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鬼李白的雅俗情怀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鬼李白的雅俗情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453 更新时间:2024/1/15 17:48:00

光中先生曾这样评价白"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在李白的豪情诗作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李白个人的旷达与闲适,还可以感受到盛唐的雍容之气。正是因为盛唐时期的安定与太平,使李白可以逍遥的追寻诗艺术,而李白眼中的盛唐,一定少不了"酒气"。

每当李白佳作出世时,不仅有诗兴,还有酒兴。在李白的诸多诗文中,以酒为题的诗作更是数不胜数。至今,李白有关酒的诗句,还朗朗上口,"将敬酒,杯莫停"、"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在李白的人生经历中,酒成为了他的艺术创作灵感,也是他一生热爱的饮品。

(李白画像)

从李白对酒的热爱来看,李白不愧是一个"酒鬼"。其高兴时饮酒、悲哀时饮酒;会客时饮酒、离别时饮酒;闲来无事饮酒、侍奉君依然饮酒。在历史文化的进程中,不仅李白如此,世人亦是如此。

也正是李白对酒的文化描写,使酒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一个文化使者。无论是是贫是贱、是贵是富,酒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寄托。而在诗文的天地中,李白无疑是最杰出的一位。在他对酒的文化渲染中,雅与俗的元素,成为一种艺术与文化上的对立。

一、酒文化的融合

在古代社会中,每当粮食产量不景气时,酒的酿造就会减少,可是并不会中断。可想在日生活中,酒成为了一种非常常见的饮品。与茶的清淡相比,酒的浓烈与刺激,以及之后的熏醉,更受世人喜爱。入口"前浓、中清、后酱",成为了酒品色味的独特魅力。正是酒的特殊体验,让众人留恋忘返,嗜酒成狂。

1、喜也是酒衰也是酒

在李白的诗句中,就已经可以看到酒的常见性了。无论到哪里,酒成为了李白不可或缺的饮品,通过酒的浓烈与熏醉,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社会视角。在多变的社会生活中,生活中的愁与乐,成为了难以避免的事情。高兴时,酒成为了娱乐品;愁苦时,酒成为了消愁的媒介。

当李白高兴时,其所作的《笑歌行》这样描述酒的作用,"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处有?"在人生价值的寄托中,李白并没有为世事功名而愁苦,而是为酒的浓烈与兴奋而着迷。酒的魅力在诗人眼中超过名利,所以酒的文化内涵,有了更高的价值所在。

当李白愁苦时,又这样表达对酒的无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在人生的低谷中,容易被他人所误解,所以只能自己来消融相关愁绪。在酒的熏醉之中,以求获得精神的解脱,可是酒的刺激有时还会加深对愁苦的感伤。

总而言之,在酒的形象中,人生中的快乐与志气需要酒来加以寄托,而人生的悲苦与愁绪也需要酒的沉醉来加以消融。诗人李白,以酒兴诗,以诗赞酒,使酒的文化色彩,更加绚烂多姿。

2、难以释怀的酒中乐

无论是李白,还是世人,都无法摆脱酒的雅与俗。嗜酒成性,喝酒张狂,成为了酒的俗性;喝酒抒怀,以酒会友,又成为了酒的雅性。随着酒文化的深入与普及,酒文化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一环,不仅世人爱喝,文人名人也爱喝。

在人生的精神世界中,酒所麻痹的是肉体,并非精神。当肉体的狂妄影响精神的宁静时,酒成为了一种使肉体安静的工具。人生在世,最沉沦的时光莫过于精神的麻痹,而饮酒便成为了一种消极的遁世行为。只有以清醒的思想去饮酒,酒的乐趣才能发挥到最大化。

3、世人必备之物

除了文人以外,在寻常百姓家,酒也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饮品。红白喜事,社交礼仪,闲来无事,酒都成为了一种娱乐的消遣。在酒的刺激与兴奋中,人们可以获得情感的释怀;在酒的浓烈与沉醉中,人们可以忘记许多不快的往事。

(古代酒宴)

文人眼中,酒的形象或许颇于文雅,所以世人眼中的酒,未免过于世俗。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酒的形象,就会发现不同的效果与角色。无论是谁,在饮酒的过程中,都会有雅与俗的两面性。因为酒作为世人必备的饮品,富含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元素。

二、李白的诗酒情怀

除了喜与乐,李白对于酒的情怀,还有雅俗的对比。正是因为酒的多面性,使酒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奥,也更加富有魅力。在世人眼中,酒是情怀的抒发媒介,所以酒文化成为了一种非常普及的文化。而在李白众多的诗文中,还可以看到诗人本身不同的性格与情怀。

1、恣意畅饮的俗情

许多文人嗜酒成性,在李白身上也不例外。他们并没有把嗜酒看作是一件坏事,而是在饮酒的过程中,获得了直观的情感释怀。这种性情的直接需要,当然也有负面的影响。在李白的生平历史中,使其遇见了自己的仕途危机。

