,某名臣“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这一官号,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职务,前两项为空头衔,而这样的高官充斥中央和地方政权机构。再比如,唐朝德宗、宪宗朝,河北三镇之一的幽州镇赫赫有名的节度使刘济的墓志铭上的官衔,代表了他一生最终所担任的官衔。故幽州卢龙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支度、营田、观察处置、押奚契丹两番、经略卢龙军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徒兼中书令,幽州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彭城郡王,赠太师。

使职:幽州卢龙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支度、营田、观察处置、押奚契丹两番、经略卢龙军等使;散官:开府仪同三司;职事官:检校司徒兼中书令,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勋官:上柱国;封爵:彭城郡王。明朝的袁崇焕什么官职?袁崇焕的官职是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另外崇祯皇帝后来还加封其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都是职事官,兵部尚书是正二品,是兵部的最高长官,右副都御史是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副职,正三品。

太子少保是东宫官员,负责教导太子的,虽然也是职事官,但后期变成了一种虚衔,太子少师是从一品官员。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是“使职差遣”,这才是他的权力来源。说这么多,就是想说,唐宋开始,官职、差遣是不同的,官职只代表他的品级,俸禄的高低,差遣、使职才是真正的官。

宋朝不仅选拔官员多,而且给的工资高啊,清朝官员工资低,一品 大员年俸180两 ,大米180斛 ,养廉银16000两(总督)看看人家北宋的,宰相、枢密使每月俸钱300贯,春冬衣料每年绫40匹,绢60匹,棉100两,罗1匹,每月禄粟100石;地方官员如大县(万户以上)县令每月俸钱为20贯,小县县令12贯,每月禄粟五至三石,且地方官员还配有职田。除正俸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如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数量与具体官职挂钩。同级别的官员一大堆,都给养着,就是不干活,不给实职。

标签: 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太后和皇帝相比 谁的权利更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太后,历史解密

    古代太后权力很大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代封建王朝有两个特殊的位置一直相互扶持,相互对立的,那就是皇帝和太后。一般情况下,如果太后没有权利的野心的话,那么她基本就负责管理后宫。按照正常的情况下太后地位高,皇帝权力大,皇帝看到太后可是要下跪的,

  • 古代历史上三个叫丽华的女子,人生经历大不相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阴丽华,汉朝,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有很多名字一样但姓氏不一样的人,不过他们的经历完全不一样。小编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三个丽华。第一个,阴丽华。阴丽华的出身特别好,家庭背景强大也就算了,她每天都不用担心自己吃不上饭,而且他家里面还有人做过官,和统治者一起出去外面和敌人打仗,最后因为这些功劳在朝廷有很重要的位置。阴丽华长得很好看,而

  • 唐玄奘出使西域,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玄奘,唐朝,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没有哪位名人能超过唐玄奘那么让人记忆深刻。除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以他为原型写成唐僧以外,唐玄奘出使西域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受到沿途各国的重视和研究。人们研究唐玄奘,不仅仅因为他把中印文化融合到了一起,还在于他是个著名的外交家,通过他,使大唐跟西域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宗

  • 汉武帝在临终前,为何要下令杀死钩弋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武帝,汉朝,历史解密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驾崩于五柞宫,传位给自己的小儿子、年仅八岁的太子刘弗陵,是为汉昭帝。按照汉朝的惯例,汉昭帝如此年幼登基,他的母族外戚必然会控制朝廷的最高权力。然而汉昭帝的母亲家族在汉昭帝时期却没有一个入朝为官的,主要原因是汉武帝在临终前下令杀死了汉昭帝的母亲钩弋夫人。那么汉武帝在临终前为

  • 朱常洵到底是什么样的藩王 为何说他是不值得他同情的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常洵,明朝,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河南为鱼米之乡,明末时期朱明王室的七个藩王的封地在这里,导致土地高度集中,加上当时连年灾害,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不是饿死就是逃亡,或者去做强盗,至少不会做个饿死鬼。李自成刚开始进入河南的时候,只有一千多人追随,没几个人愿意跟着他。不过,这种局面很快就由明朝官府强摊赋税而改变。由于难以忍受官府

  • 宣穆惠文皇后:没藏氏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没藏氏,西夏,历史解密

    先简单了解一下这位西夏艳后,她本是西夏大臣野利遇乞众多妻妾中的一位,后来野利遇乞被李元昊所杀,这一干妻妾也流落街头。后来李元昊知道自己冤杀了野利遇乞,遂找到他的这些家人给予一些帮助,没藏氏也被当时的皇后野力氏收留。一次偶遇后,李元昊被没藏氏美色所迷,无奈,野力皇后把没藏氏逐出皇宫让她出家为尼了。但是

  • 揭秘:明朝七品县令有权力处死三品将军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自从有了戏说历史的电视剧后,网络上的一些历史写手,也乐于将野史、甚至伪史当成正史来贩卖。比如,几年前就有人编造了一个“七品县令诛杀三品将军,最终还获得得皇帝重用”的故事,至今还被人当作正史传播。故事里的人物有三个,他们分别是杀人者张度、被杀者耿天喜以及裁判朱元璋。故事的标题大同小异,都很有冲击力,均

  • 若不是行仁义,秦穆公早就死在韩原了,哪里还有后来的大秦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秦,历史解密

    公元前645年,卑鄙无耻、忘恩负义的晋惠公姬夷吾趁着秦国闹饥荒的时机,亲自率领大军开往秦国,准备一举灭掉秦国,再不济,也能夺得秦国几个城池。面对晋国的入侵,秦穆公也是披挂上阵,组织了一场自卫反击战。十一月份的天气还有些冷,但秦晋双方已经两军对垒在了韩原,就是今天山西河津与万荣之间的黄河东岸。秦军大骂

  • 朱元璋提倡百姓“越级上访”,上访的人却越来越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其实,“上访”就是群众越过底层相关国家机关到上级机关反映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也是上层政府了解民意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国家的表达形式。自古以来,“上访”就是一种“民意”的表达方式,最早出现在尧舜时代。据史料记载,在尧舜时期,各个交通要道上都会竖立一块木头,用来征集百姓的意见

  •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临走时有一人却说孔明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诸葛亮,刘备,历史解密

    在三国当中,流传下来很多经典故事,比如关羽这个人物就有非常之多的典故,像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义释曹操、刮骨疗毒、单刀赴会等等。猛将赵云更是长坂坡七进七出救下阿斗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而在三国当中典型的智者代表诸葛亮一生中留下的典故更是非常之多。比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等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