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和珅临死前写一首绝命诗,竟是对大清的诅咒,后字字应验

和珅临死前写一首绝命诗,竟是对大清的诅咒,后字字应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257 更新时间:2024/2/27 0:33:54

如果说贪污成了和珅一生抹不掉的污点,那么才华横溢就成了一生最亮的闪光点。和珅从小饱读诗书,才情出众,能说会道,写的诗也是一流,这也是他能受到乾隆皇帝宠爱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乾隆曾安排和珅编写《四库全书》,结果在编写过程中,和珅对《石头记》爱不释手。然而,当时这本书是禁书,民间根本没有传播,只有少量的书商盗印此书。和珅觉得如此好书,应该流传千古,于是他一边对书进行了“加工”,删减了一些“禁忌”的内容,一边还找了个“枪手”代写续尾。这个枪手就是高鹗

之后,和珅把删补版的《石头记》改名为《红楼梦》,交给乾隆看。结果乾隆看完后,对此书赞不绝口。在得知此书乃是禁书后,乾隆立马下了“解禁令”。

之后《红楼梦》一经官方发行后,大红特特红,大火特火。成了民众心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一部史书。

总之,和珅把《石头记》包装成了《红楼梦》,并且让它由禁书变成了世人皆知的畅销书,当真是功不可没,后人也因此而受益。

尽管如此,和珅因为过于贪婪,结局仍是悲催的。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驾崩,嘉庆皇帝亲政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和珅亮剑,先是把他革职下狱,接着交刑部严审,随后查抄府邸,最后嘉庆宣布和珅“二十宗罪”,把50岁的和珅赐死。

前后不到10天,嘉庆不顾还在乾隆的大丧期间,就对他身边的大红臣和珅处以极刑。令人惊叹不已。而史书记载,当和珅看到嘉庆派太监送来一条白绫时,心中已然明白一切,他在上吊前,写了一首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

嘉庆看到和珅的绝命诗后,并不懂其中的意思,于是说了这样一句话:“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

其实,和珅的绝命诗就是一首诅咒诗,尤其是绝命诗的后两句 “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有深刻寓意。

要知道“水泛含龙”是《国语·郑语》中的一个故事。相传夏朝末年,国君从两条龙那里获得龙漦(唾液),他视为珍宝,并锁在了盒子藏于宫中。到了周厉王时期,他好奇盒子里究竟装着。打开一看,结果龙漦流了出来幻化成为玄鼋,后进入一个女孩体内,以致这个女孩受孕,生下了后来“烽火戏诸侯”的褒姒

还有有指出,“水泛含龙”暗指洪灾。和珅临死前一年,黄河河南段决堤,死伤无数。和珅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将在下一次发洪水时投胎。结果公元1835年,黄河果然再次爆发洪灾,随后叶赫那拉氏出身了,她就是执掌晚年近半个世纪的大清“掘墓人”慈禧太后。

而“认取香烟是后身”中的“香烟”暗指香火传承。两句话连起来就是:和珅称自己将在若干年后重生,会像褒姒一样致使清朝灭亡。

1881年,和珅被赐死刚满82年,慈禧开始垂帘听政,后一直成为大清实际统治者。 1908年,慈禧太后病死后仅仅三年大清就灭亡了。

更多文章

  • 故宫里的老井,邪气重重,怪事不断,帮慈禧做了一件好事一件坏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故宫最诡异的一口井至今被禁用,慈禧墓地里的金井,故宫最诡异的井

    故宫一直是个引人非议的地方,甚至到了无神论的现代,民间依然流传着故宫的邪气重重、妖魔鬼怪之说。故宫的奇怪之处就包括一口老井,据说白天时望井下望,井底的碎石和杂草尽收眼底;而到了夜里,尤其是过了十二点阴气最重的时候,那口井突然又变成一口水井,而且井水倒映着一个陌生的面庞,试想一下你望着井而井底却出现别

  • 清朝官员送错三百两银子 八年后连升三级 官至总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两江总督俸禄,清朝官员连升几级,清朝登仕郎俸禄

    安徽徽宁池太广道的道员叫惠征,是一名文官,无法抵挡太平军攻势,只好逃跑到江苏镇江避难。但是,大敌当前,岂能一跑了之?清廷下令,将惠征革除职务。惠征在忧心忡忡之下,于当年7月8日,病故于镇江。俗话说:“太太死了压断街,老爷死了没人抬。”惠征一死,身后事就显得格外萧条。他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带着灵柩

