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于樊须的评价如何?樊须是怎样的一个人

关于樊须的评价如何?樊须是怎样的一个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778 更新时间:2023/12/6 5:19:15

历史在孔老师的身后绕了一个很大的弯子,可是他并不知道这些天翻地覆的变化。他在反对完樊迟学稼以后,又继续做起了诲人不倦的工作。很可能樊迟的同学把孔老师那天的话及时传给了他,樊迟终于弄明白了老师对自己的期待,所以从那以后,樊迟所问的所有问题都紧紧围绕着修德这个大纲,而且很下苦功夫,光是“问仁”就问了三回。

第一回樊迟问仁先从“问知”开始,这里的知同智。孔老师回答他:“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②意思是,专心致力于引导百姓走向仁义道德,对鬼神敬而远之可以说是智慧了。“敬而远之”意指尊敬而不迷信。这句话从“务民”说起,也就是说夫子对樊迟的教诲始终紧扣着他的弱点,提醒他考虑问题要从大处着眼。樊迟会意,所以他紧接着又问,那什么是“仁”呢?孔老师回答的很简要,他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就是说有仁德的人,应该难事冲在人前,获利退居人后。这“先难后获”四个字看起来很简单,可包孕的境界却很不简单。也许这句话就是宋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母板吧。

第二回樊迟问仁得到了夫子一个更简单的回答,可是这个回答非常有名。他问老师:什么是仁呀?老师只说了两个字:“爱人。”③后世对夫子学说的最简要的概述就是樊迟得到的这两个字,所谓“仁者爱人”。樊迟继续发问,那什么是智呢?孔老师又只答了两个字:“知人。”这次樊迟没有听明白(“樊迟未达”)。夫子看他一脸茫然,就补充说,推荐选拔正直的人,并把他们的位置安排在邪恶的人之上,那就可以使邪恶之人转化成正直之人了(“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可是樊迟还是转不过这个弯。下了课,他急忙找到同学子夏对他说:“乡(通“向”,意为刚才)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这子夏,名卜商,是个极聪明的学生,孔夫子去世后,他在西河一带讲学,很有盛名。听了樊迟的话,他大声赞叹老师的话意蕴丰厚(“富哉言乎”),然后举了两个例子分析给樊迟听:“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意思是舜和汤拥有天下,懂得在众人中选拔人才,分别推举贤人皋陶和伊尹担当重任,那些不仁之人也就自然被疏远了。这些都是知人的结果,也都是智慧的做法。这就绕回来回答了樊迟的“何以为智”的问题。经过子夏的一番解释,樊迟应该明白老师的意思了。的确,“智者知人”,知人善任,齐家治国平天下,哪一样少得了它呢?即便从个人的修身养性着眼,知人也是必修课。反过来讲,哪有知人的人不是智慧之人呢?需要区别的是,智慧与聪明并不是一回事。聪明更强调天生的资质,所谓耳聪目明,说的都是感官的特性。智慧强调的则是后天的修炼,它是一种在学习、在思考、在感悟、在经验的累积中获得的辨析判断和处理事物的能力。智慧饱含着仁德之心,看起来朴实无华,甚至是大智若愚。聪明是天赐的礼物,如果持有者不懂得正确地养护它,就会陷入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怪圈,那些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人,多半都是聪明过人的人。

第三回樊迟问仁在《子路》篇里。这次的答案与前两回又有不同。第一回的“先难后获”讲的是一种姿态,第二回的“爱人”讲的是一种胸怀,层层递进,到了第三回就落在了实处。这一次,孔老师开始告诉樊迟具体的为仁方法:“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居处”,一人独居,“恭”,不惰,不放肆;“执事”,行事,“敬”,不懈怠,不怠慢;“与人忠”,待人忠诚。并且夫子还特别强调,“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就是说这些为仁的方法,即便在偏远的夷狄之邦,也不可弃之不行。的确,孔老师开出的这个为仁的方子,不仅可以跨越地域,在夷狄之邦生效,而且也可以穿越几千年的时光,在今天依然发挥效用。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慎独、敬事、忠诚,那他不是仁人又是什么人呢?所以,孔老师的这个答案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了。

标签: 樊须孔子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陈自明:南宋医学家,字良甫,临川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陈自明,南宋医学家,历史解密

