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悟空的原型竟出自《山海经》?老家花果山,后被大禹压在山底下

孙悟空的原型竟出自《山海经》?老家花果山,后被大禹压在山底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130 更新时间:2023/12/11 10:51:30

胡适提出孙悟空的原型应该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

拜必胜的哈努曼神,

您是知识与美德的海洋。

必胜的哈努曼神,

您的光芒足以照耀三界。

您是罗摩天神的使者,

您有无与伦比的力量。

您以“安阇那之子”与“风神之子”闻名于世。

[var1]

哈奴曼别名哈鲁曼,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神猴

鲁迅则认为孙悟空的原型是来源于中国本土神话形象——无支祁。

《山海经》说:“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名曰无支奇(无支祁)”、“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轻利倏忽”。

[var1]

那么他们俩的说法,到底是谁比较贴近事实呢?我们还是从西游记里来搜寻答案吧。

西游记里面提及过的水猿大圣

其实在《西游记》第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原来《西游记》里面本身就有提及这个“无支祁”。

[var1]

黄眉怪可是一个厉害的角色,连如来都敢假扮

《西游记》一书中的第六十五回和第六十六回是讲述黄眉怪故事的,然而提到无支祁我们却一点印象都没有,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了解西游记更多的是通过电视剧,而在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电视对此并没有丝毫提及,那原著里面是是怎么说的呢?

原著中黄袍怪一难,唐僧师徒被困金铙,孙悟空不仅上天邀请了二十八星宿帮忙,还去盱眙山求助于荡魔天尊和国师王菩萨,结果荡魔天尊派遣龟、蛇二将和五大神龙助阵、国师王菩萨派遣了小张太子和四大神将一起对战黄袍怪,结果统统都被黄眉怪用后天袋子收了去,根本无力抗衡。

概众争战多时,不分胜负,那妖精又解搭包儿。行者又叫:“列位仔细!”太子并众等不知“仔细”之意。那怪滑的一声,把四大将与太子,一搭包又装将进去,只是行者预先知觉走了,那妖王得胜回寺,又教取绳捆了,送在地窖,牢封固锁不题。

这个过程中,“无支祁”在孙悟空求助国师王菩萨时就曾被提到过。

[var1]

孙悟空最爱去的地方之一菩萨到场

在孙悟空向国师王菩萨叙述情况后,国师王是这么告诉他的:

国师王道:“你今日之事,诚我佛教之兴隆,理当亲去,奈时值初夏,正淮水泛涨之时,新收了水猿大圣,那厮遇水即兴,恐我去后,他乘空生顽,无神可治。今着小徒领四将和你去助力,炼魔收伏罢。”

而这里的水猿大圣就是无支祁,而国师王收伏水猿大圣的故事,就是大禹收伏无支祁故事的另一个版本罢了。

无支祁的传说

最早提及大禹收伏无支祁故事的是在唐代。

《唐国史补》曾引《山海经》说:

“楚州有渔人,忽于淮中钓得古铁锁,挽之不绝,以告官。刺史李阳大集人力引之。锁穷,有青猕猴跃出水,复没而逝。后有验《山海经》云:“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名曰‘无支奇’。”

但从《西游记》关于“水猿大圣”的叙述看,无支祁与孙悟空似乎又是两个猴子(或猿)。

无支祁与孙悟空到底是啥关系

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来自于无支祁呢?

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篇《唐之传奇文(下)》里:

“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土伯拥川,天老肃兵,功不能兴。禹因囚鸿濛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禹授之童律,不能制;授之乌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鸱脾桓胡木魅水灵山祆石怪奔号聚绕,以数千载,庚辰以战逐去,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庚辰之后,皆图此形者,免淮涛风雨之难。”

这里的信息量很大,首先,桐柏山这个地方,无支祁与孙悟空是老乡,更奇的是两个人还是一个山头的,孙悟空是花果山的,而无支祁呢,也恰恰是花果山的。

[var1]

花果山水帘洞里面到底住着谁呢

其次无支祁被压在龟山下,而孙悟空也遭遇到了被压山下的命运。西游记里面是如此描述的: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

这里面孙悟空也被压在山下,但比起无支祁他的遭遇更加残暴,渴了喝铜汁,这恐怕对孙悟空来说,也是很变态的一种惩罚吧,吴承恩老先生对传说的加工,也使得西游记的内容更加丰满生动。

[var1]

孙悟空形象深入人心

鲁迅先生认为“明吴承恩演《西游记》,又移其神变奋迅之状于孙悟空,于是禹伏无支祁故事遂以堙昧也”。

这其实和我们现在看电视、看电影一样,哪个版本的剧情人物经典,我们自然会选择认同那个比较好的版本,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要比山海经里面的无支祁形象生动的多,孙悟空的形象也自然会更加深入人心罢了。

更多文章

  • 2011年安徽惊现战国双墓,棺椁保存完好,墓主人头颅却不翼而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安徽出土战国夫妻墓,安徽发现战国墓视频,安徽省挖出战国的古墓

    引用自《探索.发现》20210422 六安楚国双墓(上)这个片段是安徽战国双墓发掘过程中,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秦让平发掘棺木时的亲身感受。在秦让平以及在场的很多工作人员看来,这具棺木不仅保存得相当完好,其中的随葬品更是会多的让人感到“苦恼”,并且一旦墓葬被成功发掘,那么对于整个考古界而言意义都十

