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甄嬛传:难怪宜修疯狂残害皇嗣,你看她发现了雍正的什么秘密?

甄嬛传:难怪宜修疯狂残害皇嗣,你看她发现了雍正的什么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282 更新时间:2024/1/16 15:40:49

其实,这背后,隐藏着雍正的秘密,这个秘密瞒过了甄嬛,却被皇后宜修发现了,所以难怪她不断残害皇嗣。

雍正的“小秘密”

这件事,当从华妃的事情开始分析。

最初的时候,每当宫内有妃子怀孕,华妃就会变得格外急躁,她知道,想要留住皇上的心,唯一的办法就是为皇上诞下皇子。

在她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是被端妃给害死的,就是因为端妃送来的那一碗“保胎汤”。

两人的争吵,似乎就没有断过。

端妃拖着虚弱不堪的身子苟延残喘,任由得宠的华妃摆弄,可华妃似乎从来没有搞明白过一个问题。

就连端妃在这种毫无机会重新崛起的时候都表明了:若是皇子真的是自己所致,那么皇上和太后又怎么会容忍我活在这里?

可华妃不管,她虽得宠,可脑子是一根筋,只能看到表面现象,她觉得那碗“保胎汤”出现在哪里,那么这件事就是谁去干的。

特别是华妃每次都在极度气愤的情况下去看端妃,她更是觉得,端妃所说的一切,都是狡辩。

这一切也只能说明,华妃是一个“很没脑子”的存在,但凡华妃多一点点思考量,她都应该知道,端妃残害她孩子的动机压根是不充足的。

华妃受到恩宠,一方面是因为她自己长得妖艳,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年大将军在外面四处征战,在那种情况下,能和华妃争宠的,也仅仅只有皇后宜修一个人罢了。

就算端妃和华妃有什么嫌隙,那么冒着这种诛九族的罪名去残害皇子,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端妃本身还没有诞下皇子,根本没有争宠的资本,和华妃过不去,最起码在明面上也不会表现出来,宫中没有像甄嬛这样的暴脾气,本来数量就很少很少。

此外,华妃也害过不少人,也算是宫中一个比较突出的存在,她都知道,做什么事情都最好不让本人露面,免得被人怀疑,那么端妃真的想要害她,怎么可能主动将药给端过去呢?

这么多年,端妃一直都在被软禁的状态,身为妃子,她甚至从来都不主动去向太后请安,这可是犯下了大错的,端妃若真的残害了皇子,按照太后和皇上的个性,必然是不会留着她的。

端妃估计也是受够了这种屈辱,同时也对华妃的愚昧感到深深的无语,因此才不断给华妃提醒:我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去残害龙胎,想要害你的另有其人。

当时的华妃可谓是如日中天,能够把刀架在华妃头上的,在整个皇宫上下之中恐怕也只有三人了:皇上、太后、皇后。

而那段看似不经意间的剧情,可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年大将军恃宠而骄,他觉得皇上无论如何也动不了他,在他的视角里,似乎没有“主和臣”,甚至和雍正还能成为交心的朋友。

那是雍正给他造成的错觉,毕竟前方战事吃紧需要他,雍正也不好直接拿一个功臣开涮。

可是,后宫的妃子,就完全在他的掌控范围之中了,他想要解决掉一个妃子,易如反掌。

《甄嬛传》中详细描述了华妃家中的显赫身份,对端妃只是一笔带过。

可在《后宫·甄嬛传》这部原著小说中,却详细记述了端妃的身世,也不难看出,从家境来说,端妃和华妃不相上下。

这两个娘娘都是在府时期就嫁给了“四郎”的,华妃和端妃两家,也都是皇上夺取政权的重要力量,对于皇上来说,在皇权还不够稳固的阶段,他需要这两家的力量。

两大家族出了不少力气,可皇上又偏偏是个生性多疑的人,担心这两大家族联合谋取他的皇位。

可在封建礼教的大背景束缚之下,两大家族不可能直接武力夺权,能够用到的,只能是孩子。

倘若其中的一家娘娘生下孩子,对于皇帝来说就是一次致命的打击,按照他对于权力的理解,那样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地位。

皇帝既然要考虑未来,就得提防着自己的妃子。

在这里面,只有一个人是彻底站在皇帝身后的:太后。

太后知道为自己儿子争取皇位这件事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更不愿未来再度出现这样的问题,因此,她也在盘算着,如何帮助儿子保住手中的权力,关于这些权力的斗争,经历过的人再清楚不过了。