李白在文人中的成就,使唐太宗看上了李白的才华。"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嗜酒成性的李白,在皇帝的召见下,竟然醉酒不醒,可见李白对酒的喜爱。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李白的诗句确实证明了李白的行为。面对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李白的放荡不羁以及使恃才放旷,使李白的仕途从此画上了句号。在现实的名利中,李白的浪漫精神成为了他的绊脚石。从这种失败中,可以看到李白对酒的俗情。所以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确实有它的道理。

2、行酒取义的雅怀

当然,李白嗜酒成性使他的仕途遭遇了重创,可是在文学成就中,酒却成为了李白的灵感。比如在为唐太宗写歌的历史记录中,李白正是在醉酒的情况下,写出了令唐太宗满意的作品。

除了灵感,在李白的诗句中,酒成为了他与世俗的相隔绝的媒介。"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李白在思索酒中的道理与乐趣时,对人生与天地进行了大思考。酒虽然可以使身体沉醉,但是精神的沉醉并不是酒的问题。所以李白的思想智慧中,早已对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酒虽俗品,亦可脱俗。

除了酒中的现实道理,李白还将酒视为与人沟通的媒介。"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在与朋友饮酒时,李白并没有过多的表现一种俗情,而是在酒乐之中,看到了李白对于朋友的真情。即使是千金,也难买与朋友相处的欢乐。这种感情的真实流露,不仅体现在诗文中,还体现在音律之中。大雅之作,正是在酒桌上完成。

3、"酒中鬼,诗中仙嗜酒成性的李白,不得不让人感慨其是一个酒鬼,可是在诗文的称誉中,世人却将李白称为"诗仙"。所以"酒中鬼,诗中仙",成为了李白生平最好的写照。面对人生世事难以改变的苦楚,借酒抒怀,似乎成为了最好的答案。

李白的仙气,有三分来自酒气。因为李白的旷达与豪放,正来自于饮酒时的刺激与兴奋。在这种张扬之中,可以看到李白那率性洒脱的真实形象,艺术最高的表达,在李白的真实形象中,得到了体现与共鸣。

三、大俗与大雅的酝酿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种及时行乐的消极态度,在李白的诗中出现过。"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这种对人生与酒的高尚选择中,也在李白的诗中出现过。"举杯邀明月",是李白对心中理想的追求;"对影成三人",是李白对世俗的一种妥协。酒的是与非,成为了李白诗文中的雅与俗。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化也融入了历史之中。在李白的生平与诗文中,李白的艺术形象获得了永生。但是李白的形象并不是完美的,在问题的表现中,也突出了李白形象的真实。正是酒的雅与俗,对应了李白的正与负,"酒中鬼,诗中仙",才是更全面的总结。

四、未品酒鬼酒,李白亦为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在李白听闻自己的朋友被贬夜郎时,李白非常担心。可是在数年后,阴差阳错,李白因为政治上的问题,也被贬夜郎地区。在唐朝时期,夜郎是一片化为之地,贬官夜郎,成为了一种惩罚。

在政治视角中,夜郎成为了化外之地,可是其中的夜郎文化,却有着丰富的内涵。酒鬼酒作为湘西地区传承了千百年的美酒,其与夜郎古国文化,自然难逃干系。酒鬼李白怀着忧愁的心思夜郎进发,一道赦免令使李白获得了解脱,成为了自由人。可是这也使酒鬼李白,难以品尝到夜郎馥郁幽香的酒鬼酒。

从湘西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出土的大量秦朝简牍可以得出,湘西地区的历史文化非常悠久。酒鬼酒作为湘西地区的酒中精品,凝聚了数千年的酿造智慧,有着"无上妙品,馥郁天成"的美称。酒鬼酒集"浓、清、酱"三位于一体,一口便可以获得酒中精品的文化味道。

酒鬼李白未能抵达夜郎,没有品尝到酒鬼酒,确实是一种文化上的擦肩,也应该是李白一生的憾事。李白后期的愁苦,苦于没有一味足以馥郁口感与心怀的酒品。所以李白的错过,为后人留下了无限可能。大饮李白错过的酒鬼酒,在馥郁的酒香中,嘲讽李白一生的憾事,大有"文化酒鬼酒,人生馥郁香"的感慨。

更多文章

  • 唐高祖李渊有二十二个儿子之多,玄武门之变时,其他儿子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渊有哪些儿子目睹过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李渊后来怎么样了,李渊玄武门之变后生了几个孩子

    影视剧中的唐高祖李渊嫡长子:李建成(589年-626年),生母窦皇后,历史上真实的李建成仁厚,很有才能,不是小说和影视作品中那样的卑鄙平庸,公元618年(武德元年),李渊建立大唐王朝,立为皇太子,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发生“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被自己的亲弟弟李世民所杀。影视剧中的太子李建成次

  • 李世民敢杀兄霸嫂,却为什么不敢杀了父亲李渊?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杀李渊十个孙子,李世民和李渊晚年关系,李世民为何杀李渊

