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唐书对于上官婉儿的评价过于失实,刻意夸大了上官婉儿的污点,对后世造成误解。与此相比,其他史料还是相对公允,如:《昭客文集序》,其内便曾评价上官婉儿词意雄浑、文风优美,以女流之辈,影响一代文学,在历史上实属少见。并且,唐朝同期的名士对于上官婉儿也是赞赏有加。
上官婉儿的出生伴随着神秘色彩,据说,其母郑氏怀孕的时候,曾在梦中遇到一位占卜师傅,那师傅递来一杆秤,口中说道:“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这句话的意思便是告诉郑氏:“你所怀之子,将来必能在朝中拥有权势。”郑氏醒来大喜,认为身怀必为天降贵子,然而,出生的却是一个女孩。
旁人听说此事,皆嗤之以鼻,郑氏便觉,定然是梦中之人胡说八道,便将此事忘却。上官婉儿幼年经历并不美好,刚出生时,其祖父上官仪因上书朝廷废除武则天皇后一事,被问罪斩杀,而后,又牵连到其父,一同被杀。两位亲人的离去,尚不能平复武则天的怒火,之后,将上官婉儿和其母亲关于禁院。
在这里,她们无法与外界沟通,刚失去双亲,便要面对如此困境。虽然生活艰苦,但是,并没有影响到婉儿的文学天赋,反而在这种幽静环境中,更利于她研读文学。本身上官家族就是一个书香世家,上官婉儿继承了族人的优点,小小年纪便才思敏捷,再加上,其母的悉心教导,在少时,她便已经能够明达吏事、赋词作诗。
上官婉儿第一次崭露头角,还是在武则天的一次考验中。当时武则天要求当场作文,上官婉儿应允,当即题文一篇,文不加点、语意畅通、辞藻优美。武则天看了极为满意,当场免除了她的奴仆身份,让其跟在身边,负责宫内诏命。
至此,上官婉儿的传奇人生就此开始。即使是宫廷诗的最为普通的形式,即:日常的奉和应制之作,上官婉儿也以或清新隽永,或气势壮大等格调气度倾洒其绝代才华。如其《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武则天时期,上官婉儿跟随在武则天身边,辅助其处理政务、起草诏令,地位逐渐上升。武则天作为女皇,自然要体现出自己的威严,使得别人惧她。为此,武则天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就滥杀无辜,造成冤案频发。
期间上官婉儿劝诫武则天,导致背上忤逆罪,武则天命人将其处斩。好在最后,武则天念及上官婉儿才思敏捷,便饶其一命。从那之后,上官婉儿再无劝言,一切顺君心意,令武则天甚是欢喜。
其实,在武则天作出一些错误的决定中,上官婉儿还是会帮其矫正,只不过有了上次的教训,她不会再直言相劝,而是选择更加委婉隐秘的行事作风,化解掉武则天的暴戾。也正是因为她潜移默化中发挥的作用,后世都对其不吝赞赏,称她是美玉、是祥瑞。
她靠着温柔、智慧、才华,化解了很多武则天的错误决定,拯救了无数百姓。然而,在新旧唐书中,上官婉儿被描绘成勾结权势,淫乱宫廷,操纵皇权,显然是片面且失实的。武则天晚年时期,遭遇朝中大臣政变,被迫退位,唐中宗重登皇位。上官婉儿则开始替唐中宗辅佐事务。
而后,唐中宗册封婉儿为三品的婕妤。由此可见,唐中宗非常肯定上官婉儿的能力。
上官婉儿的职务相当于现在的秘书,协助君主处理一些政务。武则天时期,她从事的便是这种工作,到了唐中宗,她依然负责这方面事务。除了帮助皇帝处理奏表、起草诏令外,上官婉儿还会时常举办文学活动,邀请宫廷内的文人墨客参加,互相交流探讨诗词歌赋。因其才华横溢,上官婉儿经常替皇室人员赋诗作文,深得各皇室公主喜欢。
然而,她还是由于太过自信,犯了皇家大忌,导致引火烧身。
晚年时期,上官婉儿因劝韦后学习武则天,自立为帝,卷入政治斗争。再加上其私下动作不断,暗中结党私营,玩弄权术,被唐玄宗列为清剿名单。唐玄宗极为厌恶女性参与政治,在那场诛杀韦后势力的政变中,上官婉儿被一并杀掉。
尽管如此,唐玄宗还是在其后,为上官婉儿编诗文集,可见,对于这位才女,他还是挺敬重的。在上官婉儿现存不多的诗作中,有一首屡被提及, 备受重视,那就是其抒怀之作《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参考资料:
『《新唐书》、《昭客文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