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打垮了清朝的鸦片 为什么又成了清朝的救命稻草?

打垮了清朝的鸦片 为什么又成了清朝的救命稻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642 更新时间:2024/2/16 13:32:20

许多有识之士为此痛心疾首。清代思想家魏源说“鸦片流毒为中国三千年史未有之祸”,林则徐大声疾呼:“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他们的呼吁,当然不是危言耸听。事实上,大量鸦片的输入,不但给民众在肉体和精神上带来巨大的损害,还使得中国数以千万计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到国外。

所以,不少人指出,小小的鸦片,打垮了庞大的清朝。

然而,谁能想到,曾经打垮清朝的鸦片,又在时过境迁后,成了清朝的救命稻草。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知道,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进入鼎盛阶段,国力比较强大,国库充盈,不差钱。在那以后,受闭关锁国、体制僵化等因素的影响,国力逐渐衰弱,财政状况就变得日益紧张起来。到了道光咸丰时期,又遭遇两次鸦片战争、一次太平天国起义,巨额的战争开销,更是让清朝财政处于崩盘边缘。

这就是为什么左宗棠挥师西征收复新疆时,要向英国银行借钱,来作为军队粮饷。原因无他,国库早已枯竭了,没钱了。

可以断言,如果清朝始终无法解决财政困难的问题,那么迟早也会垮。

“幸运”的是,清朝找了一个解决财政困难问题的办法,那就是鸦片——这个办法,还是西方列强帮他们想出来的。

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事情了。1858年,英国、法国、俄国、美国与清朝在天津分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天津条约》签订后,英国、法国、美国按照条约之中的一些规定,又与清朝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主要内容就是规定鸦片贸易合法。

既然外国商人能够合法地将鸦片运往中国,那么,清朝海关对鸦片的征税就成为应有之意了。对于这一点,西方列强倒没有回避,而是在《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进行了明确约定:鸦片的税率为每百斤30两银子。

在那以后,外国鸦片像潮水一样涌进中国。清朝海关获得了丰厚的关税收入。与此同时,本土鸦片的禁令也名存实亡,到19世纪70年代,全国各省鸦片遍地开花。这些本土鸦片也为清朝贡献了可观的厘金收入。

外国鸦片和本土鸦片为清朝贡献的税收,到底有多少呢?

晚清名人何和胡礼垣说:“今中国所急者财用,而厘税之入,以鸦片为大宗。洋药进口厘税六百万两,土药厘税名虽二百二十余万两,而实则二千余万两。是合洋药土药而计,每年值二千六百余万两。国家之利赖在此,官府之调剂在此,若舍此项,则补救无从。”

这就是说,外国鸦片和本土鸦片每年提供了2600多万两银子的税收。

2600多万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呢?几乎相当于康乾盛世时每年财政收入的一半。

有了钱,好办事。在鸦片财政的支撑下,清朝只用了6年时间,就还清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所有赔款,还成功剿灭了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度过了清朝立国以来最危险的时期。此外,清廷还有余力启动洋务运动,办工厂、造武器、办学堂、买舰船……于是,又奇迹般地苟延残喘了几十年。

从这层意义上讲,鸦片还真算得上是晚清的救命稻草。

既然鸦片能够为国家财政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那么为什么要禁烟呢?于是,“禁烟之举,近年缄默无言也”。

当然,偶尔也有一些不“识相”的大臣提出禁烟。1883年,山西巡抚张之洞鉴于鸦片的巨大危害,毅然在山西全省进行禁烟。在张之洞的雷厉风行之下,禁烟的效果也很好。但是,很快山西就出现了财政困难的情况。

1909年11月,山西巡抚丁宝铨向朝廷诉苦:

“本省进款,自开办统税,药厘一项骤短银二三十万,至本年禁种,更无税厘之可收。出款日增而入款转减,计三十三年已亏银七十万,三十四年将亏至百万,本年又加认海军开办经费,每年应允解银十五万,常年经费五万,本省审判庭及咨议局经费约共十万两,截至年终计须亏银一百四十万。”

对此,朝廷无能为力。因为这么多年来,朝廷也是在靠鸦片过日子。

【参考资料:《清史稿》《中国近代史》等】

更多文章

  • 和珅临死前写一首绝命诗,竟是对大清的诅咒,后字字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和珅死前留下绝命的诗,大清和珅,和珅是大清宰相吗

    如果说贪污成了和珅一生抹不掉的污点,那么才华横溢就成了一生最亮的闪光点。和珅从小饱读诗书,才情出众,能说会道,写的诗也是一流,这也是他能受到乾隆皇帝宠爱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乾隆曾安排和珅编写《四库全书》,结果在编写过程中,和珅对《石头记》爱不释手。然而,当时这本书是禁书,民间根本没有传播,只有少量的

  • 故宫里的老井,邪气重重,怪事不断,帮慈禧做了一件好事一件坏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故宫最诡异的一口井至今被禁用,慈禧墓地里的金井,故宫最诡异的井