    玄武门之变,李二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果然就杀了长兄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成功抵垒,锦绣江山唾手可得,于是他真的就唾了唾手,前来到“上所”找他老爸皇上李渊。从内廷大门到李渊的座椅,只有短短几十步,在李渊的盯视下,李二走的心惊胆战,每一步都像是一个世纪,爷儿俩各自的盘算,连同即将要组织成的语言,凝滞了

  • 环境恶劣|崇尚武力,匈奴突厥蒙古异军突起,浅谈北方民族简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蒙古突厥匈奴的关系,匈奴简史视频,金灿荣谈匈奴和突厥

    北方游牧民族南侵并不是他们爱好战争的理由,为了生存才是他们南侵真正的理由。那么今天就带大家看看古代北方民族的发展血泪史。夏商周至春秋战国,受义渠,戎狄等游牧民族威胁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北方民族最初都是出于各部落混乱的局面,比如义渠、戎狄等最初由这些北方民族脱颖而出的部落成为了中原政权最初的威胁,特

  • 大唐最美皇后,惨被武则天砍掉手脚,还放进酒缸里浸泡几天几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死后大唐存活多久,大唐武则天,武则天皇后被处死

    影视剧中的王皇后王皇后的名字没有记载下来,她出身山西太原王氏,这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非常显赫的家族,出过很多的贤臣名将。王皇后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西魏名将,后入隋朝为官。隋末,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祐投奔李唐,为大唐统一天下立下过战功。可能是出身名门望族的原因,王皇后天生丽质,美艳动人,德才兼备,唐太宗李世

  • 古人是如何做饭的?以唐朝“炊具”为例,探析古人的厨房史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人用什么炊具做饭,唐朝厨房,唐朝的烹饪工具

    一.唐代各异的炊具1.唐代炊具名称古代的炊具主要有灶、鼎、镬、鬲、锅、甑、鏊、甗、釜、鬶、斝等类别,其中灶头则是最核心的用具。而上述的炊具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器具的制造材料逐渐发展,从最早的陶土到后来的青铜,唐代则以铁来制,说明了当时铁业和炊具的繁盛。2. 唐代炊具的特征

  • 明君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盛世,除了靠才能还有这些人格魅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贞观皇帝李世民,李世民如何开创贞观之治的,李世民贞观十三年发生的大事

    在中国古代也有很多封建迷信,而且大多数帝王其实对这样的事情也是比较在意的。李渊在位的时候,有算命的人给他说:“公,贵人也,且有贵子。”从这一句话,其实就说出了李渊本人的能力,以及在他的儿子当中必定有更出色的存在。可能当时李渊听到这样的话,也是十分的迷茫,毕竟终究需要选出一个继承王位的人。要真是有这样

  • 唐朝君臣博弈:缔造盛世辉煌,却烂泥扶不上墙,沉底沦为帝国陪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而宰相不一样,宰相是从文武百官和天下士子中,选拔出最优秀的治理国家的人才,相比较之下,拥有宰相的王朝往往鼎盛时期更多;那么既然无法废除宰相,就只能够压制宰相的能力,而历朝之中,唐朝压制宰相的力度是最大的。面对权力巨大的宰相,唐朝统治者是如何压制和弱化宰相的权力?“群相制度”一定程度产生牵制作用唐朝的

  • 千古一帝杨广,被痛骂千年的真相,仅为中国多争一块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隋炀帝杨广的一生功过,杨广老婆全部图片,杨广张丽华最后吻戏

    隋炀帝杨广剧照就比如杨广奉命打南朝陈后主时,他明明将陈后主身边奸诈、贪婪的宠妃张丽华杀死了。但《隋书》里却说杨广因为贪念美色,将张丽华纳入了后宫。要知道当时杨广正得到父王的赏识,灭陈后主是他立功得到太子之位的关键一战,紧要关头,他这么可能把政治立场对立、又尽人皆知的恶毒妇人纳入后宫呢?这不是拿大好前

  • 那些被选入教材杜甫的诗,看看你还会几首,回味一下童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杜甫最经典的20首诗,杜甫赞美老师的诗,杜甫登台诗全文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个璀璨的明珠,也是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的知识财富。提到唐诗,就不能略过“李杜”即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杜甫诗歌创造内容极其丰富,深刻地反应了时代现实生活。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襟怀博大,至情至性,他的诗词艺术达到了唐诗最高成就。他善于运用古体诗许多体制,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 初唐时期新罗与唐朝的微妙关系,看“毗昙之乱”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与新罗的关系,唐朝和新罗战役,唐朝初期新罗局面

    一、毗昙之乱642年(仁平九年)八月百济攻陷大耶城,当时的新罗王金春秋亲自前往高句丽请求援助。但在这个时候高句丽提出,需先归还麻木岘、竹岭等曾经被新罗侵占的领土,在遭到拒绝之后高句丽国王将其囚禁。翌年九月善德女王派使者到唐朝请求援军,以对抗高句丽与百济所组成的国家同盟。然而唐朝提出派兵援助的条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