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活了102岁的民国才女,用半辈子骂鲁迅,离婚后孤独一生无儿无女

活了102岁的民国才女,用半辈子骂鲁迅,离婚后孤独一生无儿无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700 更新时间:2024/2/8 15:08:56

身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民国,她的一生完完全全演绎了这个时代特色。她是不幸的,坎坷的求学之路,拥有着新思想却不能摆脱封建社会的蚕食,向往着自由婚姻到头来却不得不服从父母所谓的“父母命,媒妁言”,还是无奈地选择了包办婚姻。

也就是这样的无可奈何的经历,造就了她这样的性格,而她所经历的,或许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真的无法感同身受,所以用半辈子去骂鲁迅,这种我们看不懂所谓的迷惑行为也显得正常些了吧!

“墙头草”学生

最初了解到苏雪林还是她是鲁迅学生的身份。在鲁迅生前,苏雪林的第一本散集《绿天》出版后,她就特意赠了一本给鲁迅,并以学生自居,这都可以看出在鲁迅生前她对鲁迅评价极高,为此她还曾说“鲁迅是中国最早、最成功的乡土文艺家,能与世界名著分庭抗礼”。

但就是这位敬佩鲁迅的人,却在鲁迅刚死几天后就开始了她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骂鲁大业。后来,她还专门把她所有骂鲁迅的文章整理出版,集成了《我论鲁迅》,文人的文化是我们望尘莫及的。

苏雪林和鲁迅有过一次见面,是在一次宴会上,苏雪林早知道鲁迅会来,所以见到鲁迅后主动向他打招呼并伸出了手,但是鲁迅对她只是象征性地点了点头,苏雪林的热情没有得到回应,让她在众人面前很是尴尬,内心从头凉到了底,面对自己敬仰的人,到头来却热脸贴冷了屁股,最后却落得这样的结果。

这件事对鲁迅来说是小事,但在苏雪林心中认为鲁迅不应该这样对她,她的一生走来,本就是高傲的,她不愿这样被鲁迅看不起,或因爱生恨,在鲁迅死后对鲁迅进行了抨击,开始了半生的“事业”。

后来,苏雪林到了台湾,一方面也许是因为苏雪林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她为了迎合台湾,用自己的言论继续抨击鲁迅的文章,借此表面自己的立场,另一方面应该是想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很难想象一个人会因为一件小事和与她的意见不一致就一直抨击这个人,她的真实目的也许根本不是针对鲁迅,有种顺水推舟的感觉。

苏雪林骂鲁迅一直到她过世,也是很夸张了,她活了102岁,这样看起来,鲁迅也是倒了血霉。

才华横溢的民国才女

其实单看她的才华的话,也是和林徽因冰心这样的人排在一列的。苏雪林十八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安徽省立安庆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她留在母校附小教书,结识女作家庐隐。她不甘心就这样平平庸庸当一辈子小学教师,只有升学,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结果却遭到家人百般阻挠,最终闹到差点自杀才同意,正是这种意志才成就了她的必然。

后苏雪林考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师从胡适。她在《晨报》副刊经常发表一些当时解放思想的作品,参加当时社会问题论争,逐渐显示出文学才华,也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

后来,苏雪林到武汉大学任教,生活在珞珈山。她著书立说,写了大量优秀文章,她也因此被人熟知。她与凌叔华、袁昌英合称为“珞珈三女杰”,此时的她,正在属于她的领域闪闪发光。

31岁的苏雪林相继出版了《绿天》、《棘心》,一跃成为文坛的知名女作家。当时的文艺评论大家阿英也曾称赞她说:“苏雪林是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

她的这种学习进步精神不亚于同时代的任何人,但是生活上的问题谁也无法左右,她的生活就是她的作品,只有在文章中才能让她得到释放,又或者可以说,是生活成就了她,亦是生活淹没了她。而婚姻就是她一生的一道坎。

躯壳婚姻,无儿无女

在国外留学的日子里并没有想象中的舒坦,因为水土不服经常生病,但是这些肉体上困难对于她而言并说不上什么,来自家里的噩耗好像要把她推向深渊,父亲病重,母亲紧接着生病,而面对父母的催促通信的“未婚夫”更是一次次让她陷入感情纠结中。

