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神秘失踪的皇后,让祖孙三代皇帝苦寻30余年,最终仍然未找到

唐朝神秘失踪的皇后,让祖孙三代皇帝苦寻30余年,最终仍然未找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282 更新时间:2024/1/8 3:08:50

唐朝的皇后普遍具有传奇色彩,而就神秘性而论,唐代宗的睿真皇后沈氏(影视剧中称她为“沈珍珠”)尤其值得一提,因为她的离奇失踪,竟让代宗、德宗、顺宗祖孙三代皇帝苦苦寻觅三十余年,但最终依然未能发现行踪。这究竟是怎样一桩离奇的事件呢?

沈氏出身于江东名门望族-吴兴沈氏,是大理正、赠太师沈易直之女,在唐代宗李豫还是皇孙、广平王的时候,便以良家子的身份进入王府,没多久便为他产下长子李适,即后来的唐德宗。当时,王妃崔氏性颇悍妒,依仗着姨母杨贵妃的势力专横跋扈,所以沈氏尽管诞下长子,但一直受到崔氏的欺压。

沈氏出身吴兴沈氏,以良家子身份入宫

唐玄宗晚年任用李林甫杨国忠为相,并让安禄山担任三镇节度使,结果导致帝国危机重重。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起兵造反,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便攻陷东都洛阳,并进逼京师长安。唐玄宗为避其锋芒,带着杨贵妃及皇子皇孙们仓皇逃往蜀中,太子李亨及李豫等人也在其中。

由于唐玄宗在逃亡之前严密封锁消息,导致大批妃嫔宫人、皇子皇孙来不及逃走,便沦为叛军的俘虏,其中便包括沈氏。沈氏被俘获后,叛军将其囚禁在洛阳的掖庭之中,至于她会遭受怎样的对待,从安禄山及其叛军的本性去分析,可想而知(“禄山之乱,玄宗幸蜀,诸王、妃、主从幸不及者,多陷于贼,后被拘于东都掖庭。”见《旧唐书·卷五十二·列传第二》)。

沈氏在“安史之乱”中被俘,关押于洛阳

不久,“马嵬坡之变”发生,杨国忠、杨贵妃兄妹皆被杀,崔妃则彻底失宠。事后,太子李亨北走灵武,并在此称帝,是为唐肃宗。为迅速平定叛乱,唐肃宗遂任命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边号召天下勤王,一面向回纥、大食搬请救兵。至德二年(757年),唐军利用叛军内讧、安禄山被杀的机会,击溃安庆绪,一度收复长安、洛阳。

李豫进入洛阳时,曾在掖庭之中找到沈氏,然而或因战事方殷,无暇安置沈氏,或因沈氏名节有亏,让其很没面子,所以李豫并没有把她带回到长安,而是让其继续居住在洛阳。可就在李豫为如何妥善安置而沈氏发愁时,以史思明为首的叛军席卷而来,竟然再度攻陷洛阳城。这一次,留在东都宫中的沈氏再次身陷敌手。

自从洛阳分手后,李豫再没见到过沈氏

此后战火又持续四年时间(759-763年),直到史朝义兵败自杀后,洛阳等地才得以光复。然而让唐代宗(李豫已在762年登基)没想到的是,当他进入洛阳时,发现沈氏早已不见踪影(“及代宗破贼,收东都,见之,留于宫中,方经略北征,未暇迎归长安。俄而史思明再陷河洛。及朝义败,复收东都,失后所在,莫测存亡。”引文同上)。

次年(764年),代宗册立长子李适为皇太子,并正式下诏搜寻沈氏的踪迹,然而十余年时间过去后,依然毫无音讯(“代宗遣使求访,十余年寂无所闻。”引文同上)。期间,寿州崇善寺尼姑广澄曾诈称沈氏入京,但经过有司检验后,发现她不过是李适当年的乳母。代宗闻讯后暴怒不已,下令将其杖毙。

唐德宗苦寻母亲26年,最终一无所获

李适登基为唐德宗后(779年),一面派人继续搜寻其母,一面遥尊沈氏为皇太后。在册封仪式上,德宗对着空荡荡的太后座椅跪拜,口中呜咽不已,群臣受此感染,全都为之哭泣不止,本应是喜气洋洋的含元殿,瞬间变成伤心地(“帝再拜,歔唏不自胜,左右皆泣下。”引文同上)。

德宗在位26年时间,期间一直在苦苦寻找亲妈,但上天并没有被这份孝心感动,沈氏的下落依旧是个谜。不过在此期间,有很多“冒牌货”为希求富贵,纷纷诈称是沈氏,但无一例外都被识破。唐德宗驾崩后,其子李诵即位为唐顺宗,虽然在位仅仅8个月,但依然再派人寻找自己的祖母,想以此告慰先父在天之灵。

唐宪宗即位后,停止搜寻活动

然而残酷的事实证明,这不过是唐顺宗的一厢情愿罢了,真正的沈氏恐怕早已作古。所以等到顺宗之子、唐宪宗李纯即位后(805年),有司便请求停止这项劳而无功的搜索行动,同时建议为沈氏发丧,上太皇太后号,建衣冠冢于代宗陵,同时立神位于代宗庙中。宪宗觉得大臣的建议很有道理,便下诏就此施行。至此,这场耗时三十余年的搜索活动,在了无所得之后,正式归于终结。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武则天时代,除了武则天外还有一个女人很厉害,但是结局却不太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秘史武则天姐姐和李治,浅谈武则天晚年最荒唐的一件事,武则天晚年事迹