  • 清朝曾经也是公认的列强,为何后来失去了这个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是一群在国际社会上,依托强大的国力,到处仗势欺人的存在。他们战争,他们搜刮,他们为了利益不顾别国苦难,到处制造纠纷,进而引发冲突,攫取利益。这样的存在,跟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清朝貌似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奇就奇在,当时的西方世界无数列强都认可大清朝也是列强。(清朝后期疆域)为何会如何?我们首先需要明白列强的

  • 明朝火器领先世界 为什么清朝不愿意继续发展火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使用火器为什么清朝不用火器,明朝的火器和清朝的火器,明朝火器和日本火器

    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明朝甚至还大胆地从欧洲引进、仿造先进的大炮,如佛朗机炮和红夷大炮。在明朝和清朝最初的战争中,明朝火器技术明显占优。在1626年打响的“宁远之战”一战中,努尔哈赤率13万精兵读渡过辽河,强攻宁远城。袁崇焕利用包括11门红夷大炮在内的12门大炮防守宁远城,让后金军队伤亡惨重,取得了

  • 同样从南京往北京打,为何朱元璋成功,洪秀全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为什么朱元璋能成功而洪秀全失败,洪秀全对朱元璋的评价,洪秀全和朱元璋谁有钱

    1853年,在洪秀全的命令下,太平军名将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率领2万多人,从扬州出发开展北伐。尽管太平军一度达到天津附近,令京师震荡,但在清朝军队的围追堵截下,最终全军覆没,功亏一篑。朱元璋和洪秀全都定都于南京,都是从南京往北京打,为何朱元璋取得了成功,洪秀全以失败收场?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们不

  • 太平军降将 左宗棠和李鸿章抢着用他 甲午海战兵败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有趣的是,虽然身为一名别人看不起的降将,他却得到左宗棠和李鸿章两位大人物的重视。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抢着要用他。他叫丁汝昌。丁汝昌是安徽庐江县石头镇人,生于1836年。1851年,庐江一带发生严重灾荒,丁汝昌父母先后病故。1854年,太平军来到庐江。18岁的丁汝昌就参加了太平军,驻扎于安庆,成为程学启的

  • 在伦敦已经被捕的孙中山为何能逃脱满清的的毒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两广总督谭钟麟不敢怠慢。全面展开调查搜捕,满清廷驻香港外交官也将情况报告了两广总督谭钟麟,港英当局也向谭钟麟通报了这些人在香港采买军火的事。根据各个方面情报相互印证,说明此次策划严谨而周密,如果不是突发意外,这场广州起义是有可能成功的,自己的脑袋也许就为国捐躯了,但让谭钟麟深感意外的是“匪首”居然是

  • 大清灭亡一点也不怪!末代皇帝竟被太监把控,后家破人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末代太监孙连盛,大清灭亡的全过程,大清皇帝之死真相

    幼年的溥仪被召入宫,但刚刚继位不久,大清就倒台了。不过十岁的年纪本该像其他孩童一般玩耍嬉闹,但溥仪却被北洋政府软禁在紫禁城内。宫里数之不尽的太妃们每日只守着这一个孩童,无论溥仪做出什么事情都要在她们的监控之下。为此,这群太妃便调遣了许多宫女、太监来照顾并监视溥仪。当时的皇宫早已只是一纸空壳,没有人再

  • 汉朝是清朝的“禁服”,乾隆为什么却对汉服情有独钟?原因有两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乾隆为啥可以穿汉服,清朝乾隆时期汉服,汉朝女子汉服图片

    众所周知,清朝统一天下,正式立国后,清朝皇帝下了一道剃发易服令,想让所有汉族人变成满族的样子。结果受到了广大明朝遗民的抵制,硬生生制造出很多血案,但终还是被执行。面对架在脖子上的明晃晃的刀,民众只得脱去了汉服,穿上了清朝的服装。于是汉服变成了长袍马褂。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清朝竟然有一位皇帝做出“抚逆

  • 白天做官,晚上做成为采花大盗,林则徐一眼将他识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史上采花大盗第一人,山东菏泽采花大盗视频,甘肃采花大盗纪实

    说起林则徐,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他在虎门当众销毁鸦片的著名事件。他主张禁烟,维护了清朝的尊严和利益,也被后人称为“民族英雄”。除了这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事件,他还有一个超强的能力——破案。林则徐遇到的许多奇怪的案件,都被他一一解决了,如同包拯转世。白天做官,晚上做成为采花大盗,林则徐一眼将他识破。 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