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就来聊一桩这样子的事,瞧瞧李鸿章李中堂是怎么对付难缠又强势的主的。作为慈禧口中“再造玄黄”的中兴能臣,李鸿章大人的办事能力那是毋容置疑的,从一个角度讲,李大人的一生似乎都是在和各种各样的人在周旋,而且周旋的结果往往还不错,至于说到那些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说实在的,那多是扣在李大人头上的脏帽子,能将一个又一个的烂摊子收拾成那样,没李大人处心积虑地跟强敌周旋,情况可能更糟。
可以这么说,李鸿章只所以能从一个失意落魄的失败中年男人一跃而成大清第一能臣,靠的就是他那一手收拾烂摊子的本事,哪个烂摊子不是烫手山芋,没把自己烫着,反倒借此一步步高升,这其中的道道是很值得咱们去学学的。
咱们今天要聊的这个事,就是个扯皮的烫手山芋,这也是李鸿章大人处理的第一起教案——南京堂址案。晚清那阵子,各地的教案是此起彼伏,究其根本,其实都是几本妖魔化洋人的神书闹的。对于当时的满清朝廷慈禧老佛爷来说,这种事显得很棘手,处理不好,要么是洋人不满意,要么是老百姓很愤怒,总之,一头是坚船利炮,一头是民愤难平!曾国藩多牛的人,结果还不是在天津教案上栽了跟头,所以说,处理这种事,那是很考人手艺的。
说起这南京堂址案,倒是很像今天的房产纠纷,权益扯皮。康熙年间,可能更早,南京有座天主教堂,后来朝廷禁止在天朝传播洋教,这教堂也就被收归朝廷所有了,那时候洋人还没彻底让洋枪洋炮武装起来,实力不行,朝廷说要没收,他只能在那儿傻划十字。可到了晚清就不是那回事了,有坚船利炮撑腰,洋人的腰杆子硬了,人开始向朝廷索要那陈年旧月的教堂了,而且把道理权益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当时的老教堂早已变成居民区了,洋人不好惹,但为了洋人的要求把老百姓的房子拆了,这事地方官也不敢干。李鸿章没来处理这件事之前,地方上给洋人开了个条件,给你重新划块地,洋大人你到新地址盖你教堂去。遗憾的是洋人根本不买账,人就要原来的地址,其他哪儿都不行。
地方官见谈不妥,只能玩消失。这下自觉占理的洋人不干了,你地方上不解决,咱就到北京朝廷去解决,动嘴解决不了,那就动手解决。很快,北京的总理衙门让洋人堵上了,满清朝廷那是又生气又恐惧,这皮要是扯不好,再派个兵来什么的那怎么得了!
怎么办?让李鸿章办!于是朝廷一道旨意送到了李大人手里,旨意里的意思很简单,也别扯了,谁让洋人不好惹呢,谁让洋人占着理呢,实在不行,为了息事宁人他们的要求你就全答应了吧。
收拾烂摊子的一般都有责任感,李鸿章李大人当然更是如此。见领导是这意思,李大人觉得很没水平,怎么能这么办呢,于是李大人把领导教育了一番——解决这事,首先得洞察人心,你这个时候彻底服软,那就亏大发了!怎么说?洋人是因为占着理才越吵越凶,越吵越觉得委屈,这时候你让他提条件,那还不给你来个狮子大开口。再说了,这样满足洋人的血盆大口,那地方上的老百姓还不得骂咱祖宗十八代。领导听了,心说理是这个理,那你李大人说能怎么办?
李大人出招了,处理这事,一个字就行——拖,把洋人拖个半死不活,把看热闹的拖得忘了这事,下面就好办了。当然了,硬拖傻拖也不行,咱们要拖得有章法。
领导一听,啥也别说了,咱们就等着看李大人怎么去拖出章法了。
江苏巡抚兼署理两江总督的李鸿章这就开始来收拾烂摊子了。一到南京,李大人立马摆出了日理万机的官架子,李大人很忙,但忙的跟洋人的事一点不沾边。洋人们要求见,李大人的秘书表示很无奈,各位洋大人,实在对不起,李大人实在太忙了,李大人说了,得空他一准第一时间来解决你们这事。
架子大,态度好,洋人们的不满只能发泄到头皮上。可一回是等,二回三回还是等,洋人们挠头皮终于发展成抗议嘶吼了,这时李大人该如何是好呢?放心,李大人有的是章法。
不要以为只有你会抗议嘶吼,李大人也会,挑理你能挑过咱中国人。见火候到了,李大人和洋人们见面了,一见面,洋人们还没开口,李大人先爆了——本督正要找你们呢,你们来的正好,瞧瞧你们在南京城都干了什么,这一桩桩一件件,过分不?犯法不?
本来是来讨说法的,不料刺让李大人挑了一地,洋人们顿时觉得李大人不好对付,你想跟他讲道理,人李大人要跟你论的是屁股为啥不干净。
见洋人们开始顾忌自己的脏屁股了,一直没想起的事李大人这时想起来了,本督要说的事说了,现在说说你们关心的事儿?怎么办好,你们说来听听?
李大人这是什么意思?聪明人一定明白,解决这事,李大人不开价,只压价,因为人李大人现在有压价的本钱了,反正价码不合适,李大人就跟你论脏屁股,而且还不是天天有时间跟你论。
洋人玩心眼耍手段哪玩过这些,价码一开,没完没了的拉锯战就开始了,至最终的价码谈妥,李大人耗时两年有余,洋人们的崩溃可想而知,赶紧认了吧,别到最后再弄出个不了了之。
那最终谈定的价码是什么呢?照原先地方官拟定的办法办,原址不可能,空地有一块。
聊到这里不得不说一句,像李大人这样老道的手段,说来总觉得有些肤浅,但这恰恰是一般人玩不转的原因,只能这么说,这种东西,体会能感到精妙,硬学只能看到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