“保胎药”送到了华妃的手上,华妃本就觉得端妃耿直可靠,并没有害人之心,再加上之前两人从来没有什么过节,她也就没有多想,将手中的药一饮而尽。

一个成型的男胎,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陨落了,也成为了华妃一辈子的伤痛。

从华妃的角度考虑,她不敢更不会去怀疑皇帝和太后,就连宜修,华妃都觉得她没有这个胆子,唯一可能做成这件事的,便仅仅只有端妃了。

从此之后,华妃就和端妃彻底急眼了,背后的家族肯定也会有些矛盾出现,毕竟,他们将女儿送进宫中,就是为了争夺更大的权力。

很显然,后来端妃身后的家族在年大将军的威风凌凌面前就显得不值一提了。

皇后和太后的目的也就很快达到了,他们也知道华妃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也就给端妃端了一碗红花导致端妃久病缠身最终没有办法生育,

两个豪门家族,就在这样的争斗之中缠缠绵绵,那么坐收渔翁之利的,只能是皇上和太后。

若是从这个角度去理解,那么后来一切事情都能够想通了。

端妃必然想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只不过以她的地位还是没有办法和华妃抗衡,只是她深爱着皇上,愿意为皇上做任何事,才不小心变成了“棋子”。

皇上对这样的事情也深感愧疚,他以“端妃身体不适,不用参加各种聚会”为由,将端妃以另一种方式“保护”起来。

在温宜公主生日的时候,就可以看出端倪,那次端妃竟然破天荒的出现了,可皇上还是“叮嘱”,觉得外头的太阳太大,身体不好的就不要特意赶过来了。

华妃却从来不知道,她能有丧子的下场,和皇上及太后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端妃精明一世,从《甄嬛传》正片的短暂出场中,也能感受到她的温柔和贤淑,一看就是大家闺秀的存在。

可是,她所获得的,只有皇上的虚伪“尊重”和漫长的愧疚。

这一切,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包括在宫中一步一个脚印走起来的甄嬛。

甄嬛没有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并不奇怪,毕竟她在遇到皇上的时候,皇上就已经是皇上了,对于过去的恩怨纠葛,她了解本来就是比较少的。

可有一个人,她必然知道皇上和太后的秘密,她便是和“四郎”一起并肩作战过的宜修。

知道的越多,在宫中就越危险

宜修之所以“黑”的那么彻底,除了她自身的原因外,还有关于利益的考量。

在表面上,宜修都是宽容仁义的,颇有“母仪天下”的威严,然而,她在“残害皇子”这件事上从来都没有心慈手软过。

宜修是一心一意爱着她的四郎,在四郎还没有登基的时候,宜修就嫁入了王府。

虽出生在大户人家,可她却以“庶出”的身份,参与了皇帝所经历的皇位争夺大战,最终以获胜者的姿态陪伴在皇上的身边。

那样的经历能够推她当上皇后,其实也并不奇怪,从太后的考量中,宜修也是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对掌管六宫的事宜必然是颇有经验。

可纯元的出现,彻底勾走了皇帝的魂,宜修的心里本就不平衡,从这之后也更加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宜修明明付出了这么多,也同样是为了皇上,手上才沾满了鲜血,可是,纯元只用天真无邪的笑容,就让宜修的一切付之一炬。

“生性纯良”,是皇上给纯元的评价,这些特点,在宜修的身上已经是不可能出现了。

宜修的儿子在病逝以后,纯元却怀孕了。

她最为痛苦的时候,却是雍正和纯元两人爱意正浓的时候。

此时的宜修,只能选择去赌上一把,将纯元以及她肚子里的孩子全部害死,然后顺利坐上了福晋的位置。

按理来说,宜修从此之后应该收手,安安稳稳坐好宝座,可多疑的皇上也开始怀疑到她,从此不愿意再触碰她的身体,任由她的面容渐渐老去。

宜修也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出现,也开始变本加厉,对那些即将生下皇子的妃嫔加大了打击力度,不愿意让轻易诞下子嗣,母凭子贵的事迹,在宫中比比皆是。

