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最不该杀这三个人,分别是哪三个人?

曹操最不该杀这三个人,分别是哪三个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278 更新时间:2024/2/15 11:59:17

曹操一生,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然而,他也有糊涂和犯错误的时候,曹操一生,杀了很多人,有些人不该杀,他偏偏杀了,有些人该杀,他偏偏没杀,最终酿成大祸。

曹操最不该杀三个人,这三个人是谁呢?曹操最该杀的人,又是谁呢?

第一位,荀彧

荀彧是曹操重要的谋士,可以说是首席谋士,荀彧有王佐之才,辅佐曹操扫平群雄,统一北方,只剩下刘备和孙权没有灭掉。

荀彧还推荐了很多人才给曹操,比如,郭嘉戏志才等人,都是荀彧举荐的。荀彧为曹操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然而,曹操却不顾荀彧的功劳,把荀彧逼死了。

曹操想称魏公,那些溜须拍马的人,比如董昭等都上书,请求曹操上位,而荀彧却反对,认为曹操应该“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听说之后,很生气,最终,对荀彧下手了。

曹操派人给荀彧送去了一盒食物,荀彧打开一看,是空的,于是,明白了曹操的意思,荀彧于是服毒自杀了,时年五十岁。

《三国志》注引《魏氏春秋》记载: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荀彧功勋赫赫,忠心耿耿,然而,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令人遗憾。其实,曹操最不该杀的人,就是荀彧。

第二位,崔琰

崔琰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也是当时的名士。

史书记载,相貌英俊,胡须很漂亮,很有威望。曹操本人也非常敬畏崔琰,迁东曹掾。曹操封魏公,崔琰为魏国尚书,迁中尉。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通信杨训时,崔琰在信中写“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被人诬告,曹操认为崔琰有不逊之意。于是将崔琰下狱,后被赐死。

《三国志 崔琰传》记载:琰从训取表草视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太祖怒曰:“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於是罚琰为徒隶,使人视之,辞色不挠。太祖令曰:“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遂赐琰死。

崔琰为人正直,对曹操也很忠心,就这样被曹操杀了,很可惜。

第三位,杨修

杨修是太尉杨彪的儿子,很有才,是出了名的。狂士祢衡曾对人说,他只看得起两个人,一个是孔融,另一个就是杨修。

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非常聪明,建安年间(196—220)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任丞相府仓曹属主簿 。史书记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然而,杨修因卷入曹操立储之争,拥戴曹植,触怒了曹操,最终,曹操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找了个罪名把杨修杀了。

《三国志》注引《典略》记载:至二十四年秋,公以脩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

杨修很有才,曹操也是爱才的,杀杨修,对曹操来说,确实是做错了。

曹操最该杀的人,其实是司马懿,然而,曹操却最终放了司马懿,以至于酿成大祸,后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篡夺了曹魏大权。

司马懿为人阴险狡诈,颇有城府,早年,曹操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借口有病不出来,曹操请了几次,司马懿都拒绝了,后来,曹操生气了,下令说,不来就将你下狱,于是,司马懿害怕了,只得乖乖出来。

史书记载,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曹操曾看出来司马懿非久居人下的人,有狼顾之相,有野心,想杀了司马懿,但是,最终因为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为司马懿求情,曹操没有下手。

什么是狼顾?就是说司马懿像狼那样,回头时,身子不动,头可以看到自己的后背。

《晋书 宣帝纪》记载: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司马懿逃过一劫之后,为人处世就更小心谨慎了,夹着尾巴做人,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几代帝王,最终篡权成功。后来,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逼魏帝禅让,魏国灭亡。

曹操辛辛苦苦打来的天下,都便宜了司马懿,替司马懿做了嫁衣。

标签: 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清朝最后一位郐手子,一生斩首三百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很特殊的人——刽子手。他们因为职业特殊,是死刑者的操刀者,往往被人所不屑。今天就来看看清朝最后一位郐手子邓海山的轶事。郐子手邓海山绰号叫“神刀手”,绰号来缘是他砍头的手法相当高超。其实邓海山的高超刀法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苦练出来的。为了炼本领,邓海山拜名师勤练功,为了练习砍头术,他

  • 万国来朝最辉煌的时代是什么时候?不是盛唐也不是强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万国来朝,隋朝,历史解密