    新旧唐书对于上官婉儿的评价过于失实,刻意夸大了上官婉儿的污点,对后世造成误解。与此相比,其他史料还是相对公允,如:《昭客文集序》,其内便曾评价上官婉儿词意雄浑、文风优美,以女流之辈,影响一代文学,在历史上实属少见。并且,唐朝同期的名士对于上官婉儿也是赞赏有加。上官婉儿的出生伴随着神秘色彩,据说,其母

  • 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四大心腹被迫投降李世民,他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李建成全过程,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世民啥关系,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砍了李建成头

    在唐朝创建及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唐高祖的次子李世民居功至伟,而随着权势和名望的日渐攀升,他的野心逐渐膨胀,为争夺储位不断地与兄长太子李建成发生冲突,最终导致“玄武门之变”的发生,在这场变故中,李建成和支持他的三弟李元吉都被杀。李建成为保住太子之位,屡次跟李世民冲突“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如愿以偿地获得

  • 五代十国头号美女,由寒门女子跃升为无冕皇后,最终却死于屠刀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五代十国的20位美女,五代十国最厉害的王后,五代十国传奇皇后

    她本是柴门女子,因容貌绝美获得“花见羞”的绰号,被誉为五代第一美女;她经历五个朝代,由将府侍妾跃升为皇帝宠妃,并成为实际上的六宫之首;她结局凄惨,虽然对中原局势的安定贡献良多,却和养子一起死于屠刀之下。这位被命运垂青又终被抛弃的传奇女子,便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爱妾王淑妃。王淑妃容貌绝美,有“花见羞”的

  • 假如玄武门之变失败,李世民直接起兵夺位会怎样?无异于以卵击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如果不发动玄武门之变,十分钟看懂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和太子妃完整版

    背水一战,要不反击,要不灭亡。玄武门之变前,秦王李世民就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古往今来,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都持理解态度,他们认为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成功者自然得到较多的赞赏,而失败者更多的则是抹黑,比如在《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中有大臣这样描述李建成,“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

  • 刘裕临终前托孤给4位重臣,后者发誓永远效忠,为何2年后却弑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裕死后,刘裕之死全过程,刘裕临终遗言最终结果

    “白帝城托孤”的史实想必家喻户晓,而诸葛亮也没有辜负刘备的嘱托,在余生十几年的时间里,尽心辅佐后主刘禅,为蜀汉的稳固和发展呕心沥血、死而后已,由此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其实,帝王临终前托孤给重臣的史实,在古代中国屡见不鲜,但大都没起到期望中的效果,有甚者还导致幼主被杀、国家动荡的局面。比如,宋武帝刘裕

  • 他是东晋第一帝,写下史上最离奇的封后诏书,死后皇后被凌虐至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东晋最后一位皇后,封后诏书20字,小说里的封后诏书

    作者:月小妆东晋诸帝中,唯明帝能有所作为。——白寿彝《中国通史》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没有什么霸才,他之所以能勉强支撑吃东晋烛火微光的江山,是因为他是琅琊王氏的后裔。在东晋,门阀制度具有绝对的号召力,是汉族地主权力的象征。他做为一个穿着龙袍的木偶,没人对他的能力寄予期望,好在,他也不曾让这些人失望。

  • 老翁被狄仁杰举荐入朝,不久被拜为宰相,执政不到半年推翻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执政晚期,虽然对首相狄仁杰(唐朝实行群相制)非常倚重,但考虑到他沉疴在身、来日无多,再加上对其他宰相李峤、苏味道等人的表现不满,便向狄仁杰征求宰相人选。狄仁杰思虑再三,便向女皇推荐了时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的张柬之,并称此公虽然年纪老迈,但精神矍铄、极富才干,如能重用他,必定会成为贤辅良相。狄仁杰

  • 唐朝无比可怜的皇后,助武则天重返皇宫却被其陷害,下场惨过人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武则天唐朝女皇,唐朝后期皇帝与武则天的关系,武则天是唐朝第几位皇帝

    武则天是个残酷无情的狠角色,其通往皇权宝座的路上,洒满了无数失败者的鲜血,这其中便包括她的两位情敌-王皇后和萧淑妃。其实武则天之所以能再度入宫,很大程度是王皇后的功劳,只是让后者没想到的是,她的好心却遭到对方阴狠无情的报复,最终落得个惨死的下场。那么,武则天为何要害死王皇后呢?一切还要从王皇后的出身

  • 隋炀帝遇害前后,他的1侄2孙都做了皇帝,但下场一个比一个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炀帝的真正死因,隋炀帝有几个兄弟,历史上隋炀帝被谁杀死的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因为避难逃至江都的隋炀帝杨广,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元礼等人弑杀,但隋朝的历史并未随着这场政变而终结。在此前后,隋炀帝的1个侄儿、2个孙儿相继被权臣扶立为帝,以延续隋朝的国祚。然而跟隋炀帝一样,他们最终的结局也同样很悲惨。这三个人分别是:隋炀帝在江都被弑杀隋恭帝杨侑。杨侑是

  • 皇嫂墓前大不敬?三藏舍弃徒弟,唐太宗盛世有何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昭陵原是太宗皇帝在痛失长孙皇后后为其所建,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病死在翠微宫含风殿。同年八月,葬于昭陵。昭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2公里的九峻山主峰上,九峻山山势挺拔,峰峦突兀,山水环绕,沟壑纵横,海拔1888米,与终南山、太白山遥相呼应。 陵园周长60多公里,总面积2万余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