看在纯元的面子上,皇上还是对宜修网开一面,可这并不是宜修能够肆意妄为的根本理由。

可在后来待在皇后的位置上之后,善于思考的宜修,自然是发现皇帝和太后之间的事情,这两人也为了防止某些大家族威胁到皇权,开始残害子嗣,然后随便找个理由搪塞过去。

从《甄嬛传》中所有大家族女儿的情况就已经能够看出,凡是特大家族中出来的人,都无法生下孩子,或者孩子都渐渐走向夭折,这绝非是一种偶然。

而出身卑微的曹贵人和齐妃都顺利产下了子嗣,对于这些,宜修也经常会“放放水”,她知道皇上的真实想法,因此也不会过于绝情,总得有几个不太可能成为“太子”的孩子出现,这样才能使满朝文武心服口服。

不过,宜修的目的和皇上的目的完全是两种情况,皇上是需要后继有人的,只要各方面条件都合适,这个孩子完全可以顺利长大。

可在宜修这里,她只顾着自己的利益,想要彻底收回皇上的心,所以她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更加没有底线,她有自己相信的皇子,这在后来她被扳倒的时候,也有说过。

宜修知道皇上和太后的秘密,可她不说,只是照葫芦画瓢;太后知道宜修的秘密,皇上对此只是怀疑,双方之间很容易形成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不过,双方的身份是不对等的,皇上和太后,代表的是一个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而宜修,只是一个大家族的庶女,她的权力是皇权赋予的,她不当皇后,自然有人能够当皇后。

雍正对宜修,估计早都有动手的意思,只是看在太后的面子上,这件事只能一拖再拖。

而甄嬛冰雪聪明,可她入宫的时间却比较晚,大部分时间都纠结于自己的爱恨情仇之中,她接受的教育,还不足以直接卷入大家族的恩怨之中,在她的心中,皇子的身份,远远要高于不得宠的妃子,就算是为了自己的老爹,她也不敢朝着皇子下手。

因此,从她的视角当中,更不会想到皇上都会害自己的孩子,去限制大家族之间的斗争。

宜修入宫早,而且在《甄嬛传》正片开始的时候,她的感触都会越来越深。

随着芳贵人、甄嬛、沈眉庄这些人进宫的时候,她们都会很快怀孕,这些妃嫔们的家庭成员都是守规矩的臣民,而那些母家势力强大的妃嫔,怀孕的概率都会很低。

宜修只是对外宣称,自己的身体没有养好,暂时不适合生育。

可那会她不可能因为悲伤过度而不能生育,这个理由也实在是过于牵强了,怀不上的原因也只能是:她本人和那些大家族嫁进来的妃嫔一样,都被暗算了。

宜修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无法再生育的时候,一切也都来不及了。

这从一个细节就能看出:安陵容送来了一个香袋,被宜修婉言谢绝了。

她说:“味道很好,难为你费心了,只是,本宫从来不用香料,还是你自己留着吧。”

其中的原因,也不能想象,她在这方面栽过跟头。

宜修要为自己“绝育的身体”报仇,同样也要为死去的阿哥报仇,她要将那些富贵家庭的孩子赶尽杀绝,她要让她的“四郎”只属于她自己。

可这一切,甄嬛却没有理解到。

更多文章

  • “十全武功”乾隆,哪些有领土进账?收复多少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十全乾隆,乾隆十全武功包括哪些,乾隆的十全武功到底有多荒唐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更不用说了,建立的国家横跨欧亚大陆,给我们留下的遗产不仅包括内外蒙古,还有西南的云南地区。拥有蒙恬、王翦等大将秦嬴政统一中原,疆土面积340万平方公里。康熙三征噶尔丹,将漠北喀尔喀地区(现在的内外蒙古)纳入版图,收入数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忽略了一个人,他在位时期的版

  • 康熙时人口才1900万,乾隆年间为何膨胀了三倍,达到三亿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和康熙哪个年代的人多,乾隆和康熙历史记录,乾隆和康熙在位对比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中国人口增长的历史。汉朝时人口突破5000万,大唐人口6000多万,南宋时期达到1亿多,明朝将近2亿。明末清初,由于战争,饥荒等因素,康熙年间人口不到2000万,锐减明显。到乾隆期间,人口突破3亿,是什么情况导致这个变化呢!首先大清控制版图是历史最大的,鼎盛时期面积达到了1380万平