    在历史的长河里,中国一直是最高文明以及强盛的代名词,时间长达千年。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朝代一直是世界的中心,亚洲的宗主,地位无人可撼动。很多小国家作为藩属国,需要定期来中国朝拜君主,称之为"藩供"。”万国来朝“一直是历朝历代的终极目标,而最为辉煌的莫过于明王朝。明朝永乐年间,永乐大帝派遣郑和七

  • 回纥帮助唐朝打安禄山,为什么不胡人的安禄山打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回纥人曾经出兵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却并没有帮助安禄山攻打唐朝,这是怎么回事呢?照理说,回纥人是胡人,安禄山也是胡人,回纥人应该和安禄山更亲近的。为何回纥人不帮助安禄山,反而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呢?有人说,主要的原因,是回纥人和唐朝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回纥人属于北方少数民

  • 这一帝王子嗣延绵,儿子一百多,居然被弟弟一口气秒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北朝,历史解密

    古代帝王登基后不仅要勤于朝政,还需要担负绵延子嗣的重任,皇帝的子嗣数量众多不仅表示帝王身体康健,也是保证皇室的集体荣誉,后代越多家族越鼎盛,因此帝王才会有数不尽的嫔妃。都说古代帝王后宫佳丽三千,但这这是一个虚数,一般帝王身边有几十个妃嫔属正常,而这些妃嫔进宫后的主要职责不是为了宫斗,而是为了给帝王生

  • 金帐汗国曾统治俄罗斯240年,为什么被伊凡家族打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金帐汗国,蒙古,历史解密

    提到金帐汗国,很多人的第一想法就是,这个国家曾经统治俄罗斯240年。但是,最后这个国家被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打败,最终灭亡。那么,伊凡家族凭什么能打败横征亚非欧大陆的蒙古铁骑?原因很有趣。作为从草原上走出来的英雄,成吉思汗非常有意思,一直在遵循草原民族的生活习惯。在那里,儿子大了就要分家,而作为征服很

  • 揭秘:郑庄公早期为什么不得不顺从母亲武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姜,春秋,历史解密

    “郑伯克段于鄢”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郑庄公的母亲偏爱小儿子共叔段,逼迫郑庄公把国都封给共叔段,之后又逼着郑庄公给他增加人口,军队,财富等等,郑庄公一直隐忍,直到共叔段公开谋反,郑庄公一击致命。恼怒的对母亲说出了“不至黄泉,勿相见”,这才有了后来黄泉相见的故事。一般来说,对这一段历史,对郑庄公有两

  • 司马睿夫人郑阿春,结局圆满的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郑阿春,东晋,历史解密

    郑阿春是司马睿的夫人,其实曾经因为自己的生活非常艰苦所以嫁过人了,但是那个丈夫去世了,所以就变成了一个带着孩子的寡妇,所以被司马睿看上了封为了夫人,虽然没有当上皇后,但是也是荣宠一生的,我觉得这个女子的一生都是非常幸福的。郑阿春的父亲是一个太守,她的家庭其实并不是非常富足的,早年时期的郑阿春其实是很

  • 皇帝立下最弱太子,结果皇子结局是最惨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唐朝,历史解密

    李世民性格太过强势,敢作敢为,下手无情,所以,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也像他这样。尤其是当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后,他在接班人的挑选上,就更中意柔弱的皇子。魏王李泰性格颇像李世民,且聪明过人,深得人心,李世民原本对他宠爱有加,甚至想过立他为继承人。然而,当李承乾谋反之事发生后,李世民便渐渐疏远李泰。原因无外乎李

  • 为什么成国李寿夺位后要铸年号钱?年号钱有着什么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国李寿,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清嘉庆年间,钱学昌盛,杭州一位姓钱的古泉收藏家,以高价求得一枚轻薄如榆树之荚(即榆钱)的“榆荚钱”,便被众泉友传为笑谈。钱某见人笑话,却不以为然,哈哈一笑,仍旧孤芳自赏。不久圈内传出一则新闻,说钱某这枚“榆荚钱”居然从北京琉璃厂换得了一间三门脸的大门面房。细问得之,此钱并非一般的“榆荚钱”,而是中国

  • 明清时期的故宫是没有厕所的 里面的上万人是怎么解决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故宫,厕所,历史解密

    现在许多人在满足自己的吃穿之后,还会选择旅游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乐趣。说到旅游啊,我们就不得不说我们的故宫了,故宫是我国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同时还见证了我国的发展,能够存留到今天,必然是最受大家欢迎的。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时的故宫是没有厕所,那么故宫里面上万人是怎么上厕所的呢?你知道吗?古代不同于我们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