苏雪林的未婚夫叫张宝龄,是一个商人的儿子,长得也算说得过去,还曾是远赴美学习的留学生,这样的男子按理说是可以和苏雪林匹配的,让她不满的是这个未婚夫是个纯粹的理工男,不懂浪漫,不解风情。

在父母的催促下苏雪林抱着试试的心态和他通了几次信后,就确定了这个男人是与自己不合的那一个,两个人通信说话完全讲不到一起。苏雪林后来也曾自嘲说,这么说吧:当我说花朵美丽的时候,他会理性地告诉我“花是植物的生殖器”。……三观不合,就如这般了。

父亲去世后,她就不得不打点行李回国了,面对父亲死后伤心欲绝的母亲,她不忍给母亲添堵,就这样,她同意了嫁给张宝龄。婚前都未曾谋面的状态,这就是包办婚姻的典型特征了。

母亲去世后,她就和丈夫搬到苏州,在各自学校任教。二个人性情不合,没有什么感情可言,就算住在一起久了,也会越来越不耐烦,更别说什么为丈夫煮粥了,不过几年二人便分手,夫妻关系名存实亡。苏雪林可能是碍于面子,也可能是不愿再把时间浪费在自己感情身上,与丈夫的婚姻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从此终身未嫁孤独一生,也没有子女,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在那个男尊女卑,思想落后的时代,包办婚姻就是它的代名词,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杨绛钱钟书那样幸运,能寻得自己一生所爱。苏雪林的婚姻不幸更是一开始就注定是个形式的存在,像这样有才华且思想先进的女子,却被传统的包办婚姻所束缚,换一种现代新形式说先结婚后恋爱,这无疑就是个笑话,结局往往悲剧。

苏雪林敢为了学习冲破一切阻碍,却终未有勇气为自己一生的幸福冲破一切。如果她能勇敢地在催婚时像这样反抗,又或者当婚姻已成形式的时候,愿意放下面子重新给自己一个机会,最后的婚姻生活也不会至此。

苏雪林的悲剧结局是时代的悲剧,却也是她性格的悲剧。可能就因为她生活上的瑕疵,才造就了他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的忽视,而鲁迅无疑触怒了她。既然骂鲁迅一方面可以报复他对自己的忽视,另一方面又可以获得知名度,对苏雪林女士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她是一大户人家的丫鬟,生出两位国母,亲手缔造了民国第一豪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宋庆龄俗话说,一个成功丈夫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同时,一群优秀儿女的背后也必然会有一个了不起的母亲。今天和大家聊得这位母亲,她是民国时期著名宋氏三姐妹的母亲倪桂珍女士。她共有六个孩子,三男三女,子女在民国时期混得都很牛。长女宋霭龄嫁给了家财万贯的孔祥熙,二女宋庆龄、三女宋美龄分别嫁给了孙中山

  • 遇到纠纷,对手得理难缠开价太高怎么办?李鸿章的手段老道实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咱们今天就来聊一桩这样子的事,瞧瞧李鸿章李中堂是怎么对付难缠又强势的主的。作为慈禧口中“再造玄黄”的中兴能臣,李鸿章大人的办事能力那是毋容置疑的,从一个角度讲,李大人的一生似乎都是在和各种各样的人在周旋,而且周旋的结果往往还不错,至于说到那些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说实在的,那多是扣在李大人头上的脏帽子,

  • 不积家财左宗棠何等忠介?慈禧感动做一事,朝臣抨击李鸿章差太远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鸿章和左宗棠,慈禧有多么重视左宗棠,左宗棠和李鸿章谁对中国更有功

    社稷凋敝,有力挽狂澜之功的一代中兴名臣,之所以欲用这两个字为自己盖棺定论,一方面是因为清廷有规定,一般情况下,只有被点翰林或授大学士的朝廷重臣方可获谥“文”,左宗棠只是个举人,因此不敢奢望身后获谥那一个“文”字;另一方面,左宗棠认为其一生的品格气节可落在一个“介”字上。何为“介”字?在左宗棠身上,其

