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皇帝以后的朱元璋,因为出身卑微,小时候过够了苦日子,他的潜意识里可能有一种对自己的补偿心理,但是转移到了子孙身上,所以对于子孙就特别的照顾。他即位以后就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来照顾这些宗室子弟。下面就来给大家说一下。
首先,分封藩王,享有军事大权
朱元璋曾大肆分封藩王,把自己的24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全部分封到各地作藩王。并且给予了他们军政大权,还有各种优厚的待遇。
这些藩王中,以秦王、晋王、燕王、代王为代表,镇守在国家的军事战略要地,燕王朱棣被封在北京,宁王封在热河,晋王封在山西,辽王封在辽东,代王封在大同,肃王封在甘肃。起到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拱卫边境,保证国家安全。因为承担了这么重要的作用,所以他们基本上每个人手下都有一支军队。燕王朱棣手下更是有十万兵力,可以说是军权在握。
除了在军中有很高的地位,这些藩王在自己的属地地位也很高,甚至凌驾于地方官员之上。他们每个人还修了属于自己的豪华宅院,并且手下有一大帮护卫看家护院。平常出门也是仪仗队开道,场面非常的威风。
根据《明史》记载,这些藩王:“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
从这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的地位有多高了。
除了政治上的地位以外,在经济上他们也享有很高的待遇。
其次,经济待遇优渥
据明史记载:“初, 太祖 大封宗籓,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
因为明朝初年的时候,宗室成员数量还比较的少,朱元璋给了他们很优厚的经济待遇。针对不同的等级身份,制定了不同的补贴标准。
地位较高的宗室成员,每年能够得到五万石大米、两万五千贯宝钞、四十匹锦缎、三百匹生丝、纱、罗各一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一千匹、两千两绵、两百引食盐、一千斤茶叶,还有马料等,每年明朝政府都会给予。
而当时,无论是茶叶、食盐,还是锦缎布匹,这些可都是硬通货。宗室子弟却一出生,就可以白白地获取这些东西,而且只要不犯事,就是终身制的,可以说是相当的幸福了。
明初期曾设有大宗室院,专门用来登记宗室子弟,并且负责他们的日常管理,即所谓的“掌皇九族之属籍”。到了洪武二十二年,大宗室院改为宗人府,也就是今天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名字,然后继续履行这个职能。除此以外,明朝对宗室子弟还有专门的册子进行登记,每当宗室有新出生的人口或者宗室子弟出现婚丧嫁娶等事,都要一一登记在册,而这个册子就叫作玉牒。
明朝玉牒
明朝还任用专门的人员对玉牒进行管理,保证数据的正常更新。由此可见,为了这些子子孙孙能过上好日子,朱元璋真是煞费苦心。
而最让我吃惊的是朱元璋的另外一个举动,他规定一旦中央王朝遭遇某些危机,地方藩王可以直接带兵进京勤王。要知道自古以来大臣带兵进京都是一大忌讳,更不用说这些位高权重的藩王了,但是朱元璋却赋予了这些藩王这一权力。当然他的初衷是好的,认为这样能够保证朱氏王朝的延续,但是后来朱棣的所作所为却证明朱元璋这个做法只是一个过于美好的理想而已。
当然为了防止这些藩王权力过大,朱元璋还是做出了一些限制的,比如不得干预地方政务,不得干预地方经济权利等。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些政策在实际施行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有所变样。
但是不管怎样,朱元璋为了自己的这些子子孙孙,也算是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到了朱元璋去世以后,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继位。而尚且年幼的朱允炆,面对自己这些如狼似虎的叔父们,又将作出哪些改变呢?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为大家进行讲解。
大家记得点赞收藏转发呀,喜欢的关注一下。