    故宫一直是个引人非议的地方,甚至到了无神论的现代,民间依然流传着故宫的邪气重重、妖魔鬼怪之说。故宫的奇怪之处就包括一口老井,据说白天时望井下望,井底的碎石和杂草尽收眼底;而到了夜里,尤其是过了十二点阴气最重的时候,那口井突然又变成一口水井,而且井水倒映着一个陌生的面庞,试想一下你望着井而井底却出现别

  • 清朝官员送错三百两银子 八年后连升三级 官至总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两江总督俸禄,清朝官员连升几级,清朝登仕郎俸禄

    安徽徽宁池太广道的道员叫惠征,是一名文官,无法抵挡太平军攻势,只好逃跑到江苏镇江避难。但是,大敌当前,岂能一跑了之?清廷下令,将惠征革除职务。惠征在忧心忡忡之下,于当年7月8日,病故于镇江。俗话说:“太太死了压断街,老爷死了没人抬。”惠征一死,身后事就显得格外萧条。他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带着灵柩

  • 清朝曾经也是公认的列强,为何后来失去了这个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是一群在国际社会上,依托强大的国力,到处仗势欺人的存在。他们战争,他们搜刮,他们为了利益不顾别国苦难,到处制造纠纷,进而引发冲突,攫取利益。这样的存在,跟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清朝貌似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奇就奇在,当时的西方世界无数列强都认可大清朝也是列强。(清朝后期疆域)为何会如何?我们首先需要明白列强的

  • 明朝火器领先世界 为什么清朝不愿意继续发展火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使用火器为什么清朝不用火器,明朝的火器和清朝的火器,明朝火器和日本火器

    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明朝甚至还大胆地从欧洲引进、仿造先进的大炮,如佛朗机炮和红夷大炮。在明朝和清朝最初的战争中,明朝火器技术明显占优。在1626年打响的“宁远之战”一战中,努尔哈赤率13万精兵读渡过辽河,强攻宁远城。袁崇焕利用包括11门红夷大炮在内的12门大炮防守宁远城,让后金军队伤亡惨重,取得了

  • 同样从南京往北京打,为何朱元璋成功,洪秀全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为什么朱元璋能成功而洪秀全失败,洪秀全对朱元璋的评价,洪秀全和朱元璋谁有钱

    1853年,在洪秀全的命令下,太平军名将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率领2万多人,从扬州出发开展北伐。尽管太平军一度达到天津附近,令京师震荡,但在清朝军队的围追堵截下,最终全军覆没,功亏一篑。朱元璋和洪秀全都定都于南京,都是从南京往北京打,为何朱元璋取得了成功,洪秀全以失败收场?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们不

  • 太平军降将 左宗棠和李鸿章抢着用他 甲午海战兵败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有趣的是,虽然身为一名别人看不起的降将,他却得到左宗棠和李鸿章两位大人物的重视。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抢着要用他。他叫丁汝昌。丁汝昌是安徽庐江县石头镇人,生于1836年。1851年,庐江一带发生严重灾荒,丁汝昌父母先后病故。1854年,太平军来到庐江。18岁的丁汝昌就参加了太平军,驻扎于安庆,成为程学启的

  • 在伦敦已经被捕的孙中山为何能逃脱满清的的毒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两广总督谭钟麟不敢怠慢。全面展开调查搜捕,满清廷驻香港外交官也将情况报告了两广总督谭钟麟,港英当局也向谭钟麟通报了这些人在香港采买军火的事。根据各个方面情报相互印证,说明此次策划严谨而周密,如果不是突发意外,这场广州起义是有可能成功的,自己的脑袋也许就为国捐躯了,但让谭钟麟深感意外的是“匪首”居然是

  • 大清灭亡一点也不怪!末代皇帝竟被太监把控,后家破人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末代太监孙连盛,大清灭亡的全过程,大清皇帝之死真相

    幼年的溥仪被召入宫,但刚刚继位不久,大清就倒台了。不过十岁的年纪本该像其他孩童一般玩耍嬉闹,但溥仪却被北洋政府软禁在紫禁城内。宫里数之不尽的太妃们每日只守着这一个孩童,无论溥仪做出什么事情都要在她们的监控之下。为此,这群太妃便调遣了许多宫女、太监来照顾并监视溥仪。当时的皇宫早已只是一纸空壳,没有人再

  • 汉朝是清朝的“禁服”,乾隆为什么却对汉服情有独钟?原因有两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乾隆为啥可以穿汉服,清朝乾隆时期汉服,汉朝女子汉服图片

    众所周知,清朝统一天下,正式立国后,清朝皇帝下了一道剃发易服令,想让所有汉族人变成满族的样子。结果受到了广大明朝遗民的抵制,硬生生制造出很多血案,但终还是被执行。面对架在脖子上的明晃晃的刀,民众只得脱去了汉服,穿上了清朝的服装。于是汉服变成了长袍马褂。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清朝竟然有一位皇帝做出“抚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