  • 远亲不如近邻,秦国反其道为之受益颇丰,燕国为何屡次碰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灭燕国后燕国去哪了,秦国怎样灭掉燕国,秦国消灭燕国使用的谋略

    [var1]就好比秦国,在战国中期以后,它所奉行的是远交近攻的政策,也就是说,要交好与它相距比较远的燕国和齐国,但对于临近的韩国、魏国等国家却采取近攻的政策,这是秦国在邦交政策上的常态,也是秦国攻伐与结盟的主要参考措施。与秦国类似,燕国也有大体相同的政策,其实,燕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是对于相隔较

  • 战国七雄,有哪些外交策略?合纵连横,远交近攻,楚国把太子抵押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诸侯并立,各诸侯国为完成统一大业,都开展了一系列邦交活动,例如,苏秦、张仪、战国四君子的纵横主义的外交,活跃的邦交对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产出重要影响,甚至出现了“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现象。齐国提出的“外归其义”的和平外交思想和灵活变通的经济外交策略。我们以最成功的邦交活动秦国

  • 项羽的堂弟,号称“楚国第一剑客”,追随项羽至乌江边战至身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项羽战死乌江完整视频,项羽围困乌江签文,刘邦晚年谈项羽不过乌江

    [var1]电影《大汉风》中的楚国第一剑客项庄史书上关于项庄的记载并不多,连他的生年都没有记载,只知他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项梁之侄,项羽堂弟,项燕有三子,长子项超是项羽父亲,早死,次子是项梁,没有记载他有儿子,定陶之战身死,三子项伯,著名的楚军叛徒,改刘姓,由此可见,项燕三子都不是项庄父亲,所以项庄

  • 天资仁厚,举动光伟的春秋贤诸侯,仁厚的秦穆公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吾人今就古籍中对穆公的相关记载,希望能厘清:他究竟是"天资仁厚,举动光伟的春秋贤诸侯"(清‧高士奇语)?抑或是现代某些研究者口中的"狡猾多诈、阴险善变的一代枭雄"?[var1]救灾恤邻的秦穆公根据《史记‧秦本纪》和〈晋世家〉的记载,晋惠公四年(也就是秦穆公十二年),晋国发生了饥荒的天灾,因此向秦国请

  • 《左转》急子遇刺:卫国乱事多,愚孝终有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左传著名故事,左传中的两件大事,春秋左传主要事件

    [var1](鲁桓公是《左转》中记叙的第二个鲁国的国君,第一个是鲁隐公,我对他的事没啥兴趣。其实是个人原因,不想看。孔子是鲁国人,所有的事情都是以鲁国为第一视角的。)接下来要提到三个国家,卫国,齐国,鲁国。这个视频会有很狗血的剧情,今天主要给你讲述,急子遇刺[var1]这件事起因是:在卫宣公年轻时候

  • 从国家制度和贵族影响角度,分析为何秦国吸引人才最多?制度保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国招揽了哪些别国的人才,秦国强大原因是人才制度,秦国的科技人才

    战国时代,诸侯争霸,战争四起,这是对国力的比拼,也是对人才的考验,时势造英雄,在战国这个大争时代,整个社会的人才产量还是很大的,毕竟那样的年代里,人才有用武之地,尤其是谋臣和武将,这些人在乱世当中的价值远远大于在和平年代的价值,所以说,整个战国时代,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宝库。[var1]我们通过分

  • 刘晔料事如神,为何曹操父子却很少采纳他的计策?|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为什么不信任刘晔,三国刘晔个人简介,曹操和刘晔对话

    刘晔虽然天赋异禀,但是,在关键时刻,曹操、曹丕却很少采纳他提出的计策。对于原因,曹操并没有加以说明,不过,曹丕倒是亲口说出了他不采纳刘晔计策的原因。帝乃旋师。云:"卿策之是也。当念为吾灭二贼,不可但知其情而已。"—《三国志·刘晔传》黄初五年(224年),曹丕行幸广陵,欲与孙权决战。当时群臣大多认为孙

  • 曹操有多狠?在小妾房中一觉睡到自然醒,随后处死小妾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一觉醒来为什么将小妾打死,曹操小妾活了多少岁,曹操怎么对待妻妾

    导语:曹操作为三国里面最受争议的人,有人觉得他有勇有谋。可以在中原四面受敌之际,冷静分析各个势力的优劣情况,找到他们最致命的弱点,逐个击破,吞并了他们,最终成为三国里面最大的诸侯。也有人觉得他残暴无比,在一系列战争中,无所不用其极,没有军粮就屠城,收编不了就坑杀士卒。而且生性多疑,害怕人家加害于他就

  • 昌邑王刘贺为何即位27天便被废?只因三个举动一个人,被抹黑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昌邑王刘贺历史评价,刘贺在位27天做了什么荒唐事,昌邑王刘贺结局

    据《汉书.霍光传》所记载,刘贺被废前,霍光曾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其定罪。随后举出其所犯罪行达1127条,折算下来平均每天便犯约42桩罪,几乎每小时都会有2条过错诞生!这样的罪名无疑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然而在翻阅史料后,我们却发现,霍光所提出的这三项罪状,仅仅只是刘贺在私生活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