  • 《如懿传》中乾隆的生母是谁?身世之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如懿传乾隆生母,乾隆生母的全部资料,如懿传里的乾隆亲生母亲是谁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58岁雍正皇帝暴毙,25岁的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继承了皇位,改元乾隆。和他那位为人低调谨慎、勤于政务的父亲不同,乾隆为人张扬,以风流倜傥自诩,他的六下江南、十全武功,都留下了许多奇闻轶事,成为后世戏说的题材。说来有趣,正如雍正的死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谜团一样,关于乾隆

  • 被周朝视作西戎的秦国,如何渗透关中,通婚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是西戎国吗,秦国兼并西戎过程,秦国和周朝关系怎么样

    此前的秦人更像是一个部落,没有一部像样的法律,只有几条家法,秦人碰到难以决断的事情或者纠纷,就找宗主或者长辈,典型的部落性质。随着秦国下山之后势力迅速扩张,原来那种部落处事方式显然已经不适用了,秦文公学习周朝礼制,首先是制定法律,让百姓做事有法可依,产生矛盾有法可治。有了法律,秦文公设立史官,记载秦

  • 盘点古今五种异于常人的眼睛,妲己是狐狸眼,还有一种千年难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上真正的妲己容貌,苏妲己狐狸眼图片,狐狸妲己

    丹凤眼 丹凤眼被认为是具有东方特色美的眼睛,眼睑细长,呈弧形展开,眼睑皮肤较薄。黑珠眼白外露适中,黑白分明。需要说明的是,丹凤眼并不是单眼皮,是内双。内眼角内勾,眼尾较长,略微上挑。瞳白比例恰当,神光内敛。总结为,细长,尾挑,深收。《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描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三

  • 周天子以分封制掌管诸侯,为何导致周朝衰败?深度解读问题根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周朝的分封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一分钟看懂周朝分封制,评价周朝分封制

    在最开始的时候,分封制度为周王朝的统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周天子对于诸侯有着直接的号令权,包括任命、惩处等等,可以说,周朝在一开始,之所以,能够兴盛起来与分封制度是有很大关系的。因为那个时代不存在着强硬的法令,人们的行为没有一个明确的约束环境,所以,王朝只能够通过划分阶级的形式,让人们恪守本分,安心的

  • 许国是周朝已知的唯一一个男爵国,春秋战国时多次被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而许国正是这绝大多数诸侯国中的一个,还是爵位最低等的一个诸侯国,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国:有些诸侯国,光是活下去,就花光了全部的力气。许国是已知的周朝诸侯国中唯一可以确定的男爵诸侯国,当时的诸侯国分为五个档次,即公爵国、侯爵国、伯爵国、子爵国和男爵国。而许国就是这最低等的男爵国,在诸侯国

  • 西周的衰败应是重蹈商朝覆辙,其烽火戏诸侯疑点重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西周灭亡的情形和商朝相似吗,西周灭亡的原因简介,西周历史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按照《史记》的解释,周王室之所以要迁都,是因为周幽王被杀、镐京沦陷;而周幽王之所以遇害,则是因为他烽火戏诸侯、自作自受。整个逻辑链是这样的:周幽王荒淫无道,为了逗褒姒一笑、举烽火欺骗诸侯救援;同时,他还废掉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随后,大舅子申侯暴怒之下,联合缯国、犬戎大军压境;此时的周幽王再

  • 秦国无力完成文化建设打破周朝留下的文化认同故需六世方可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国和周朝的关系,历史上的秦国与周朝,秦国巩固文化措施

    经过周王朝800年的统治,各地人们已经产生不同的身份认同,要打破这样的身份认同,秦国不仅需要军事上的征服,还需要文化上的征服。可惜的是,秦帝国在当时的环境下,能够做到军事征服就已经费尽全部心力,已经无力再进行文化建设,更无法进行文化征服。所以秦国的统一之路,显得异常坎坷、漫长,而且还经常出现严重的挫

  • 西晋分封制和司马炎对党争的姑息迁就破坏政治平衡,最终迅速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西晋短命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是怎么样的呢?分裂势力潜存的西晋王朝1、蕴涵分裂的西晋分封制西晋在统一后,错误总结曹魏政权灭亡的原因,也就是曹魏宗室强干弱枝,最后强干也没有了,自然被司马氏篡夺了政权,为此,西晋加强宗室建设,实行分封制,客观上的统一又在分封制下瓦解了,被分封的宗室诸王形成新的割据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