    陈自明,南宋医学家。字良甫,临川(今属江西)人。三世业医,曾任建康府明医书院医谕。因认为前代妇科诸书过于简略,曾遍行东南各地,访求医学文献。采集各家学说之长,附以家传经验,辑成《妇人大全良方》,于妇科证治方法,收集较为详备。另着有《外科精要》等。陈自明(1190—1270年),南宋医学家,字良甫,一

  • 日本为什么会选择偷袭珍珠港 偷袭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日本,美国,历史解密

    每一场战争的起因都是由于资源的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日本和德国都不满足于自己本国的这点资源,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他们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有广阔的土地,于是中国就成为了日军主要的侵略对象。但是在二战中期,日本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感到反常的举动,日军偷袭了珍珠港,这段历史放在今天

  • 历史上的武大郎真的很矮吗 他真的是卖烧饼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水浒传,武大郎,历史解密

    古代有很多的人被黑的非常的惨,其中最惨的莫过于武大郎了。武大郎是《水浒传》里的一位角色,武大郎从小父母就死了,他靠着自己一身做炊饼的将自己的兄弟武松拉扯长大。在水浒传里的武大郎是一位身高不满五尺并且面目丑陋,用现代的话来说的话那武大郎就是一位侏儒症患者。而且他还有一位老婆,他的老婆也是历史上的“奸夫

  • 嘉庆为什么阻止不了大清的衰落 这个锅还得乾隆自己来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嘉庆,乾隆,历史解密

    嘉庆为什么阻止不了大清的衰落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提起嘉庆,很多人认为嘉庆除了处死大贪官和珅外,好像就没有什么功绩了。有一种说法,说的是嘉庆是清朝存在感最低的皇帝之一。从1796年乾隆将皇位禅让给嘉庆,到1820年驾崩,嘉庆在位共24年,实际

  • 虎符为什么独一无二?它有什么机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虎符,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古代冷兵器时期,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信息的传递非常的不及时,然而在战机瞬息万变的战场中,正确的情报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作为传递君王命令的“虎符”在战场中,只要有它,就可以隔空调动军队,那么“虎符”就不怕被伪造吗?若是出现多个真假难辨的虎符,岂不乱套了?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详细描绘过其用法。甲兵之符,

  • 司马家族到底有多少死士?司马家族时靠死士夺权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司马家族,三国,历史解密

    “养死士”的事情,记载在《晋书·景帝纪》里:“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不过,这里的“帝”,说的是司马师。也就是说,是司马师养死士,不是司马懿养死士。当然了,不管是谁养死士,都是司马家族里面的人,意义是一样的。《晋书》上也说了,正是因为司马师养了三千死士,“高平陵政变”

  • 揭秘:古代隐士为什么不愿意做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历史当中具有极高才学的隐士不在少数,他们都不经常活动在世俗当中,打出来的都是不愿在世俗当中做官的旗号,以他们的话说就是宁可在山野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也不愿意在官场的苟且着。他们也都无一例外地写过很多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思,并用婉转的诗歌向世人表明自己绝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比如商山四皓曾

  • 陕西为什么会被称为三秦大地呢 这个说法是从何而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陕西,秦国,历史解密

    陕西,简称“陕”和“秦”。“陕”和“秦”的意思很好理解,“陕”就是陕西的简称,“秦”是当年咸阳是秦朝都城,陕西是秦朝的核心地区,因此,简称“秦”。但很多人不明白,陕西为什么又叫“三秦大地”?由于中国经历了无数个朝代,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称谓变化。陕西被称为“三秦大地”,就像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河南

  • 李显放任后宫执掌政权,最后死在妻女手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显,唐朝,历史解密

    唐朝的皇帝李显是一个不太合格的皇帝,他为政期间根本对权力提不起兴趣,反倒是让自己的妻女掌握住了很多的帝王权,他自己整天沉浸在酒色之中。这个时候其实很多的事情都是他的妻子和女儿在处理,朝内外只知道有皇上,却不知道很多决定都是由皇后和公主下达,甚至包括官员的任命。所以整个朝廷的大臣劝谏他防备下一个武则天

  • 名人趣事:揭秘江冬秀的人物轶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江冬秀,民国,历史解密

    江冬秀(1890-1975),女,安徽旌德县江村人,著名学者与文学大师胡适之妻。江家是旌德县的望族。江冬秀的外祖父曾位至翰林,其舅母是胡适的姑婆。 人物轶事婚后第二年,江冬秀到了北京为胡适主持家务。她虽然是一个身受封建旧礼教毒害较深的小脚女人,但颇有魄力,有才干,遇事能决断,具有男子汉气概。她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