  • 大清灭亡之后,清朝皇族子孙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清灭亡后14万皇族去哪了,清朝灭亡后皇族去向,大清时满族都是皇族吗

    一个皇朝的灭亡,使得当时的皇族贵族们从此跌下神坛,这里的皇族不仅仅是指爱新觉罗本身,因为爱新觉罗大多和满洲贵族联姻,因此和爱新觉罗联姻的家族也算皇族,那大清灭亡后,曾经的贵族皇族后裔子孙去了哪里呢?爱新觉罗等皇族们虽然在清朝时期,享尽富贵荣华,然而清朝灭亡后,就处在备受歧视的舆论环境中,甚至在上学、

  • 周围人全在反对,件件洋务实事还是让李鸿章干成了,他怎么办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鸿章对洋务的态度,阻碍李鸿章放手办理洋务的原因,李鸿章回应洋务实事

    毫无疑问,李鸿章就是这样的高人,深陷晚清那个悲催的泥潭里,没有排除干扰、争取机会的超一流技巧,李鸿章倡导兴办的那些洋务实业恐怕都得化为泡影。咱们今天要聊的就是李鸿章兴办洋务过程中的一个小片段,李中堂排除干扰、争取机会的法子可谓是又巧又好用。光绪二年,中国大地上出现了第二条铁路,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

  • 慈禧掌权48年,祸国殃民,很多人痛恨,为什么没有人能够推翻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慈禧统治中国的48年,慈禧掌权的原因,慈禧为何能统治47年之久

    晚清朝廷有那么多能人,之所以不能扳倒一个老妇人慈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慈禧统治的合法性古代人自古讲究忠君爱国,受封建思想影响,讲究从一而终,慈禧作为咸丰皇帝的懿贵妃,和同治皇帝的生母,是名正言顺的圣母皇太后,特别是慈安皇太后去世后,慈禧自然是唯一说了算的皇太后,不听她的听谁的呢,而且满族自入

  • 唯一穿太平天国龙袍,风光下葬的清朝官员,王有龄:从未叛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王有龄是谁?对比晚清众多有名的官员,他不如曾国藩成就高,不如李鸿章威名远,不如左宗棠智略多,也不如张之洞学问深。他只是一个巡抚,却是一个忠于清廷,以死明志,清名远播,为人为民的好官。连太平天国李秀成都叹其忠烈,赏其龙袍予以厚葬。清廷也为其追谥"壮愍",为他建宗祠,很是风光。王有龄的为官之路王有龄,字

  • 林则徐临终前留下3字遗言,大喊3遍不肯瞑目,数百年来无人能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林则徐的死因,林则徐临终遗言大全,林则徐临终前说的话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留下的垂名千史的诗句。虽然鸦片战争最终以失败收场,但这位伟大的英雄,将永远为人民所铭记,为历史所铭记。林则徐的一生,坎坷重重,几起几落,沉浮漂泊的人生中,有太多为人所非议的往事。星斗南——林则徐遗言犹记得史书上记载着关于林则徐去世之前的一段言辞:星斗

  • 清军入关时,多尔衮问道士,大清何时亡,老道是怎么回答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清皇朝多尔衮,多尔衮入关前做的事,历史上的多尔衮因何而死

    有了吴三桂的帮助,满清政权一路南下,过五关斩六将,顺利的入主中原,开启了他们的统治时期。能够带领满洲八旗子弟顺利进入关外多尔衮功不可没,多尔衮作为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他本来就非常具有继承汗位的资格,但是由于皇太极从中作梗,使得多尔衮与汗位失之交臂。后来多尔衮只能伏低做小,为皇太极效劳。皇太极活着

  • 李卫带回一玉壶,雍正把玩了3天,得知用途后将两江总督满门除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卫故意让雍正抓住把柄,李卫给雍正写奏折,雍正大臣李卫

    雍正皇帝可以说是大清的中兴之主,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充实国库,实行改革,使得大清国力强盛,扭转了康熙末年的颓势,成功为大清续命上百年。也正因如此,雍正就给后人留了一个喜欢抄家,满门抄斩的印象。说到雍正年间整肃贪官,还有一人特别有名,那就是李卫,雍正皇帝的得力助手,通常查办抄家什么的,都是由他来执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